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肝胃不和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基础西药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84.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肝胃不和证10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四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在临床效果方面差异性。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胃镜和病理检查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西医常规疗法结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采用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前提下加用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与复发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8.4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7.30%(55/6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χ2=5.8632,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都没有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复发率3.17%,对照组患者复发率12.70%,对照组患者复发率高于观察组(χ2=3.9103,P0.0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采用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复发率有效降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吕娅丽  任霞 《新中医》2017,49(7):47-49
目的:观察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0例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连续服用10天;观察组予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10天。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脘胀痛、胃酸、嗳气、呃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论:采用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内所在科室收治的肝胃不和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临床治疗的为对照组(36例),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的为研究组(36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证候积分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肝胃不和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加减柴胡疏肝汤效果确切,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症状积分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具有推广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在东莞市桥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划分,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以及复发率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奥美拉唑胶囊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黛力新加多潘立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HAMD、HAM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对照组为6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HAMD及HAM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清中汤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胃不和型CA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合清中汤加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病理检查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有效率为95.56%,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理检查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清中汤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CAG,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情况及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程度,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对肝胃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的73例肝胃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有4例患者脱落,最终纳入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治疗组予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黏膜萎缩、IM、Dys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于延缓和逆转胃黏膜萎缩、IM、Dys有着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胃不和型Hp阳性胃溃疡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治疗,研究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溃疡愈合疗效及Hp清除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溃疡愈合率为97.3%,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p清除率为86.7%,对照组患者Hp清除率为65.8%,研究组Hp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Hp阳性胃溃疡临床疗效确切,提高溃疡愈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嗳气、胃脘胀满、胃脘痛积分进行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浅表性胃炎,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7例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中药组(n=78)以及西药组(n=79),中药组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发现,中药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与西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西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胡浩 《河南中医》2012,32(11):1544-1544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对照组30例予养胃舒冲剂10 g,日2次.治疗90d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加味柴胡疏肝散对肝胃气滞型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盱眙县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R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食管氢离子浓度指数(pH)检测情况、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和治疗后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H <4反流次数、单次反流时间> 5 min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中医总有效率和西医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肝胃气滞型RE,能改善食管pH情况,能降低血清IL–17水平,并...  相似文献   

17.
王同单  赵文  郭师 《新中医》2021,53(16):28-3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反酸、反食、烧心、胸闷不适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低(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较佳,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柴胡疏肝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9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柴胡疏肝散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并对比2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 0. 05),但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 0. 05);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应用柴胡疏肝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芽疏肝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黄芽疏肝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治疗后健康状况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3.3%,治疗组有效率为8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饮食、情绪、精力、睡眠、疼痛、排便、体质等积分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芽疏肝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机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均属于肝胃不和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对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