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运聚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异常高温高压的中深层目的层是该盆地新的油气勘探领域。根据新钻探的两口深探井(X井、Q井)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及测井、录井资料,探讨该盆地中深层目的层天然气的运聚成藏条件,分析了中深层目的层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封盖体系,指出该区存在质量相对较好具高突破压力的泥岩封盖层;结合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结果,认为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具有良好的烃源条件。盆地中深层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预测了盆地中深层的有利勘探区带。图4表3参9  相似文献   

2.
ݺ�躣����������Ȼ���ɲ�����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中深层异常高温高压勘探领域,是中国海洋石油界非常关注和颇具影响的新探区,近年首口探井的钻探,不仅揭开了多年来蒙在中深层勘探领域的神秘面纱,而且揭露了中深层这块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的处女地,尤为重要的是,通过钻探基本消除了多年来一直笼罩在人们心目中有关中深层异常高温高压条件下油气能否运聚成藏的疑虑,进一步证实和肯定了本区中深层异常高温高压环境下具备天然气运聚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尤其是确证了中深层异常高压体系中仍然存在质量相对好具高突破压力的泥岩封盖层和良好的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3.
莺歌海盆地中部坳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莺歌海盆地中部坳陷天然气的成藏条件,阐述了该区中新统和渐新统崖城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气潜力,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指出了底辟断裂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了重要通道,而深部异常高压是天然气运移的关键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文章围绕中部富生烃坳陷,并结合天然气的成藏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底辟浅层是深部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和聚集场所,成藏条件优越,应作为近期天然气勘探主战场;底辟中深层尽管存在异常高压,但位处油气运移的必由之路且该带圈闭规模大,可作为近期探索领域;临高构造带圈闭类型好,具有较好的烃源条件,但勘探和研究程度低,需深入评价,故列为后备区。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勘探研究与实践,莺—琼盆地已经取得天然气勘探重要进展,但是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差、地质条件错综复杂、高温高压条件下天然气成藏机理不清晰等不利因素制约了该盆地高温高压中深层领域天然气勘探的进一步突破。以莺—琼盆地高温高压环境下成盆、成藏机理等理论体系及其相关勘探技术方法体系为核心,结合实例精细解剖,综合研究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天然气成藏机理、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研究认为:莺—琼盆地高温高压领域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为天然气勘探大突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新提出"走滑伸展盆地内构造转换带优势物源+不均衡沉降控制重力流展布"新认识;进一步完善了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理论,构建了"走滑伸展控源控砂、超压裂隙输导、多期叠合"的高温高压成藏模式。研究成果为莺—琼盆地高温高压领域大中型油气田勘探突破方向选择以及其他高温高压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相继发现并成功评价X13-1、X13-2、L13-2及L25-1等大中型气田,开创了莺—琼盆地高温高压领域天然气勘探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莺歌海盆地是新生代高温高压盆地,底辟与热流体活动强烈,深部的天然气在在底辟构造的浅层圈闭中聚集成藏。2010年前钻探8个底辟构造共11口井,没有发现商业气藏,故底辟构造带中、深层能否寻找到大中型优质天然气田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为此,对该区天然气生烃动力学、储层分布及封盖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①该区存在浮力作用下游离相缓慢充注成藏、水溶相缓慢充注析出成藏和混相幕式聚集成藏3种天然气充注机理;②底辟核部高温高压带早期成藏经后期多次改造,形成以烃类为主的大型天然气藏的可能性小,底辟翼部则有早期成藏晚期保存完好的原生型天然气藏,非底辟区推测为水溶气析出成藏区;③存在底辟核部区及其周缘半封闭超压系统"混相改造型"成藏、底辟翼部"气相渗滤型"成藏、非底辟带封闭型超压系统"水溶相脱溶型"成藏等3种模式。结论认为,之前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钻在了底辟构造的核心部位,并用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佐证了底辟构造翼部才是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的良好场所。经过勘探实践,最终发现了东方13-1/13-2大气田。  相似文献   

6.
从两口深井看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油气勘探层系是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盆地西区颇受关注和颇具影响的新勘探领域,近年钻探的两口深井,不仅揭开了多年来蒙在中深层勘探领域的神秘面纱,而且基本消除了多年来一直笼罩在人们心目中的深层异常高温高压条件下油气能否运聚成藏的疑虑,进一步证实和肯定了中深层天然气运聚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尤其是证实了多年来一直推测和讨论的高有机质丰度海相烃源岩和高突破压力泥岩封盖层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构造演化对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差异性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两个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东方区"和"乐东区"均位于莺歌海盆地莺歌海凹陷中央底辟带,但二者天然气的成藏机制却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分析了构造演化对烃源岩发育和底辟活动的控制作用以及对两区天然气成藏差异性的影响:①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导致沉降、沉积中心由东方区向乐东区迁移,这是控制该区中新统烃源岩发育和底辟活动的主要因素,对天然气的生成、成藏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②东方区烃源岩生气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而乐东区烃源岩的生气时间则相对较晚、生气更集中,更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③晚中新世以来的底辟活动对天然气的运移、成藏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④东方区底辟构造较少、活动能量较弱,而乐东区底辟构造更发育且活动更为复杂;⑤二者天然气的成藏机制也有共同之处,即均处于高温高压带,天然气成藏均受控于底辟活动。结论指出,该盆地底辟波及区能量相对较低,中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时间较早,保存条件较好,CO_2风险较低,是有利的优质天然气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8.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存在浅层和中深层2套含气组合.剖析了浅层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后,认为应在已知气田周缘勘探类似地质条件的浅层构造(?)闭,以期形成中小气田成群连片联合开发.分析研究中深层含气组合后,认为其天然气成藏条件更为优越,勘探前景更诱人,提出了可望获得新的突破的几个构造为近期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莺歌海盆地流体底辟构造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独特的沉积盆地 ,其以强烈的底辟构造、巨厚的沉积盖层、快速的沉降沉积活动和异常高温高压等地质现象而著称。在调研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对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内的底辟构造属于流体底辟构造 ;阐述了底辟构造的发育特征 ;从底辟产生的物质基础 (流体源 )和外界条件 (热能、退覆层系、外力 )等方面探讨了流体底辟的成因机制 ,总结出流体底辟构造形成的理论模式 ;并从圈闭、运移、保存等方面阐述了底辟构造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莺歌海盆地流体底辟构造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独特的沉积盆地,其以强烈的底辟构造,巨厚的沉积盖层,快速的沉降沉积活动和异常高温高压等地质现象而称,在调研大量献的基础上,对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内的底辟构造属于流体底辟构造,阐述了底辟构造的发育特征,从底辟产生的物质基础(流体源)和外界条件(热能、退覆层系,外力)等方面探讨了流体底辟的成因机制,总结出流体底辟构造形成的理论模式,并从圈闭,运移,保存等方面阐述了底辟构造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莺歌海盆地特有的地质特征使泥底辟构造带广泛形成具有特色的油气藏。由气田成因上看,气藏类型主要是穹隆背斜控制的构造气藏及受断层和岩性控制的岩性构造气藏;从气田规模上看,大、中、小型气男均有,在窨的展布表现为平面上成群、成带分布,纵向上常压、浅埋藏中形成多个气层的叠合,泥底辟构造事有其独特的天然气成藏条件:雄厚的生烃物质基础,纵向上多套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泥底辟的发育和演化为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圈、运  相似文献   

12.
从研究气源区和成藏模式入手,对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有利勘探领域进行了分析和划分。莺-琼盆地依构造划分出“箕型”、“复合型”和“碟型”三类凹陷(坳陷),后两者具有高压特征,是富生气凹隐(坳陷)。以天然气主运移方向和气藏压力为依据,共分出纵向、横向和纵向-横向3大类共6亚类成藏模式。根据气源区和成藏模式所得认识,指出天然气有利勘探领域分布在6个地区: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带;琼西披覆北斜带;莺东斜坡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莺 琼盆地成气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 :①莺歌海盆地烃源以裂后拗陷期的中新统烃源岩为主 ,晚期泥底辟活动对气藏的破坏作用不严重 ;②钻探证实琼东南盆地Ⅱ号断裂带是烃源断裂 ,能否形成富集高产的富烃气藏 ,主要取决于主运聚输导系统与储盖组合良好的圈闭的有效配置 ;③琼东南盆地上第三系中新统海相泥岩具备一定的生烃能力 ;④琼东南盆地主要成藏组合类型是渐新统自生自储成藏组合的下组合系统和中新统下生上储、自生自储成藏组合的上组合系统 ;⑤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东方和乐东区 2口深探井的钻探成果证实 ,异常高温高压 (压力系数大于2 0 )地层系统中仍然存在具高突破压力、封盖能力强的泥岩封盖层 ;⑥莺歌海盆地烃源岩时代新、生排烃时间晚 ,有利于天然气运聚动平衡成藏 ,资源量及勘探潜力大 ,应排在中国近海 5个含气盆地 (凹陷 )之首  相似文献   

14.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中深层天然气勘探中的CO_2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近期所获地质资料的分析和天然气运聚成藏规律的研究 ,对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中深层 (T30 以下 )天然气勘探中的 CO2 风险进行了分析 ,认为中深层 CO2 风险相对较小 ,中深层 CO2 分布与浅层 CO2 分布类似 ;CO2 等非烃气的局部富集主要与泥底辟及热流体上侵活动密切相关 ;在中深层寻找高产富烃天然气 ,必须选择构造规模大、储集条件好、相对低压低势且距泥底辟活动中心区较远的构造布井 ,以避免可能出现的 CO2 风险  相似文献   

15.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区中深层高温高压带获得了重大油气突破,为传统油气勘探开辟了新领域。在对东方区高温、高压带黄流组储层岩性、成岩作用、物性和微观孔喉结构等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黄流组储层的类型,并明确了黄流组储层高孔、低渗的成因。研究表明,中央底辟带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压实和胶结等成岩作用较弱;储层物性以中孔、中-低渗为主,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储层孔喉分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不同物性储层的孔隙半径差异不大,但平均喉道半径差异较大;根据泥质含量、渗透率、平均喉道半径和排替压力,将黄流组储层划分为中孔-中渗微含泥细喉储层、低渗含泥细喉Ⅰ类储层、低渗含泥细喉Ⅱ类储层及低孔-特低渗泥质微细喉储层;高温、高压带储层的形成与超压和高温热流体活动关系密切,但渗透率主要受沉积作用的控制,岩性细、泥质含量高是低渗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莺歌海盆地底辟区不同气田、不同层段间的天然气组分差异明显,甚至同一气组不同部位天然气的组分差异也比较明显。为揭示这一现象,以已钻井的天然气组分为线索,结合新获得的地质等资料及勘探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该区天然气组分主要受三大关键因素控制:①底辟活动的多期性,底辟活动处于动平衡状态,当平衡状态被打破后,对早期气藏造成破坏,使其向浅层运移,造成了该区天然气组分差异的多样性;②断层、冲沟、储层物性等分割作用使得断层两盘、冲沟两翼或者优、差质储层段的天然气组分差异明显;③底辟活动静止期的重力分异作用,受制于不同气体分子量的差异,在稳定气藏的高部位主要富集小分子量气体,而低部位则主要富集大分子量气体。进而分析了上述3个因素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结论指出,东方16-1构造的高部位冲沟比较发育且受重力分异等因素影响,在此钻遇优质烃类气藏的可能性极高,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莺歌海盆地中央泥拱造带位于莺歌海坳陷中心区,天然气资源极其丰富,具有多套区域性储盖组合,存在着一批大型泥拱背斜圈闭;在浅层、中深层和深层三种组合中,中深层是最有利的勘探领域。据混拱活动的强度将莺歌海盆地中深层泥拱构造分为三种类型:①能量保存型,泥拱活动强度较弱,刺穿不明显,如DF1-1构造;②能量消耗型,泥拱活动强度大,见明显刺穿现象,两冀地层向底辟核部上倾,半震时间剖面上有明显背斜构造形态,但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