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范围统计,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在许多发达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下降,如在美国,近40年来宫颈癌以每年2.5%的速度下降[1]。但我国宫颈癌发病近年来却呈现上升趋势[2]。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病因学说由德国病毒学家Harald zur Hausen博士创立并荣获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病因学说表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持续高危型HPV的感染是癌前病变和浸润性宫颈癌发展的必要因素[3]。HPV与宫颈癌相关性的发现,使宫颈癌成为迄今病因最为明确的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 [1].研究[2]证实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主要病因,多数妇女仅为HPV短暂感染,一般8~10个月左右消失,仅有少数会持续感染最终发展成为子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癌前病变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宫颈癌发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宫颈癌筛查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HC2)是目前唯一通过FDA认证的检测HPV方法,其灵敏度高、重复性强,还可测定病毒载量[3].HC2进行HPV-DNA检测,可以最大限度地筛选出高危人群,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病死率,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是宫颈癌的高发国家,特别是近年来年轻宫颈癌患者有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子宫颈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德国的Haraldzur教授系统地揭示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提出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根本原因[1]。此后,宫颈癌和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1 HPV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人乳头瘤病毒(以下简称HPV)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宫颈癌组织中均可检测到HPV脱氧核糖核酸(DNA)[1]。HPV很可能是宫颈癌的一个协同因素[2]。由于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及近年来国内外HPV感染发病率迅速增加,关于HPV感染的诊治也成了妇产科医生感兴趣的课题。本研究对干扰素用于HPV亚临床感染的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干扰素治疗HPV亚临床感染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1]。每年全球新发人数约47万。我国年轻患者宫颈癌发病率呈增加的趋势。研究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宫颈癌患者90%以上伴有高危型HPV感染,HPV是宫颈癌前  相似文献   

6.
<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恶性肿瘤第二位。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我国宫颈癌的新发病例每年大约13万[1],占全球的1/4~1/3。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和确诊对女性健康越来越重要。HPV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为了解稷山县及周边地区女性HPV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是CIN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其病变发展为宫颈癌的必要条件。然而,大多数HPV感染是暂时的,只有少数感染持续存在并进展为CIN和宫颈癌。HPV感染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和生物学已经证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必要因素[1,2]。尽管各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细胞学筛查曾使宫颈浸润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但现在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却处于稳定水平且有增长的趋势[3],尤其是年轻的宫颈癌患者逐渐增加,这可能与过早感染HPV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年新发病例约53万,我国发病率逐年增加,年新发病例高达13万[1],山西省是宫颈癌高发区[2]。研究表明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期较长、可逆,尽早展开宫颈癌筛查及采取有关措施,对于预防宫颈癌意义重大[3]。本研究希望通过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效能比较,掌握山西省HPV感染  相似文献   

10.
<正>宫颈癌已成为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且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据统计85%的宫颈癌发生于发展中国家[1],我国宫颈瘤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山西省是我国宫颈癌的高发地区之一。近年来宫颈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病毒学因素,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被公认是宫颈癌发生的确切病因[2]。HPV目  相似文献   

11.
<正>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IL)的发展到宫颈癌需要的时间较久,通过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能够有效的改善预后和治疗结局[1]。研究发现,持续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均伴有HPV的感染[2]。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是宫颈癌筛查中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取样、患者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3]。通过对370例CIL患  相似文献   

12.
吴洁  王以新 《中国医药》2011,6(3):378-379
流行病学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高危(致癌性)HPV,其中HPV16 DNA最为常见.和其他肿瘤一样,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1].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可自发地识别清除HPV,大多数感染HPV病毒的妇女并不发展成宫颈癌,只有不到1%的感染者不能自发地清除HPV而形成持续感染并最终发展为宫颈癌[2].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表明,宿主的免疫力和家族遗传与HPV病毒感染的生殖器相关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多态性与HPV病毒感染及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但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仍是最危险的癌变原因.HPV若要持续感染宿主就必须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3].研究表明,一部分宫颈癌患者尽管局部损害呈 HPV阳性,却没有启动对HPV的免疫反应,同样提示在HPV持续性感染及HPV引起的部分宫颈癌患者中存在免疫逃逸[4].实验证实经典HLA-Ⅰ类分子在宫颈癌细胞中表达降低,但是非经典的HLA-Ⅰ类分子(如HLA-G,HLA-E)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却呈上调趋势[5].本文就HLA-G的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宫颈癌主要是由于持续地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而引起的,一般从子宫颈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约需10年时间[1]。其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对HPV的早期筛查及早发现宫颈黏膜的病变。目前HPV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已经成为预防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2]。我院于2012年开始将HPV与TCT常规应用于宫颈癌的筛选,结合宫颈病理学的最终确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一位[1]。重度宫颈癌前病变(CINⅢ)中有12%~50%不经治疗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浸润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已被广泛接受,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从感染高危HPV开始至发展为宫颈癌的时间间隔大约为20年左右,由此可见单一的HPV感染并不足以导致宫颈细胞的恶性  相似文献   

15.
<正>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全球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1]。现已证明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并且可以预防的癌症,它的发生和持续的高危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本研究对山西省临县地区的女性HPV亚型分布进行了分析和调查,对该地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和流行病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临县人民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16.
"终结"宫颈癌的HPV疫苗 宫颈癌发病率高居中国女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约99%)都与高危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有关,预防HPV感染能显著减少宫颈癌的发生.HPV疫苗接种作为宫颈癌一级预防的重要举措,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许颖  马毓梅  张杰英  刘丽霞 《河北医药》2013,35(12):1884-1886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嗜黏膜和皮肤的双链DNA病毒,是最重要的肿瘤相关病毒之一,通过感染皮肤和黏膜鳞状上皮细胞,引起感染上皮的增生性病变甚至肿瘤的发生[1]。最早确定的HPV相关肿瘤是宫颈癌[2]。70%宫颈癌可归因于HPV中的致瘤高危株HPV16/18的感染;"低危型"HPV引起皮肤(或黏膜)疣等病变,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变区域的解剖学特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及年轻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为癌前病变,从CIN发展为宫颈癌大约10年,人乳头状瘤状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CIN发生的主要原因。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将引发CIN及宫颈癌,低危型HPV感染常引起下生殖道湿疣等良性病变包括CINⅠ的发生。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多见于生育期妇女,其发生率呈逐  相似文献   

19.
大量的研究显示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1].随着近年来HPV感染发病率的增加,有效地治疗HPV感染成为阻止发展成宫颈癌的关键[2].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分裂与抗肿瘤和调节免疫活性,主要用来治疗各种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HCV).  相似文献   

20.
李国慧 《中国医药》2013,8(7):1039-1040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发生于子宫颈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一种癌,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2年宣布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引起宫颈癌的首要因素.宫颈癌涂片标本进行HPV-DNA分析时发现HPV检出率为97.7%[1].由此可见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相关.已知的生殖道HPV亚型有50余种.大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的,可以在18个月内被免疫功能正常的机体自动清除,仅小部分表现为慢性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可引起相关的妇科肿瘤[2],主要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及早发现和有效的治疗对于保护患者健康,甚至挽救生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