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决煤泥水处理困难的难题,中兴矿选煤厂采用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对选煤厂进行了全面的检测与研究。研究发现,困扰选煤厂浮选难题的原因源自重介或煤泥水系统中设备和工艺的不合理应用,结合选煤厂生产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脱介筛喷水、改造脱泥筛入料端溜槽布置、改造轴封水系统等措施改善系统用水量,同时优化煤泥水工艺,主要去除工艺中的恶性循环环节,大幅降低工艺的循环系数,再以一些辅助措施将浮选入料的浓度和粒度均控制在合理范围。生产实践表明,改造后该厂浮选效率提升,突破了重介系统的处理能力限制,降低了煤泥水处理系统的负荷,保障了系统的平稳、优质运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原煤脱粉、块煤跳汰分选、煤泥浮选联合工艺中浮选入料浓度低的问题,在对直接浮选工艺与浓缩浮选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煤泥水半直接浮选工艺,并探索跳汰浊水选煤的可行性和浮选入料的最佳入浮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煤泥半直接浮选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浮选入料浓度,并能够根据原煤中粉煤含量的变化在线调节浮选入料浓度;浮选系统、浓缩系统的煤泥仍为进入生产系统的全部煤泥,但由于浮选入料浓度升高,浮选系统、浓缩系统的入料量减小,所需设备的型号变小;东于选煤厂设计采用该浮选工艺,建设投资可降低10.80个百分点,生产加工成本可降低8.6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兴发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原因,并介绍了改造后的工艺流程主要特点,指出在原料煤性质、入料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以浮选柱与加压过滤机作为浮选精煤压滤机联合使用,可提高选煤厂煤泥水处理能力和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4.
煤炭浮选过程中,滤饼水分严重影响了煤泥质量。为了降低滤饼水分含量,分析了加压过滤机入料的粒度组成,研究了不同压滤压力、压滤时间、入料浓度对煤泥水脱水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压滤动力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加压过滤机入料中-0.074 mm粒级含量为70.42%,不利于煤泥水的脱水;煤泥水脱水速率随压滤压力增大而增大;在压滤压力为0.3 MPa、压滤时间为120 s、入料浓度为400 g/L的最佳条件下,滤饼水分可降至22.60%。此试验结果为选煤厂煤泥水压滤脱水工艺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选煤厂入浮煤泥水浓度变化对浮选柱分选作业的影响,提出了采用串联浮选柱解决高浓度煤泥水浮选的思想,并构建了试验系统,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从而为工业实践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永定庄选煤厂的煤泥水处理效果,通过分析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的现状,结合具体的工艺流程,对煤泥水处理系统的尾煤回收、分选工艺、加药装置、过滤系统等进行了改造.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改造后煤泥水的处理实现了一级闭路循环,有效地控制浓缩入料跑粗现象,精煤的平均灰分达10%左右,浮选精煤的产率达到68.13%,浮选尾煤的...  相似文献   

7.
赵瑜 《煤炭与化工》2021,44(z1):64-66,72
为提高大于0.25 mm的粗粒煤泥和小于0.074 mm的细粒级煤泥的分选效率,选煤厂选用XJM-KS45型浮选机,首先对该浮选机的组成结构及入料、浮选和二次浮选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该机在入料、浮选和二次浮选中具备的特点.通过在选煤厂的工业实践应用,平均灰分为23.47%的入科煤泥通过浮选机粗选和精选后,精矿灰分可降低到9.25%,精矿平均产率达到了66.11%.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煤泥减量化的需求,以淮北桃园选煤厂动力煤为研究对象,基于煤泥粒度、密度和矿物组成分析,提出了三阶段煤泥减量化的技术路线,确定了粗煤泥重选和尾煤泥深度浮选的梯级降灰提质以及细煤泥新型压滤机降水提质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粗煤泥分别采用干扰床分选机和螺旋分选机进行分选试验,以螺旋分选粗精煤产率更高,产率为88.82%,灰分为23.05%;尾煤泥采用一次浮选回收,当药剂用量为0.45 kg/t,入料浓度为90 g/L时,精煤产率为41.31%,灰分为15.74%,发热量可提高到20.97 MJ/kg。经过粗煤泥分选、尾煤泥浮选以及细煤泥脱水,粗精煤和精煤泥的发热量分别提高了23.50%,65.30%,煤泥经降水后可全部回掺,其掺混后商品煤发热量为21.32 MJ/kg,实现了动力煤选煤厂的煤泥无量化。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7,(3):314-316
针对目前浮选设备入料浓度低、处理量小、难以适应较高浓度煤泥浮选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浮选设备—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通过不同浓度下对浮选机、旋流微泡浮选柱和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充气量0.5 m3/h时,随入料浓度增加0.25~0.5 mm粗粒煤泥占入料量也增加,100、120、140 g/L 3种入料质量浓度水平下粗粒煤泥占入料量分别为12.72%、15.29%、17.24%,入料浓度140 g/L时,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精煤产率81.27%,精煤灰分11.67%,对各个浮选设备的精煤产品进行筛分发现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与普通旋流微泡浮选柱相比对0.25~0.5 mm粗煤泥的回收率增加了3.13%,在保证精煤灰分低于11.5%的条件下,入料浓度的增加有利于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对粗粒煤泥的浮选。  相似文献   

10.
王睿虹 《中国煤炭》2004,30(7):43-44
分析了沙曲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流减少了捞坑入料,增加高频筛有效回收了部分煤泥,且减少了进入浮选的煤泥量,从而降低了洗水浓度,改善了跳汰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1.
《煤矿机械》2016,(3):51-53
提出了一种混联机械臂,该机械臂是串并联混合机构,具有串联机构工作空间大和并联机构承载能力高的优点,可以实现较大活动空间内对重物的搬运仓储。对该机械臂进行了自由度分析,得到该机械臂的自由度为2,具有平面内的一个移动和一个转动自由度。基于几何解析法分析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并且给出了5组正反解分析数值算例,验证了正反解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13.
鱼娅 《煤质技术》2014,(Z1):45-47
介绍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及在测定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从镜质组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样品处理、镜质组颗粒鉴别、测试条件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并概括论述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在生产实践中的确定煤级、指导炼焦配煤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岩石流变特性对采空区长期稳定的影响,基于Reissner厚板和流变力学理论构建了矿柱-顶板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出顶板沉降位移关于流变时间的关系式;依据不同边界条件将顶板破坏过程划分为固支、固支-简支、简支和内部破坏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变力学模型可用于对采空区稳定时间的预测,并为采空区及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翠梅  王好 《煤矿机械》2014,35(4):104-105
介绍某柴油机排气过渡管的加工工艺,分析空间尺寸较多的复杂管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角度误差对空间尺寸的影响。通过角度在公差范围内的微量调整,解决了排气过渡管由于毛坯铸造及加工时找正存在的误差而造成气口处壁厚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横轴式掘进机截割机构横向截割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获得其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特性曲线,并分析了截割头质量、悬臂质量、液压系统刚度及阻尼变化对掘进机截割机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为研究横轴式掘进机的振动特性,改进机器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8.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两种重要制度,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当发生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诉讼请求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球(棒)磨机筒体衬板螺栓孔漏料、螺栓易松动及断裂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提出了处理措施,并给出了全新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煤矿提升机齿轮箱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荣 《煤矿机械》2011,(10):274-276
提升机作为煤矿中的重要设备,其故障率对于煤炭的安全高效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详细分析了煤矿提升机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速度和载荷变化情况下的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特点,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分布特征,为变工况条件下提升机齿轮箱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