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单纯肺结核患者8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抗结核治疗予联合化疗方案2HRZZ(S)/10HR,疗程为1年,同时给予保肝治疗。糖尿病治疗主要控制饮食及应用降血糖服药物和胰岛素;对照组抗结核治疗同观察组。分析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全部控制在7.8mmol/L以下,糖尿病治疗效果满意。观察组咯血、空洞形成、合并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菌转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片病灶吸收率、无效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关键是要早期进行规律抗结核治疗,同时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
刘晓燕 《中外医疗》2013,32(14):63-63,65
目的探讨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选择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给予降糖和抗结核治疗;单纯肺结核病患者为对照组,仅给予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疗效等指标。结果病例组咳嗽、咳痰、咯血、空洞发生率及病变累及范围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疗效优于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病情会明显加重,治疗更为棘手,在临床上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9-22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不同抗结核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3HREZ/9HR抗结核治疗,观察组采用3HREZLfx/9HR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治疗1个月、3个月,观察组累计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个月,两组累计痰菌转阴率均达到100.0%。(2)秩和检验显示,观察组在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时病灶显著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检验显示,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时病灶总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秩和检验显示,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空洞闭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空洞总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HREZLfx/9HR抗结核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可促进痰菌转阴,促使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并且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抗结核药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炎性反应、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8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及炎症、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咳嗽、咳痰、乏力、盗汗、发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明显,可提升患者免疫机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杜永国  何晶 《海南医学》2012,23(17):39-40
目的 评价胸腺五肽辅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疗效.方法 将我院近6年收治的216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抗结核药物、降血糖药物及治疗方法相同,但治疗组加用胸腺五肽,用法为隔日肌注胸腺五肽1 mg/次,疗程2个月,痰菌阳性者延长1个月.结果 2个月后治疗组强化治疗期完成后痰菌阴转率为76.9%,对照组为52.1% (P<0.05);治疗组病灶吸收率为62.0%,对照组为42.6% (P<0.05).结论 胸腺五肽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利于病灶吸收,可用于辅助治疗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分组,将70例初治结核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左氧氟沙星,两组同时辅以其他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观察组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症状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月后、5个月后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配合其他抗结核药具有良好的抗结核作用,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肺结核,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肺止咳胶囊治疗肺结核合并少量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肺结核合并少量咯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标准抗结核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益肺止咳胶囊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脑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咯血停止时间。结果对照组显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平均咯血控制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益肺止咳胶囊治疗肺结核合并少量咯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龄肺结核合并慢性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及双重督导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43例75岁以上肺结核患者(双重管理组),在标准方案和符合化疗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用药史、药物不良反应、药敏结果 、合并疾病等,选用个体化抗结核联合用药.在对结核病进行督导用药的同时对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者从健康教育、合理用药、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双重督导管理.以2002、2003年42例未进行双重督导管理的75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资料作对照(对照组).结果 双重管理组合并慢性疾病38例,在治疗过程中因恶性肿瘤死亡1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未愈1例,治愈率92.11%;治愈疗程5~12个月[平均(8.21±2.13)个月];对照组合并慢性疾病35例,脑血管疾病死亡2例,恶性肿瘤死亡2例,冠心病死亡1例,未愈2例,拒绝治疗2例,治愈率74.29%,治愈疗程5~12个月[平均(7.84±2.15)个月].2组比较,双重管理组治愈率提高(P<0.05),而疗程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双重管理组31.58%、对照组57.14%,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75岁以上高龄肺结核合并慢性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和双重督导管理,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及游离氨基酸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诊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标准化疗方案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疗前及疗后3个月,两组间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及IFN-γ水平差异,游离氨基酸水平差异及疗后第3、6个月病菌转阴率和病灶改变差异.结果: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痰病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灶显著吸收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恶化率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IL-2、IL-10、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4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谷氨酸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载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能有效调整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浅析和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挑选本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40例,按照有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特点。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发生率为52.50%,研究组患者胸痛、咯血、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和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概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结核初治复发率等均要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主要为咳嗽咳痰、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等,临床抗结核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及早诊治,合理选用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29-32
目的 研究垂体后叶素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在我院结核科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中选出200例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止血治疗和抗痨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总咯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和随访1年的咯血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7.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略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咯血量、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观察1年,观察组的肺结核咯血复发率5.0%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14.0%(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应用疗效肯定,有助于促进止血,缩短治疗疗程,且用药安全性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2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30~59岁),观察两组糖尿病症状、肺结核症状、空腹血糖水平、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涂阳)结果和X线胸片表现等情况.结果 中青年组糖尿病症状和肺结核症状比老年组更明显;中青年组涂阳发生率高于老年组(76.5%比42.2%,P<0.01),中青年组空洞发生率也高于老年组(84.0%比48.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空腹血糖水平>16.7 mmol/L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45.7%比31.1%,P>0.05),病灶所占5~6肺野发生率中青年组亦高于老年组(29.6%比22.2%,P>0.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临床特征有所不同,中青年组较老年组的临床症状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祛痰利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期(痰浊壅肺)咳喘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12例,其中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常规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沙丁胺醇1 ml+异丙托溴胺2 ml)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痰利肺汤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咳喘缓解率、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肺功能分级、咳嗽症状量表评分、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8)、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后治疗组咳喘总缓解率为91.1%;对照组总缓解率为73.2%;②两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咳嗽症状评分、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8)、肺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祛痰利肺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浊壅肺)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简称依R菌)Rv0341抗体阳性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42例依R菌Rv0341抗体阳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45例依R菌Rv0341抗体阴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症状、X线影像学表现、痰结核分枝杆菌和依R菌培养阳性率、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咳痰、咯血、气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X线影像学表现研究组病变更多累及双肺及多个肺野(P<o.05),对照组病变更多局限于单肺和一个肺野(P<o.05),且研究组出现空洞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o.05);在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痰依R菌培养阳性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治愈、好转率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治疗无效的比例也低于研究组.结论 依R菌Rv0341抗体阳性初治肺结核患者具有临床症状重,病变范围广,易出现空洞,依R菌培养阳性率较高,治疗效果欠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将5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单纯肺结核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月末痰菌阴转33例(76.74%),对照组治疗2个月末痰菌阴转28例(84.8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个月末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100%,对照组阴转率为100%(P>0.05),观察组治疗1年总有效48例(84.21%),空洞闭合率29.41%(10/34),对照组治疗1年总有效57例(100%),空洞闭合率为50.00%(5/10)(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两者有相互不利影响,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早期行抗结核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55例(观察组)与同期住院的肺结核患者60例(对照组)做对比分析,总结各自临床特点,两组常规抗痨基础上,观察组加强降糖治疗,特别是强化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结果:观察组在强化期治疗后以及全程化疗结束后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吸收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特别是积极降糖治疗,抗痨效果与无并发症的肺结核初治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17.
赵慧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12):931-932,935
目的评价利福平注射液治疗老年初治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2组患者均给予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福平冻干粉针治疗,对2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咳嗽、发热、盗汗等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时观察组患者痰菌好转率和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2个月时2组患者痰菌好转率和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3%和29.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福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老年初治肺结核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患者咯血的临床特点,探究可能与咯血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以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并TBTB的2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咯血症状,以咯血的1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非咯血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一般实验室项目、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像学改变及支气管镜下病变累及支气管级数和病变的类型等因素,总结分析与咯血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对比,男性咯血多于女性,咯血的年龄较小,观察组在纤维蛋白原(FIB)减少、肺部空洞形成、并发支气管扩张及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累及3级以上支气管及炎症浸润型支气管结核的比例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象升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菌阳、病灶累及肺叶数、累及2级支气管、溃疡坏死及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的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合并胸膜炎、累及1级支气管、瘢痕狭窄型及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的比例多于观察组(P<0.05)。结论TBTB并咯血以年龄较小的青壮年男性患者好发,FIB减少、肺部空洞形成、并发支气管扩张、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累及3级以上支气管的结核、炎症浸润型支气管结核的患者更易出现咯血,临床应重视上述可能与咯血发生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代慧明 《中外医疗》2013,(23):10-11
目的探讨分析支气管动脉栓塞微创手术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和效果,以提高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2年11月该院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28例,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微创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观察强的松辅助治疗顽固性肺结核小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②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方法对强的松与其他止血药治疗肺结核小咯血 48例进行对比观察。③结果 加用强的松治疗观察组治疗 3天有效率 (83 .3 % )明显高于对照组(2 9.2 %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④结论 短期合理使用强的松辅助治疗顽固性肺结核小咯血疗效确切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