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1年2月~2003年9月,采用邻指中近节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手指中远节指腹缺损。同时吻合神经,共治疗18例19指,术后配合康复训练。结果 18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14个月,经修复的指腹丰满、耐磨。皮瓣颜色、质地满意,感觉恢复至S^3+~S^4,手指活动无明显障碍。结论 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并可重建感觉。用于修复手指中远节指腹缺损是较好的方法,但有一定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吻合静脉的邻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2-5指中远节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收治6例2-5指中远节指腹缺损的患者,示指3例,中指3例,环指1例.5例为单指中远节指腹缺损,1例为中指中远节指腹缺损同时伴有环指指端缺损;缺损面积2.5 cm×1.5 em~5.0 cm×2.5 cm,缺损区均伴有肌腱和骨质外露.行吻合指背静脉的邻指固有动脉的岛状皮瓣,术中将岛状皮瓣的指侧方静脉与患指的指背静脉吻合以改善皮瓣的静脉回流.皮瓣切取的面积2.5m×1.5 cm~5.5cm×2.5 cm,血管蒂长2.5~3.0 cm.结果 6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未出现静脉回流受限及张力性水疱,创面一期愈合.术后6例患者随访3~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两点辨别觉6-10 mm,供受区手指功能和外形满意.结论 吻合静脉的邻指同有动脉岛状皮瓣能有效地增进皮瓣的静脉回流,提高和改善皮瓣存活的质量和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拇指指腹缺损的几种带蒂皮瓣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用邻指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指侧方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拇指桡掌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26例。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指侧方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拇指桡掌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第二趾侧方游离皮瓣及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拇指及手指指端缺损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第二趾侧方游离皮瓣及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一期修复。结果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所修复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第二趾侧方游离皮瓣组指腹两点辨别觉为6~9mm,外形逼真,指端无疼痛;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指腹饱满,皮瓣色泽与手指相近,手指运动功能良好。结论第二趾侧方游离皮瓣及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指端缺损的良好术式,根据适应症选择适宜类型的皮瓣修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张为众  李锐  崔树森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3017-3018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同时修复小儿多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利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18指远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其中示指7例,中指7例,环指3例,小指1例。结果:18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3~10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感觉恢复至S3~3+。供皮区外观较好,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儿多指远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带指神经皮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38指指腹缺损患者行带指神经皮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术后2例出现皮瓣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个月至4年,伤指外形好,两点分辨觉3-7 mm。结论应用带指神经皮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操作简便,指腹外形饱满,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带指神经皮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38指指腹缺损患者行带指神经皮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术后2例出现皮瓣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个月至4年,伤指外形好,两点分辨觉3-7mm。结论应用带指神经皮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操作简便,指腹外形饱满,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王加利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9):1227-1228
目的 介绍吻合神经的拇指桡背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腹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17例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桡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皮神经与指神经缝合.结果 17例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拇指外形、功能满意,两点分辨觉为6~10 mm.结论 吻合神经的拇指桡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皮瓣外形满意,恢复感觉,是修复拇指腹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中末节皮肤伴软组织肌腱骨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中末节缺损25例31指.结果 术后25例皮瓣全部成活,手指外形、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易切取,手术一次完成,适用于不能用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的中末节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指带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指腹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对12例16指指腹缺损患者行同指带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1.5 cm~3.0 cm×2.5 cm.供区创面全厚皮片植皮.结果 术后12例16个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6个月,皮瓣质地、血运良好,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7~10 mm.手指功能按TAM法评定:优12指,良3指,可1指,优良率为93.8%.结论 同指带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手术操作简单易行、疗效满意,是修复指腹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指同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2006年应用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46例指端缺损.结果 46例皮瓣均存活.术后经3~12个月随访,外形美观,伤指功能无影响,效果良好.结论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修复指端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近节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应用近节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30例(30指),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19 ~ 58岁,平均(36±12)岁。其中指腹缺损伴指骨外露12例,指尖皮肤软组织伴甲床远端及末节指骨远端少量缺损8例,指尖皮肤及甲床缺损5例,甲床大部分缺损伴末节指骨远端少量缺损5例。创面缺损范围为3.0 cm×1.5 cm ~ 2.0 cm×0.5 cm。按照指端缺损面积设计皮瓣大小,皮瓣蒂部为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筋膜组织,旋转点最远不超过远指间关节平面,旋转皮瓣及蒂部180°逆行修复指端缺损,供区全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术后对皮瓣外形、感觉和手功能恢复等指标进行观察评价。 结果术后30例(30指)皮瓣25指顺利成活,5指术后起张力性水泡,拆线换药后表皮脱痂愈合。术后随访2~12个月,皮瓣修复外观及质地良好,患者对皮瓣及伤指外观满意,患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皮瓣感觉两点辨别率为4~12 mm。 结论近节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明确,切取灵活方便,不牺牲指固有动脉,是修复指端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伤指指背筋膜为蒂、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末节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筋膜皮瓣逆行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0例12指指端缺损。结果手指的功能和外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筋膜皮瓣适用于指端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邻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根据患指缺损面积大小,在邻近手指尺侧上设计以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患指,供区创面植皮修复。结果:50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2—24个月手指外形良好。感觉、功能正常。结论:应用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设计合理、切取转移方便、供受区邻近组织结构合理、修复后指外形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利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外伤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27例因外伤所致拇指指腹、指端侧方缺损患者,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27例移植皮瓣完全成活;切取的皮瓣面积为1.5cm×2.5cm-2.0cm×3.0cm,游离神经血管蒂长为2.0~2.5cm,游离神经近端2.0cm,并与受区指固有神经吻合;术后随诊6~12个月,拇指外形饱满,吻合神经的两点辨别觉为8~12min,手指运动功能满意。结论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术式创伤小,术后伤指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筋膜血管神经蒂掌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计以掌骨桡侧或尺侧掌背动脉、神经及其筋膜为蒂,邻指掌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节掌或背、掌背及拇指近远节掌或背软组织缺损,有深部组织外露创面。修复拇手指38例,其中修复拇指末节30例,修复拇指近节4例,修复拇指近末节1例,修复中指近节背1例,修复中指掌指背缺损1例,修复示指近节背缺损1例。术后均结合康复功能训练。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且有良好感觉,术后供区活动无影响,受区活动功能按TAM评定优良率为97%,术后2~24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受区相同,无挛缩及臃肿。结论 筋膜血管神经蒂掌指背岛状皮瓣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手术一次完成,易于掌握,术后皮瓣外形美观、质地良好;而且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损伤小,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应用双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脱套伤的方法。方法对16例急诊手指末节脱套伤和1例择期拇指末节贴骨疤痕无功能的患者,应用以趾底动脉为蒂的拇甲皮瓣来修复手指脱套伤,同时切取第1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来修复拇趾供区。结果17例17指的拇甲皮瓣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16月,指甲生长良好,指腹丰满,感觉恢复,两点分辨觉为7~12mm,外形满意,功能接近正常;足部供区创面愈合好,行走功能正常。结论应用双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脱套伤,手指修复后外形、功能满意,同时保留了足拇趾的功能,方法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指动脉逆行岛皮瓣修复手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从2004—2007年,根据缺损部位采用该方法修复手指缺损36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但有二指出现并发症。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指端缺损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筋膜血管神经蒂掌指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筋膜血管神经蒂掌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计以掌骨桡侧或尺侧掌背动脉、神经及其筋膜为蒂,邻指掌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节掌或背、掌背及拇指近远节掌或背软组织缺损,有深部组织外露创面。修复拇手指38例,其中修复拇指末节30例,修复拇指近节4例,修复拇指近末节1例,修复中指近节背1例,修复中指掌指背缺损1例,修复示指近节背缺损1例。术后均结合康复功能训练。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且有良好感觉,术后供区活动无影响,受区活动功能按TAM评定优良率为97%,术后2~24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受区相同,无挛缩及臃肿。结论筋膜血管神经蒂掌指背岛状皮瓣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手术一次完成,易于掌握,术后皮瓣外形美观、质地良好;而且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损伤小,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体会.方法 1997年8月~2004年12月对21例小腿中下段、足跟、跟腱及踝关节周围等处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 cm×20 cm,最小4 cm×4 cm.结果 21例腓肠神经皮瓣中20例皮瓣全部成活,一期愈合;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足背外侧缘皮肤感觉早期减退,术后1年全部恢复.皮瓣质地适宜、耐磨,血运外形好,具有保护性感觉.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跟腱等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