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柏树乡下五畦村旱滩坡兴修水利工程时,发现一处汉墓。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保护下,由武威县文化馆、甘肃省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清理,清理中发现有92枚医药简牍,称之为“武威汉代医简”。近年翻阅有关武威的一些历史资料,注意到“武威汉代医简”原简牍的成书与  相似文献   

2.
武威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部,历史悠久,建制较早,被称为丝路重镇,天马之乡,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胜地,历史名城,乃民族融汇之地,文明诸聚之所。1972年11月甘肃省武威县柏树乡下五畦村在旱滩坡兴修水利工程时,发现一处汉墓。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保护下,由武威县文化馆、甘肃省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其中的医学简牍经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县文化馆整理编为《武威汉代医简》一书,  相似文献   

3.
简述武威汉代医简的出土经过及文献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昌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2):763-763
武威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部 ,历史悠久 ,建置较早 ,早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着。相传古代分为九州 ,今武威地属雍州。公元前 12 1年 ,汉武帝开辟河西 ,武威以汉军军威到达河西故名。西汉时称为姑臧 ,东汉时因武威郡迁姑臧后改称武威 ,今又称凉州。1972 - 11甘肃省武威县柏树公社下五畦大队在旱滩坡兴修水利工程时 ,发现一处汉墓。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保护下 ,由武威县文化馆、甘肃省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清理。这些被清理的资料 ,后来经过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县文化馆编为《武威汉代医简》一书 [1 ] ,1975 - 10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书中包…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武威,1972年11月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称“医简”),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涉及范围之广,在当时是空前的。武威汉代医简的发现,不仅是我国考古工作的一个重大收获,也是我国医药学界的一件大事。它为我国的历史学者,特别是医学科学工作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素材。这些资料,后来经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县文化馆编为《武威汉代医简》一书,  相似文献   

5.
《武威汉代医简》句读补正注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2年11月,甘肃省武威县柏树公社出土了珍贵的医学简册———武威汉代医简,由于该简册代表着东汉早期我国的实际医学水平,填补了医学史料的空白,因此,简册出土以来引起考古界、医史学界的高度重视。197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甘肃省博物馆和武威县文化馆合编的《武威汉代医简》[1]一书。该书根据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实物,运用红外线摄象技术进行辨认,然后整理出摹本、释文、注释。此书一出,为武威汉代医简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蓝本。由于缺乏对同时代非医学文献以及后世医学文献中相关内容精细的比较研究,过去对部分专用词汇的考释也存在一定的问…  相似文献   

6.
《武威汉代医简》考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威汉代医简》考释杜勇安徽省庐江县乐桥医院(231581)主题词@《武威汉代医简》*中医药学文献1972年,甘肃省武威县汉墓出土一批医学简牍,1975年文物出版社将简文加以整理出版了《武威汉代医简》,对简文的考释作了精细的研究。此后王辉曾就医简中“...  相似文献   

7.
《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注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11月,甘肃省武威县境内出土了珍贵的医学简册——武威汉代医简。由于该简册代表着东汉早期我国的实际医学水平,因此,简册出土以来引起考古界、医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并认为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方剂,早于仲景方,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古医方之一。这些古代医方中有些方剂,很有实用价值,现就武威汉代医简所载部分方药试作注解,文中主观臆测之内容难免,以求教于贤哲。  相似文献   

8.
武威汉代医简的中药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接第8期)5武威汉代医简所记载药物的计量单位武威汉代医简中记录了许多药用计量单位,有分、两、升、枚、颗、寸、尺、本、束、三指撮、方寸匕、一刀圭等。在武威汉代医简所用的全部药物中,用分作计量单位的有62味,用两计的有16味,用升、枚计的各7味,其他如附子以颗计,桂以寸  相似文献   

9.
王智明  吴燕 《中医研究》2009,22(12):44-46
张延昌主任医师是甘肃省名老中医,从事风湿病中医药治疗和研究三十余年。他潜心研究《武威汉代医简》,挖掘古医籍的精髓,古方今用,融会贯通,将《武威汉代医简》方药应用到风湿病的治疗上,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形成了治疗风湿病的独特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张师巧用《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张延昌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甘肃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尤善诊治风湿性疾病,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和认识,现将张主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总结如下。1善于运用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方张主任出身甘肃武威,1972年武威旱滩坡出土的汉代医简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在出土的92枚简牍中,所载医学内容非常丰富,详细记载了疾病的病名、症状、药物、剂量、治疗方法、服药时辰、药  相似文献   

11.
王福林 《中医研究》2011,24(1):57-60
张延昌主任医师为甘肃省名老中医,行医已近四十年,博采众长,学验俱丰,对风湿病诊治颇有建树。他潜心研究《武威汉代医简》,古方今用,融会贯通,将《武威汉代医简》方药应用到风湿病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挖掘分析武威汉代医简研究现状,以促进甘肃省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方法: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选择主题词"武威医简"或"武威汉代医简"进行检索,利用文献分析软件Bibexcel统计关键词频次,并制作矩阵,采用NetDraw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采用SPSS 21.0绘制聚类、多维尺度图谱.结果: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13.
武威汉代医简是1972年出土于甘肃武威的汉代医简,共有医学简牍92枚,其内容涉及内、外、妇、儿、针灸等多个学科,其中论及痹证的有13枚,占14.13%,在所记载的30个方剂中,治疗痹证的有6个,占20%[1]。从痹证在武威汉代医简中所占篇幅可见,痹证从古至今就是一种常见病、难治病。从出  相似文献   

14.
汪建辉 《中医研究》2010,23(10):68-69
张延昌主任医师是甘肃省名老中医,采用中医药治疗风湿病三十余年。他潜心研究《武威汉代医简》,挖掘古代医籍的精髓,古方今用,融会贯通,将《武威汉代医简》方药应用到风湿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张主任学习,总结了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武威汉代医简〉中瘀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武威汉代医简》,是一部在 1 972年由甘肃武威县旱滩坡东汉墓中出土的汉代竹、木简牍医书 ,载有可辨识的药方 3 6首 ,药名百余种 ,可惜这些古方罕见于临床应用。我们认为其中的一些方剂很有实用价值 ,如瘀方就是一例。瘀方由当归、川芎、丹皮、漏芦、桂枝、蜀椒、 (即贝母 )等七味药组成。当归甘辛性温 ,补血活血 ,通补兼施 ;川芎辛温 ,通利散瘀 ,善于走散 ;丹皮辛苦微寒 ,清热凉血 ,活血消瘀 ;漏芦苦能下泄 ,咸能软坚 ;桂枝温通脉络 ,通阳化气 ;蜀椒辛而大热 ,温中散寒 ,除湿止痛 ;贝母苦寒解毒 ,散结消肿。全方…  相似文献   

16.
《武威汉代医简》中的针灸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威汉代医简》中的针灸学特点薛媛甘肃省肿瘤医院(730050)《武威汉代医简》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于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是目前我国现存医学文字记载最早的原始资料之一。因其涉及内容广泛,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所存简牍中,仅有九枚简牍涉及针灸内容,笔者...  相似文献   

17.
1972年甘肃武威旱滩坡发现了一批汉代医学简牍,被称为《武威汉代医简》。从时间上它晚于《五十二病方》,而早于《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药理论逐渐形成、遣药组方更加规范的过渡阶段的代表著作。与《五十二病方》比较,本书在药物学上有其自身特点:1 炮制《武威汉代医简》将炮制称为“冶合”,在内容上不及《五十二病方》炮制方法丰富,尤其是修治内容较少。但《武威汉代医简》所载药物多要炮制,具普遍性,实际要比《五十二病方》进  相似文献   

18.
袁仁智 《中医研究》2011,24(6):78-78,F0003
以原简照片为底本,结合文理和医理知识参考《武威汉代医简》[1]和《武威汉代医简注解》[2]等诸家观点对当前有关武威汉代医简校注中所存在的文字识录、句读和注释方面的问题谨陈管见,并与相关同仁共商。  相似文献   

19.
《西部中医药》2011,(4):F0004-F0004
张延昌主任医师对1972年在甘肃省武威市出土的汉代医简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采用武威汉代医简中方药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结节性红斑、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风湿性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1972年甘肃武威旱滩坡地带兴修水利工程时,在一座东汉土圹墓中发现了92枚医药简牍,称之为“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医简”)。这些医药简牍的出土,是1 949年以来我国文献考古工作中很重要的发现之一,为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最为重要的是在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具有十分珍贵的科学价值。正如戴应新在《解放后考古发现的医药资料考述》一文中称武威汉代医简“是祖国医籍链上重要的一环”(见“题录7”)。医简中记载的医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针灸等方面,尤其是医简中记载的方剂和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