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电排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排针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刀配合拔罐水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优势.方法 61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予针刀配合拔罐水针疗法,对照组29例予传统针推方法.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且能明显缩短疗程.结论 针刀配合拔罐水针疗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较传统针推法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温排针治疗法,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疗效显著,可有效祛寒散湿、活血通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臭氧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臭氧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刀治疗,比较两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90.91%,两组比较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配合臭氧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比单纯针刀治疗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里缝伤筋手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并与对照手法[1]对比。结果:228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两组间治疗后疗效比较,试验组优良率86.0%,对照组优良率67.6%,试验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里缝伤筋手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疗效确切,且治疗效果优于对照手法。  相似文献   

6.
温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温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1例采用温排针治疗。对照组129例给予电针常规穴位针刺治疗,辅助口服21金维他、肌苷片及中药煎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排针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恢刺配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恢刺法,穴取患处局部阿是穴、鹤顶、内膝眼、犊鼻、阳陵泉、梁丘等,均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共行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同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均P0.001),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1%(27/29),优于对照组的71.4%(20/28)(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恢刺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多针浅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膝关节M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广东省第二中医院59例急性M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0例)及对照组(29例),针灸组采取针灸+运动疗法,对照组采取运动疗法,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功能评分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后6周针灸组屈膝范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随访,两组屈膝范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6周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有效性差异(P0.05),6周后复诊两组Lyshol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针灸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灸、多针浅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疗效良好,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
王菲  赵东东  赵萌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0):63-64,96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竹管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竹管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16/18),对照组为72.22%(13/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ODI、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竹管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针刀疗法对24例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20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针刀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有损伤小、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关刺结合温通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关刺结合温通针法组)161例、对照组(单纯针刺组)159例,并进行两组间的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刺结合温通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温针透刺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温针透刺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疗效,并与电针治疗做比较分析。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方法,将105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采用温针透刺技术,对照组50例采用电针技术。结果治疗组的WOMAC量表疼痛减轻程度、关节僵硬减轻程度、功能丧失减轻程度,以及WOMAC量表总分值减轻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透刺温针疗法与电针疗法相比,在改善疼痛、僵硬、功能困难方面都有较显著的疗效,是老年膝骨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短刺温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1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短刺温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温针灸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刺温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深刺犊鼻、内膝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深刺,取犊鼻、内膝眼、鹤顶、阳陵泉、足三里穴,除犊鼻、内膝眼穴深刺加电针外,余穴均采用常规针刺方法;对照组选穴同上,除犊鼻、内膝眼穴加电针外,诸穴均采用常规针刺方法。两组均每星期治疗3次,2星期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法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腿软、爬楼梯3项指标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腿软、膝痛2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刺犊鼻、内膝眼穴对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快的止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5.
刺血加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寻找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5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采用刺血加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10d为1个疗程),治疗组显效89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3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8.8%;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刺血加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风寒湿证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风寒湿证肩周炎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予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两组均配合功能锻炼,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与3个观察时间点的SF-MPQ评分、CMS评分,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SF-MPQ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SF-MPQ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CM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CMS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风寒湿证肩周炎在缓解肩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合谷刺与反合谷刺"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从临床工作中,收集病程>2个月的周围性面瘫,均采用"合谷刺与反合谷刺"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8个疗程治疗后,治愈29例,占90.62%;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合谷刺与反合谷刺"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常规针刺与深刺太阳穴(EX-HN5)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差异,寻找更为有效的针刺方法,提高针刺治疗效果。方法:将164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深刺治疗组,两组取穴、疗程相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常规针刺组治愈率为48.8%,深刺治疗组为56%;常规针刺组有效率87.8%,深刺治疗组为95%。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掌握特殊的深刺太阳穴方法可提高疗效,减少针刺次数,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方法:患者按性别、年龄和病情3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按随机的原则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采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简化MPQ)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 min3、0 min疼痛程度评分,将获得的透穴刺法和直刺法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积分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时镇痛效应无显著性差别(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01)。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浮刺法与巨刺法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浮刺法结合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愈显率为90.6%,对照组治疗后愈显率为66.7%,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面瘫效果良好;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时,用浮刺法与巨刺法相结合治疗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