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目的:考察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和社交焦虑量表(IAS)对1600名医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社交焦虑的发生率为24.0%;女生社交焦虑发生率高于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女性、家住农村和矿区、年级是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子,联合解释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变异的13.8%。结论: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等干预措施,对医学生的社交焦虑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社交焦虑量表(I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等量表对1 600名医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高社交焦虑组(IAS评分≥49)、中社交焦虑组(48>IAS评分>31)与低社交焦虑组(IAS评分≤31)在人格特征、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不同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焦虑与神经质、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与内外向、积极应对、自我效能、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应根据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预防性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提供依踣。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社交焦虑量表(IAS)等量表对1284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高社交焦虑组、中间组与低社交焦虑组,在人格特征、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交焦虑与神经质和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内外向、积极应对、自我效能、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结论:应根据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预防性干预。  相似文献   

4.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降低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南宁和北海两城市1809名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心理问题的类型及心理健康干预前后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变化。采用开办教师及家长心理学习班、开设中学生心理卫生课、心理学习班及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1年后,1005名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从15%下降至8%(P=0.000)。402名干预组青少年在干预前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5.4%,402名对照组为15.2%(P=0.923);心理健康教育后1年干预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为14.7%(P=0.008)。结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可降低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医学生社交焦虑与各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社交焦虑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本校180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评,采用Amos5.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人格特征对社交焦虑既直接发生作用,又通过消极应对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发生作用;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既直接发生作用,又通过自我效能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发生作用。结论:根据社交焦虑各预测因素的关系,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不孕妇女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旨在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84例不孕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其心理状况和可能相关因素。结果在所有调查对象中,焦虑总体发生率为32.60%,抑郁发生率为21.19%;焦虑兼抑郁者36例,发生率为19.57%。夫妻双方的文化程度、治疗费用、家庭关系和有无子女对患者的HAD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夫妻文化程度高、家庭关系良好、已有子女是不孕患者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而家庭关系紧张为其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在治疗中要针对患者心理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评产褥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产褥期妇女心理健康的因素,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产褥期妇女生存质量。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评问卷、抑郁自评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法,对1351例产褥期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结果:①产褥期妇女心理评分低于一般育龄期妇女;②居住条件、职业状况、生产胎次、产妇并发症、夫妻感情、产妇有无慢性病、妊娠结局、伤口或刀口愈合情况、家庭人均收入、与公婆关系、分娩时恐惧感等能够影响产褥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评分;③产后抑郁发生率23.98%,产褥期焦虑发生率25.09%。结论:影响产褥期妇女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社会、家庭和产妇应共同参与产褥期保健,要给予产妇更多的生活关怀和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医学生焦虑情绪状况及其与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4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评,测评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应对方式量表(CSS).结果 医学生高焦虑水平的发生率为17.5%,焦虑水平在性别、年级及不同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4个因子呈正相关,焦虑与自我效能、解决问题呈负相关(P<0.05).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4个变量是焦虑情绪的有效预测因素,联合解释焦虑情绪总变异的14.6%.结论 应根据医学生焦虑情绪的状况及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预防和降低焦虑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本科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焦虑心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某本科医学院校大二、大三年级848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某本科院校医学生焦虑心理的检出率为20.3%,焦虑的检出率在学生性别、年级、生源地、母亲文化程度、学生经济状况、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父亲文化程度、专业满意度上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焦虑心理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学校、家庭及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影响,为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自杀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和临床医学三个专业的23个班级共568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下发调查问卷568份,回收有效问卷541份;医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1.83%;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教育方式间比较,医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别(P〈0.01);有自杀意念的医学生与无自杀意念的医学生之间,在抑郁、焦虑、恐怖等十个因子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杀意念在医学生中有一定的发生率,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医学生社交焦虑与父母权威、心理控制以及依恋的关系,为更好的解决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社交恐怖症量表(SPIN)、父母权威问卷(PAQ)、父母心理控制量表以及父母依恋量表(IPA)对某医学院校大一、大二全体2105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被试医学生SPIN得分为(17.75±10.47)分,女生得分高于男生,但无统计学意义[(17.97±10.44)分,(17.29±10.52)分,t=-1.305,P=0.192],生长地为农村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19.47±10.60)分,(15.85±10.01)分,t=-7.478,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沟通和母亲权威是城市医学生社交焦虑的保护因素,父亲情感回应不当、母亲疏远、父亲不正确教育观点、母亲沟通是危险因素;而对农村医学生,父亲沟通为保护因素,母亲疏远和母亲专制是危险因素.结论 医学生社交焦虑受父母权威和心理控制及依恋等因素的影响,但城乡间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所以在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浙江省某重点高中学生抑郁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某重点中学三个年级共9个班级的学生414人,有效问卷400份,进行抑郁焦虑情况调查。结果焦虑发生率为26.7%,抑郁情绪发生率为18.0%,两者呈正相关(r=0.59,P〈0.01),其中学习成绩、独生子女、家庭收入以及睡眠情况是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年级是焦虑而非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学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老师和家长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某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本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医学院2001至2005级学生7321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测试了7321名医学生,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因素有:学生对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适应情况、对专业认知情况、学生家庭经济及人文环境及学生自身的某些特性和行为习惯.结论有关教育者在解决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应在充分考虑生源地、性别及年龄段的基础上有层次、有区别的进行新型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使医学生能应对各种心理应激源.  相似文献   

14.
1655名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某医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阳性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医学院2001~2005级学生1655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被测试的1655名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心理间题阳性检出率为25.32%,症状出现最多的为强迫症状,最少的为躯体症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有8个主要因素:学生的业余时间与他人相处情况;对专业认知情况中的喜欢所学专业情况;学生的家庭经济及人文环境中的家庭情况,家庭居住地的级别,生活费主要来源;及学生自身的某些特性和生活习惯中的喝酒情况,网瘾程度,勤工俭学存在情况。结论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同程度的存在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有关教育者应高度重视,应有层次、有区别的进行新型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使他们能应对各种心理应激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当代医学生社交焦虑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在校本科生1 388人为研究对象,应用社交焦虑量表(LSAS)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影响社交焦虑的因素。结果 1 388名医学生社交焦虑得分为(40.46±25.44)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在性别、年龄、年级、是否曾经担任班干部、是否参与过社团活动和使用手机频率组间存在差异。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是否曾经担任班干部、是否参与过社团活动、每日手机使用时间是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年龄越大焦虑得分越高,未担任班干部高于担任班干部,不参加社团活动高于参加社团活动,日均使用手机时间越长焦虑得分越高。结论 医学专业学生学业压力繁重、就业压力相对较大,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社交焦虑总体水平较高,尤其是要引导女生、高年级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来面对社交挑战,培养沟通能力,减少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研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从家庭、社会、学业等方面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和自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问卷”,对某医学院2006级~ 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450名医学生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医学生中“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10.7%,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对医学专业的态度、毕业后是否当医生的意愿、母亲教育程度、教师的鼓励和认可,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关注.结论 医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密切关注,应当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进步.  相似文献   

17.
牛慧青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790-79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产后抑郁最表(EPDS)及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80例有良好心理干预的孕妇及180例对照组孕妇进行产后抑郁症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心理于预组发生率为2.78%。而对照组为18.89%,心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期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最主要因素,心理干预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俊彪 《海南医学》2002,13(8):69-70,87
目的:探讨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用MHT作为心理测量工具,并自制《中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河南豫北5市9所高中121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然后对影响学生心理健康较大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此次调查对象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5.0%,独生子女,年级,性别,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进入了以MHT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依次表现为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等方面,结论:河南豫北重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因素对MHT标准分的影响和贡献大小不同,因此,要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以增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医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及自编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对509名临床、预防及检验3个专业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学生抑郁症的发生率达30.5%,但不同性别、专业及年级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对各种因素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生活事件因素包括个人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两个方面。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从个人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等生活事件因素人手,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目的 研究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并对影响睡眠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以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为评价工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某医学院1-4年级医学本科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及分布特征。结果 医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5.75%,男生(9.42%)女生(6.34%)间无显著性差异。19.18%的学生有抑郁情绪,男女生分别为10.10%和9.08%(P<0.05),15.75%的学生存在焦虑,并且10.27%的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并存。PSQI总分与SAS、SDS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影响PSQI总分的因素依次为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医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