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审美情趣的不同,必然形成汉英两种语言在修辞方面的差异.在翻译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方式"重复结构"、"四字结构"时,应当遵循英、美读者"言贵简洁"的审美心理,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将美学与修辞学结合起来研究,即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观照、透视英语修辞系统及各种修辞现象和修辞方式,从而揭示出英语修辞系统本身所固有的审美属性,对英语修辞语篇的音乐美、形式美、联想美、意境美和风格美等基本美质作了初步的审美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转义修辞在话语活动中的审美认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构造观念的过程中,以转义修辞的方式加以审美地把握,并由此建构了我们的认知.转义修辞建构认知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以审美的方式作用于人的主观观念,首先通过语言以感性的、形象的、情感的力量影响或改变人的判断、理智甚至思维.新诞生的话语欣喜地以审美击破旧的认知、构建新的认知,这体现了审美与认知的统一,转义修辞通过确立审美认知解构了概念认知.  相似文献   

4.
从《文选》及李善注谈汉语文言修辞的早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汉语修辞表达是古代语言学家,文学家广为关注的问题,并留下了丰厚精湛的遗产。从语言研究的新角度整理这笔遗产,是继承民族文化精华的需要,也是深入进行修辞学研究的需要。修辞是民族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的反映,它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凝固而成为规范的语言艺术的形式美。要开拓汉语修辞研究的视野,不妨以汉民族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特定的历史、文学发展状况为背景,加之以汉语特点、文体风格等方面的考察。文言修辞处于汉语修辞产生、发展时期,与以上诸原素具有更为接近的联系。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文学总集《文选》,共收录周代至六朝间一百三十位作家的作品七百余篇,是反映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文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公文语体、文艺语体与修辞方式的选这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语体交际目的、交际领域、交际方式的特点,比较分析它们选择语言材料、修辞方式的不同倾向,探讨语言表达手段与不同语体的对应关系,深化修辞的现实原则:从表达主体的需要出发,力求适合语体,切合题旨,适应语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语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语修辞江南不同民族修辞方式的比较,在原则上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践的(归纳式的),即直接将一些具体的修辞现象进行比较,例如可以比较中西比喻的异同:它们在不同国度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重要性,比喻类别的对应与差异等等。一种是理论的...  相似文献   

7.
修辞构造法是以语法构造法为基础构造成语的重要辅助方式。基于心理学的修辞构造法使成语获得了超出一般词语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常言与句法化用、移用与代替变异、强调与语气直婉、音节与声韵调配等修辞构造法及其独特的构造心理是汉语词语构造法的缩影,也是汉语民族审美心理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8.
化与修辞的关系密切。各种化要素都影响和制约着修辞。本从化结构的视角讨论化对修辞的制约。首先,物态化制约着修辞,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都对修辞产生着制约作用;其次,制度化制约着修辞,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自身行为规范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划对修辞也具有制约作用;再次,行为化制约着修辞,也就是说,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也制约着修辞;最后,心态化制约着修辞,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学艺术作品等,也对修辞产生着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修辞幻象即语言制造的幻觉。视域在文学作品中以语言形态出现.当这种形态指称的所指超越了客观现实时,便常出现修辞幻象。文学视域在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给修辞幻象以极大的空间,修辞幻象的审美价值也拓展了文学语言的表现视域。视域与修辞幻象间既有特定的对应关系,又有着错综复杂的多元关系。修辞幻象的生成和领悟,是作者与读者的一种视域沟通。考察文学视域与修辞幻象之间的关系,对从叙述角度领略文学语言的审美价值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英语修辞,动物隐喻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内容丰富,而深刻的意义,适当的形象。文章从动物隐喻的词法特征开始,动物明喻和隐喻的修辞功能说了肤浅的分析,它与英语密切相关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动物隐喻也反映了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差异,不同的地理环境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儒、道两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中国古代文论在概念的应用乃至体系的建构方面紧密相关。追寻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渗透与影响,阐释其在塑造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心理结构和艺术审美理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期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2.
华丽与朴素是文学语言风格的两种基本审美表现形态。朴素是指一种不加修饰、朴实无华、自然本色的语言艺术风貌。虽然朴素的语言风格具有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但华丽的语言风格也历来倍受人们的青睐,这主要是由人的审美需要决定的。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华丽的语言风格正在审美结构方式上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多借助于繁丰的语言表达方式来体现;第二,常通过大量的色彩词来体现;第三,多依靠长向式来体现;第四,通过多种艺术修辞手段的运用来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借助教材发现美,创造课堂意境美,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深,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得到的美感教育就越丰富.  相似文献   

14.
中外歌曲,无论民歌或是流行歌曲,无处没有比喻。比喻——这种高雅而又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是歌的翅膀和生命。歌中比喻可以引起相似联想,联想可以唤起形象,形象则可以产生美感,增强审美愉悦,因而提升歌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英语和其他语言一样存在着美的价值。如果从比喻、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角度,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例句的分析,就更能使人欣赏到英语语言的这种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Analysis of two recent federal court cases in which principals violated student speech rights offers guidance to middle school administrators as they attempt to address student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uccessful school from the Association for Middle Level Education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se cases in order to prevent potential violations of First Amendment speech rights of students.  相似文献   

17.
京派小说家出于对城市文明的失望而转向乡村 ,试图建立一个充溢永恒人性之美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特征和气质是在与城市的对立中显现出来的。它在空间上的孤立与城市的流动 ,在时间上的停滞与城市的变幻 ,在社会关系结构上的单一化与城市的繁杂化的对立中呈现这个世界的唯美和易碎的特征。这个世界在空间、时间和社会结构上的特点是美的人性存在并得以保存的原因 ,同时也是小说家主观选择和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职前小学教师是职业性小学教师的预备力量.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基于“专业标准”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言语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与基本技能培养;设计多种层序性、承续性综合实践活动见习实习,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言语艺术表达实践能力,对他们未来的专业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美术教育;美术教学设备单一,教学模式、方法陈旧;教师学历、专业知识偏低,课改意识淡薄。为解决这些问题,主管部门领导要重视美术教育,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强化审美教育,美化育人环境,促进审美教育;教师应挖掘乡村素材,提高自身的专业和文化素养,分析新课标,探索新方法,优化美术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气韵生动与道禅哲学有着深深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没有道弹文化哲学的滋养生发,气韵生动说根本不可能出现,更何谈枝叶繁茂,蔚为大观,气韵生动说深得古典艺术家心许和首肯,乃在于这一学说深深植根于中国士大夫倾心向往和接纳的道禅文化哲学,气韵生动说深长隽永的文化意味和美学意义,也完全得自道禅哲学这一深厚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