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理论,来估算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碳排放。建筑施工碳排放量估算包括建筑材料和周转材料在生产和运输中的碳排放,现场施工中的碳排放,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过程中碳的减排量。估算碳排放量的关键是各种建筑材料周转材料的碳排放因子。通过对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碳排放的估算来评价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的水平,为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建筑部门碳排放在社会整体碳排放中占比较大,以建材碳排放为主的建筑隐含碳排放和以运行能源消耗为主的建筑运行碳排放是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的2个最主要部分。开展零碳建筑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加速建筑部门深入推进碳减排,在建材碳排放和运行碳排放两方面发力,促进建筑从运行阶段零碳排放到全寿命周期零碳排放,进而推动实现个体到整体的建筑零碳排放目标。通过对加拿大零碳建筑设计评价标准、运行评价标准的剖析,以及实际评价项目的介绍,结合我国当前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标准编制和实施情况,对比了中加在建筑碳排放计算、建筑碳中和基础、建筑碳抵消措施、零碳目标实施路径及关键评价指标方面的异同,提出了我国绿色建筑项目进行零碳设计和运行可采取的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双碳”目标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碳排放具有巨大的降低空间,传统建筑能耗计量已无法满足节能降碳需求;提出一种含光储直柔的建筑运行过程中用能碳排放指标精细化估算方法,考虑建筑光储系统出力与电网单位电能碳排放量时变性,通过计算建筑内各负荷的间接碳排放量及直接碳排放量获取一天实时分项碳排放模型;该估算方法为设计阶段进行低碳建筑减碳方案对比与确认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为低碳建筑“光储直柔”一体化设计配置与调控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推广绿色建筑在缺少激励性政策的背景下,探索国务院提倡的容积率奖励机制意义重大。以2014年宁波市全年通过节能评估的居住建筑为对象,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节能、节水量折合成碳排放指标,结合当年居住区实际水电耗量,测算不同星级绿色建筑的碳排放额度,建立容积率与人均用地指标的回归方程,得到基于碳排放的容积率奖励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0·60”双碳目标提出后,在社区规划建设中增加碳排放技术指标将对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起到重要贡献,然而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社区碳排放计算边界和技术指标规定。本文对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的社区碳排放计算边界、技术指标和我国已经颁布的相关地方标准、技术导则中有关内容进行了研究。结合典型案例计算,提出了适用于我国低碳、近零碳、零碳社区碳排放的计算边界、约束性指标、引导性指标建议,其中,约束性指标可包括社区人均碳排放强度与碳抵消(碳交易和绿色电力机制),引导性指标可包括社区中的建筑、交通、给排水、废弃物、照明、可再生能源、碳汇等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减碳对城市实现双碳目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确定影响社区碳排放的5个一级影响因素和8个二级影响因素,建立社区碳排放计算模型,采用多因素正交分析法,生成720个基准社区和10.8万个比对社区,对社区主要碳排放影响因素占比分布、不同技术减碳潜力进行研究,并提出低碳社区碳排放控制指标建议。研究发现,社区内建筑碳排放占比72.9%,废弃物碳排放占比21.6%,交通、给排水和社区照明共占比5.5%;建筑本体能效提升、光伏应用比例增加和电力碳排放因子降低对社区减碳贡献率分别为30%、30%、22%;如采用人均碳排放控制指标,建议居住建筑为主的低碳社区人均碳排放量为1.0 tCO2/(人·a),公共建筑为主的低碳社区人均碳排放量为0.5 tCO2/(人·a),如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控制指标,居住建筑为主的低碳社区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控制指标建议为35 kgCO2/(m2·a),公共建筑为主的低碳社区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控制指标建议为60 kgCO2/(m...  相似文献   

7.
刘秋雁 《建筑经济》2014,(1):97-100
深入分析绿色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效益,建立一套全新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将碳排放量纳入到考量范围之内,并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给出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同时将政府对碳排放量减排的奖励也作为绿色建筑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给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各项活动、消耗的碳排放量减量的具体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晓丹 《绿色建筑》2022,14(1):12-15
我国建筑行业碳排放在总碳排放量中约占48%,其中住宅建筑碳排放量占主要部分.因此,住宅建筑碳排放研究对我国城市实现碳达峰目标至关重要.以天津市某住宅楼为研究对象,对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进行分析,结合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北方地区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点.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的住宅碳排放测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卓遥 《福建建筑》2023,(3):34-38
近期政府发布的一系列规范中,对建筑碳排放计算的要求逐渐凸显。为了更好地理解规范精神,分析我国碳中和目标及建筑行业对碳排放的影响,探讨目前制定建筑碳排放规则的背景原因;通过分析环境、国家、人民的需要,理解碳排放计算的意义;通过解读规范条文及公式,剖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中的要点:(1)在建筑运行中,各类能系统产生的碳排放;(2)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避免了被消耗的碳量;(3)场地内植物吸收并存储的二氧化碳量。最终通过上述要点,提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与之相对应的可行节能减碳方法,从而可以设计出符合节能减碳需求的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0.
城市铁路交通枢纽地区建筑空间集约度高,交通承载度高,碳排放量大,对城市能耗影响很大.该文以武昌火车站交通枢纽区为例,采用建筑群体能耗模拟与交通出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内的建筑和交通的碳排放量及排放结构进行揭示.在城市铁路交通枢纽地区,建筑运营的碳排放量指标远高于交通碳排放.其中,居住建筑产生的年碳排放量最大,且制冷...  相似文献   

11.
以国内首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酒店——天津京蓟圣光万豪酒店为例构建了酒店运行阶段碳足迹模型,引入了客人碳足迹对酒店客人人均碳排放指标进行量化,并开发了碳足迹记录软件。本酒店理论碳减排19.7%,经过全年实际运营数据分析,酒店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为105.25 kgCO_2/(m~2·a),较普通酒店碳排放降低了35.63%,客房区域客人碳排强度为10.32~15.51 kgCO_2/(p·a),酒店客人人均碳排放强度为48.76 kgCO_2/(p·a),空调碳排放和照明碳排放是降低酒店碳排放的重点,研究内容为探索低碳酒店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筑领域碳排放计算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本文建立了基于施工图的建筑物建造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以施工文件相关数据为计算依据,由于施工图文件数据比较吻合实际情况,故这种方法可以较精确地计算建筑建造阶段碳排放量。利用该计算方法,对深圳市某混凝土结构的值班室建造阶段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在建造阶段总排放量中占主要部分,据此提出了建筑物建造阶段碳减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住宅建筑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建材和产品生产阶段、运输阶段、建筑施工阶段、装饰装修阶段、运行阶段、拆除与处理阶段。通过对各个阶段涉及的具体碳排放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更加完善的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方法,方法为活动因子乘以排放系数。活动因子按照各阶段涉及的内容可以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建材消耗量,运输方式、距离和运输重量,工程的机械台班数,建筑年能耗模拟值,材料再利用率与材料拆除总量之积,以及材料再循环率与材料拆除总量之积。选取马鞍山某住宅小区项目,对建筑生命周期及其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构成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显示,6个阶段中运行阶段的排放所占比例最大为77.12%;随着住宅建筑使用寿命的降低,每年单位建筑面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加,由50年的65.14 kg/m2·a增加到10年的132.05 kg/m2·a。  相似文献   

14.
温室气体(GHG)的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建筑及其相关产业的活动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为了分析建筑生命周期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文章基于生命周期(LCA)评价理论,界定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范围,建立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模型。选取北京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低层住宅作为案例研究,对其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探讨了减少建筑业碳排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分析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构成,提出基于碳排放系数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理论计算方法;构建并分析建筑信息模型,并按照理论计算方法设计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度量平台,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在建筑设计、建造、运行及拆除阶段的应用优势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占社会碳排放总量的40%左右,其中,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总量最大,且强度高,该阶段碳减排是建筑减排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大部分建筑减排研究主要针对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对于轻钢结构建筑的研究较少,针对轻钢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的研究更少。本研究构建了轻钢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选取北京某轻钢结构建筑为案例,通过计算物化阶段的碳排放,分析建材生产、运输、施工建造各阶段的碳排放,发现轻钢结构建筑在各阶段有较大的减排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7.
建材行业二氧化碳量排放的65%~67%来自水泥制造业,工艺环节的排放又占到水泥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60%以上,面对全国碳市场即将于今年启动,水泥熟料作为首批纳入行业,基准值确定与碳配额的分配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履约成本。企业通过转变原料、能源消费方式,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的推行力度,结合碳资产的有效管理,不仅可以消除碳交易制度带来的影响,先进企业还可以做到在碳市场中有所盈利。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选取政府,企业和业主主要建筑碳减排的利益相关者,运用博弈论构建政府,企业和业主三方动态博弈的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社会责任模型,解析了建筑物化阶段碳减排各博弈方的博弈均衡策略,然后根据动态博弈模型求出政府,企业和业主三方碳减排利益最大化的均衡解。在建筑物化阶段,应加强政府对企业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的监督作用,合理分配建筑企业建筑物化阶段碳减排社会责任,在建筑物化阶段碳减排过程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加大建筑碳减排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碳排放系数法构建模型,结合工程量清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进行测算, 探讨预制率对施工阶段碳排放的影响, 深入探究工程造价、总建筑面积与碳排放总量的关系。以漳州某住宅楼为例, 探讨施工阶段碳排放的排放规律并提出减排路径。 结果表明: 施工阶段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一般土建工程;单位面积的碳排放在 671 kgCO2/m2左右波动,单位造价的碳排放在 2749.33 kgCO2/万元左右波动; 混凝土工程和钢筋工程的碳排放随着预制率的升高而增加; 碳排放总量与工程造价、建筑面积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