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季铵盐萃取分离钴铁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改性剂对季铵盐萃取分离钴 (Ⅱ )、铁 (Ⅱ )、锰 (Ⅱ )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有机酸HB改性剂在抑制钴 (Ⅱ )、铁 (Ⅱ )、锰 (Ⅱ )萃取的同时 ,改变了铁的萃合物的性质 ,使负荷有机相中的铁基本上不被纯水反萃 ,但能被稀酸反萃完全 ,因此采用洗涤和分步反萃的方法可以把钴 (Ⅱ )、铁 (Ⅱ )、锰 (Ⅱ )分离开。萃余液含钴小于 0 .0 3g/L ,钴的回收率大于 98%。反萃的氯化钴溶液杂质含量较低 ,c(Co) /c(Fe)和c(Co) /c(Mn)均大于30 0 ,符合优质工业氯化钴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季铵萃取分离钴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季铵氯化物是一种优良的钴镍分离萃取剂,可从含4 ̄5mol/L氯离子的溶液中有效地萃取钴,而几乎不萃取镍。负荷有机相可用水反萃,适当条件下可获得高浓度的纯净氯化钴溶液,反萃后的有机相不需再生即可返回萃取。萃取、反萃及分相速度较快,可在常温下操作,与叔胺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温氢还原和湿法冶金联用的方法回收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以及锂金属,并对其回收机理及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报废三元正极材料经过高温氢气还原后,在层状镍钴锰酸锂结构中的锂迁移到表面,变成LiOH、LiOH?H_2O和少量的Li2_CO_3;镍钴锰由之前的Co~(2+)、Ni~(3+)和Mn~(4+)分别还原成了Co~0、Ni~0和MnO,其在还原水洗后物料的表面相分别为Ni(OH)_2和Co(OH)_2及MnO;还原后的LiOH、LiOH?H_2O和少量的Li_2CO_3经过水浸、酸洗、沉淀后,可得纯度为99.5%的Li_2CO_3,实现了锂与镍、钴、锰的分离;还原后的镍、钴和MnO经过硫酸酸浸后,镍、钴和锰浸出率分别为96.88%、97.23%和99.78%。浸出后溶液经氧化沉淀及萃取分离,锰沉淀分离率为98.46%,萃取分离后氯化钴和氯化镍溶液杂质含量低于10 mg/L。  相似文献   

4.
刘会洲  于淑秋 《金属学报》1991,27(4):B228-B231
对伯胺—正辛烷萃取体系在萃取和反萃过程中有机相组成和水含量的变化用FTIR和光子相关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伯胺与水相酸作用生成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在有机相中易生成反相胶团。其萃取和反萃过程的实质是反相胶团内外的阳离子交换过程。Fe(Ⅲ)以水合形式萃取入有机相中,Fe(Ⅲ)的水解可能发生在反相胶团的微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二癸基次膦酸的合成与萃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合癸烯为原料,采用自由基加成法合成二癸基次膦酸(DDPA),并研究自由基引发剂的种类、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DDPA产率的影响,获得DDPA的最佳合成条件;通过碱洗和离心分离等手段除去产物中的单烷基次膦酸和烯烃聚合物等杂质,得到较纯的DDPA,并用核磁、质谱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产物在硫酸介质中对二价钴、镍、铜、镁、锌及锰等多种离子的萃取性能,并着重研究钴镍分离性能。结果表明:用10%DDPA(溶剂为环己烷)作萃取剂,经过二级萃取,二级洗涤,钴镍分离系数可达1.20×105。  相似文献   

6.
理论分析和实验论证的结果表明,以硫脲作为反萃取剂,在酸性条件下,从季铵盐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金、银、铜具有很好的指标。负载有机相经两段共5级的逆流反萃,金、银、铜的反萃率达99.8%以上,并用分段反萃取,可达到金和银、铜的基本分离。用电沉积法提取金属元素后的硫脲盐酸溶液可循环使用。本研究解决了季铵盐作为优良的萃取剂,但难以反萃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t-BAMBP-煤油溶液萃取盐湖卤水中铷和铯离子(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工厂提钾后的盐湖卤水作为提取Rb+和Cs+的实验用卤水,将萃取剂t-BAMBP的磺化煤油溶液作为有机相进行萃取。在萃取之前预先沉淀出镁并作为一种产品,在反萃前再多次洗涤分离出大部分的K+和Na+,最终使Rb+和Cs+得到有效富集和分离。研究油水相比(O/A)、水相的碱性(c(OH-)、K+和Mg2+的含量及洗涤油水相比(O/A′)对萃取过程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1.0 mol/L的t-BAMBP磺化煤油溶液,水相碱性c(OH-)=1 mol/L,油水相比O/A=1:1。当用1×10-4 mol/L Na OH溶液洗涤萃取油相3次,洗涤油水相比O/A′=1:0.5时,铷和铯的洗脱率仅为10.5%。经过5级逆流萃取,最终铷和铯的萃取率分别达到了95.04%与99.80%。  相似文献   

8.
以TBP为萃取剂, 用新型的柱状萃取装置对水相中加入与Au(I)等摩尔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低浓度氰化金溶液进行了萃取研究, 考察了水相中添加CTAB、有机相TBP的体积、盐析剂NaCl浓度等对TBP萃取Au(I) 性能的影响以及载金有机相中金的反萃取. 结果表明: 在水相中添加CTAB后, TBP对低浓度金的萃取性能大幅度提高; 50.L含金浓度约为10.mg/L的氰化金溶液经3级萃取试验后, 金的萃取率大于95%, 萃余相浓度小于0.5×10-6. 用硫氰化钾对含金浓度约为3.g/L的载金有机相进行了反萃取研究, 当KSCN浓度大于3.mol/L时, 对金的反萃率大于93%.  相似文献   

9.
对伯胺—正辛烷萃取体系在萃取和反萃过程中有机相组成和水含量的变化用FTIR和光子相关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伯胺与水相酸作用生成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在有机相中易生成反相胶团。其萃取和反萃过程的实质是反相胶团内外的阳离子交换过程。Fe(Ⅲ)以水合形式萃取入有机相中,Fe(Ⅲ)的水解可能发生在反相胶团的微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各种类型和结构的酸性磷型萃取剂从硫酸盐溶液中萃取Co(Ⅱ)和Ni(Ⅱ)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对数lgKex与萃取剂分子中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参数ΣσΦ和空间效应参数Σ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证实,其关系符合线性自由能关系式。应用这一关系式可以初步预测这类萃取剂萃取Co与Ni的lgKex及其分离因数β(Co/Ni)。这对设计新的高效CoNi分离萃取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铜阳极泥的盐酸-氯气氧化性浸出会导致大量杂质元素如Fe、Cu、Pd、Se等的溶解。以TBP作为萃取剂,采用标准的溶剂萃取实验方法,等体积有机相和水相来萃取分离Au、Pd、Pt、Fe、Cu和Se等元素,研究TPB浓度、HCl和氯离子浓度对杂质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相中TBP浓度为0.25 mol/L、水相中HCl浓度为2.5 mol/L的条件下,可以得到高的金萃取率。同时,其他杂质元素的萃取可以忽略不计。对负载有机相采用蒸馏水进行洗涤,可以去除部分杂质元素。采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反萃,反萃液中不含任何杂质元素。在反萃液中加入硫酸,反应产生的SO_2气体可还原金离子。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辊甩带法制备了Fe-Si-B非晶合金条带(Fe-Si-BAR)。分别将0.08、0.30、0.60、1.00 g/L的Fe-Si-BAR加入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含Cu(Ⅱ)溶液中进行Cu(Ⅱ)去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Fe-Si-BAR剂量从0.08增加到1.00 g/L,Cu (Ⅱ)的去除率从85%升高到99%,且去除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Fe-Si-BAR去除Cu (Ⅱ)主要基于氧化还原反应,还原产物为Cu和Cu2O。反应过程中,Fe-Si-BAR表面产物层形成松散结构,并且从条带表面脱落。  相似文献   

13.
以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PEHE)为萃取剂,以及与其它萃取剂形成酸加酸、酸加碱、酸加中性混合萃取剂,通过考察萃取剂对废液中的Cr3+萃取分配比的影响,筛选出萃取Cr3+的适宜萃取剂HEHPEHE;采用预分散溶剂萃取技术对含Cr3+废液进行分离研究,以煤油为稀释剂,HEHPEHE为萃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水性表面活性剂,吐温20(Tween-20)为油性表面活性剂,制备胶质液体泡沫CLAs。同时,为了研究预分散溶剂萃取技术萃取Cr3+废液的效果,考察了废液中的Cr3+浓度、胶质气体泡沫CGAs体积、萃取剂浓度、相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浓度、表面活性剂Tween20浓度以及Cr3+废液的pH值等影响因素对Cr3+的萃取率影响,得到了萃取Cr3+的适宜条件;并用实际的含Cr3+废液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获得的适宜工艺条件下,经过二级萃取后,废水可以直接排放,Cr3+的萃取率超过99.9%。  相似文献   

14.
据SU1792994透露,采用季按碳酸盐的有机稀释剂(癸烷)的有机溶液革取钨,有机溶液中碳酸盐浓度为30~50%。革取是在用CO2气体处理水相和有机相,使PH值达到7.5~8.0的情况下进行的。此法可有效地从合钨物料中提取钨,大大提高了钨萃取率。例如在用CO2气体处理水相和有机相的条件下,用50%甲袭三烷基铵碳酸盐的癸烷溶液草取含WO31023g/l,Na2CO3409/1的溶液时,WO3的萃取率达到了84%。从碳酸盐溶液中萃取钨提高萃取效率  相似文献   

15.
李艳秋  汤毅  彭银银  李鸿江  刘磊  刘德蓉  熊伟  刘宁  袁果园 《表面技术》2023,52(6):410-419, 438
目的 为了解决MOFs原料价格昂贵且吸附剂不易回收的问题,以废旧PET瓶为酸源制备UiO–66,在聚丙烯腈中掺杂UiO–66制备MOFs混合基质膜以提升膜材料对钴离子的分离性能。方法 先将废旧PET瓶解聚制得对苯二甲酸,再以对苯二甲酸为原料制备MOFs材料UiO–66,利用MOFs与聚合物良好的相容性,将UiO–66分散到聚丙烯腈(PAN)中,制得MOFs混合基质膜UiO–66–PAN,通过XRD、FT–IR、BET、SEM等对UiO–66–PAN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制备出UiO–66–PAN,当UiO–66掺杂量由0%增加到6%时,膜材料的比表面积随UiO–66的增加而增大;当UiO–66掺杂量继续增加到8%时,UiO–66出现明显聚集,导致材料的膜通量和截留率降低;当UiO–66的掺杂量为6%时,6%–UiO–66–PAN的膜通量和截留率最高,分别为2 654 L.m–2.h–1和49.71%。将UiO–66–PAN用于Co(Ⅱ)的分离研究,在pH值为8.3、温度为25 ℃时,6%–UiO–66–PAN对Co(Ⅱ)的吸附量为26.56 mg/g,吸附过程自发吸热,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经5次循环后对Co(Ⅱ)的去除率仍保持在80%以上。UiO–66–PAN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在金属离子分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结论 UiO–66的加入能增强膜材料对Co(Ⅱ)的吸附能力,多孔结构的MOFs材料能够增强混合基质膜对金属离子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N,N-二仲辛基氨基乙酸为萃取剂,三氯甲烷(50v.-%)和煤油为稀释剂组成的萃取有机相,在萃取Pt(Ⅱ)和Pd(Ⅱ)过程中,研究HCl浓度、Pt(Ⅱ)和Pd(Ⅱ)起始浓度,离子强度和萃取剂浓度等诸因素对分配比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认为在萃取Pt(Ⅱ)的过程中,萃取剂浓度高吋,有机相中形成[R_2NHCH_2COOH ][PtCl_3(R_2NCH_2COOH]-的萃合物,而低浓度时为H[PtCl_3(R_2NCH_2COOH)],萃取Pd(Ⅱ)时,有机相形成[R_2NHCH_2COOH] [PdCl_3(R_2NCH_2COOH)]-的萃合物.本文对HCl浓度变化等诸因素对分配比的影响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LK-C2从废线路板酸性浸出液中萃取回收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LK-C2为萃取剂,从废弃线路板酸性浸出液中选择性萃取回收铜,分别研究杂质阳离子、阴离子、pH值、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和相比(O/A)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LK-C2从废线路板酸性浸出液中可选择性萃取分离铜,铜/铁分离系数超过2000,溶液中锌和锡几乎不被萃取;随萃取平衡pH值的增大,铜的萃取率升高;随萃取剂在有机相中浓度增加和相比增加,铜回收率增大;阴离子NO3-、SO42-和Cl-对萃取无明显影响。萃取剂每从溶液中萃取1mol铜,将置换2mol氢离子。室温下LK-C2萃取铜的最佳工艺条件:LK-C2体积浓度为15%,相比O/A为1:1,水相初始pH为2.00,萃取时间为10min。在优化条件下,一级萃取率达99.78%;用2.00mol/L硫酸溶液对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经三级逆流反萃,铜的反萃率达到97.51%。  相似文献   

18.
大洋多金属锰结核酸浸贵液中铁锰元素的脱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洋多金属锰结核酸浸贵液中铁锰元素与铜、钴、镍有价金属的分离。根据溶液所含金属的特点,选用可以回收利用的MnO2作为Fe2 的氧化剂先将Fe2 氧化为Fe3 ;采用黄铵铁矾法与Fe(OH)3相结合的二步法除铁工艺,并对溶液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操作参数进行优化,铁的沉淀率达到99.8%,净化后溶液中含铁量低于0.01 g/L,钴、铜、镍、锰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9.5%、93.3%、99.6%、99.3%;硫化沉淀分离锰和铜、钴、镍过程中,硫化钠适宜用量为理论用量的4.5倍,适宜pH值4.5,适宜温度80℃,沉淀时间1 h,铜、钴、镍的沉淀率在99%左右,而锰的沉淀率仅为0.46%。  相似文献   

19.
文摘选萃     
从钴、镍、镁的硫酸盐溶液中溶剂萃取铝P.F.Tsakiridis和S.Agatzini-Leonardou研究了用有机膦萃取剂Cyanex272从钴、镍、镁的硫酸盐溶液中萃取和分离铝。为了确定平衡时的萃取p H、温度、萃取剂浓度和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的主要影响和相互作用,采用了统计设计与分析。也进行了用硫酸溶液反萃取负载于Cyanex272有机相上的铝的统计设计试验。估算了萃取和反萃取铝所需的段数。连续逆流小型工厂试验结果证实了从钴、镍、镁的硫酸盐溶液中回收铝。(张丽霞译)PMarkkuLaatikainen与ErkkiPaatero研究了金属一氯化配合物的竞争吸附对聚合吸附剂…  相似文献   

20.
篇       名年 ,卷 (期 ) :页码贵金属冶金学双 (正 -辛基亚磺酸 )乙烷 -乙酸丁酯萃取体系分离富集钯、铂 2 0 0 2 ,2 3 ( 1 ) :1环状亚砜衍生物的合成及萃金机理的研究 2 0 0 2 ,2 3 ( 1 ) :1 1江西铜业公司贵金属及铼、钼生产评述 2 0 0 2 ,2 3 ( 1 ) :5 7改性活性炭吸附铂和钯的研究 2 0 0 2 ,2 3 ( 2 ) :1 1DTMSO的萃钯机理研究 2 0 0 2 ,2 3 ( 2 ) :1 6从碱性氰化液萃金有机相中反萃金的研究进展 2 0 0 2 ,2 3 ( 2 ) :47用硫氰酸钾从季铵盐载金有机相中反萃金的研究 2 0 0 2 ,2 3 ( 3 ) :8类二丁基卡必醇新金萃取剂的合成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