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庐山地区发展地质地貌旅游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庐山地区地质历史并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探讨了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条件,提出了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野外地貌实习是地理专业野外地理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秦皇岛地区发育的各种地貌的介绍,对秦皇岛地貌实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南京湖山-排山实习区内地貌特征、小地貌类型及其地质成因。  相似文献   

4.
论太行山地貌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太行山地貌系统的发育背景,地貌特点,形成条件和特征。提出太行山地貌是一种阶梯状地貌。一个完整的太行山地貌系统,在地层上,应包含华北地台基底和中元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盖层。在地貌形态上,发育众多的峡谷群;通常在峡谷下部,常为深切的河谷,或嶂谷;在中部,峡谷较为宽阔,两侧地形缓坡之上为陡峭的山坡,高耸的崖壁,即断崖、长崖;顶部,常见平缓的台地或平台以及长脊、长墙。  相似文献   

5.
对韶关市地貌类型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主要地貌类型的特征、分布及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从地貌角度出发,指出韶关市地貌对其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及不利影响,未来的韶关市应往南头村—林家坝—车头洲北江沿岸带方向发展,并对一些地貌类型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地貌试点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地貌学研究的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国内城市地貌试点研究的主要内容:①中国城市分布与地貌格局的关系;②地貌环境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影响;③城市地质环境对城市建设的影响;④城市地貌与城市灾害;⑤城市人为作用及人工地貌体;⑥水体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⑦城市地貌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庐山新构造运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庐山新构造运动活跃。中山低地对照极其鲜明、断层崖悬崖峭壁、温泉地震、谷地形态悬殊、多级裂点瀑布和岬湾曲折湖岸是庐山新构造运动主要迹象;而地垒、地堑、断(?)、掀斜则是主要类型。庐山新构造运动具有运动普遍、继承明显、间歇显著的特征。而且新构造运动经历了轻度—强烈—轻度等断块升降时期,从而控制地貌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廉州湾海底及周边地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貌成因形态分类原则,把廉州湾海底及周边地貌分为三类:即陆地地貌,岸滩地貌和海底地貌。并论述了侵蚀剥蚀残丘、洪积一冲积平原、冲积洪积平原、海积平原、沙坝—泻湖、海蚀崖、海蚀平台、水下三角洲、潮流冲刷槽和古滨海平原等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及其展布规模。阐述了沉积物粒度、碎屑置矿物、微体古生物在各种地貌单元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庐山现已发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依据,论述了庐山的地质基础与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一致性、谷宽岭狭平行排列、里平外陡相差悬殊),庐山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所造成的表皮构造,与庐山成冰条件的分析等问题。文中强调指出,庐山第四纪冰川应为海洋型冰川,当时降雪量丰富,积累与消融均强烈,冰川可塑性大,运动速度快,冰川作用能大,所以即使庐山面积不大,也形成了巨大的U谷(如王家坡、七里冲、大校场)与大量冰碛物。尤其是最近在羊角岭冰碛物下,发现寒武系页岩被冰川挤压所造成的岩层弯曲的表皮构造,提供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重要新资料,是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铁证。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地貌分区和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南岛地貌单元可分为地貌区、地貌亚区、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微地貌4级.全岛有北部台地平原区和南部山地丘陵区2个地貌区,包括14个地貌亚区.岛内均有台地、山地、阶地、丘陵以及平原,但以台地和山地为主.考虑外营力种类和作用方向以及地貌发育历史,在海南岛内可划出5种地貌成因类型:即1) 侵蚀、剥蚀构造地貌、2) 剥蚀侵蚀地貌、3)河积地貌、4)海成地貌、5)火山地貌.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貌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内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城市地貌学伴随现代城市化而诞生,它是环境地貌学与城市科学一体化的产物,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城市地貌学重点研究地貌环境与城市化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探索不同地貌环境中城市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卫星像片上喀斯特地貌及水系的解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俊清 《贵州科学》2000,18(3):219-224
在中、小比例尺地图上编绘地貌要素和水文要素应充分利用卫生像片。本文以贵州为例,论述多波段及假彩色合成的卫片上目视解译喀斯特地貌和水系的方法、影像特征及解译结果,探讨遥感制图中应建立的地貌及水系解译标志和解译样图。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貌学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城市地貌学的产生和发展做了简要的叙述.进而探讨了城市地貌学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城市地貌类型的划分、城市地貌学的实践与应用等,最后指出当前城市地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系统论的观点,从内、外水源对地貌的影响以及地貌对水文过程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喀斯特流域水文地貌过程-响应系统,从而揭示了喀斯特流域地貌与水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国内外现代地貌学的现状与展望着眼,以湖北地貌学的现状为基础,根据在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的要求,提出2000年湖北地貌学发展的四点看法,即:加深与其他自然科学的横向联系、应用地貌朝纵深方向发展、基础理论有所突破和研究方法的巨大改进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地貌单位线的原理,在福建省鳌江塘坂站、闽江大樟溪永泰站作了验证,为降雨径流预报洪水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试论环境地貌学的性质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环境地貌学的产生、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及果应用作了初步探讨、认为,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长,地貌(?)环境意义急剧加大,环境地貌学也应运而生,它以统一的整体、环境观,把地貌作为人-地环境要素之一,对地貌的环境意义作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它运用传统的常规方法和新技术、新思想进行研究,其成果以各种地(?)图件和设计方案投入生产建设和环境整治.城市地貌研究集中体现了环境地貌学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地貌学杂志(Geomorphology)1987年以来刊印的1479篇科技论文,反映了地表形态研究面临着复杂的形势。选取10个主题对这些论文进行不重复的类型划分,初步反映出地表形态研究的概况,即地表形态的空间结构关系、地表过程及环境灾害影响等主题明显占有较高的比例,大多数研究内容注重与实际案例的紧密结合,地貌学研究范围的基本格局变化不大。但是近些年来地貌学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地表形态的信息探测、测试技术所占的比例急剧升高,传统方法则呈现相对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太原盆地边缘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构造地貌的观战把太原盆地及其边缘地貌分为:外围断块抬升山地,抬升轻微的丘陵台地,山前堆积的洪积倾斜平原和沉降堆积的冲积平原4种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