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生物制药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是其发展的重要保证.本研究通过对外开放经济下提高技术能力的4种主要途径--购买技术、对进口产品包含的技术进行分析掌握、借助内向型跨国投资的技术溢出和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理论比较分析,在对海洋生物制药业的特性进行了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用技术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结合我国中医药理论的核心优势,促进我国海洋生物制药业的技术创新,是开发我国海洋生物制药业的核心技术优势和促进该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洋产业的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经 《海洋信息》1997,(11):17-18
海洋产业是人类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生产业。目前,我国已有多种海洋产业,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一般认为,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盐业、海滨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根据这一划分原则,下面分别介绍一下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的现状,并对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加速发展我国海洋药物与海洋保健食品业,笔者提出“蓝色瑰宝工程”,并就其提出的依据、内容、意义及对策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促进我国海洋药物与蓝色保健食品业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加速发展我国海洋药物与海洋保健食品业,笔者试提出“21世纪海洋蓝色瑰宝工程”(以下简称“蓝色瑰宝工程”),并就这一工程的提出、内容、意义及对策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为促进我国海洋药物与蓝色保健食品业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主要包括融合动因、融合产业、融合障碍和融合对策。以舟山市为例,对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意义、适宜度和障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受众认为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意义主要是带动海洋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沿海地区发展;海洋农业文化业、海洋公共文艺业、海洋商业演艺业和海洋传媒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适宜度较高;市场是产业融合的主要障碍,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也是重要障碍。基于调查和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建议,即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政府和市场联动以及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海藻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多糖,是未来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目前,海藻多糖积累主要聚焦于大型海藻,与大型海藻相比,海洋微藻具有种类繁多、操作简单、测定精准等优势,是亟待挖掘的有潜力的海洋生物医药的种质资源。文章从药用海藻资源的开发、药用海藻资源的培养、海藻生物制药的环境保障分析入手,分析海洋生物制药存在的瓶颈,挖掘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提出“海洋微藻生物制药全链条”新理念,为助推海洋强国建设、提升海洋生物医药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海洋装备业和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业、海水综合利用业等产业高度关联,可影响和带动冶金、机械、电子、新材料等50多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对于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开拓海洋高新产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山东省海洋装备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荣成市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建立了包括海洋渔业、船舶修造业、港口与海上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体系。近年随着“海洋强国” 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区域海洋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围绕促进荣成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新发展环境下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能源需求出发,对国外、国内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作了简要说明,分析了我国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有利条件,提出今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是评估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海洋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沿海尤其是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有着广阔的前景。文章通过阐述浙江省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和现代港航服务业等海洋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