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影响.方法:对35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2周CSⅡ治疗显示出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FP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糖尿病患者79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组39例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MSⅡ)组40例,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种方法均能使血糖达标,但CSII组血糖达标天数、胰岛素用量均少于MSII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MSI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可使患者血糖得到较快和稳定的控制,减少了夜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胰岛素泵给药方式的疗效明显优于胰岛素常规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3.
张改红 《中医药研究》2010,(12):1521-1522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CSⅡ组,32例)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Ⅱ组,28例),观察比较两组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的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显著降低血糖及改善病人症状。CSⅡ组与MSⅡ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的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病人较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治疗2型糖尿病(T2DM)对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日数、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越性.方法:通过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和每日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Ⅱ)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住院病人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医疗费用等,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FPG和2hpG比较无显著差异,胰岛素用量和达标时间有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日数及医疗费用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CSII和MSII治疗均可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情,cSⅡ较MsⅡ临床效果好,达标快,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缩短住院日数,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将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胰岛素泵组(简称CSⅡ)10例,常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简称MSⅡ)12例。观察治疗的时间,胰岛素的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CSⅡ组比MSⅡ组胰岛素用量(29.9±7.7∨43.3±8.7U/日),血糖达到理想所需时间(3.3±0.8∨17.1±7.1日),低血糖的发生率(0.8%/人日∨1.2%/人日)均较低(P均<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明显缩短调整胰岛素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治疗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对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于微量注射泵小剂量胰岛素(Ins)持续输注,使血糖相对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能进食后用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进行治疗.①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Ⅱ)组,②常规予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Ⅱ)组.治疗目标:FBS(空腹血糖)<7.0mmol/L、2hBG(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结果:每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达标天数CSⅡ组较MSⅡ组明显缩短(P<0.01),且FBG及三餐后2hBG控制明显优于MSⅡ(P<0.01).结论:在治疗DKA时先采用静脉泵小剂量胰岛素输注后,使用CSⅡ较MSⅡ更快、更平稳、更有效的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入疗法(CSⅡ)控制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并要求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高血糖的糖尿病病人给千CSⅡ,其中40例为初诊的T2DM患者(NDM组)和另72例为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T2DM患者(ODM组).结果:多数病人在治疗后4h血糖即明显下降,48h内血糖均能得到满意控制,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NDM组的血糖达标时间(GT)、胰岛素最大剂量均低于ODM组,P均<0.05.结论:胰岛素泵基本上能模拟出正常人体胰岛素分泌模式,能在较短时间内平稳而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危险性,这是常规胰岛素强化治疗难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糖尿病(DM)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降低围手术期DM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我院采用美国Min—iMed公司生产的508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DM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使血糖水平稳定,保证了手术的实施及术后伤口的愈合。为了探讨DM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的疗效、监测及护理,笔者对50例因外科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2型DM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2种胰岛素治疗方法进行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董建平  李利峰 《中医药研究》2010,(10):1250-1251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84例T2DM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分别监测病人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给药模式,可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可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收集662例T2DM患者资料,统计MS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并按是否合并MS分组,比较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结果662倒中495例(74.8%)合并MS,女性明显高于男性(X2=5.56,P〈20.05)。MS组糖尿病肾病(DN,X2=4.408,P〈0.05)和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X2=8.011,P〈0.01)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MS组。结论合并MS组较无MS组DN和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csⅡ组)30例和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各30例,csⅡ组用诺和灵R皮下泵入,MSII组用诺和灵R皮下注射,观察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血糖均达到目标水平,2组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胰岛素泵的给药方式可以更快地控制血糖,缩短手术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使血糖控制理想,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其方法包括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两种方法。现将我院用两种强化治疗方法对控制血糖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液流变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56例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T2DM+OMP)、56例2型单纯糖尿病患者(T2DM)及56名健康对照者(NC)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进行分析,用稳态模型方法评估各组人群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结果 T2DM+OMP组FBG、HbA1c、FINS、HOMA-IR 及多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ISI、HOMA-β、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T2DM组及NC组(P〈0.01).T2DM组FBG、HbA1c、FINS、HOMA-IR 及多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NC组 (P〈0.05),T2DM组ISI、HOMA-β、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结论 胰岛素抵抗、高黏血症促进糖尿病微血管及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控制血糖、改善血黏度、减少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对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7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组(45例)和单纯强化治疗组(30例),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泵皮下输入胰岛素,单纯强化治疗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3+1方案),均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经过住院治疗和护理后,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强化治疗组(P〈O.05),而胰岛素用量和血糖控制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提示胰岛素泵是治疗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在某些方面优于单纯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治疗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对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于微量注射泵小剂量胰岛素(Ins)持续输注,使血糖相对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能进食后用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进行治疗.①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Ⅱ)组,②常规予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Ⅱ)组.治疗目标:FBS(空腹血糖)<7.0mmol/L、2hBG(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结果:每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达标天数CSⅡ组较MSⅡ组明显缩短(P<0.01),且FBG及三餐后2hBG控制明显优于MSⅡ(P<0.01).结论:在治疗DKA时先采用静脉泵小剂量胰岛素输注后,使用CSⅡ较MSⅡ更快、更平稳、更有效的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胰岛素持续输注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糖、胰岛素用量、及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观察组34例,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诺和灵R,另34例分次皮下注射。观察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及疗效巩固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前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且疗效持久。结论:对T2DM特别是新诊断的,T2DM同样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持续注射治疗,有利于残存β细胞功能的保护,从而达到血糖长期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总结早期男性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泵和常规治疗疗效。方法:将29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男性患者,分为治疗组(18例,胰岛素泵治疗30天)和对照组(11例,普通胰岛素治疗30天)。结果:治疗组UAER、Ccr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UAER下降更明显(P〈0.05)和Ccr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用胰岛素泵治疗比常规治疗效果更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的FBG、2hPB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低血糖频次、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调脂降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34例以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降糖、降压药物,使血糖、血压达到稳定且符合入组条件,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复方调脂降糖汤口服。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腰围和减轻体重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在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腰围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体重、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调脂降糖汤具有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同时可以降糖、调脂、减小腰围和体重,缓解MS的多种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术兰滋膵饮治疗无症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无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自拟术兰滋膵饮治疗;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糖代谢及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改善(P〈0.05),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P〈0.05),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术兰滋辟饮治疗无症状2型糖尿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及降低胰岛素抵抗,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