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血液净化室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的100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未感染组60例,观察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等临床资料,以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40例患者确诊后均给予留取痰标本行细菌学检测,细菌培养阳性19例,阳性率为47.50%;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多见,前3位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菌,分别占26.32%、15.79%、10.53%;高龄、糖尿病、中重度贫血、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以及心胸比例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纠正贫血、补充营养,尽量充分透析以及降低心脏容量负荷,以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12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35.0%,感染部位以导管感染为主,占30.95%,其次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分别占26.19%、23.81%、9.52%;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疗程(13.6±4.2)d,统计各感染部位抗感染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伴有糖尿病、血红蛋白、血白蛋白、中心静脉置管等因素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血液透析室医务人员感染管理及规范操作,加强治疗老年患者基础疾病,以降低血液透析室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10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彤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10-4111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记录其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C反应蛋白、首次血液透析前血清肌酐、原发病是否是糖尿病肾病等,并将以上因素数量化,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0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43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1.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体重指数低、贫血、高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住院天数延长,是造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其P值均小于0.05。[结论]低蛋白血症、体重指数低、贫血、高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住院天数延长可能是造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风湿性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10年4月共1188例风湿性疾病的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有医院感染,分为感染与非感染两类,其中感染组患者475例,非感染组713例,采用二分类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病程、淋巴细胞计数为自变量;OR值作为关联强度。结果病程(OR=1.022,P=0.014)及淋巴细胞计数(OR=0.506,P=0.000)减少为风湿性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性别(OR=1.111,P=0.498)和年龄(OR=1.003,P=0.397)未发现与风湿性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明显相关。结论风湿性疾病的病程和淋巴细胞计数与医院感染相关,对预测和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措施,从而控制感染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内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共450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经济状况、病程、住院天数、空腹血糖值、糖尿病并发症、接受侵入性操作、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等,统计不同因素诱发感染的关系,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直接因素.结果 共56例患者出现感染,发生率为1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2.847)、居住地(OR=2.018)、病程(OR=1.085)、住院时间(OR=2.176)、空腹血糖值(OR=2.165)、并发症(OR=1.984)、接受侵入性操作(OR=2.014)以及多种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OR=1.779)等均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对应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近年来180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部位、病原体、原发病因及营养状况进行总结。结果感染组86例次患者共感染113例次,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36.9%)、泌尿系(21.6%)和静脉导管(11.8%);进行细菌培养50例次,阳性38例次,病原学以革兰阴性杆菌(占60.3%)常见;感染组中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而患者的年龄和自费比率却明显高于非感染组;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18.3%、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8.7%。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较高,原发病中尤以糖尿病及SLE患者感染多见,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284例尿毒症MHD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依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76例)和未感染组(208例);计算尿毒症患者的院内感染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尿毒症MHD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使用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78例与非感染组38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的特点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感染78例,感染率为67.24%,感染部位以肺部、泌尿道、静脉导管为主,分别占46.15%、35.90%、17.95%;共分离出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占76.47%,革兰阳性菌16株占23.53%;易于发生感染的肾病类型依次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梗阻性肾病以及狼疮性肾炎;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的年龄、C-反应蛋白含量均升高明显,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则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概率较高,原发病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患者为多,高龄、严重贫血、营养状况差者为易感人群,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预防及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101例次,医院感染率30.29%、例次感染率48.56%,其中多重感染2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2.48%,其次为泌尿道、透析导管、胃肠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是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12月某院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 573例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4例,感染率为5.9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54.67%)为主,其次为泌尿道(25.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糖尿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抑酸剂、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发生医院感染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高龄、侵入性操作、患COPD和糖尿病是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引起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合理干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医院放疗中心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5月在医院放疗中心治疗的130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有9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9%,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率最高,占46.7%,其他依次为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分别占24.4%、15.6%及13.3%;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5岁)、白细胞计数<1.5×109/L、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菌药物使用≥20 d、住院时间>30 d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危险性最大(OR=9.247),其他依次为广谱抗菌药物(OR=6.781)、高龄(OR=6.374)、白细胞计数(OR=5.647)、住院时间长(OR=4.247).结论 医院放疗中心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治疗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从而有效控制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流行趋势,确定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方法调查2002-2009年113 83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2.53%,以上呼吸道感染最高,占36.77%,其余依次为下呼吸道占24.09%、泌尿道占17.49%、胃肠道占7.00%、皮肤软组织占5.22%等;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免疫抑制剂、化疗I、CU、血液病、糖尿病、肝病、精神病、抗菌药物、骨腰穿、尿路插管及动静脉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急诊手术、其他慢性病和侵入性操作等19项因素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控制不平衡,但总体好转,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直肠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感染率的差异,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对医院630例直肠癌化疗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共12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9.21%,其中呼吸道83例占68.60%,泌尿系7例占5.79%,胃肠道5例占4.12%,造瘘口21例占17.36%,皮肤3例占2.48%,血液2例占1.65%;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手术、白细胞计数、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密切相关(P<0.05).结论 直肠癌化疗患者应重点监测,加强重点患者的风险监测,同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减少直肠癌化疗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关注其护理干预要点,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观察医院血液透析的患者共53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和临床护理特征.结果 共有12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02%,发生医院感染率年龄>40岁为31.44%,高于≤40岁的16.61%,女性为44.06%,高于男性的20.56%,住院时间>30 d为29.25%,高于≤30 d的18.87%,留置尿管时间≥3d为33.05%,高于<3d的15.15%,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间≥3d为27.56%,高于<3 d的18.84%,使用抗菌药物≥7d为27.24%,高于<7d的17.92%,患有糖尿病为32.51%,高于无糖尿病的17.13%,感染前使用激素为29.15%,高于未使用激素的19.34%,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否伴有精尿病、感染前使用激素密切相关(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应重点加强风险监测,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少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例胆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胆结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预防胆结石术后医院感染.方法 将2008年7月-2012年7月住院的100例胆结石术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感染致病菌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引起胆结石术后感染的单因素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胆结石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胆结石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0例,感染率为50.0%;共分离出病原菌10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42.0%、革兰阳性菌50株占50.0%,真菌8株占8.0%;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对照组与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分类、住院时间、放置引流管根数、胆汁培养及胆红素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手术时间、切口分类、胆汁培养及胆红素为引起胆结石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切口分类、胆汁培养及胆红素为胆结石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应注意加强对其进行监测,从而为预防胆结石术后感染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明确感染高发部位、主要病原菌,并对术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9年3月-2011年4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875例接受CABG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75例接受CABG手术的患者中,89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7%,术后下呼吸道感染43例,感染率为2.3%,手术切口1感染21例,感染率为1.1%,上呼吸道感染17例,感染率为0.9%;共检出5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60.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2.2%、18.5%、9.3%、9.3%;术后临床感染与高龄、糖尿病、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延长以及第二季度手术显著相关.结论 接受CABG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概率较高,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与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有效控制高危因素将是降低CABG术后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精神科2007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进行调查,筛选危险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289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4例、99例次,医院感染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7.29%和7.6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分别占56.56%、16.17%、10.1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天数、住院季节、精神疾病类型、合并基础疾病、住院年度、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住院天数、年龄、住院年度是精神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据精神科医院感染特点,调整监测方案,开展目标性监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778例脑卒中患者,对其中并发医院感染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82例,感染率为10.5%,其中年龄60~69岁为5.0%、70~79岁为8.6%、≥80岁为32.8%;住院时间<1个月为8.9%、≥1个月为12.8%;有侵入性操作为18.3%、无侵入性操作为9.3%;有糖尿病合并症为14.5%、无糖尿病合并症为8.8%,有多脏器功能衰竭者为72.3%、无多脏器功能衰竭者为3.2%;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6.1%,其次为泌尿道,占23.2%;细菌学检查分离出病原菌84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8.3%,革兰阳性菌占29.8%,真菌占11.9%.结论 老年脑卒中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新生儿病区2 161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单因素卡方、多因素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70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24%,主要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株、屎肠球菌6株、酿脓链球菌4株,分别占34.4%、10.9%、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新生儿、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早产、低体质量儿、性别、总住院天数、新生儿病区住院天数、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呼吸机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早产、总住院天数多、新生儿病区住院天数长、使用呼吸机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针对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早产、住院时间长的患儿加强关注,控制呼吸机的使用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