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芦荟原生质体的电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芦荟原生质体电融合条件,为芦荟种质改良提供细胞工程技术。方法:以芦荟无菌苗为材料,用化学酶解法处理芦荟幼叶得到原生质体,并且进行电融合。结果:在交流电电场强度(E)1.60×10~5 V/m作用时间20 s,直流脉冲强度(E)0.90×10~6 V/m、脉冲宽幅30μs,施加1次脉冲后,可使细胞有效融合率达到17.78%。结论:芦荟原生质体经过一定电场刺激,可实现原生质体的融合,供抗感染药用植物资源的种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许多链霉菌能够合成抗生素、酶及抗肿瘤剂等各种重要产物。最近,原生质体融合已经成为菌株改良的有效技术。对于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几乎专门使用聚乙二醇(PEG)作促融剂。然而,同新发展的电融合法比较,该法存在许多缺点。因此,电融合法正成为酵母、植物及动物细胞融合的常规方法。虽然电融合法正在不同范围内推广使用,但对于像链霉菌这么小的原生质体,至今尚未加以应用。本文论述由抗生素链霉菌a20和弗氏链霉菌f2所制备的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利用由显微镜载玻片和铝箔构成的微型融合室来监测链霉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核研究中心的Zimmermann创造了一种电融合技术,可用于融合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用以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淋巴细胞、细菌、酵母或剥去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用这种方法可以将100~1,000个普通细胞融合为单个完整的巨大细胞。此种技术还可以形成能有效地摄入高分子量化合物的很大的脂质体。此项技术的最重要用途是生产杂交瘤,即将一些不同的细胞融合起来,产生一种新  相似文献   

4.
生米卡链霉菌原生质体电融合重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电融合新技术可提高生米卡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频率,并且在原生质体稳定液中加入2.5mol/L的MgCl_2,比使用PEG助融方法的融合频率高10倍。经过UV灭活高产菌株和另一脯氨酸缺陷型菌株的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其融合子的抗生素产量变异幅度大,发酵产物的各组份比例改变,经过选择获得了一新的高产菌株,麦迪霉素产量提高77%,其有效组份A_1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5.
作者试验了一种新的高效制备杂交瘤的技术,该技术结合了在人T细胞培养上清中鼠或人B细胞克隆扩增、辐照过的EL-4作为辅助细胞以及扩增的B细胞微电融合等方法。将分离出的T细胞悬于含10% FCS的DMEM/HAM’S F12培养液中,加5μg/ml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人肉瘤组织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小鼠浆细胞瘤细胞P3U1和NS-1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VIF3和VIE4。电镜下观察浆细胞瘤细胞NS-1和P3U1以及交瘤细胞VIF3和VIE4,发现约2/3细胞内质网潴泡中有环形颗粒,直径约80nm。这些颗粒与A型RNA肿瘤病毒非常相似,有时融合成管形,还可见到这些病毒颗粒从潴泡膜芽生到潴泡内。该A型颗粒也偶见于核膜及溶酶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乌帕替尼对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后BV2小胶质细胞极化及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对照组、OGD组和乌帕替尼组3组。BV2细胞经OGD/R处理后,噻唑蓝试剂(MTT)检测细胞生存率,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qPCR)检测BV2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CD11b、CD32、iNOS)和M2型极化标志物(Arg-1、IL-10、CD206)的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培养基中IL-1β、IL-6、TNF-α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JAK1/STAT6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乌帕替尼能增加OGD/R后BV2细胞的生存率(P<0.05),能减少BV2细胞向M1型极化(P<0.05)。乌帕替尼可明显降低OGD/R诱导的BV2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减少OGD/R诱导BV2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P<0.05)。乌帕替尼提高共培养PC12细胞的生存率(P<0.05)。乌帕替尼可显著抑制由OGD/R诱导激活BV2细胞p-JAK1和p-STAT6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乌帕替尼可减少OGD/R诱导BV2细胞向M1型极化和减少炎症反应,与JAK1/STAT6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郑璞  王蕾  史朝辉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5):267-269,279
对产利福霉素SV的地中海拟无枝酸菌 (Amycolatopsismediterranei)原生质体进行热灭活和紫外灭活标记 ,其热灭活条件为 5 2℃ ,1.5h ,紫外灭活条件为紫外线照射 ( 15W ,2 5cm ,2 70nm) 6 0min。将双灭活标记的原生质体用CRY 3型细胞融合仪进行电融合 ,得出 :成串电流频率 1.5MHz ,电压 5 8V ,成串时间 2 0s ,融合脉冲幅宽 80 μS ,融合电压 5 0 0V ,融合槽间距 0 .5mm时 ,融合率最高为 9.3× 10 -4 。对筛选的融合子产量试验表明 ,5 0 %以上的融合子产量高于出发菌株 ,有明显的正变作用 ,将融合子在利福霉素代谢类似物平板上分离纯化 ,获得了化学效价提高 30 %以上的产量稳定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以期挖掘其抗炎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出黄连解毒汤的活性成分及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绘制黄连解毒汤活性成分-巨噬细胞极化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提取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 3.6.0软件及DAVID网站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0μmol/L)和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组(将黄连解毒汤以10 g/kg灌胃大鼠并取血制得),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加入培养基外,其余各组均加入相应药液或含药血清100μL,培养2 h;然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加入脂多糖溶液(100μg/L)培养24 h以诱导炎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细胞中M1型极化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M2型极化因子[IL-10、缺氧诱导分化因子1(Fizz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到黄连解毒汤的50种活性成分(如刺槐黄素、汉黄芩素、槲皮素、β-谷甾醇等),其可通过失巢凋亡负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等12个GO条目,以及雌激素信号通路、膀胱癌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20条KEGG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细胞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AMPK蛋白以及Fizz1、IL-10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IL-1β、iNOS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组和辛伐他汀组细胞中AMPK蛋白以及Fizz1、IL-10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IL-1β、iNOS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通过多个靶点、多个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其可通过AMPK信号通路上调M2型极化因子的表达、下调M1型极化因子的表达,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阐明经典激活型(M1型)、选择活化型(M2型)和静息态小胶质细胞的代谢差异。方法 将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分为M1组、M2组和静息态组,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特异性mRNA的表达差异以确定细胞极化状态,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阐明代谢变化。结果 发现M1型与静息态细胞的差异代谢物15个,M2型与静息态细胞的差异代谢物15个。结论 通过代谢组学方法可以找到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差异代谢物,并解释其可能的极化机制,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方法,构建含重组编码CD13单链抗体和蝎毒素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analgesic antitumoral peptide,AGAP)融合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并研究CD13-AGAP融合蛋白对CD13阳性白血病细胞NB4影响。方法:克隆东亚钳蝎活性肽AGAP的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CD13/RFP,得到pSecTag2/CD13/AGAP重组真核表达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通过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融合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纯化融合蛋白,作用NB4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pSecTag2/CD13/AGAP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293T细胞后,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结果证实重组质粒得到有效表达,并纯化真核表达融合蛋白CD13-AGAP对血液肿瘤CD13阳性白血病细胞NB4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且使细胞周期G1期阻滞,S期减少。结论:成功构建了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CD13/AGAP,并在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进一步证实融合蛋白对CD13阳性白...  相似文献   

12.
人单克隆抗体(McAb)研制技术的发展将导致诊断和治疗手段的改进,并使我们对B细胞库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的认识有所增加。本文评价迄今用于人McAb研究的各主要技术路线,以提出总的方针和可行的研究方法。免疫淋巴细胞的获得体内致敏产生小鼠McAb所用的免疫淋巴细胞的来源一般不受限制,而研制人McAb则完全不同。首先,能用于人体的免疫原种类以及免疫程序受道德和其他因素的限制;第二,免疫淋巴细胞的来源仅限于外周血;第三,处于哪一个分化阶段的B细胞用于融合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酶抑制剂CB-839对巨噬细胞极化分型的影响.方法:准备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和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CB-839处理组.以CCK8检测巨噬细胞的增殖,用ELISA法检测M1型巨噬细胞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D)是一种高发于中高年人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在PD的发病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微环境会极大地影响小胶质细胞的表型变化,不同极化类型的小胶质细胞可分泌不同作用的炎症因子,介导神经炎症,与PD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但目前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调节具有神经毒性的M1型小胶质细胞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M2型小胶质细胞之间的平衡对PD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起到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小胶质细胞极化在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关机制进行综述,为靶向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治疗PD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奠定相关基础。  相似文献   

15.
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致命的类型,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小胶质细胞是在脑出血后第一个产生免疫应答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急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可被诱导为经典的M1型(促炎)或补充替代的M2型(抗炎)。但是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脑出血后的病理过程和功能恢复中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有关。本研究综述了关于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关键分子机制,包括M1型和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调节转录因子和关键分子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6.
人体排斥其自身癌症的首要问题是使它识别癌症的存在.树突状细胞能把入侵者通知免疫系统,但不能获得肿瘤方面的信息.美国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研究人员找到了确保树突状细胞不会忽略癌症的方法:他们把肿瘤细胞直接融合到树突状细胞上.研究人员给26只小鼠接种融合细胞,然后再接种一剂癌细胞.这些小鼠均未发生肿瘤.而6只仅接种照射过的癌细胞的小鼠中,5只发生肿瘤.12只融合细胞免疫的小鼠用无关的肿瘤攻击,亦均发生肿瘤.研究人员报道,融合疫苗能同时刺激CD4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  相似文献   

17.
四硫化四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凋亡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这一过程中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受体α(PML RARα)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 ,流式细胞仪检测及DNA电泳等方法观察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反转录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测定这一过程中PML RARα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改变。结果 四硫化四砷在 0 .5~ 3μmol·L- 1之间能诱导NB4细胞凋亡 ,在此过程中 ,PML RARα融合基因无明显变化 ,但PML RARα融合蛋白和野生型RARα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四硫化四砷能诱导NB4细胞凋亡 ,其作用靶点可能在PML RARα融合蛋白和野生型RARα蛋白。  相似文献   

18.
原生质体融合是生物工程中细胞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广大育种工作者来说,它是当前最具吸引力的一项新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又称细胞融合技术,是一个人工实验系统。它将遗传性不同的两个细胞融为一个新的细胞。这种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纵属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因用于植物和微生物时,要去掉细胞壁,故称原生质体融合。 毫无疑问,同在动植物和其它微生物中一样,在链霉菌中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也普遍  相似文献   

19.
四硫化四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凋亡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这一过程中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 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变化。方法 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 流式细胞仪检测及DNA电泳等方法观察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反转录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测定这一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改变。结果 四硫化四砷在0.5~3 μmol·L-1之间能诱导NB4细胞凋亡,在此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无明显变化,但PML-RARα融合蛋白和野生型RARα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四硫化四砷能诱导NB4细胞凋亡,其作用靶点可能在PML RARα融合蛋白和野生型RARα蛋白。  相似文献   

20.
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专门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感染细胞的融合蛋白TAT-Casp3,该蛋白由HIVTAT转导区和促细胞凋亡酶caspase3组成。研究人员用HIV蛋白酶裂解位点(可使融合蛋白被HIV蛋白酶激活)替代内源性caspase3裂解位点。融合蛋白在感染细胞中被HIV蛋白酶加工成活性蛋白,引起感染细胞凋亡。为检测HIV蛋白酶对融合蛋白的作用,研究人员先用蛋白酶抑制剂ritonavir处理HIV感染细胞,然后给该细胞以融合蛋白,结果没有作用,因为融合蛋白需要HIV蛋白酶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