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针对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的特点,研究FPGA中双向端口I/O的设计,同时给出仿真初始化双向端口I/O的方法。采用这种双向端口的设计方法,选用Xilinx的Spartan2E芯片设计一个多通道图像信号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80C196单片机和可编程系统器件(PSD)相结合的电动机综合保护系统。80C196单片机主要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保护等功能,PSD芯片集成了RAM、FlashROM、I/O端口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构成单片机的外围电路。此系统简化了电路设计,减少了元件数和功耗,同时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李秀芳 《电器评介》2013,(20):43-43
本文介绍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利用8051芯片的I/O端口进行点亮红绿灯功能的设置。根据实际通过车流量的多少进行红绿灯的循环点亮。增加倒计时警示功能,倒计时采用黄灯闪烁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4.
徐红  杨子光 《电器评介》2013,(10):119-119
微机系统与外界的通信,是通过外部设备进行的。为了使I/O设备能按微机的要求进行工作,必须在微机与I/O设备之间设立I/O接口。本文主要介绍I/O接口的要求、寻址方式及其调试方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测试系统中选用AD7891芯片来实现多路数据的高速采集,数据的读写和工作时序的控制全部是通过TMS320LF2407DSP的I/O口来实现,并利用P174LVCC4245A芯片解决了DSP和AD7891的电平匹配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而且硬件电路也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6.
为了吸收单相交直流系统中耦合的大量二次脉动功率,提出给予I3桥结构的三端口LLC谐振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实现双向解耦电路的开关桥臂和LLC谐振变换器的开关桥臂的集成,消除母线上的大容量电解电容、提高系统可靠性,而且减少有源开关的数量和系统的开关损耗。详细分析三端口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设计I3桥的开关驱动策略,实现功率解耦端口和直流输出端口的独立控制。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集成功率解耦功能的三端口LL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五、主板的SIO芯片损坏 I/O控制芯片(输A/输出控制芯片)提供了对PS/2键盘、鼠标、串口、PS2口、USB口、红外线,软驱以及CPU风扇,电源电压、芯片温度监控等的管理与支持。常见的I/O控制芯片有WINBOND的W83627HF、W83627THF系列,iTE的8702F,8712系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基于LabVIEW的PC并行端口在对计算机的数据通信中作为数字I/0端口和控制端口的应用.在通信系统中,有许多的数字开关量、数字控制信号、数字信号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并行端口进行采集和控制,并将采集的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形成我们所需要的数字量.本文通过并行端口实现了采集系统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在较大量的数据传输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试验结果表明,数据传输稳定可靠,满足了测试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依据国家电力部行业标准DL/T645《多功能电能表通讯规约》,结合485总线的特点以及生产现场大量使用电能表的现状,针对多功能电能表现场数据采集系统中扩展系统的研究。该系统采用在通讯线路上增设数据采集控制器,利用单片机的一个I/O端口控制八路继电器的方式实现硬件扩展,软件完成PC机与控制器的通讯,采用中断控制I/O端口电平变化实现硬件动作。这种工作方式不仅实现485总线的扩展而且对电能表实行分区控制。现场实践表明,整个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并且可移植到其他数据采集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80C196单片机和可编程系统器件(PSD)相结合的电动机综合保护系统。80C196单片机主要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保护等功能,PSD芯片集成了RAM、FlashROM、I/O端口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构成单片机的外围电路。此系统简化了电路设计,减少了元件数和功耗,同时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双口RAM在双CPU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CPU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设计中,为解决两个CPU间高速、大量数据交换的问题,采用了共享双口RAM方案.介绍了双口RAM芯片的功能特点,并设计了其与DSP、ARM间的硬件接口电路.根据该芯片的读写时序,分别配置了DSP和ARM的外部存储器接口寄存器,并给出了源代码.运行结果表明,该设计能保证DSP和ARM稳定、实时地交换数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M和FPGA的CCD低噪声测量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电荷耦合器件(CCD)测量系统,在精度和噪声控制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测量的要求。讲述了用ARM为主要控制单元,以FPGA作为时序发生器,同时使用带相关双采样的AD和异步的先进先出(FIFO)存储器来组成一种新型测量系统。并且重点介绍FPGA配合ARM怎样完成高效、灵活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并通过单缝衍射实验来验证本系统的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基于Cortex-M3系列ARM芯片LPC1766的液压自动调压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压力仪器仪表的检定校准,文中主要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基本组成以及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实现。该装置根据外部输入的或上位机输入的压力数据,能够同步输出所需的压力。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该系统升压和降压过程都比较稳定,重复性较好,且达到目标压力所需时间短,输出压力稳定,该装置体积和重量较小,具备外部通信接口及外部目标压力输入,便于利用上机位和外部输入压力对压力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在无人值守的远程计算机管理中,如何实现在远程控制计算机的电源开关。采用软、硬件相结合设计方案,ARM7嵌入式处理器为硬件核心,设备之间采用ZigBee通信,网关设备通过GPRS网络与服务器通信,电源控制设备通过GPIO口控制外部继电器开关,实现弱电控制交流强电输出的开关切换和模拟计算机的电源按键动作。以Delphi编写服务器端软件、被控计算机控制端软件和管理端软件,配合Or-acle 10g数据库和TCP/IP协议,实现电源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5.
LPC2000系列ARM处理器重映射原理的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映射是ARM嵌入式软件开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系统初始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详细论述了什么是重映射,为什么要进行重映射,以及怎样实现重映射,并以LPC2210处理器为例给出了从片外Flash启动和重映射的实现方法.同时对在ARM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存储器映射、分散加载文件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实验证明在采用存储器重映射后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此方法还具有不增加代码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基于ARM9及片上操作系统WINCE的便携式医用电子内窥镜,采用CMOS感光芯片OV6920作为图像采集元件,ARM9作为主控芯片,FPGA作为图像处理芯片,内部集成LED冷光发光二极管,克服了传统内窥镜必须配备冷光源及图像处理器的缺点,配合存储芯片和片上操作系统,可实现图像的观察、存储、打印和上传管理,达到...  相似文献   

17.
基于CAN总线和ARM的变电站在线监测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一个分层分布式的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在各个不同间隔内的智能电子装置(IED)采用CAN总线和ARM处理器为核心,实现对本间隔内一次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装置内部各功能板通过CAN总线通信,装置和上位机通过以太网通信,提高了装置的实时性和可操作性。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强,具有灵活的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WorldFIP现场总线技术与传统的开关量控制方法结合起来,介绍了基于WorldFIP的开关量I/O模件,讨论了开关量I/O模件的工作原理及软、硬件的开发设计。模件基于ARM9核心的平台,为实现软PLC虚拟机提供了充分的硬件支持。输入电路有过电压保护的功能,大大减小了现场的安装调试过程中造成的模件损坏。软PLC系统的分为中间码编辑环境和运行环境两部分。编辑环境使用已有的FIPCON软件,运行环境在模件实现,软PLC虚拟机是其主要部分,它采用解释的方式实现中间码的执行。中间码连接了编辑环境和运行环境,在借鉴其它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相对简单的文法。在开发过程中,对软件和硬件进行了调试和相关测试,最终以解释执行方式实现了开关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保护控制装置的个人计算机(person computer,PC)机虚拟运行平台设计架构和关键技术。将装置划分为管理进程、若干实时组件和非实时组件。管理进程读取配置文件,加载各个处理器的实时、非实时组件库,通过虚拟的CAN总线、FIFO通信完成初始化交互。管理进程启动实时线程,按照任务周期设置关系,串行执行实时任务;管理进程启动若干非实时线程,调用非实时组件周期任务,实现和多个调试客户端的并发通信。组件之间通过虚拟数据总线、共享内存交互数据。基于平台化的开发方法,支持装置整机功能的模拟测试,装置配置和程序可在实际装置和虚拟装置中运行,提高了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IEC60870-5-104规约,利用嵌入式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处理器强大的以太网通信功能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实现微机距离保护功能。分析了ARM和DSP结构及双口RAM用于双处理器间的高速数据交换的特点。构造了距离保护的判据和算法。保护算法在Matlab仿真和试验中都验证了保护装置的可靠性、速动性、选择性、灵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