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探讨织物形成的相关因素对织物织缩率的影响.选用PTT长丝作经纬纱,以织物组织、织物密度、上机张力、丝线组合为变化因子,建立试样方案,制得测试样品织物,采用拆拨法测取定长织物的纱线实际长度,取得织缩率值.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下纱线屈曲状态差异是构成织缩率的主要因素;纱线密度增大可使另一系统纱线的织缩率有从明显到平缓的增大趋势;上机张力增大,织缩率减小;纱线组合变化对织缩率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编织增强体结构参数是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而在环形编织中纱线间接触作用对编织增强体结构参数会产生影响。采用连续杆单元对柔性纱线进行建模,设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边界条件及材料参数,对编织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结果的有效性。对有限元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得出不同纱线摩擦系数、纱线张力、纱线接触点数量对编织增强体结构参数编织角影响规律:当纱线摩擦系数较大时,编织过程中纱线出现更明显偏移,编织增强体编织角小于理论设定值;当纱线所受张力增大时,编织增强体编织角更接近于理论设定值;编织过程中使用的纱线数量增多时,纱线接触点数量增多,彼此间相互接触作用影响增强,使编织角小于理论设定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量研究,分析讨论了在横机上编织羊毛和氨纶添纱织物时导致跳纱现明的各种因素,包括添纱导纱嘴的结构形状和安装,羊毛纱线线密度,喂纱张力,牵拉力,织物组织结构等,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天线罩织物的性能,提出一种编织定位方法,以27 tex石英纤维为编织纱,以190 tex石英纤维为轴纱,研制了单向编织扁带.采用岛津万能材料试验机对不同编织工艺参数的单向编织扁带试样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对比单向编织扁带与合股纱线的断裂强度,分析扁带的拉伸断裂机制.结果表明:单向编织扁带外观均匀,结构稳定,纤维强力利用率高,与合股纱线相比,单向编织扁带的厚度更薄,织物的厚度减小了1/3,织物断裂强度更高,可以替代合股纱线进行织物的织造,提高织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编织工艺参数为轴纱双合股,编织角为13°.  相似文献   

5.
玻璃纤维纬平针织物性能及纤维体积分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变纱线根数的方法,利用横机编织了多种不同纱线线密度的玻璃纤维纬平针织物,并改变编织的弯纱深度,得到3种弯纱系列的试验用布20块。通过对针织物结构参数的研究,分析了玻璃纤维针织物线圈长度、密度以及厚度与纱线线密度的关系,并从理论上推导了纬平针织物的纤维体积分数。试验结果表明:纱线线密度仅对针织物的横密和厚度有影响,玻璃纤维纬平针织物的纤维体积分数与织物紧密系数线性相关,增加纱线线密度和减少弯纱深度可增加针织物的纤维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6.
结合精纺弹性羊毛织物纱线纺制、织物准备与织造、染整工艺设计等方面的生产实践情况,通过对生产工艺的理论研究、分析,给出了各工序的主要生产工艺与技术要点;氨纶丝与包芯纱均采用先到先用原则;包芯纱在纺制过程中注意控制张力均匀稳定,成纱后保持较大张力进行卷绕与并捻;纬弹织物生产中注意使卷纬与织造张力较小而且均匀,减少包芯纱的过度拉伸;经弹织物生产中选择较小的织轴与卷布辊卷装,减小内外层张力差异;后整理时采  相似文献   

7.
基于力学原理研究了平纹织物几何结构的计算方案,并对该平纹结构进行三维模拟显示.根据平纹织物的交织规律和纱线材料及加载张力,提出了串联的滑块-弹簧模型,进而从力学的角度分析纱线的运动趋势、变形情况.不断进行力学公式的迭代计算,得到机上平纹织物稳定状态下的几何结构.利用B样条曲线曲面造型技术,构建截面形态变化的立体纱线模型以探索纱线截面的变化规律,并模拟显示平纹织物的几何结构.  相似文献   

8.
采用CCD显微摄像仪获取了树脂基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一系列截面图像,分析了编织复合材料内纱线的排列规律及其截面形状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沿编织成型方向,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不同横截面内纱线的排列方式不同,呈周期性变化;编织纱线的截面形状近似为扁平的凸透镜形;第五向不动纱的轴线基本保持伸直,其截面形状沿其轴向近似为扇形和三角形相互过渡变化;表面编织纱线的排列方式与内部编织纱线的排列有关,其截面形状近似为椭圆形。  相似文献   

9.
三维编织的计算机模拟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维编织过程可以描述为携纱器从一平面网络阵到另一平面网络阵中的位置置换,其位置点对编织纱线的控制是相对暂时的,编织纱线将沿携纱器的运动趋势方向运动,本文从编织过程中出发,建立了三维编织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三维编织机的编织操作,并描述了编织纱线的交织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相同支数和相同原料的环锭纱和转杯纱进行针织编织,并分析它们的断裂强力,研究了1+1罗纹、2+2罗纹、罗纹半空气层3种常用罗纹组织织物在不同弯纱深度时织物断裂强力的变化情况,同时对2种纱线织物的断裂强力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弯纱深度的增加,3种组织织物的断裂强力都逐渐减小,转杯纱编织的3种罗纹组织织物的断裂强力在相同弯纱深度和相同组织下比环锭纱的针织物要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同支数,相同原料的环锭纱和转杯纱进行针织编织,分析它们的透气性能,研究了1+1罗纹、2+2罗纹、罗纹半空气层3种常用罗纹组织织物在不同弯纱深度时织物透气性能的变化情况,同时对2种纱线织物的透气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随着穹纱深度的增加,3种组织织物的透气性能都逐渐增大,相同弯纱深度时,1+1罗纹织物透气性最好,2+2罗纹织物透气性最差,转杯纱编织的3种罗纹组织织物的透气性能在相同弯纱深度和相同组织下比环锭纱的针织物要好.  相似文献   

12.
对分条整经条带卷绕过程中扩散变化的程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导纱辊到大滚筒的距离是引起扩散变化的主要因素,另外,条带中纱线的排列密度,纱线的性质(纱线直径,摩擦系数,纱线模量等)、卷绕张力或卷绕速度等对扩散的变化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牦牛绒纱线、牦牛绒水溶纱线及其织物为研究对象,对牦牛绒水溶纱线进行退维处理,分别测试了牦牛绒纱线、退维前后牦牛绒水溶纱线的截面结构、拉伸性能,并分析退维前后纱线截面孔隙率的变化。分别采取主客观评价方法测试牦牛绒织物与牦牛绒水溶织物的蓬松性能,并测试织物的保暖性能。结果表明:牦牛绒水溶纱线退维后截面孔隙增大,经计算孔隙率相对于退维前增大6.34%,牦牛绒水溶纱强伸性优于牦牛绒纱线,但退维后的水溶纱强力降低,弹性变差,结合对织物蓬松度的主客观评价,可知牦牛绒水溶织物的蓬松度更加优异,保暖性随之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计算机数字仿真的方法,研究了K—252型丝织机在制织不同织物品种时,织造过程中经丝上机张力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织物品种在织造过程中经丝上机张力变化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指出了此种型式送经机构在经丝张力调节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长丝纱线弹性摩擦系数测试仪”测试长丝的摩擦性能,以便为编织工艺过程控制张力提供有效数据。从测试数据分析动静态摩擦、入边张力、长丝弹性、导纱器件的材料和表面光洁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摩擦系数值不仅是调节张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的有效数据,而且也是确定织物手感,刚度,弹塑性能的根据。故此本文以“整经”为例分析说明摩擦系数与张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的纬编针织物的屏蔽效能,分析了不锈钢纤维含量、织物组织结构、网孔大小和编织度目对针织物屏蔽效能的影响,测试了纱线的毛羽频数分布和纱线回潮率。结果表明:不锈钢纤维含量、织物组织结构和网孔大小对针织物屏蔽效果影响较大;不同组织结构织物其度目影响程度不同;纱线具有较好的可织性,织物吸湿舒适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在机织物高速编织过程中,相邻纱线相向运动而发生频繁摩擦,致使相邻纱线上的毛羽纠缠,导致开口不清晰而形成疵点,或导致纱线断头,使织造生产效率下降;同时,因断头使制成率下降,使用原料增加,最终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强度增大。同样,为了使织物纹路清晰,不得不采用烧毛处理,使织物单位面积的质量下降,从而实现织物最初设计的规格要求,必须使用更多的原料。故如何在毛羽产生的源头上找出原因,采取积极有利措施,是降低成纱毛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Lyocell经弹织物结构相及其与织物弹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纱线形态扫描法对不同经纬配置的Lyocell经弹织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yocell经弹织物的结构相为6以上,是经支持面织物,这表明经纱的原料对织物的表面性能将有更重要的影响。并捻法生产的经弹织物是非紧密结构织物,在织物的经纬纱交织处存在明显的空隙,空隙和经线屈曲波高的增加均对织物的弹性有利。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薄型手套耐切割性较差的问题,采用高强聚乙烯/锦纶/氨纶包覆纱为原料进行编织,赋予手套较高的防切割性能。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纱线结构、细度、捻度以及织物厚度等因素与手套防切割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包芯纱、合捻纱相比,包覆纱编织的手套织物防切割性能最好;当高强聚乙烯丝细度一定时,随着捻度的增加,手套防切割性能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防切割性能与纱线的细度、织物单位面积重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对苎麻/Coolnice吸湿纤维Sirofil纱与交捻纱纱线及织物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利用纱条加捻理论对Sirofil纱及交捻纱成纱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Sirofil纱及交捻纱纱线性能和织物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在纱条合股加捻时长丝束与短纤纱条的性质差异和张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