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管功能与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MS患者50例,分为EECP组和对照组.EECP组给予EECP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及血管弹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降低[(83.3±4.9)mm Hg比(132.2±4.3)mm Hg,P<0.05];治疗后EECP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血清胰岛素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提高(-1.544±0.212)(P<0.05),血脂功能改善明显,甘油三酯显著降低(2.54±0.6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1.12±0.15)mmol/L(P<0.05),血管舒张功能也有所改善.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能够改善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功能,是药物治疗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对高血压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8PWV)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8例高血压并IGT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T,20例)和常规治疗+EECP组(CT+EECP,18例)。CT+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h,共36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和反搏后检测baPWV,同时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结果CT组和CT+EECP组治疗后baPWV明显下降,分别为1703±213(P〈0.05)和1601±208(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ET均明显下降(74.8±21.3和62.6±20.8,P〈0.05,P〈0.01),NO均明显上升(67.7:1:17.4和78.2±18.2,P〈0.05,P〈0.01).CT+EECP组baPWV和ET下降更为显著,下降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高血压并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僵硬度,从而改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8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治疗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42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对照组与治疗组CTGF、EDF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治疗后CTGF、ED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标,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S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组2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血压不低于150/95mmHg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治疗,在此基础上,EECP组给予1h/d,共36h的体外反搏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测定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改善(P<0.01),但EECP组改善更明显(Z=-3.743,P<0.01);EECP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ISI明显升高(P<0.01),血脂代谢紊乱改善,甘油三酯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结论体外反搏通过提高血流切应力,可明显改善MS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体外反搏对脑梗死及其血液流变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辅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38例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对照组68例仅用药物治疗。体外反搏为每天1次,每次1小时,连用24天。治疗开始及结束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反搏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低、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及纤维蛋白原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是一致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5%(P<o.05)。反搏期间未见任何副作用。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脑梗死有效、安全,且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罗洛尔与苯那普利相比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无靶器官损害的青年高血压初治患者128例,分为阿罗洛尔组(63例)和苯那普利组(65例),分别控制血压达标,并在用药前、治疗后3和6月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比较两组患者及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阿罗洛尔组与苯那普利组均能控制血压达标,阿罗洛尔组心率和舒张压降低更明显。治疗后6月,两组baPWV较治疗前降低[阿罗洛尔组:(1279±40)比(1625±48)cm/s;苯那普利组:(1329±28)比(1564±62)cm/s;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baP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AB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罗洛尔有更好的降低舒张压的作用。控制血压可以使baPWV降低,但不影响ABI。阿罗洛尔与苯那普利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2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曲线分为勺型组(n=86)、非勺型组(n=92)、反勺型(n=8)、超勺型组(n=12)四组。检测患者动脉硬化指标踝臂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并与勺型组患者ABI、baPWV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非勺型组、反勺型、超勺型组患者较勺型组患者ABI呈减低趋势,而baPWV呈增加趋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相关,维持血压正常昼夜节律可以减缓动脉硬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自动动脉硬化测试仪(VP-1000)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按ABI和baPWV分两组:ABI低值组和ABI正常组,baPWV增高组和baPWV正常组.结果 ABI低值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IVS明显大于ABI正常组(P<0.05).与ABI正常组比较,ABI低值组EF、E/A均明显减低(P<0.05).baPWV增高组收缩压、脉压明显大于baPWV正常组(P<0.05).与baPWV正常组比较,baPWV增高组LAD、LVPW、IVS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增高组EF小于baPWV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ABI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呈正相关,baPWV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呈正相关,可为临床医生进行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对X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30例X综合征患者分为体外反搏组(n15)和常规治疗组(n15)。疗程均为3周。另外正常组(20例)不予任何治疗。疗程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 (FMD)功能变化,并测定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X综合征患者FMD功能较正常组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血中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疗程前肱动脉FMD功能无明显差异,疗程后体外反搏组肱动脉FMD功能明显增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ET-1含量亦显著减少(P<0.01)。结论 体外反搏可显著改善X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体外反搏抗心绞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动脉硬化早期检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评价动脉硬化的指标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其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的临床价值以及硝酸甘油对ABI和baPWV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713例,女性287例,年龄(69.51±15.18)岁,采用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检测患者双侧baPWV和ABI.其中150例疑为冠心病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54例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①baPWV与高血压直接相关(OR =6.528,95%CI=3.137 ~12.763,P<0.05),与吸烟(OR=6.446,95%CI=2.411~17.235)、高脂血症(OR =4.694,95%CI=2.200~10.014)、性别(男性)(OR =3.100,95%CI=1.106~8.687)和冠心病(OR=1.795,95%0=1.020~3.894)密切相关(P<0.05).随着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②baPWV在评估冠心病中的价值: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与冠脉造影阴性组比较,baPWV> 1700 cm/s,敏感性83.33%、准确性84.00%,Kappa值0.61.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baPWV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年龄、baPWV、吸烟史、脉压相关(P<0.05);随着baPWV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OR值增加.④含服硝酸甘油对baPWV与ABI的影响:服药后所有受试对象的baPWV值均减小(P<0.01),baPWV变化与用药前的收缩压和年龄呈正相关.服药后所有受试对象的ABI值均减小(P<0.01),ABI的变化与用药前心率呈负相关,与用药后的心率呈正相关.结论 ①baPWV值可能是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②硝酸甘油可改善ABI和baPWV测量值,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动脉损害的关系以及其中的致病机制。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312例,依据Hcy水平分为A组(Hcy≤10μmol/L),B组(10μmol/L20μmol/L),所有患者行血浆Hcy、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查,颈动脉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大小,肢体动脉硬化检测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肱指数(ABI)。结果B组患者较A组脉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baPWV均显著升高(P〈0.05),2组ABI比较无显著差异。C组较A组脉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baPWV、ABI均显著升高(P〈0.05)。C组与B组比较脉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baPWV、ABI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损害程度与Hcy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胆固醇(TC)≥5.7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6 mmol/L]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的短期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5月~2011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高胆固醇血症患者78例,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饮食控制(n=39),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n=39)。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采用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方法,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两组患者baPWV和ABI的变化及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脂均下降,处理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baPWV和ABI较治疗前无变化[baPWV:(1539±171.9)m/s vs.(1527±232.2)m/s;ABI:(1.2±0.2)vs.(1.2±0.3)],治疗组baPWV较治疗前下降[(1442±102.1)m/s vs.(1580±205.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较治疗前升高[(1.3±0.3)vs.(1.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有改善。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baPWV、ABI值,对外周动脉硬化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于改善高血压病并发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病伴IGT患者分为EECP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血压治疗,EEC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EECP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以及血浆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均P0.01),但是两组间血压下降幅度并无明显差异。EECP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 PWV均有显著下降,ET也有显著下降,NO则有显著上升。但是EECP组ba PWV、ET和NO较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EECP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伴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PWV。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 a novel non-invasive means of measuring atherosclerosis, and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The study group comprised of 368 Koreans without history of diabetes or hypertension.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blood pressure,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lipid profiles, ankle-brachial pressure index (ABI), and baPWV were measured in each subject. ABI and baPWV levels were higher in men than in women. ABI and baPWV levels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In women, baPWV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Women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 showed higher baPWV levels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the metabolic syndrome (1540 +/- 281 versus 1312 +/- 223, P < 0.001).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aPWV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ge, sex,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FBG (adjusted R2 = 0.548).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baPWV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feature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Korean women.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踝肱指数(ABI)在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31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ABI,以ABI值0.9为异常分为LEAD组(46例)和非LEAD组(对照组,18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体重量指数,腰臀比,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23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46例ABI0.9的LEAD患者的病程[(9.1±6.3)年:(4.5±5.7)年]、糖化血红蛋白[10.9±3.3)%:7.8±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0.9)mmol/L:(2.6±1.1)mmol/L]及脉压[(59±15)mmHg:(52±14)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者具有病程长、血糖高、脉压差大、血脂紊乱等特点,踝肱指数是一项花费小、简单无创的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纵向研究同一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探讨血管弹性随年龄进行性减低的情况。方法以2008年沈阳地区人群队列为基础,按年龄每10岁分为一组:44岁及以下、45~54岁、55~64岁、65~74岁、75岁及以上共5组。分别评估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的四肢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baPWV等;3年后再次进行动脉硬化检测。对其中310例完成两次动脉硬化检测的人群,进行自身对比分析。结果两次测定的baPWV及baPWV变化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均为P<0.01),baPWV和baPWV变化值与年龄呈正相关(均为P<0.01);经自身对照分析,baPWV在两次检查中存在显著差异(P<0.01),baPWV的变化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大(P<0.01)。结论 baPWV的变化与年龄增加有关系。增龄引起血管弹性进行性减低且随年龄增加而加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OSAHS患者为OSAHS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析影响OSAHS患者baPWV的相关指标。结果 OSAHS组baPW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AHI或者最低SaO2重度组baPWV显著高于其轻中度组(P<0.05)。分析显示baP-WV与OSAHS组患者年龄、氧减指数、收缩压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OSAHS患者与baPWV具有相关性,作为OSAHS患者动脉形态学改变即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创检查baPWV存在明显变化,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保护的作用。方法:选择具有2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而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4组,均予以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治疗。其中对照组不使用阿托伐他汀干预,5mg 组、10mg 组、20mg 组予以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干预。随访6月,观察血栓素 B2(TXB2)、6-酮-前列腺素 F1α(6-Keto-PGF1α)、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4组治疗前后 ABI 和 IMT 无显著变化(P 均>0.05)。与基线比较,治疗后对照组和5mg组 TXB2、baPWV 水平显著升高,6-Keto-PGF1α水平显著降低;与之相反,10mg 组、20mg 组 TXB2、baPWV 水平显著降低,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P <0.05~<0.01)。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和5mg 组比较,10mg 组、20mg 组的 TXB2[(148.3±29.2)pg/ml,,(142.3±30.6)pg/ml 比(111.5±22.8)pg/ml,(104.9±17.4)pg/ml]、baPWV [(1621.1±136.1)cm/s,(1597.7±125.3)cm/s 比(1232.9±132.3)cm/s,(1178.2±155.1)cm/s]水平显著降低,6-Keto-PGF1α[(104.7±66.1)pg/ml,(102.2±70.3)pg/ml 比(132.8±48.3)pg/ml,(139.1±66.3)pg/ml]水平显著升高(P <0.05~<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有保护的作用,10mg 阿托伐他汀可能是血管保护的最低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9.
脉搏波速度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心血管病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96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病史采集,baPWV、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测量及血生化检查。比较高baPWV组(≥1700cm/s,138例)与低baPWV组(〈1700cm/s,158例)患者具有危险因素的个数和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低baPWV组相比,高baPWV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46.8%:73.9%,P〈0.01),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较多[(3.8±1.0);(4.7±1.1),P〈0.001]。影响baPWV的因素主要为年龄(OR=4.985,P〈0.001)、收缩压(OR=4.012,P〈0.01)和脉压(OR=2.691,P〈0.05)。结论:在心血管病患者中,baPWV较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心血管危险因素多。年龄、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