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梁子铅锌矿床地处我国19个成矿带之一的川滇黔成矿带,本文通过对大梁子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控矿因素分析以及成矿类型分析,发现大梁子铅锌矿与MVT型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特征,可以认为大梁子铅锌矿床属于典型的MVT铅锌矿床,通过对大梁子铅锌矿床的断裂破碎带与岩性之间的控制和黑色破碎带与矿体在空间内分布的规律为依据,对矿床深部走势及外围延伸走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川滇黔地区乌斯河铅锌矿床的被发现,并随着勘探的程度加深,逐渐成为川滇黔地区的大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乌斯河铅锌矿床的矿物的镜下观察,得出了乌斯河铅锌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硫锑铅矿和白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和沥青等.对乌斯河矿床的成矿温度与典型MVT型铅锌矿床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其成矿...  相似文献   

3.
南木铅锌矿区位于广西大瑶山凸起中段南侧,为贵港~平南锌铅铜成矿带的北东段。矿区出露的地层为泥盆中统四排组-应堂组、中统东岗岭组,岩性以泥质灰岩、灰岩为主,夹白云岩。矿区断裂构造以近北东向的层间断裂为主。矿区内铅锌矿体主要受层位控制。矿床属热水沉积+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
南木铅锌矿区位于广西大瑶山凸起中段南侧,为贵港~平南锌铅铜成矿带的北东段。矿区出露的地层为泥盆中统四排组-应堂组、中统东岗岭组,岩性以泥质灰岩、灰岩为主,夹白云岩。矿区断裂构造以近北东向的层间断裂为主。矿区内铅锌矿体主要受层位控制。矿床属热水沉积+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
王峰 《云南冶金》2010,39(5):3-7
矿区位于滇黔川铅锌成矿区之巧家-金沙厂成矿带之上,处于金沙厂、茂租-东坪两大矿化集中区之间。区内震旦系灯影组上部硅质条带白云岩、顶部含藻白云岩为矿区赋矿地层,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及沿断裂带呈脉状产于以上地层中,其控矿因素为地层-岩性(相)-构造。找矿标志为灯影组上部、顶部的硅质条带白云岩、含藻白云岩,莲峰-茂租区域控矿断裂上盘和旁侧的次级断裂,相应的围岩蚀变发育的地区(段)。  相似文献   

6.
马元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矿床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受断裂和地层控制明显,围岩蚀变较弱以碳酸盐化为主。本文通过对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等基础地质特征研究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总结了矿床主要控矿因素,最终确定矿床为MVT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7.
滇东北铅锌成矿带内铅锌矿床、矿点、矿化点密集成带分布,是我国重要的铅锌成矿带之一。此成矿带属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成矿带和热液充填型铅锌矿。总体上与MVT铅锌矿床具相似性,但与典型的MVT铅锌矿床存在差异,属于有深部流体参与控制的层控内生类型。该区矿床成因类型有3种:一种是海底热水沉积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床;另一种属热液型铅锌矿床(可进一步分为非断裂带热液和断裂带热液亚型);还有一种属热水沉积型铅锌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性、多阶段性、多成因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四川马家沟铅矿区位于川滇黔铅锌银成矿区内,通过对矿区的区域构造背景、矿区地质、矿体地质、矿石特征等研究,认为矿体主要赋存于上寒武统二道水组白云岩中,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矿体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呈脉状、似层状产出。通过探槽揭露、老硐清理以及系统采样和分析,结合前人对本区域矿床成因研究,将矿区内已发现I号铅矿体与成矿区内多个铅锌矿等对比,认为该铅矿属于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
纳雍枝铅锌矿床是近年来贵州省境内发现的一大型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地处黔中隆起南侧,于五指山背斜核部发育。矿区内矿体旁侧及近矿围岩均有不同程度的白云岩化,通过宏观地质编录,及镜下光薄片微观特征的观察,系统地对蚀变白云石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对蚀变白云石的形成环境,物质来源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良村铅锌矿属贵港~平南铅锌铜成矿带组成的一部分,是典型的海底喷流沉积(或热液叠加改造)型层状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四排组-应堂组中段的白云岩层中,呈多层产出,铅锌矿的矿化富集与重晶石矿化有关,受白云岩或含重晶石白云岩控制。本文就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水东铅锌矿床位于六盘水裂陷槽北东面,黔中隆起南西缘,为水东地区重要的铅锌矿床。其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向组和北西向组,矿体赋存于北西向组断裂中,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成矿时代应主要为印支-燕山期,于是建立了在构造力驱动下,热液沿断层上升至灯影组上部白云岩受到屏蔽层阻隔,形成断层中铅锌矿体,同时热液发生侧向运移形成围岩脉状矿体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西昆仑塔木-卡兰古铅锌铜成矿带是西昆仑褶皱带克孜勒陶-库尔良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塔卡提铅锌矿就位于该成矿矿带内。矿床受构造和地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控制。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卡拉巴西塔克组内,砂岩以及灰岩(白云质)与该区成矿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地层对矿体形成了明显的控制。矿体呈层状或脉状。围岩主要为蚀变白云岩、碎屑砂岩。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和闪锌矿。矿床类型与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类似。文中在对该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找矿标志,为今后大规模矿体寻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西龙塘-东山铅锌矿是位于桂东北地区,海洋山北东向铅锌成矿带,铅锌矿床产于奥陶系与泥盆系不整合面之下,矿床成因独特,形成条件复杂。区内的下奥陶统黄隘组(O_1h)和下泥盆统莲花山组﹙D_1l﹚是主要含矿地层;矿脉产于张扭性正断层(断裂)中,断裂走向为北东东,构成的多条矿脉带呈平行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和基底地层。龙塘-东山铅锌矿矿床矿体呈脉状,受构造控制分布于燕山期张扭性断裂带,矿石构造为块状、浸染状、角砾状构造,结构为粗到细晶结构,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和微量黄铜矿,矿床成因类型为以岩浆热液为主的中温热液断裂充填交代型脉状铅锌矿床。龙塘-东山地区是寻找中型甚至大型铅锌矿床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4.
西藏浦桑果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是大型、高品位、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典型矿床,矿区出露的岩层有古近系地层为典宗组(E1d),白垩系地层为塔克那组(K1t),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矿区内发现两条断裂F1和F2,花岗岩侵入典宗组和塔克那组中的碳酸盐地层中,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经历多次成矿作用,得出矿床为矽卡岩铜铅锌多金属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洛塔矿田处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矿田内的铅锌矿床(点)分布受断裂、褶皱构造控制,分布在三个背斜的核部.矿体主要赋存于奥陶纪南津关组生物屑灰岩及硅化灰岩中,呈似层状、脉状.围岩蚀变有硅化、方解石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等,硅化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成矿硫质主要源于同沉积的海水硫酸盐,铅主要源于造山带,具壳幔混合源性质.成矿流体为含烷类(CH4)有机质地下热卤水,成矿温度介于95~197℃.铅同位素模式年龄指示矿石的形成明显晚于赋矿层位,矿床成因类型属层控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通过对比发现,洛塔矿田铅锌矿床在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流体、矿床成因等方面都与典型MVT矿床具有一定相似性,又具有独特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张林 《甘肃冶金》2010,32(5):99-102
空介铅锌矿产于二叠系灰岩和第三系雅西措组(砂质灰岩)地层的接触带上,围岩出现碳酸盐化和硅化等蚀变。初步认为其矿床成因为与新生代逆冲推覆断裂构造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其矿床类型属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矿床特征与我国云南金顶铅锌矿床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7.
北山矿集区铅锌矿床是早期在盆地内沉积形成铅、锌等金属元素的矿源层,后期在热卤水和深断裂作用下形成由地层层位和断裂双重控制的矿床。铅锌矿体受沉积后生成矿断裂构造的控制,受盆地特定层位的控制,产于灰岩向白云岩的转换带、断层、裂隙、不整合面、相变过渡位置,矿体主要为脉状、囊状、透镜状、不规则状、似层状。  相似文献   

18.
火烧云铅锌矿为层间溶蚀-构造带控矿,为早侏罗世SEDEX型Pb-Zn矿床新型;多宝山铅锌矿表现断裂控制后生产成矿作用特征,为MVT型Pb-Zn矿床;甜水海铅锌矿为残坡积成矿特征,裂陷盆地边缘产出的MVT型Pb-Zn矿床。笔者认为神仙湾裂陷盆地的南缘为寻找SEDEX型Pb-Zn矿床的有利环境,而盆地的北缘是寻找MVT型铅锌矿床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9.
对天柱山铅锌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成矿远景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建立找矿标志。结果表明:天柱山铅锌矿位于西昆仑神仙湾古生代边缘裂陷带特提斯成矿域-林济塘成矿带,区域上受西昆仑乔尔天山-岔路口断裂控制,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灰岩-灰岩及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呈层状或透镜状,围岩主要为蚀变黑色泥晶灰岩;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和闪锌矿,矿床类型与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类似。由于矿床位于昆仑神仙湾古生代边缘裂陷带特提斯成矿域-林济塘成矿带,铅锌矿床资源潜力巨大,同时区域上发现火烧云铅锌矿,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东川舍块铅锌矿位于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之南北向小江断裂、普渡河断裂与东西向宝九断裂夹持地带,属于东川-易门铜铅锌成矿带的北端。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质和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及分析,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