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产业集群国际化的方式和特点,可以看到产业集群国际化是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为了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就要加快产业集群的国际化程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并力争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附加值较高端。  相似文献   

2.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战略管理和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国家和企业都是全球竞争市场上的行动者,它们已成为提升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时需要同时关注的力量.国家和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发挥作用?治理是关键.与单一公司的治理相比,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治理显得更加复杂,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治理问题:企业内治理、产业治理和市场治理.本文从产业治理与市场治理的交互出发,构建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产业的二维治理模型,并由此区别出五种典型的主导治理模式,分别是自由市场、公共治理、产业治理、共同治理和网络治理.不同的主导治理模式体现了国家和企业在其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进而形成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书宜 《经营管理者》2014,(16):159-160
本文通过联合国贸易商品的数据,利用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来考量我国光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得出我国光伏产品处于较强的竞争力水平上。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我国光伏产品仍然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优化光伏产品的产业结构,提升其技术水平和产业分工水平是转变光伏产品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对工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决定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提出了增强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具体途径和方向。工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工业对于该国资源禀赋结构和市场环境的反应和调整能力。它包括微观层次企业竞争力和宏观层次产业竞争力两个方面。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条件。在WTO框架下 ,充分考虑发挥我国丰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 ,进行产业选择、技术选择和分工选择 ,是提高中国工业竞争力的现实途径和出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投入—产出的分析视角出发,结合WIOD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别从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考察了要素投入在制造业产业升级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依赖于要素结构升级。相对于资本投入和研发投入,劳动力投入是考察期内我国制造业产业内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我国制造业要实现产业升级目标,需要提升要素禀赋,增加资本尤其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鉴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论文还考察了参与国际分工与制造业产业升级间的关系,发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有利于"干中学"效应的发挥,进而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理论和实践证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通常是由若干个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产业集群支撑的。环渤海地区的持续发展必然通过产业集群升级,培育国际性产业基地来实现。一、发展零部件产业,完善产业链条环渤海地区集群特征不显著,没有形成大中小企业有机联  相似文献   

7.
产品内分工、产业转移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南  李建军 《管理世界》2012,(1):182-183
本文认为,产品内分工的出现和全球价值链的分解,使得嵌入其中的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方式演变为从低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向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攀升。因此,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要在战略层上要充分重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力求突破跨国公司的结构性封锁以及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实现全球—国内价值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妍 《管理科学文摘》2009,(14):297-298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它是以全球市场经济的形戍为前提,以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为背景的。经济全球化不仅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发挥着强大的引擎作用,而且世界贸易的不断扩展也一直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驱动力量。产业竞争力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技术和经济交流、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国所能获得的利益最终取决于该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9.
《管理学报》2009,6(1):142-142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商业行为对中国产业部门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宏观与微观影响;以及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对全球经济与商业体系的作用与影响;中国产业竞争力培育的进程与途径:生产率(productivity)、成本效率(cost efficiency)及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的提高、技术进步、产品质量的提升等;促进和阻碍中国产业部门和企业实现有效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制度因素,如产业政策、公司治理等;  相似文献   

10.
趋势     
《领导文萃》2010,(19):8-8
中国产业竞争力走弱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0)》指出,我国工业初级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步弱化.正处于产业竞争优势的转型期。面临竞争优势断档风险。(《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8月23日)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中人力资源的共享使人力资源在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得到优化配置,从而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该文在研究人力资源共享的优势及其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中人力资源共享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2.
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一直是评价世界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评价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创造性地依据动态耦合理论设计出EMGC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构建了以公司价值为主导的多级指标评价系统,采用了三维动态耦合式的分析方法,并推演出多维组合的企业竞争策略空间集。对于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以及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实践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产品内价值链分工视角下的产业升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发生了重大转变。分工的细化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更多地体现为全球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而非传统的最终产品优势。在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中,产业升级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拟从产品内价值链分工的角度来研究产业升级的问题,根据该价值链条的增值路径来安排未来产业发展战略,以实现国家的战略利益。(一)产品内价值链分工的界定及其基本内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业生产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及产品内分工转化。产业间分…  相似文献   

14.
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模型和竞争力分析模型对于分析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在充分考虑我国大豆加工企业现状,生产环境,生产工艺基础上基于波特理论分析了影响我国大豆加工企业竞争力的相关因素,对于提升我国大豆加工企业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动因与发展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一国的竞争优势已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某项特定产品上,而是体现为在产品内国际分工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产品内国际分工为我国融入国际经济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有助于延伸企业的价值链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以全球价值链为主导的产品内分工的国际分工生产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重庆如何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顺利承接制造业由东向西的转移,对重庆乃至全国完成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重庆市制造业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研究重庆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从而为重庆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进行梳理,在此理论基础上构建了评价体系,然后对中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定性、定量的系统分析和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电影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情况,通过钻石模型分析、指标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对我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30省市汽车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我国区域汽车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竞争信息平台,为汽车制造业企业经营发展与科学决策提供权威的汽车行业竞争力信息,为政府、金融机构在政策、融资与投资方面提供高水平的汽车行业咨询性综合竞争力信息。本文借鉴国外竞争力前沿研究,联系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与发展的实际问题,开发了针对我国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对称性设计评价方法,建立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7大要素和49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并运用于企业集群、产业和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实际研究,以及多元统计等分析方法,对我国地区汽车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和汽车制造业企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汽车产业竞争力既是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自主品牌开发,优化汽车产业供应链,延伸产业价值链,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能有效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