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在分析总结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思考现代学徒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探讨现代学徒制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相互促进作用.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为例,以大师工作室为依托,构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核心是校企协同育人.通过在物业管理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发现其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阐述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具体措施:基于校企合力,加强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组建"双元型"教学团队,共同开发系统化动态化课程体系,开展综合实训,构建多元评价标准和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校内外导师联合传授,对学生进行以技能培训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有利于促进企业、行业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该文主要分析了现代学徒制的本质和作用,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阐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并总结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某高职院校与当地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现代学徒运行机制,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该文将学徒制试点作为案例,首先介绍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意义,然后提出构建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建议,最后对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践进行分析,以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代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的建设急需掌握BIM技能的应用性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需立足建筑产业未来发展和需求,以现代学徒制为平台,将"1+X"BIM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现代学徒制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满足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及现代学徒制要求的建设工程管理类人才.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平台,都具有深刻意义.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需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具体的模式.该文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对高职院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校企合作三个方面探讨了满足现代学徒制要求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与方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组建工作室、项目化情境教学、课程考核制定等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中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需求量大,但人才队伍建设却步履维艰.本文以G省高职院校为例,从分析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发现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存在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对接不充分的问题.然后,尝试提出"现代学徒制或许能够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假说,进而在充分解析现代学徒制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和困境,最后,基于本土实际,提出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在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之一.现代学徒制与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一致,都是培养专业型、技能型以及应用型人才,但二者在人才培养过程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借鉴现代学徒制的优秀经验,有助于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该文对现代学徒制进行简要阐述,分析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并具体探讨现代学徒制对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的社会,对智能制造业提出了智能化、服务化的新要求。智能化生产系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也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要求。技工院校为提供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在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有大的突破和转变。本文深入探索校企分段培养、协同育人的现代化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技工院校智能专业更好发展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20届是学校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第一批学生,针对毕业生发放在线问卷调查,对毕业生实习基本情况、专升本情况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就业形势进行实证分析;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学校在今后的就业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在校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对岗位的"认同感"以及深化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和校企接轨,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6):161-163
现代学徒制通常被认为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产物。因其强大的生命力而受西方发达国家重视。譬如,英国制定的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重视强化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等。在我国产业界面临技工荒,而职业院校又面临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如何破解困境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着重分析国外现代学徒制的特点,阐述我国职业教育遭遇的困境,探究国外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启示,探索构建我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输送实用型人才的基地,承担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促进经济建设的重任。现代学徒制与传统的学徒制、常规学校育人模式相比较,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高职院校应将现代学徒制合理地应用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以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该文首先简要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概念与优势,然后就现代学徒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提出了探讨性建议,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创新型技术人才。现代学徒制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借鉴现代学徒制的优势,高职院校可以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该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意义,提出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方法,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OBE理念是一种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方法.该文从回答OBE教育五个问题为出发点,构建以成果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以需求为根本构建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确定教学策略,以能力为核心评价学习效果,以发展为重点提升教学质量"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本质特征的高职院校新型育人模式,课程思政是教育改革发展新的风向标,两者共同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实现人的发展.该文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提出了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从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改进优化教学路径手段、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化教学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16.
实施现代学徒制,促进产教融合,是我国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作物生产类专业在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着产教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双导师团队建设不规范、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不足等困境.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有效深化与现代学徒制的产教融合,优化培养高素质"三农"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选择,值得...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7,(4):156-159
要保证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良好有序运行,必须准确把握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特征与内涵,建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整体框架。在此基础之上,要借鉴国内外运行的实际情况,建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校内外协调机构与适宜的现代学徒制日常管理制度,设计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与相对独立的质控标准与体系,确保整个现代学徒制良好运行,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徒制体现了院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教改的主要趋势,近年来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不少高职院校也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并获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实施中发现,无论是在企业积极性还是在院校本身对接上都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该教学模式的效果,不利于学徒制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分析当前高职教育在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相关对策,以期推动该育人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药学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目的是为药学专业、行业输送较高素质的综合技能人才。将现代学徒制与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为高等职业院校与医药企业提供了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够有力地推动高等教育领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该文对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今正药业集团联合开展的产教融合药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的成效进行总结,探讨适合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法,指出实施现代学徒制所需要的计划和保障、管理体系、发展成效,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罗莹莹 《生存》2020,(8):0029-0029
本文主要探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幼儿园游戏课程体系构建问题,首先分析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幼儿园游戏课程体系的积极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幼儿园游戏课程体系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