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活动不仅是人类自身生产和发展的环节,也是社会再生产的环节。教育具有生产性,这种生产属性决定了教育存在产业化的基础。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经营,并不影响教育的公益性。教育产业化是指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丰富教育资源,沟通和衔接教育产业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教育,优化教育产业组织结构,理顺教育产业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教育之间的关联关系,促进教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形成完整的横向和纵向的教育产业链条,实现教育产业聚集和教育产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周娜  刘友田 《理论界》2013,(4):151-153
孟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长达40余年,他用自己毕生的经验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孟子的教育思想阐释了教育的功能,全面阐述了德育环境,对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师德和教育目的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研究孟子的教育思想对于重新认识新时代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实教育的、内容,改进教育的方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西对罪犯思想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文 《兰州学刊》2004,(3):265-268
对罪犯进行教育已日益上升为刑罚执行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中西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共同性 ,但在对教育对象的认识、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和方式、从事罪犯教育的师资方面各有不同。中国的罪犯教育以思想教育为核心 ,注重世界观的转变。在新的形势下 ,应当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为我所用 ,要正确处理思想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是一个民族自主发展教育文化的可能和权利。弘扬和确立蒙古族教育主体性是蒙古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问题之一。然而 ,蒙古族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等诸多因素 ,教育主体性未能很好地确立和保证 ,在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管理、教育宗旨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文化相对主义为确立蒙古族教育主体性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必须在文化相对论的理论基础上对蒙古族教育“落后论”和“主体民族教育中心论”进行反思 ,从而找出蒙古族丧失教育主体性的症结 ,并确立和弘扬蒙古族教育主体性 ,繁荣和发展蒙古族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5.
教育现代化本质上是指教育事业发展所达到的一种水平和状态,也是教育发展事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未来趋势。教育现代化体系就横向而言,教育现代化包容的教育体系应该是相对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就纵向而言,教育现代化包容的教育体系应该是相对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完善教育体系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构建和完善教育体系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组成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现代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社会变迁日新月异,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向是服务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而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最高层次教育则是眼界教育,即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教育方式上,应由塑造教育向成长教育和服务教育转变;在教育内容上,要加强生涯教育、眼界教育、心态教育和动力教育;在教育途径上,要大力拓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研究者是教育研究的主要构成要素,是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者和教育研究活动的推动力量,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扮演着理解文本的“读者”角色,阐释作为“读者”的教育研究者角色、内涵和素养对深入理解教育研究者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研究活动中,教育研究者的角色表现为突出主体创造的传统面向和走向关系思维的“读者”形象。解释学视域下教育研究者是教育研究活动的参与者,是教育文本的读者,是思考和解释的学习者。教育研究者的“读者”素养可以通过心理移情、语言表达、批判反思和视域融合等方式来提升。  相似文献   

8.
陈应鑫 《广西社会科学》2008,(1):191-192,F0003
教育行政执法的内涵包括教育行政执法主体、教育行政执法对象、教育行政执法依据、教育行政执法职权和程序、教育行政执法效力等五个构成要素,由此可将教育行政执法的概念界定为: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行政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针对特定对象适用教育法律规范和其他法律规范,并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9.
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分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情境六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厘清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结构,探索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功能,有利于把握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开放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预见性四个方面优化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策略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社会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学习化社会”的构建和实行终身教育要求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本文分析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应树立的理念,探讨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看见……”是王小妮诗歌的最常用句式,也是理解王小妮诗歌的一把钥匙。从三个方面考察了王小妮的诗歌:主体“我”(即诗人)的个性特征和与万物齐一的精神境界;诗歌文本所呈现的艺术世界,其核心是对诗人所理解的生命本质的呈现,即诗人之所“见”;主体认识和感悟世界的“看”的直观方式以及“处低”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献中记录的与孔子相关的"巧女"故事,大致有《孔子与浣女》、《孔子与采桑娘》及《孔子遇路妇》等三种;近年完成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资料记录了多种与孔子相关的"巧女"故事。这些传说讲述了发生于孔子与智慧女性之间的故事,故事中的女性主人公表现出过人的才智,为孔子钦佩、赞许。孔子传说中的"巧女"故事,由于传播的时间久、范围广,所以积淀着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文化观念。就其表现的主题看,上层社会思想家通过其宣扬礼教思想;社会中下层则借以肯定或赞扬女性的智慧;进入现代社会后,普通群众讲述的该类故事则在肯定女性智慧和劳动者自身价值的同时,还有了批评或贬抑孔子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回答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新的社会治理与发展目标。建设当代和谐社会需要从传统思想资源中汲取智慧,引以为鉴。儒家“小康”“大同”两个层次的社会理想图式,要求我们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时要善于区分现实政治治理的“善治”与和谐社会道德理想两个层次。传统民众“太平盛世”、富而均平的追求,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突出问题加以解决,并将其作为重要价值目标来追求。和谐社会的实质内容和建设目标应体现为“政通———人和”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谭恩美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对母女冲突的描写较之其前几部作品已居于次要地位,她更多地展现了女儿对母亲爱的萌发与理解,倾注了对多元文化的思考。这一叙事策略上的变化可以窥见作者文化心态的发展,也即多元文化观的显现。多元文化观正是我们解读《接骨师之女》以及挖掘谭恩美小说创作主题思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伪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张景惠以伪满洲国政府名义发表一系列所谓平等的言论;另一方面日伪政权所设立的伪满洲国官僚机构也以“民族协和”而冠冕堂皇之,但是在实际上却是由日本殖民者直接参政、操纵和控制傀儡政权。  相似文献   

17.
敕勒族及其建立的“高车国”的宗法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杨 《阴山学刊》2003,16(6):63-66
敕勒族及其建立的高车政权,不仅具有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的宗 法统治形式,而且在中原王朝的影响下向封建化过渡。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人类在工作领域面临着由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极大挑战.不仅一些以往一直被视为人类专属的工作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且随着算法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各项能力还会得到提升,其在理论上能够替代未来出现的各种新工作.由于技术和工作都是关系到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重新思考人类发明和改进技术的初始目的 来找到智能时代人类的工作方式.根据马克思主义技术观,人类在智能时代所从事的必定是能够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软工作",尤其是打破了劳动与休闲严格区分的、具有社会性的、能促进人机关系和谐发展的数字劳动.我们需要做的是:转变工作观念、重构工作方式并开辟新的"软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19.
李光生 《兰州学刊》2010,(6):170-172
在古典文学的阅读视野中,“出关”多指去边塞,往往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南宋文人“出关”,与战争无涉,而与朝政相关,其作为南宋特有的一种政治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依据."两课"教学改革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两课"教学主阵地作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