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脓毒症早期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5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第7天的粪便菌群分析结果以及肠道菌群失调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正常肠道菌群组(对照组,75例)、Ⅰ度失调组(34例)、Ⅱ度失调组(80例)和Ⅲ度失调组(67例)。收集患者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Ⅱ评分、基础病史、感染部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内毒素水平,以及患者使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全肠外营养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4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 结果对照组、Ⅰ度失调组、Ⅱ度失调组及Ⅲ度失调组患者内毒素[(0.15 ± 0.11)、(0.14 ± 0.12)、(0.24 ± 0.11)、(0.26 ± 0.13)EU/mL,t = 16.317,P < 0.001]、质子泵抑制剂[42.7%(32/75)、41.2%(14/34)、71.2%(57/80)、74.6%(50/67),χ2 = 24.547,P < 0.001]、全肠外营养[5.3%(4/75)、17.6%(6/34)、33.8%(27/80)、28.4%(19/67),χ2 = 20.613,P < 0.001]、血管活性药物[28.0%(21/75)、26.5%(9/34)、57.5%(46/80)、50.7%(34/67),χ2 = 19.181,P < 0.001]和糖尿病[16.0%(12/75)、14.7%(5/34)、38.8%(31/80)、38.8%(26/67),χ2 = 16.383,P = 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内毒素、质子泵抑制剂、全肠外营养、血管活性药物及糖尿病等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毒素[比值比(OR)= 3.749,95%置信区间(CI)(1.998,7.034),P < 0.001]和糖尿病[OR = 2.567,95%CI(1.272,5.180),P = 0.009]是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4组脓毒症患者28 d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088,P < 0.001),且Ⅱ度失调组和Ⅲ度失调组患者的28 d累积生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 = 14.511、31.671,P均< 0.001),Ⅲ度失调组患者的28 d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Ⅰ度失调组(χ2 = 8.059,P = 0.005)。 结论内毒素和糖尿病是脓毒症早期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发生Ⅱ度或Ⅲ度肠道菌群失调提示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肝移植的患者。根据"肠道菌群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菌群失调组和非菌群失调组,分析其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同时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肠道菌群失调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到179例患者资料,最终纳入141例。在141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共59例,发生率为41.84%(59/141),多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53/59,89.83%),尤其术后14 d内(46/59,77.9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前大量腹水、术后长时间全肠外营养(TPN)、肠功能障碍及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是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高。术前大量腹水、术后长时间TPN、术后肠功能障碍及术后长时间抗生素应用是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合并SBP的206例病例资料。对可能影响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MELD评分,脾脏厚度和腹水总蛋白最终进入了Logistic回归方程,OR分别为4.703、3.864、7.108。结论 MELD评分、脾脏厚度、腹水总蛋白可能为S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科病房老年患者急性胆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老年急性胆道感染和降低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急诊科病房2016年1月-2018年12月82例老年急性胆道感染病例和54例老年胆道疾病未感染病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将三年间急诊科出院所有患者数据导入Excel 2007,运用STATA 7.0统计软件对筛选出的136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 2002)评分高、低白蛋白血症、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是急诊科病房老年患者急性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82例老年急性胆道感染组患者(死亡24例,生存58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白蛋白血症和NRS 2002评分升高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科病房伴有NRS 2002评分升高、低白蛋白血症以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易发生急性胆道感染,治疗难度大。NRS 2002评分升高及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老年急性胆道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此作为临床干预指标预防老年急性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以期能够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387例,通过胆汁细菌培养确定是否存在胆道感染,比较分析胆道感染患者以及未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胆道手术史、既往ERCP史、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结果对387例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其中阳性标本有185例,阳性率为47.80%;胆道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在年龄、既往手术史、既往ERCP史以及APACHⅡ评分4个因素上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与未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APACHⅡ评分以及既往手术史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年龄、APACHEⅡ评分以及既往手术史是造成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上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术后临床表现观察以及对APACHEⅡ评分大于4分患者的肠道营养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胆管炎合并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消化内科从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的227例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血培养结果分成两组(A组:血培养阳性,B组:血培养阴性),探讨急性胆管炎合并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发病时间、恶性肿瘤及既往乳头切开是急性胆管炎发生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既往乳头切开是急性胆管炎发生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既往乳头切开是急性胆管炎合并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应采取相应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血肌酐水平动态改变,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肾损伤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观察肝硬化腹水患者继发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血钠水平、总胆红素水平、血氨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肾损伤组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及其他部位感染情况均高于非肾损伤组(P0.05);自发性腹膜炎、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PTA、低血钠、高血氨是继发性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关于肝硬化腹水患者,肝性脑病、感染、低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高血氨血症、低血浆凝血酶原活性和自发性腹膜炎均可能是其继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肝炎患者并发肝性脑病(HE)的危险因素。方法我院收治的200例重症肝炎患者,根据是否发生HE分为HE组和非HE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重症肝炎患者并发HE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重症肝炎患者中并发HE者68例,HE发生率为34. 00%。HE组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比例及国际标准化比值、白细胞计数、甲胎蛋白、血钠、血氨、总胆红素、甘油三酯与非H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合并自发性腹膜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肺部感染、高国际标准化比值、低血钠、高血氨、高总胆红素是重症肝炎患者并发HE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重症肝炎患者并发HE比例较高,合并自发性腹膜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肺部感染、高国际标准化比值、低血钠、高血氨、高总胆红素是其危险因素,需针对性给予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信息,统计记录腹膜炎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60例患者中发生腹膜炎的73例,占28. 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低文化水平、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长、总蛋白(TP)水平下降、血钙(Ca)水平下降。结论我院慢性肾衰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28. 08%,腹膜炎发生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低文化水平、伴有糖尿病、透析时间长、总蛋白水平下降、血钙水平下降,结合危险因素制定防范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后鼻咽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行根治性IMRT后1年内发生鼻咽溃疡的80例鼻咽癌患者(溃疡组)及同期行根治性IMRT后1年内未发生鼻咽溃疡的80例鼻咽癌患者(非溃疡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N分期、饮酒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化疗、未鼻腔冲洗、鼻咽部剂量>72Gy、未使用抗生素、吸烟、营养不良则为影响鼻咽癌患者根治性IMRT后鼻咽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化疗、鼻咽部剂量>72Gy、吸烟、营养不良为影响鼻咽癌患者根治性IMRT后鼻咽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分期、化疗、鼻咽部剂量>72Gy、吸烟、营养不良等因素均同鼻咽癌患者根治性IMRT后鼻咽溃疡的发生关系密切,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SBP分为SBP组(128例)和非SBP组(90例).对2组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gh分级、腹水总蛋白和是否合并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示:SBP组血清TBIL高于非SBP组,血清ALB、PTA及腹水总蛋白低于非SBP组(均P<0.05);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77.34%、12.50%及9.38%,非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48.89%、3.33%及2.22%,SBP组均明显高于非SB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TBIL、Child-Pugh分级及腹水总蛋白进入回归模型,这3项指标是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血清TBIL、Child-Push分级、腹水总蛋白是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2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的8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史、术前新辅助治疗、吻合部位均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92, 95%CI:1.335~30.382,P=0.020)。结论 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术前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尤其是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的高危患者,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心脏病手术患者308例根据有无低氧血症分为发生低氧血症者(观察组)与未发生低氧血症者(对照组),分析手术后72 h内发生低氧血症的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后,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7.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脏病种类、手术时间、术后X线胸片检查阳性发现是低氧血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病术后早期低氧血症与年龄、心脏病种类、手术时间、术后X线胸片检查结果密切相关,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早期干预心脏病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陈飞飞  王雪剑 《全科护理》2021,19(35):4995-4997
目的:探讨伴有糖尿病的腹膜透析病人并发腹膜炎的风险影响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4例腹膜透析病人临床资料,合并糖尿病24例,未合并糖尿病50例,比较组间临床特征,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腹膜透析合并糖尿病病人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提出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合并糖尿病组比未合并糖尿病组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钙、总胆固醇水平更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腹膜透析合并糖尿病病人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包括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P<0.05).结论:糖尿病腹膜透析病人并发腹膜炎的风险因素包括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基于此实行针对性预防护理,可预防腹膜透析病人发生腹膜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食管癌(EC)患者围放化疗期营养不良的因素,并探讨其强化营养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0例E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放化疗期患者是否发生营养不良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围放化疗期发生营养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性别、不良饮食行为、肿瘤部位、病理类型、TNM分期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年龄60岁、病程6个月、接受手术治疗、体质指数(BMI)18.5 kg/m~2、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偏低、血红蛋白(Hb)水平、消化道症状条目数≥2个、吞咽功能障碍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以上因素均是引起EC患者围放化疗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EC患者围放化疗期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制定强化营养干预措施改善EC患者围放化疗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明确影响脊髓损伤(SCI)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UT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5月至2008年11月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190例,筛选出1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11个可能对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有关的因素,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尿路感染率,单因素分析确定影响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0例患者总的尿路感染率为44.29%,单因素分析表明:脊髓损伤程度、尿管留置时间、尿管冲洗频率、膀胱区理疗、康复介入时间、尿路感染前抗生素使用和使用时间,以及有无低蛋白血症是影响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脊髓损伤程度(P=0.001)、尿管留置时间(P0.05)是影响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损伤程度、尿管留置时间是影响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模型的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80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57例)和未感染组(12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Hunt和Hess分级、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使用呼吸机、入住ICU、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入住ICU、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为aSAH患者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SAH患者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预测模型为Logit(P)=15.348+1.406×年龄+0.964×糖尿病+1.654×侵入性操作+1.083×意识障碍+1.384×入住ICU+1.273×营养不良+1.535×低蛋白血症。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95%CI:0.872~0.999),最大约登指数(0.716)对应的灵敏度为86.50%,特异度为93.60%。拟合优度检验:χ2=5.562(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入住ICU、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为aSAH患者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aSAH患者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肺癌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并根据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51例肺癌化疗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最大似然估计前进法分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肺癌化疗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52.94%;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肺癌分期、疼痛程度、抑郁症状、前一周饮食及行动能力是肺癌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社会人口学因素、疾病因素、饮食情况及心理因素都会对肺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带来严重影响。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应积极采取全方位、多途径干预方法解决患者存在的可控危险因素,对于不可控危险因素也应从其他方面加大营养支持,以缓冲对肺癌化疗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髓损伤患者围术期重度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收集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住院的31例颈髓损伤合并重度低钠血症的患者,并随机选择同时期颈髓损伤不合并重度低钠血症病例31例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脊髓损伤程度(Frankle分级)、上颈椎(C1~2)损伤、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5 g/L)、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气管切开、术前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18.5)及合并有肺部感染与颈髓损伤患者重度低钠血症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只有脊髓损伤程度(Frankle分级)、上颈椎(C1~2)损伤、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5 g/L)及合并有肺部感染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其颈髓损伤的严重程度、上颈椎(C1~2)损伤、低蛋白血症及合并肺部感染是是否发生重度低钠血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状态,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高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一直是术后恢复过程中一大难题。目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被认为是梗阻性黄疸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而梗阻性黄疸时,致病菌大量繁殖,肠道菌群失调,内毒素移位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的主要机制。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梗阻性黄疸时的肠道菌群失调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梗阻性黄疸时肠道菌群的变化,如何进行干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