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蛇皮为原料,以胶原蛋白提取率为指标,采用高温酸法提取胶原蛋白。研究了有机酸种类及柠檬酸浓度、提取温度、浸提时间和固液比5个因素对蛇皮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蛇皮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确定酸法提取蛇皮中胶原蛋白的较佳工艺为:以1 mol/L的柠檬酸作为浸提剂,采用1∶60(g∶m L)的固液比,在110℃下提取3 h,此时提取率较高,为87.01%。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解酸化工艺处理厌氧发酵液,研究了不同循环比条件下,水解过程挥发性脂肪酸和氮元素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水解过程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主要有甲酸、乙酸和丙酸,仅有少量样品检测出甲酸,乙酸和丙酸占有机酸总量比例较大。在循环比为1/3条件下产生的有机酸的种类、总量比其它两个条件要多。处理后出水中COD浓度与有机酸总量、乙酸、丙酸浓度均呈线性关系。循环比1/3条件下,处理后出水中氨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分别为3.57 mg/L和48.60 mg/L),脱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用液-液、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及高温催化法合成了DANP。详细探讨了液-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DANP时催化剂种类与用量、溶剂种类与用量以及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DANP产率的影响。用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话对DANP的结构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沸石合成机理、方法及改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阳 《贵州化工》2011,36(3):6-9,18
首先根据人工合成沸石的空间结构,分析了粉煤灰沸石离子交换性和吸附分离性特性;对粉煤灰合成沸石的合成机理--液相转变机理进行了分析;对水热合成法、碱处理法、盐热法、混碱气相合成法等粉煤灰合成沸石工艺进行了综述,并归纳总结了粉煤灰组成、液固比、碱的种类和浓度、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沸石合成的影响;最后,对粉煤灰合成沸石...  相似文献   

5.
采用4℃下以不同的料液比、提取时间、磷酸盐缓冲溶液pH、乙醇溶液浓度、硫酸铵溶液浓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对麦冬蛋白质浸提,测定蛋白质提取液的吸光度,确定了麦冬蛋白质提取分离的最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提取分离的优化条件是以料液比1:20,pH 9.0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提取6 h。  相似文献   

6.
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占莲  潘鼎  曾凡龙 《炭素》2003,(3):9-13
以粘胶基纤维为原料,用磷酸盐浸渍,水蒸汽活化,制备了ACF。对磷酸盐的浓度、固液比、浸渍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条件进行了考察,并对ACF的孔结构和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所制得的ACF主要以微孔为主,对有机饱和蒸汽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合成13X型沸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为原料,探讨了合成13X型沸石分子筛的工艺条件,并对该工艺下制得的13X型沸石分子筛产品进行了分析测试.在合成沸石产品的过程中,晶化温度、晶化时间、反应物液固比、碱液的浓度等对合成产品的质量具有明显影响, 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晶化时间8 h,晶化温度100 ℃,NaOH浓度1.4832 mol/L,液固比4∶1.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食品中9种人工合成着色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经过固相萃取净化前处理、优化梯度洗脱条件、二极管数组检测器进行检测。在给定的浓度范围内,各着色剂的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在0.9997~0.9999之间。该方法检出限为:0.12~0.48 mg/kg,回收率为:84.9%~111.1%,RSD:0.70%~3.32%,该方法满足测定要求,可用于糖果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监控检测。  相似文献   

9.
主要考察了醇溶剂的种类、反应温度、醇质量分数、保温时间、酸的质量分数、液固比等六因素对醇类溶剂提取松木中木质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的种类及液固比对木质素产率影响较为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70℃,液固比10∶1,保温时间120 min,醇的质量分数40%,酸用量0.1%,溶剂种类:乙二醇。另对产物进行紫外和红外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硫酸-过氧化氢混合液对废旧ABS电镀件进行退镀处理,研究了硫酸浓度、过氧化氢浓度、液固比和浸泡时间对退镀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影响次序为:过氧化氢浓度硫酸浓度液固比时间,硫酸浓度与液固比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最佳的退镀条件是:硫酸浓度(A)为16%,双氧水浓度(B)为4%,时间(C)为2 h,液固比(D)为14. 75,在此工艺条件想退镀率为94. 4%。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棉秆芯中木质素的研究,得到原材料棉秆芯中纤维素含量为44.1%,多戊糖24.09%,木质素24%,确定影响去除棉秆芯中木质素的因素分别为蒸煮时间、有机酸浓度、固液比、催化剂用量等。利用单因子试验,分别确定各因子的影响范围,再利用正交试验对比分析,最终得到木质素最优去除工艺为:固液比1∶8,醋酸浓度90%,时间3.0 h,催化剂用量1.5%。本研究初步提出有机弱酸(醋酸)用于棉秆芯中木质素的去除,研究方法与结论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从粉煤灰中提取金属镓,首先对粉煤灰进行浮选,然后在微波条件下对浮选富集后的粉煤灰进行酸浸,讨论了捕收剂种类、微波时间、盐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液固比对镓浸出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优化的粉煤灰中镓富集与浸出工艺条件为:选择十八胺为捕收剂、微波时间15min、盐酸浓度10%、反应温度70℃、液固比5∶1,在此条件下,镓浸出率为84.21%,比常规酸浸法提高了10.13%。  相似文献   

13.
用盐酸水解蔗髓中的半纤维素,考察了不同盐酸浓度、固液比、水解时间及温度对蔗髓水解条件的影响,并确定出最佳的水解条件为:盐酸浓度1.09%、固液比1:8、水解时间120min、水解温度105℃,此条件下制备木糖得率为6.7%。  相似文献   

14.
聚苯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导电聚合物。掺杂能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稳定性及其他性能,聚苯胺的掺杂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有机酸的掺杂。有机酸种类众多且性能各异,能够使聚苯胺很多性质发生变化。本文重点综述了分别以单一有机酸、有机酸和金属氧化物、有机酸和无机酸、有机酸和其他无机物为掺杂剂合成聚苯胺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各种掺杂态聚苯胺的性能及应用,简要介绍了影响聚苯胺性能的因素,并比较了不同掺杂态聚苯胺的优缺点。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一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相比,采用两种类型的掺杂剂共掺杂合成的聚苯胺具有更突出的性能及更大的应用前景。提出了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掺杂剂共掺杂将是聚苯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20种氨基酸离子液体,筛选出提取效果最好的赖氨酸磷酸盐型离子液体用于紫薯色素的提取,并考察了赖氨酸磷酸盐水溶液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紫薯色素提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紫薯色素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赖氨酸磷酸盐水溶液浓度为2.0%、料液比为1:10(g:mL)、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20 min时,紫薯色素的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火力发电厂粉煤灰为原料,微波辅助加热水热合成沸石,并用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检测粉煤灰沸石合成效果.将微波辅助加热合成与同等条件下的常规水热合成进行比较,探讨微波辅助合成沸石中的影响因素及最佳条件.微波条件下影响粉煤灰合成沸石的种类及合成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粉煤灰的组分、温度、时间、活化剂种类、碱浓度、液固比、微波催化等;微波合成最佳条件为:120℃、40 min、NaOH浓度2 mol/L、液固比2.5.  相似文献   

17.
以铋电解阳极泥经火法处理产生的碲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浸-酸浸二段浸出工艺,研究不同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及HCl浓度等参数下的碲浸出率,分析工艺参数对碲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工艺下碲浸出率随着液固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水浸最佳条件为液固比4∶1、水浸温度55℃、浸出时间1 h,碲浸出率为67.2%;水浸渣酸浸工艺下碲浸出率随着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及HCl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大,水浸渣酸浸的最佳条件为液固比5∶1、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4 h、浓度6 mol·L-1,碲浸出率为99.83%。采用水浸-酸浸二段浸出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碲浸出率。  相似文献   

18.
在氧化锌、磷酸固-液反应体系中,以研磨反应代替搅拌反应,辅助表面活性剂对磷酸锌的颗粒尺寸进行可控合成,考察了研磨介质、磨球比例、球料比、固液比、表面活性剂等工艺条件对磷酸锌粒径分布、形貌及团聚状况的影响,并采用SEM、XRD、粒度分布和TEM对纳米磷酸锌做了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AB浓度为9×10-4 mol/L、研磨时间为3 h、锆球为研磨介质、球料质量比为150:1、Φ10 mm与Φ6 mm磨球质量比为1:4、转速为200 r/min、固液比[氧化锌和(磷酸+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1时,可以制备粒径分布为59~79 nm、平均粒径为68 nm、无团聚的粒状纳米磷酸锌。  相似文献   

19.
固液比对土霉素在腐殖酸上吸附和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ECD法研究了不同固液比条件下土霉素在腐殖酸上的吸附和解吸。结果表明,土霉素在腐殖酸上的吸附数据能够用Freundlich模型进行很好拟合。随着固液比增加,土霉素吸附容量(lg Kf)和吸附强度(1/n)呈现下降趋势。并发现,在不同土霉素初始浓度条件下,随着固液比增加土霉素解吸量呈下降趋势,在同一固液比条件下,随着土霉素初始浓度的增加,土霉素解吸量呈现出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而土霉素解吸率的变化与解吸量变化并不一致。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土霉素的酰胺键与腐殖酸中的碳氧单键和碳碳三键发生作用是腐殖酸吸附土霉素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20.
利用溶剂浸取分离法,研究了不同浸取溶剂种类、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转速等因素对报废发烟剂中六氯乙烷回收率的影响,并对其固液浸取动力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以丙酮作为浸取溶剂,液固比在20:1~40:1,转速为450 r?min?1,在298 K条件下浸取发烟剂40 min,六氯乙烷的总浸取率(浸取到液相中的物料量与固体中初始物料总量的比率)可达90%以上,该浸取过程属于属固相产物层内扩散步骤控制类型浸取法能够很好地分离六氯乙烷,是一种分离处理报废发烟剂中的各组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