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几年来,我们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疗小儿泄泻取得了点滴经验,现结合38例小儿泄泻病例的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4岁,最小者3个月,以6个月至1岁的患儿为多(共23例)。二、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以夏季为最多(共24例)。三、病情、病程;急性泄泻20例,慢性泄泻18例;病程最短的1天,最长的6个月。  相似文献   

2.
泄泻是夏秋季的常见病,主要症状是腹泻日10余次,大便为黄褐色水样.杂有不消化食物或残渣、肠鸣腹痛、精神疲乏等。笔者自拟止痛泻汤,治疗泄泻3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9~30岁18例,31~40岁12例,40岁以上8例。2 治疗方法 药用诃子25g,白术20g,白芍20g,苍术30g,樟木子2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若感冒发热、泄泻加羌活、葛根;湿热泄泻加黄芩、黄连、天香炉;兼呕吐加藿香、佩兰、法半夏;食滞下泻加神曲、厚朴、麦芽;湿困泄泻加猪苓、泽泻、车前子;脾虚泻加党参、豆蔻仁;虚寒泻加肉桂、熟附子。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83年以来用温阳化瘀通络法治疗顽固性泄泻40例,并设阳性对照组25例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两组65例诊断均符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1985年版泄泻诊断标准。1.性别与年龄:温阳化瘀通络法治疗组(以下称为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其中20岁以下5例,21~30岁11例,31~40岁14例,41~50岁8例,50岁以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10年来,采用针灸并用治疗泄泻96例,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96例,其中男45例,女5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5年。急性泄泻72例,慢性泄泻24例;泄泻次数每日多于10次64例,少于10次32例。针灸前用药未能止泻54例。治疗方法1.取穴中脘、天枢,急性泄泻加阴陵  相似文献   

5.
<正> 笔者自1984年来,用自拟止泻汤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30例,效果满意,简介如下。一、临床资料:30例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20天,最大2岁,1岁半以下者24例。病程不超过5天。每日泄泻10次以上者25例,体温在38.5℃以上者18例。大部分病例有轻度或中度脱水。  相似文献   

6.
泄泻和便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病证。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用龟龄集治疗了35例老年肾虚所致的泄泻、便秘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35例,其中泄泻16例,便秘19例。泄泻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52~74岁不等,平均63岁,病程3月~5年;便秘19例中,男11例,女8例,年龄55~82岁,平均68.5岁,病程6月~15年。二、临床表现:泄泻16例中,五更泄者4例,其余泄泻时间不定。便秘19例中多表现为有便意但不易解出。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畏寒肢冷,腰膝凌软,夜间尿频及不  相似文献   

7.
<正>泄泻病史在3周内者为急性泄泻,大于3周者为慢性泄泻。笔者用拔罐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泄泻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8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8例、女20例,年龄28~68岁,病程2个月~3年。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泄泻"诊断标准。(1)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可伴腹胀腹痛等症。(2)急性暴泻起病突然,病程  相似文献   

8.
1985年3月~1986年2月,我们运用民间验方“铁门闩”治疗泄泻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男36例,女14例。<30岁8例,31~50岁25例,>50岁17例。病程3天~2周18例,2周~半年10例,半年以上22例。其中最长达20  相似文献   

9.
<正> 笔者从1975年8月~1987年3月,用自拟丁香散外敷脐部治疗小儿泄泻321例,疗效尚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321例中,男165例,女156例;年龄最小者14天,最大者5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6个月。脾胃虚寒型泄泻215例,食积型泄泻106例。二、方药组成及用法:丁香30克,荜茇10克,胡椒5克,肉桂5克,吴茱萸5克,车前子(炒)20克。  相似文献   

10.
慢性泄泻,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烂。笔者运用针灸治疗本病2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发病年龄26~74岁。病程3~20年。20例病人由于产后体质虚弱,脾运失司,或因急性泄泻,迁延日久,损伤中土,或因年老体衰,肾阳不振,脾失温养所致。均为内科服药效果不满意而转针灸科治疗。  相似文献   

11.
五更泄又叫鸡鸣泄,即每天黎明之前,腹痛、肠鸣、泄泻,泻后痛缓,伴畏寒、腰酸、肢冷等症。五更泄是中医“泄泻”的一个类型。它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等。此症多顽固难愈,且中西药疗效不明显。自1992年以来笔者试用针刺法治疗该病36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6例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9岁;发病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23年。  相似文献   

12.
笔者1995年以来采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泄泻1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6例中男性70例,女性46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3个月;急性泄泻88例,慢性泄泻28例;病程最长2月,最短1d.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笔者应用天灸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4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2~6年。所有患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泄泻的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慢性泄泻之病程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4.
参附苦参汤治疗慢性泄泻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泄泻是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较易反复,往往难以根治。笔者自拟参附苦参汤治疗60例慢性泄泻,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60例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0岁。病程3—6个月8例,  相似文献   

15.
笔者1995年以来采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泄泻1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6例中男性70例,女性46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3个月;急性泄泻88例,慢性泄泻28例;病程最长2月,最短1d。1.2治疗方法以七味白术散(藿香、木香、葛根、党参、茯苓、白术、甘草)为主方,水煎服,每日1剂。伤食者加神曲、山楂、麦芽;咳嗽、流清涕者加紫苏叶;肛门灼热者加黄芩、黄连;大便夹食物残渣者加炮姜、砂仁、罂粟壳。一般治疗3d。2结果116例中治愈(泄泻停止,伴随症状消失)108例,好转(泄泻明显减轻,伴随症状基本消失)7例,无效(泄泻及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6.
一、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60~65岁28例;66~70岁9例;70岁以上3例。病程最长7年,最短半年。35例门诊治疗,5例住院治疗。本组病例中,每日泄泻3次者12例,4次者20例,5~7次者5例,矢气出便或每次小便时排大便者3例。全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1982年以来单用针灸疗法,门诊治疗泄泻82例,效果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82例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60岁,其中5岁以下58人,6岁~15岁6人,16岁以上18人;急性泄泻59人,慢性泄泻123人,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7年。治疗方法 5岁以下小儿取长强、四缝、足三里、阴陵泉,毫针刺法不留针,慢性泄泻者温灸足三里2分钟。6岁以上的患者取长强、天枢、足三里,阴陵泉,毫针刺法,留针30分钟。急性泄泻用泻法。慢性泄泻用补法;加神阙穴隔盐灸5~7壮(红枣大小之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8.
<正> 笔者1988年11月~1990年10月,在援尼日尔医疗队工作期间,用针刺治疗小儿脱肛39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本组39例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最大5岁,最小1岁;直肠脱出最长约10cm,最短3cm;均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20例来诊前伴有泄泻。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湿热泄泻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家耐 《中国针灸》1997,17(2):93-94
针刺治疗湿热泄泻100例疗效观察田家耐(山东省滕州市财贸医院针灸科,277500)主题词泄泻/针灸疗法,湿热/针灸疗法笔者自1991年以来,针刺治疗湿热泄泻100例,疗效较为显著,兹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6岁;...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卫生组织向世界推出ORS口服补液盐,为缺少输液条件和不用输液方法治疗小儿泄泻指出方向。根据此种精神我们探讨用祖国医学外治法,治疗小儿泄泻,报导如下: 一般资料我们以在农村卫生院门诊治疗的小儿泄泻100例作为治疗组,1987年市儿童医院西医病房收治的小儿泄泻100例为对照组。两组平均年龄:治疗组为2岁,观察组为1.5岁。无脱水病例各30例,1度脱水病例各42例,2度脱水病例各20例,3度以上脱水各8例。大便次数在10次/24小时各30例,15次以下/24小时各42例;15次以上/24小时各28例。均无其它并发症。治疗方法推拿、脐部敷药同时进行。分5型。风寒型:发热,鼻塞,声咳,口不渴,舌苔白润,脉浮。便稀多沫色淡,肠鸣腹痛。用川椒末1g,温水调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