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也出现在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疾病中,门静脉血栓进一步加重门静脉高压,增加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对于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的门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与出血风险存在矛盾。明确门静脉血栓的病因与危险因素,对门静脉血栓进行诊断分类,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高危的血栓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和个体化分层诊疗,是改善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窥镜治疗失败后的再手术时机。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窥镜治疗失败后再手术患者病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内窥镜治疗次数分为A组21例,术前内窥镜治疗≤3次;B组27例,术前内窥镜治疗〉3次。比较两组病例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情况。结果 A组在胃左静脉血栓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断流前及断流后门静脉压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B组行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比例明显低于A组(P均〈0.05)。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内窥镜治疗3次失败后,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CT表现,并对首次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进行预测。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是否有门静脉高压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分组,全部患者进行CT扫描,对静脉截面数量、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胃底静脉的直径进行测量。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有63.1%患有食管静脉曲张,这些患者中有86.8%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无食管静脉曲张者仅9.7%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组较对照组静脉截面数多,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和胃底静脉的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食管静脉曲张组出血者的静脉截面数多于未出血者,出血者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和胃底静脉的直径均大于未出血者(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发展的一个主要危险因子,可引发食管静脉曲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中,可以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CT图来预测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4.
贾克东  李涛  雷东明  邬芳玉  饶剑锋 《肝脏》2011,16(2):170-17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终末期最严重的并发症,有效地减少出血的发生以及有效地预防首次出血后再出血的发生是延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关于"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胃镜下套扎或硬化治疗技术是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防治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诸多,主要表现在门静脉高压、破裂处血栓形成及血液凝固、硬化部位或套扎点数、内环境、营养不良风险程度、Child-Pugh肝功能分级、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出血程度和门静脉内径等方面。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主次划分及讨论,认为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主要因素是门静脉压力大小、破裂处血栓快速形成能力、是否急诊处理、内环境状态、营养不良风险程度和肝功能储备。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探讨──附80例分析张桂华,陈玉林(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徐州221006)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但自从急诊胃镜开展以来,发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除食管胃底静脉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经验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24 h内止血比例为9/11,全部11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72 h内出血停止。但其中1例患者于治疗后第7天再出血,因拒绝再次三腔二囊管止血而死亡;1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13 d死于肝功能衰竭。治疗总有效率为82%(9/11),死亡率为18%(2/11)。结论采取内科措施控制出血,将紧急手术转为择期手术,可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抢救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严重及危急的并发症,相对于食道静脉曲张,孤立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出血,出血量大且死亡率高.急诊出血时可考虑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但对于非结节型曲张静脉内镜下注射治疗效果差,且病因多为左侧门脉高压.左侧门静脉高压最常见原因为胰源性,其中慢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最高.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为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其引起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报道相对较少.病例概述一例以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就诊患者,最终诊断为IgG4相关AIP,合并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经激素治疗后,胰腺体积、血清Ig G4明显好转,未再出血,但脾静脉及肠系膜静脉血栓较前好转,胃底曲张静脉未完全消失.结论对于孤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左侧门脉高压的患者,在止血治疗后应积极寻找病因. AIP患者,脾静脉血栓治疗对于胃底静脉曲张的消失可能起关键作用.对于影响脾静脉血栓治疗效果的因素期待更多病例数及更长时间随访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如何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预防再出血,是救治肝硬化患者生命的关键。简述了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和预防的4个阶段,指出应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时期、不同的肝静脉压力梯度、不同的肝功能分级,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致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2月于成都军区总医院就诊的6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致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析其内镜下特点及组织胶注射治疗后的效果,并与同期在本院接受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的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相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中5例为重度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1例合并轻度食管静脉曲张;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均为重度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表现与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所致静脉曲张相似。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短期疗效中有效1例,无效5例;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短期疗效均为有效,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长期疗效中,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至随访终点所有患者均为无效;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至随访终点有效5例,无效1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致胃底静脉曲张进展快、出血风险大,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黎丽 《肝脏》2006,11(1):37-38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正常剂量的善宁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对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的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1,2],作者的前期研究提示,微小剂量(50μg/d)善宁能有效降低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的门静脉压力、消退腹水、防治再出血[3-5].  相似文献   

1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常见的并发症,其死亡率可达40%以上。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物应迅速有效降低门脉及曲张静脉压力而无明显副作用。我院2001~2005年使用奥曲肽和特利加压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共5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背景内镜下套扎术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治疗方法.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后形成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新发血栓临床罕见.病例简介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乙肝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经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密集套扎治疗后出现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新发血栓,积极给予抗凝治疗后,新发血栓消失.结论对于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尤其同时存在慢性门静脉血栓者,如需行套扎治疗,勿使套扎范围过密,不要追求一次性全部阻断血流,以防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新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与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联合应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临床收治的29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TIPS与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联合治疗,测量患者栓塞前后和支架置入前后门静脉压力。观察和统计术后再出血率、分流道再狭窄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完成TIPS与曲张静脉栓塞术联合手术297例,成功率为99.3%。297例均在术后随访3年,术后1、2、3年再出血率分别为4.7%、11.1%和19.2%;3年分流道累计狭窄率为19.5%。结论 TIPS与曲张静脉栓塞术联合应用是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法,弥补了二种技术单独临床应用的不足,而且并不增加行TIPS的复杂性和风险。  相似文献   

15.
刘继友  王计听  孔丽韫 《内科》2011,6(6):568-569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对肝硬化病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3~2010年肝硬化伴PVT形成的患者资料。18例肝硬化伴PVT形成患者入选血栓组;随机选择同阶段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无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及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等情况。结果血栓组的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率、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大量腹水患者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VT形成加重门静脉高压的程度,从而增加上消化道出血机率,使腹水难以消退,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助于延缓肝硬化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6.
食管胃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其破裂出血常导致肝硬化患者突然死亡。防治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预防再出血十分重要。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门脉压力,预防曲张静脉出血和再出血获得肯定疗效,但在部分肝硬化患者中应用存在争议,本文就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在食管胃静脉曲张中的使用和争议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药物(普奈洛尔)联合内镜(套扎或/和组织胶)治疗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经内科药物治疗出血停止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采用普奈洛尔联合内镜治疗(对单纯食管静脉曲张行套扎治疗,对食管胃静脉曲张行套扎治疗+组织胶治疗);对照组31例,单用普奈洛尔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再出血率、死亡率等。结果随访12个月期间再出血率治疗组20.6%(7/34),对照组32.3%(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治疗组8.8%(3/34),对照组9.7%(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内镜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再出血的预防是该病的治疗重点。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1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PTVE联合PSE术,术前、术后行门静脉系统多普勒超声和血常规检查,记录超声血流变化和外周血细胞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2年,观察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TVE联合PSE术后,患者门静脉主干较术前明显变细,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术后3个月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仍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2例患者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20.0%,其中1例复查见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0%。该例患者术后胃底静脉曲张基本消失,予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后未再复发。结论:PTVE联合PSE术能有效降低门静脉系统压力,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出血与血栓形成患者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病例和对照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0-01/2016-01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收住院的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VT的患者74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110例、肝硬化并发PVT的患者76例、单纯肝硬化患者(无出血和PVT形成)112例为对照组.对4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VT形成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白细胞、H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及肝硬化并发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及肝硬化并发症是影响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VT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对于出血能否及时控制、防止再出血是减少病死率的首要问题。我们2000-04/2003-06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48例,其中应用善宁18例,用垂体后叶30例,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