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疆维权银多金属矿床是除玉西银矿床以外在东天山发现的第二个银矿床,其探明银的储量为532 t,为中型银矿;铜的储量为1.5万t,为小型铜矿,同时伴生铅、锌等金属,是玉西银矿储量的近9倍,经济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玉西银矿床为东天山地区唯一一处独立银矿床,位于中天山老地块,阿拉塔格-尖山子大断裂北侧,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岩发育,非常有利于银矿富集.通过对区内地质特征、矿床特征和控矿因素、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等综合分析,初步建立了"玉西银矿床"找矿模式,并确定其成因类型是在构造和构造动力控制下的中低温破碎蚀变岩型银(铅、锌)矿床,该银矿床的发现打破了在中天山老地块中一直未能找到独立型银矿床的局面,也对在该区寻找该类型的矿床提供了依据与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中国周边国家银矿床主要分布于原苏联、蒙古、日本、朝鲜、菲律宾、缅甸、印尼等国家。有5种类型银矿床可与中国相应地区银(含银)矿床进行类比,即(1)大陆边缘带陆相火山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床;(2)火山(一次火山)热液型含银黄铁矿型铜或多金属矿床;(3)斑岩型银或含银金-铜(铅-锌-锡)矿床;(4)变质热液交代型金-银矿床或银-铅-锌矿床;(5)矽卡岩型含银磁铁矿或多金属矿床;并提出我国相应地区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地区银矿床类型、成矿系列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兴安岭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银多金属成矿区,已发现的大、中型银矿床达十余处,且所有的有色金属矿床中都含银。其中大井子铜银锡矿床、孟恩陶勒盖银铅锌矿床、甲乌拉银多金属矿床、查干布勒根银矿床和额仁陶勒盖银矿床均属大型和特大型。  相似文献   

5.
平山县秋卜洞银矿床位于麻棚岩体外围多金属矿重点勘查区内,成矿条件优越。近年来的勘查工作找矿成果显著,仅银资源量已达中型以上接近大型矿床的规模,同时共(伴)生有Au、Pb、Zn等有益元素。在该矿区已有找矿成果基础上,对麻棚岩体外围(含本矿区在内)金银钼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进行研究,以黄铁矿(与成矿关系最密切)作为切入点,从成因矿物学的角度对矿床成因、找矿前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找矿潜力很大,具备发现大型银矿床的潜力,并可指导矿区的进一步勘查工作及区域找矿。  相似文献   

6.
中国主要伴(共)生银矿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卫宁 《矿产与地质》1994,8(4):233-244
通过20多个伴(共)生银矿床银的矿物及组合、银矿物的工艺性质、银的载休矿物及银在矿石中的平衡配分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表明中国伴(共)生银矿床中银的重要工业矿物为银锑黝铜矿(黝锑银矿)、深红银矿、螺状硫银矿.不同的矿床其银矿物组合有所变化,反映其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银矿物粒度细小,多小于0.074mm,主要以包裹银产在载体矿物中。银的主要载体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视其伴生的主金属矿种不同而变化,因而银在不同矿床中的平衡配分结果也有较大差异。中国现行生产矿山银的选矿回收率与其理想回收率有一定的差距,说明提高银的选矿回收率尚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世界银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苏联、墨西哥、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秘鲁等国,重要银矿床类型是与中一新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脉状银矿床,斑岩银矿床,火山岩中的含银块状硫化物矿床,沉积型银多金属矿床,碳酸盐岩中的沉积一改造型含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蒙古国南部白山铜-锌矿床、奥龙金矿床和乌兰铅-锌-银矿床的产出环境和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对这3处矿床成矿理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进展做了简要总结,目的旨在进一步丰富我国跨境成矿带的理论研究水平,为在中蒙边境我国一侧寻找同类金属矿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周边国家银(含银)矿床主要分布于原苏联、蒙古、日本、朝鲜、菲律宾、缅甸、印尼等国家。有5种类型银(含银)矿床可与中国相应地区银(含银)矿床进行类比,即①陆边缘带陆相火山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床;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含银黄铁矿型铜或多金属矿床;③斑岩型银或含银金-铜(铅-锌-锡)矿床;④变质热液交代型金-银矿床(穆龙套型)或银-铅-锌矿床;⑤矽卡岩型含银磁铁矿或多金属矿床。并提出我国相应地区银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许红忠  朱金初 《矿物学报》1997,17(3):345-351
凤凰山Ag-Pb-Zn多金属矿床产在寒武系类复理石建造中,赋矿围岩为砂岩和页岩,矿体受北西西向的构造破碎带控制。含矿热液流体沿构造破碎带充填,形成规模较大的多金属矿床,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征。银主要以银的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和方铝矿、硫锰矿、闪锌矿、菱锰矿及黄铁矿的关系较为密切。主要的银矿物有辉锑铅银矿、深红银矿、杂辉锑银铅矿、捷辉锑银铅矿、柱硫锑铅银矿、脆银矿、辉锑银矿和银黝铜矿等。银矿物主要形成于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硫盐阶段。  相似文献   

11.
稀土资源极为宝贵,必须十分珍惜。1986年以前广西在桂东南探明了一批风化壳钛铁砂矿床,并逐步建立矿山进行开采,但并不知其中含有共生稀土矿;1989年在勘查陆川清湖钛铁矿时,发现其共生有稀土,并探明稀土矿储量也达到大型矿床规模;之后又检查了几个早年勘查的矿床,证明均有稀土矿共生。为了充分利用桂东南钛铁矿床中共生的稀土资源,文章在介绍桂东南钛铁砂矿床基本情况及其共(伴)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发现、勘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对共(伴)生稀土矿进行检查、评价、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伟波  陈玉明  叶锦华 《地质论评》2016,62(S1):185-186
圣克里斯托巴尔矿床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阿尔迪普拉诺高原省乌尤尼(Uyuni)镇西南90 km,矿区海拔约4000 m,是一处与中性至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银-锌-铅矿床。圣克里斯托巴尔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西班牙殖民者大约在350年前就开始在该地区开采银矿,近代采矿开始于2001年,该矿床目前由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的全资子公司Monera San Cristobal有限公司运营。矿床探明银、锌和铅的金属储量分别为13.800kt、4.02Mt和1.37Mt,平均品位分别为53×10-6、1.41%和0.48%,是世界上最大露采银矿床之一,2014年共生产312吨银、19万吨锌和6万吨铅。  相似文献   

13.
豫西南铅锌多金属矿控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燕长海  刘国印 《地质通报》2004,23(11):1143-1148
豫西南地区是中国中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典型矿床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①与官道口群碳酸盐岩和栾川群碎屑岩一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有关的层状铅锌银矿床、②与燕山期花岗(斑)岩有关的铅锌银(铜)矿床、③与古生界海相火山一碎屑岩建造有关的锌铜(铅、银、金)矿床是今后调查的3种主要矿床类型,并圈定出12处找矿远景较好的矿集区(矿化集中区)为重点工作地区,为下一步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过去对单独银矿床勘查工作起步较晚,所以完整的以银为主的勘查资料和选(冶)试验研究资料不如其它矿种丰富,以往银主要是作伴生组分,从铜铅锌等矿床中综合回收。因此,对银矿床氧化带的研究甚少,主要是  相似文献   

15.
额仁陶勒盖银矿床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标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乾  董振生 《矿物学报》1996,16(2):152-157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大型独立银矿床产于以安山岩-玄武岩为主的火山一次火山岩中,矿体顺断裂构造产出,主要矿体分布于南北长近10km,东西宽约15km的范围内,除银外,伴生的铅,锌,锰等均不具工业价值,该矿床已发现银的独立矿物20余种,主要与黄铁矿,菱锰矿及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共生,地质特征显示出矿床相对围岩的后成特点,地球化学表明该矿床的形成是以火成岩(火山-次火山岩)为矿源岩的后成改造型银矿床。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区域构造成矿分析和成矿系列理论,在分析研究区域地质构造、银矿床成因及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划分了湘南银矿床成因类型,指出湘南地区存在与花岗岩类有关的岩浆热液矿床(Ⅰ)、与一定地质时期和地层单位有关的层控矿床(Ⅱ)和与表生成矿作用有关的风化淋滤矿床(Ⅰ)三大类银矿床;其中I类型银矿床占主导地位,Ⅱ类型银矿床仅在局部产出,Ⅰ类型银矿暂不具工业意义。同时,圈出了东坡-许家山、坪宝、铜山岭-后江桥3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银的赋存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银的赋存特征研究表明,银主要以伴,共生形式存在于有色金属矿床中,银主要呈独立矿物产业,少量呈离子吸附银,类质同象银或非晶态银产生;银矿物的粒度与嵌布特征与矿床成因有密切关系,铅,锌,铜的硫化物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银在矿石中的分配银矿化强度,银矿物粒度,嵌布特征和矿化组织类型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银矿研究现状王静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12)关键词银矿床,单银矿床,银-多金属矿床80年代以来,我国银矿地质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大量的银矿勘查实践,推动了银矿成矿理论研究,深化了银矿地质规律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19.
相广锰银矿床具有大陆边缘型火山岩、次火山岩银矿床的典型特征,锰-银为该矿床的稳定地球化学组合。矿体的形成受一组北西-北北西向扭性裂隙控制,矿石分锰银矿石与蚀变岩银矿石两种类型。前者中的银主要呈分散状态分布于锰矿物中,次为独立银矿物;后者中银以独立银矿物为主,次为分散银。银主要来源于火山岩、次火山岩,在内生阶段形成而又在表生阶段富集。属燕山期陆相次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施建萍  陈新敏 《云南地质》2011,30(2):141-143
铁腊曲铅银矿位于德钦—维西有色金属成矿带内,是三江成矿带中铅、锌、银矿的富集区域之一。初步认为矿床成因受构造破碎带控制,与地下热卤水溶滤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铅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