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综述了23种山姜属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抗肿瘤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以期能为山姜属药用植物抗肿瘤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LC-MS方法研究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的差异,找出5味中药不同极性部位的共有成分。方法色谱条件:不同极性部位采用不同条件,质谱条件: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模式;质量扫描范围:m/z 100~1200 Da。研究5味山姜属中药共性化学成分,比较成分差异性,分析亲缘关系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 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但也存在共有成分,其中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部位分别比对出2、4、5、3个共有成分;其中标定出乙酸乙酯部位共有成分为原儿茶酸、原儿茶醛、4-香豆酸,正丁醇部位共有成分为原儿茶酸、柠檬酸,水部位共有成分为柠檬酸。结论 5味药不同极性部位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存在共有成分,这些共有的成分可能与其辛温药性-温中散寒功效有关,为探讨山姜属中药亲缘关系与化学成分相关性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查阅山姜属中药药用部位和非药用部位中黄酮类成分的相关文献,阐述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的研究概况,指出黄酮类成分是山姜属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药用部位主要为根、果实以及种子,多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生物活性强;而在非药用部位如茎、叶子中也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石见穿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石见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为石见穿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查阅近20年国内外有关石见穿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报道,对其进行分析和综述.石见穿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研究主要集中在萜类和多糖类,其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作用,目前对石见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抗肿瘤和妇科中的作用受到医药领域的关注,但是缺少其具体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对石见穿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充分利用天然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近20年相关文献,对女贞子化学成分、炮制工艺及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整理。女贞子是一味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作用的中药,其化学成分包括萜类、黄酮类、多糖、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肿瘤、保肝、延缓衰老等药理作用,现代炮制工艺以酒制为主,部分地区采用盐炙、醋制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的不同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化学成分的改变必然会对其药理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中药女贞子活性成分和炮制工艺尚未完全明确,如何使中药女贞子最大化发挥药物作用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的干燥全草,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其含有皂苷、黄酮类、糖类、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脂、抗肿瘤、保护肝脏、预防衰老、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笔者对近几年来绞股蓝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并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绞股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中国药典》2015年版搜集到37味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并利用中国知网检索其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整理和归纳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萜类、甾体、糖类等成分;同时,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肿瘤、抗纤维化、保肝护肝、抗炎镇痛、降压、调节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应用广泛常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心血管疾病、肝癌、子宫癌、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现随着人们对平性药的日益关注,平性活血化瘀中药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入,这为平性活血化瘀中药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关于平性活血化瘀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中药的药物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方面,而针对其药性的研究较少。作者从药物药性的角度出发,对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及其物质基础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可为平性活血化瘀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为平性活血化瘀中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桔梗科植物党参是我国常用的药食两用补益类中药,主要含有生物碱、炔类、萜类、黄酮类、糖类等化学成分,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具有药理作用。现对党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行综述,为党参属植物资源的临床应用、日常生活保健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卷柏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整理相关文献56篇,从卷柏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目前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卷柏属植物主要含有黄酮类、炔酚类、苯丙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氧化、抗衰老和降血糖等方面。结论为卷柏属植物药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生物学方法的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瓶颈"之一。近年出现的网络生物学研究方法为中药复方药理作用机制系统研究提供重要而有效的新思路、新模式。本文介绍了网络生物学研究的数学基础、论述了网络生物学在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网络生物学在中药药理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思路。网络生物学可望为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指导中药复方药物的开发,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中医药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良姜、大高良姜、草豆蔻、红豆蔻、益智5味山姜属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醋酸灌胃型胃溃疡寒证大鼠胃组织AC,PDE,cAMP,cGMP及cAMP/cGMP的影响,探讨同属中药温热药性的相关性及其本质。方法:采用灌服4℃冰知母水提液和浓度为15%的冰醋酸建立大鼠胃溃疡寒证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咪替丁组、附子理中丸组、各受试药物乙醇部位高、低剂量组,共14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胃组织AC,PDE,cAMP,cG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的影响。结果:5味山姜属中药乙醇提取物均能显著升高胃溃疡寒证大鼠胃组织中AC含量(P0.05或P0.01),降低PDE含量(P0.05或P0.01),升高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P0.05或P0.01)。结论:通过"性效关联"规律,利用"病证结合"模型验证了山姜属5味中药具有相似的药性。5味山姜属中药乙醇提取物都是通过升高胃组织细胞内AC与cAMP含量、降低PDE含量、调节cAMP/cGMP稳定而呈现温热性能,说明同属中药具有相似的药性,可能是由于具有亲缘关系的同属中药有相同的药效部位或相似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向前 《中草药》1996,27(A09):213-214
地榆属植物是民间常用中药,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寇冠军  秦姿凡  邓雅芳  刘伟爽  徐强  王保和 《中草药》2014,45(21):3185-3189
蟾酥由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经干燥而成。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能清热解毒、醒脑开窍、化结溃坚;具有降压、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抗肿瘤、麻醉等药理作用。临床中广泛用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五官、外科等疾病的治疗;作为有毒中药,其量效关系、毒性成分、中毒剂量和毒理机制等问题亦不容忽视。试从蟾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毒理作用、不良反应、炮制工艺、药动学等方面对其进行初步总结,为深入研究蟾酥的药理作用及复方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美味猕猴桃为猕猴桃属植物,是我国常用中药,其全株均可药用,民间常用于治疗肝炎、水肿、跌打损伤等症。美味猕猴桃和中越猕猴桃的化学成分相似均为三萜类等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抗肿瘤,保肝方面活性报道较多。本文概述了美味猕猴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药典》2005版记载为标准,结合《中华本草》和《中药大辞典》,从药物功效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两方面对当归属药物进行文献研究;依据临床应用特点,分类讨论当归属内药物的止痛作用及其机制,并从药物亲缘学角度阐明其止痛作用的异同,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寻找新的药用资源和成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丹  李洁  周斌  郑鹏武 《中药材》2012,(11):1873-1876
目的:综述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覆盆子药材,提高临床用药安全和开发新制剂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关于覆盆子的国内外文献。结果与结论:覆盆子为中国药典收录的常用中药,主要化学成分有萜类、黄酮、生物碱和酚酸类等,有显著的抗肿瘤、抗氧化、降低血糖血脂、抗衰老和抗炎等药理作用,进一步开展覆盆子中化学成分的作用机制和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蒙医药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但是由于其现代研究起步较晚,很多蒙药的有效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尚不明确。山沉香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丁香属药材,山沉香可以有效应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本文从蒙药山沉香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简要概述其发展现状,结合丁香属植物的药理作用,以期为相关药物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茜草属植物在全世界有6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南非和美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安徽、河北、山东、云南等地.茜草为我国传统中药品种,其性寒、味苦,具有凉血、祛瘀、止血、通经的作用,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对茜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随着茜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不断发现,越来越多新的药理作用也相继被认识,并应用于疾病的防治.笔者现对近年来发现的茜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相关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龙胆属秦艽组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龙胆属秦艽组植物是传统中药秦艽的基原植物.秦艽组植物主要含有环烯醚萜、三萜和甾体等成分,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抗炎镇痛及健胃抑菌等.作者系统总结了关于这些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秦艽组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梣属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植株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部分种具有药用价值,其中4种作为中药"秦皮"入药。近年来,国内外广大学者已经从梣属植物中分离并鉴定得到多种化学成分。研究发现,该属植物作药材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肝脏等方面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梣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研究,为开发利用该属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