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历史地段而言,更新与保护永远是一对分不开的孪生体,他们貌似相互矛盾却又存于一体。本文借由"对仗"这一我国历史悠远的文人标准,对宁波天一阁历史地段进行了重新审视,进一步发掘其潜在文化价值,并对多种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景观要素进行"对仗式"整合。在历史地段当代价值自我实现的基础上,对具有历史"语境"地段的城市更新与保护进行了探索,引发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对城市历史空间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蓄滞洪区是城市防洪减灾体系与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蓄滞洪区的城市更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时空景观视角下的城市更新关注空间的时间维度与发展过程,能够较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洪涝灾害、促进经济发展、传承历史文化。本文分析了蓄滞洪区城市更新改造现状和必要性,引入时空景观概念,探讨蓄滞洪区在时空景观视角下的特征,提出蓄滞洪片区城市更新策略,并以泉州西华洋蓄滞洪区城市更新设计为例,探究如何在提升蓄滞洪区功能的前提下,对蓄滞洪区进行改造更新,建成动态发展的城市绿色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3.
当下,我国城市化正从"上半场"转入"下半场",这轮"转场"即是城市从追求快速扩张的增量空间发展,转变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存量空间更新。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对城市既有建成区的存量更新,日益成为规划师的主战场。在城市更新的语境下,"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一文针对城市更新不同类型的特点,从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视角出发,探索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7,(Z2)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点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城市的物质更新已初步完成,旧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功能性衰退和结构性衰退。基于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经验教训,人们对城市更新的理解已从单纯的物质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发展到城市整体环境的提升。传统工业区被称为"失落的空间",其更新改造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咸阳市彩虹老厂区为例,探索了"城市双修"视角下老城工业区的更新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宏春 《城市住宅》2021,28(4):45-48
城市更新与更新区域历史建筑保护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既做好老城区更新改造又兼顾历史建筑保护是研究重点.以珠海市山场北帝城隍庙保护为例,探讨山场北帝城隍庙与五洲花城二期(东区)在空间关系、交通组织、建筑环境之间的融合,提出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历史建筑"有机更新"思路,保留原生地历史文化和人文习俗,让原生地居民能在城市更新浪潮中寻回乡愁.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双修"理论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热门话题。"城市双修"从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个方面,对城市破败区域空间进行更新设计,解决现阶段我国城市存量空间环境问题,使城市建设从粗犷式发展逐步转变为精细化发展,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昆明盘龙江沿线的桃源广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桃源广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新的对策,以期探索昆明市城市更新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姜涛 《重庆建筑》2006,(2):47-52
随着经济文化不断的发展,城市机能的转化与结构更新越来越显得重要,饱含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也面临着新城市运动的冲击以及本土居民日渐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考验,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哈尔滨花园街街坊概念设计竞赛入围方案的分析,尝试将复合生态理论与城市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有机结合,对一种新的城市更新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7,(10)
我国的城市建设正步入精细化发展阶段,仍存在城市机遇空间供给量与城市综合品质提升所需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差距较大等问题,需进一步探讨城市更新视角下城市内向型空间活力激活的新路径。文章通过分析共享活力环的概念、设置方式及其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其在城市创新地区、重要工业转型区及一般城市建成区等多种类型城市片区中的运用,并针对不同城市更新特点及需求提出差异化的解决策略,实现不同需求下城市更新路径的探索,从而建立一套具有较强推广意义的城市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存量规划"的转型时代,城市更新以何种创新路径来实现公平、合理、有效的城市发展成为重要命题。面对多元的更新目标,社区作为丰富城市生活的单元载体,其日常性、灵活性、内生性是城市更新重要的智慧源泉。而扎根于地方各种属性特征和禀赋特色的"在地文化"是一种凝练的内生动力,深刻影响着地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也是社区更新的重要触媒。文章选取广州东山新河浦地区为研究案例,从"在地文化"的视角探讨社区更新如何驱动自主的力量,形成渐进式、多元化的有机更新,探讨其实施路径、效应对城市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浩腾  李晓琼 《山西建筑》2022,(5):38-40,65
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当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的问题,以九江市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出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保护-传承-再生"的思路,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鲁蠡 《城市建筑》2023,(8):39-41
近年来,我国处于城市发展模式转型期,城市更新实践中城市文化的积极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以城市文化为导向的更新实践,探索城市片区复兴的有效途径。研究工作在总结我国城市更新实施背景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四川泸州老窖营销总部片区更新项目实践为例,对酿酒文化进行了深度分析,在设计中既有对“有形”文化标识的演绎,也有“无形”酿造哲学与当代规划思想的融合,酿酒文化基因转译为城市更新的设计策略,发挥导向作用,通过文化地标打造、文化与产业融合、文化活动植入,最终实现了该片区的活力再生。  相似文献   

12.
《新建筑》2017,(2)
城市更新几乎伴随城市发展全过程,利用旧城现有资源实现旧城复兴,必须在现有城市更新理论和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于资源"挖掘、渗透与融合"的更新方法,立足于旧城资源挖掘,针对资源节点运用多种设计手法实现资源与城市空间的渗透,将资源价值引入城市生活。再通过整体设计将资源价僮融合到城市更新总体布局、历史文化延续和产业功能提升中,从根本上提升旧城经济、社会、文化活力。将这一更新方法结合重庆北碚区滨江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相关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冯莹  刘天庆 《城市建筑》2023,(13):41-44+49
现阶段,我国部分城市陆续进入存量发展时代,城市更新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随着更新工作的深入,城市更新改造面临的诸如协调多元主体、达成多重目标等问题逐渐显现。协作式规划理论因其能够更好地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在城市更新中有一定的适用性。文章通过分析协作式规划概念与研究,以成都市高新区一环路片区的城市更新为例,探讨协作式规划视角下城市更新的规划策略和实施路径,以期建立高效的城市更新机制,为未来的城市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滨水工业建筑遗产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空间类型,因其特有的亚文化属性和土地属性而具有与普通的生活类历史建筑更新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和设计实施途径。通过解析这一类型建筑空间的历史文化成因、空间价值特征以及相应的城市更新驱动力,可以梳理出在"经济复兴"与"历史保护"共同作用的政策体系引导下的城市滨水工业建筑遗产重新融入城市生活的价值定位方向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覃继牧 《四川建筑》2000,20(Z1):1-4
城市更新给我们带来了现代化的空间和形象,同时也给城市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城市特色和文化的日渐消失,面对多边文化的交融和全球性"文化趋同"现象,如何使城市有机更新和加强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从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思维模式、设计理念的改变,来探索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的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特色街区作为城市名片传承和彰显着某个时代的精华,也常常因"特色不足""建设老化""业态杂乱"等问题面临更新难题。文章以成都市琴台路街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文化复兴视角下的城市更新路径,即发掘片区特色在于它现存着成都历史演进过程中各个时期典型的文化载体,是凝聚历史的片区。因而确定"一步千年,琴台艺术园"总体定位,将文化资源梳理成脉络,并据此重塑空间格局,升级产业业态,形成"文化资源挖掘—产业业态延伸—城市空间支撑"的系统性城市更新思路,以期为类似城市更新规划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经济进入"大调整"与"大过渡"的时期,城市建设将进入以城市更新为主导的"新常态"。历史街区的更新面临如何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区域的活力、创造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新文化等问题。面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重点研究的课题,该文基于文化生态理念,以宏观、整体、系统的视角研究城市文化,以高邮盂城驿街区为例,从物质文化形态层面、文化与社会经济层面及文化价值与社会民生层面提出历史街区的规划重点。  相似文献   

18.
整体城市更新模式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实质是对城市更新在物质、精神、制度层面的整体解决策略,只有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实现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公平性并兼顾效率,实现多方参与共建更新的高质量城市更新目标,进而探索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路径。文章通过对现阶段城市更新方法、制度的反思,构建整体城市更新模式,阐述“物质—精神—制度”多维视角对城市更新全过程的内在联系,剖析青岛工业建筑更新的内涵;进而将整体城市更新模式引入青岛四方机车厂旧工业建筑更新实践,并在探究其发展脉络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青岛四方机车厂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城市更新将成为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工作重点.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城市更新历程及实践工作,认为未来城市更新工作侧重点将主要集中在居住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空间活力提升,传统历史文化场所保护、传承、再利用以及城市风貌与环境整治4个方面,并通过山东省招远市老城区更新规划探索相关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张耀之 《城乡建设》2021,(17):66-70
一、城市公共绿色空间更新 城市更新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是西方国家为了应对城市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广义的西方城市更新行动是从二战后的"城市重建"开始,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演变发展为如今的"城市更新".尽管中国的城市更新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但在趋势上与西方城市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包括由物质环境单一维度的改造转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维度更新,从大规模的改造重建转向小规模的渐进式更新,逐渐走向更为有机、多方参与的治理方式的变革.以治理为视角,城市更新的多元主体是城市更新复杂性的根源,而多元主体的产生与空间对象的属性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共同约束了城市更新的推动主体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