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详细阐述了中国需要发展IPv6技术的原因、IPv6的网络作用、IPv6在国内的部署与推广情况、IPv6相比IPv4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2011年2月2日,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宣布全球IPv4地址耗尽,网络过渡到IPv6是必然的事情。现在还有大量的IPv4网络设备和应用,从IPv4过渡到IPv6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一段时间里IPv4与IPv6会共存,然后被IPv6取代。在过渡期需要解决IPv4网络与IPv6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为此,IETF提出了多种过渡技术,该文重点介绍IPv4与IPv6过渡中几种常用的隧道技术,介绍它们的工作机制并给出相应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采用的核心协议,现行的IPv4向IPv6过渡【1—2】势在必行。对IPv4向IPv6过渡过程中网络体系结构的更替进行了研究,结合高校校园网络的现状和向IPv6演变过程,提出了对校园网进行IPv6改造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IPv4和IPv6的基础上,分析了IPv4和IPv6在地址空间、数据报格式、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探讨IPv6的新特性,最后对IPv6技术在未来教育领域的应用前号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实际环境出发,结合国内IPv6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针对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IPv4地址不足的现象和IPv6技术的升级与部署问题,探讨了如何通过IPv4/IPv6双栈技术、IPv4/IPv6隧道技术等从IPv4过渡到IPv6的几种技术方案和在教育信息网中IPv6的部署问题,最后结合国内各高等院校最常用的IPv6应用,确定了IPv6在今后教育信息化中的主要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软交换和IMS技术的发展与成熟,IPv6将成为未来网络技术的核心。对IPv6的主要技术特点.如IPv6和IPv4地址格式差异、IPv6技术优势、IPv6地址分配政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鉴于IPv6地址结构的调整,技术新增强的新功能。如:改进的路由结构、即插即用功能、安全功能、QoS功能、任播功能、扩展头标,以及IPv6和IPv4的技术差别等分别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下一代的IP网络将是一个以IPv6协议族基础之上的统一IP网络,本文首先介绍IPv6协议的技术特点,以及实现IPv4协议到IPv6协议的过渡,并着重描述了IPv4向IPv6的转换的NAT-PT技术实现原理及算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IPv6协议的不断进步,基于IPv6协议体系的子网规模日益扩大,但是整个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完成向IPv6体系的迁移过程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两种协议的网络共存过渡时期,解决IPv6与IPv4体系的网络系统之间互连互通的通讯问题,对于加快互联网向IPv6体系迁移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有关IPv6与IPv6网络间的通讯,IPv6与IPv4网络间的通讯问题已经提出很多方案。本文根据各种解决方案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归类介绍,以便大家较全面地了解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IPv6的产生背景,接着对网络IPv6的IP地址格式、移动连接、报头简化等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介绍了IPv6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作为下一代的互联网协议IPv6,除了能解决IPv4所面临的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IPv4面临的其他一些问题。从IPv6提出的背景出发,阐述了IPv6相对于IPv4的技术特性、应用前号。  相似文献   

11.
IPv6在校园网络中的部署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  张五红 《现代计算机》2006,(9):41-45,85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采用的核心协议,现行的IPv4向IPv6过渡势在必行.高校走在IPv6网络研究、应用的前沿.本文分析了IPv4向IPv6过渡的必然性,结合高校校园网络IPv6的现状和演变过程,提出了IPv6校园网部署的几种方式,并提供了具体的Windows下IPv6配置应用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IPv6过渡技术综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IPv6融合和涵盖了多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中的主流网络层协议.一种新的协议从诞生到广泛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对于当前Internet上广泛存在的IPv4用户群、FG应用与设备,IPv6的部署不得不考虑如何实现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本文介绍了互联网IPv6过渡的技术背景,并分别讨论了三类过渡技术:基于IPv4的IPv6网络互连、IPv4/v6透明互通和基于IPv6的IPv4网络互连的过渡技术,对每一类过渡技术中的各个主要过渡技术,详细分析了其工作机制、适用范围安全性以及优点,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过渡技术进行了综合对比.本文针对我国建设大规模纯IPv6骨干网CNGI情况,讨论了基于IPv6的IPv4网络互连过渡技术.最后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过渡机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杰  李霞  甘勇  李海燕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10):115-116
分析了IPv4和IPv6两种家电局域网的结构和信息家电的控制模式,研究了Web服务中实现IPv4/IPv6兼容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实现信息家电远程控制中IPv4/IPv6兼容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IPv4协议栈中应用程序对IP地址的处理机制和Web浏览器的工作原理,讨论了实现IPv4/IPv6无缝连接的方法,分析了IPv4/IPv6协议栈中对域名解析的处理方法和IPv4/IPv6地址格式的不同处理,提出了一种Web服务中IPv4/IPv6兼容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5.
IPv6/IPv4 Tunnel研究及一种过渡初期解决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琳麟  冯彦君 《计算机工程》2004,30(19):155-158
IPv6/IPv4,Funnel是在过渡初期可以使多个IPv6“孤岛”跨越IPv4“海洋”互联的机制。该文对IPv6/IPv4,Funnel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现有的Tunnel机制按体系结构和应用场景进行了合理的分类;针对现有网络状况归纳出了3种基本网络结构,并给出了相应的工程解决方案,为当前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IPv4面临的问题,阐述了IPv6发展现状、我国发展IPv6的策略,并介绍了从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IPv4、IPv6和IPv9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IPv4、IPv6与IPv9的特点,并在地址空间、域名服务、移动性、安全性、QoS、自动配置、应用范围以及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三者加以比较研究,分析其优劣.指出与IPv4相比,IPv6彻底解决了地址空间耗尽和路由表爆炸等问题,而且为IP协议注入了新的内容,使网络安全、移动主机以及Qos成为IP协议的有机组成部分.IPv6在国际上已经占据主流地位,以IPv6代替IPv4是必然的,其规模与效益会远远领先于IPv9.而IPv9尚未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在标准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原有IPv4协议的不足日益明显,而采用IPv6协议已成为各方的共识。然而目前互联网中IPv4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从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势在必行。着眼于过渡技术,本文对从IPv4过渡到IPv6的三种主流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价,论述在数字化校园网的背景下IPv4与IPv6的共存问题。  相似文献   

19.
端口守护进程的研究与实现:同时支持IPv4与IPv6协议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彪  陈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2):146-147,150
讨论了IPv4网络与IPv6网络之间的互操作及平滑升级机制。阐述了守护进程运行原理,IPv6服务器与IPv6,IPv4客户端进行通信的原理。讨论了基于端口守护进程实现双协议栈支持的技术方案,并在Linux环境下实现了一个端口守护进程,能够同时支持IPv4与IPv6协议栈。  相似文献   

20.
IPv6作为Internet协议下一版本必将取代IPv4,但是两者共存局面还要持续时间较长。在此过渡期间,由于IPv6引入新特性也带来安全上的新风险和威胁。本文分析探讨了IPv4向IPv6过渡机制并对IPv6过渡机制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针对双栈转换机制过渡方案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