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的金颗粒标记对液相免疫测定体系的影响。方法制备10、21、50nm三种不同粒径的金纳米颗粒并用于标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抗体,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共振散射光谱法对金标抗和胶体金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分析测定。结果 10nm的胶体金标记体系具有较好的标记效率,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结论胶体金标记的液相免疫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体系宜选用粒径8~15nm的金颗粒。  相似文献   

2.
阐述用微波等离子法制备纳米金属钼粉的原理,探讨了此法制备纳米钼粉颗粒的工艺与影响因素,并以羰基钼为原料制得纳米级钼粉,平均粒径小于50nm,还研究了钼粉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波加热修复法和盐酸水解修复法在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中的染色效果。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比较大鼠凋亡脑组织Bcl-2免疫组化标记的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差异。结果①微波加热修复组和盐酸水解修复组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与不修复组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波加热修复组和盐酸水解修复组的Bcl-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微波加热修复组和盐酸水解修复组的Bcl-2阳性表达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盐酸水解修复法相比,微波加热修复法可作为一种相对更有效的方法应用于大鼠脑组织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实验。  相似文献   

4.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目前最新的生物成像操纵技术之一,制样简单,可以在多种环境条件下原子分辨率三维成像以及进行生物分子之间力的测定及操纵调控。目前国际上AFM主要应用于组织、细胞微生物、生物大分子纳米水平形态结构功能研究及生物单分子相互作用、生物过程操纵调控等研究领域。虽然存在着针尖碳纳米管衍化、柔软生物样品硬化、结果解释待改进等局限性,但AFM必将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4):454-454
本书详细阐述了纳米技术在生物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实践和应用。本书从生物学与纳米技术的发展和两者的关联性开始论述,详细介绍了纳米生物分析中应用的各种纳米生物分析材料、纳米生物分析器件,特别是纳米金溶胶粒子、纳米生物芯片、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分子机器、纳米生物计算机的特点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另外,本书紧跟纳米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与科研成果,较全面地反映了该技术在生物医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免疫分析、艾滋病毒的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观测,以及在基因转运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4):652-652
本书详细阐述了纳米技术在生物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实践和应用。本书从生物学与纳米技术的发展和两者的关联性开始论述,详细介绍了纳米生物分析中应用的各种纳米生物分析材料、纳米生物分析器件,特别是纳米金溶胶粒子、纳米生物芯片、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分子机器、纳米生物计算机的特点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另外,本书紧跟纳米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与科研成果,较全面地反映了该技术在生物医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免疫分析、支滋病毒的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观测,以及在基因转运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172-172
本书详细阐述了纳米技术在生物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实践和应用。本书从生物学与纳米技术的发展和两者的关联性开始论述,详细介绍了纳米生物分析中应用的各种纳米生物分析材料、纳米生物分析器件,特别是纳米金溶胶粒子、纳米生物芯片、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分子机器、纳米生物计算机的特点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另外,本书紧跟纳米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与科研成果,较全面地反映了该技术在生物医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免疫分析、艾滋病毒的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观测,以及在基因转运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0):1608-1608
本书详细阐述了纳米技术在生物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实践和应用。本书从生物学与纳米技术的发展和两者的关联性开始论述,详细介绍了纳米生物分析中应用的各种纳米生物分析材料、纳米生物分析器件,特别是纳米金溶胶粒子、纳米生物芯片、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分子机器、纳米生物计算机的特点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另外,本书紧跟纳米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与科研成果,较全面地反映了该技术在生物医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免疫分析、艾滋病毒的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观测,以及在基因转运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2):1926-1926
本书详细阐述了纳米技术在生物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实践和应用。本书从生物学与纳米技术的发展和两者的关联性开始论述,详细介绍了纳米生物分析中应用的各种纳米生物分析材料、纳米生物分析器件,特别是纳米金溶胶粒子、纳米生物芯片、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分子机器、纳米生物计算机的特点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另外,本书紧跟纳米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与科研成果,较全面地反映了该技术在生物医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免疫分析、艾滋病毒的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观测,以及在基因转运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6):972-972
本书详细阐述了纳米技术在生物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实践和应用。本书从生物学与纳米技术的发展和两者的关联性开始论述,详细介绍了纳米生物分析中应用的各种纳米生物分析材料、纳米生物分析器件.特别是纳米金溶胶粒子、纳米生物芯片、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分子机器、纳米生物计算机的特点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另外,本书紧跟纳米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与科研成果,较全面地反映了该技术在生物医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免疫分析、艾滋病毒的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观测,以及在基因转运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2450MHz微波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少华 《华夏医学》2006,19(1):172-174
综述微波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微波辐射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和杀灭作用。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多种细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杀菌的作用;中、低功率的微波辐射对部分引起浅表皮肤癣病的真菌有杀抑作用。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effects of radio frequency (RF) and microwave radiation on humans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continuous investigation.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related to occupational RF/microwave exposure have been reported by investigators (1). Since one of the major groups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RF and microwave radiation includes those working in radio broadcasting and TV transmitter stat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RF affects auditory systems of people exposed to RF. METHODS: The study is carried out with people working in radio broadcasting stations and living in employee residential houses close to the broadcasting stations. All subjec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milar in age, work regim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lack of experience in working with RF sources. Brainstem Evoked Response Audiometer (BERA) and Pure Tone Audiometry (PTA)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effects of RF under investigation on hearing functions of the subjects. In BERA measurements, I-III, III-V and I-V interpeak latencies were evaluated. In pure tone audiometric measurements, 250 Hz, 500 Hz, 1000 Hz, 2000 Hz, 4000 Hz and 8000 Hz frequencies of hearing threshold were measured in subjects of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Interpeak latencies and bone conduction hearing thresholds of subjec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BERA results showed that I-III, I-V and III-V interpeak latencies of people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RF were not higher than subjects in control groups (p>0.05). Results of BERA indicat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xposure and control subjects. In audiometric evaluation, hearing threshold of people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RF were found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ubjects for frequencies of 4000 Hz and 8000 Hz in terms of bone and air conduction of right and left ear (p < 0.01).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raditional audiometer indicated that RF promotes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nd affects cochlea parts related to 4000 Hz and 8000 Hz. These findings may have immediate implica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for workplace safety in order to provide an occupationally safe environment to employees working in such settings.  相似文献   

13.
秦军 《医学综述》2012,18(17):2791-2794
微波消融是20世纪90年代肿瘤非手术治疗的重大进展。主要利用微波离子加热及偶极子加热的综合效应,故升温效率高、速度快,凝固区组织坏死均匀、彻底。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局部热效率高、肿瘤局部灭活彻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目前常用微波频率为2450MHz,但在治疗大体积的肿瘤时,915 MHz优势明显。近年来临床常用的微波针以硬质裂隙水冷型最多。部分微波仪可在治疗中进行实时测温。现就微波消融治疗原则、术前准备、引导技术、治疗方法、麻醉方式、疗效评价、适应证及并发症、联合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能量在薄层材料界面分配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与辐射照射方向之间的依赖性。为深入研究微波生物效应的屏蔽及防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对经过精心筛选的多种微波屏蔽薄层材料(加金属网结构的纤维编织材料、化学处理的微波防护布料、纳米碳涂膜金属板和动物体表组织材料等)在特定频段(9.3GHz)的微波辐射场中,利用微波分光计测定一定入射方向的波束经界面作用后的强度和方向特征表现作了系统研究。结果未形成导电网的金属网结构编织材料并不具备明显的微波屏蔽功能;而化学处理的微波防护布料是强反射型屏蔽材料类;纳米碳涂膜金属板是透射窗型微波隐形材料;而动物体表组织材料等则为复合型的微波反射一吸收材料。此外,生物组织薄层材料在微波辐射场中的界面作用,会随着微波热效应的作用所造成的含水量的改变,呈现规律性的影响。结论尽管微波对于不同类型的薄层材料,总体上是符合波在界面的反射定律的,但是,却在界面附近的反射场区有着丰富的细节变化,结果可能对不同材料界面与定向微波辐射之间的屏蔽防护作用具有特征性的分类功能。由于动物表皮组织对较小入射角的电磁波辐射的吸收较强,因此在考虑微波的防护时,更应该重视这部分辐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玉米肽对微波辐射引起动物肝细胞肝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模型组和辐射给药组,辐射模型组和辐射给药组大鼠给予100 mW/cm2的微波辐照6 min,辐射给药组辐射后给予600 mg/( kg· d)玉米肽,连续7 d。7 d后处死大鼠,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辐射模型组肝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细胞水肿严重,细胞之间界限不明显,胞质淡染,肝血窦明显缩小或消失。血清LDH显著升高( P<0.05), MDA和ALT含量升高极为显著( P<0.01),SOD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辐射给药组血清ALT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辐射模型组比较,辐射给药组肝组织结构有明显恢复,肝细胞水肿明显减轻,细胞边界较清晰。血清ALT含量下降极为显著(P<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LDH和MDA呈下降趋势。结论100 mW/cm2的微波辐照可引起大鼠肝组织损伤,玉米肽对微波辐射引起的肝组织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五味子水提取物预防给药对微波辐射引起的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阐明五味子水提取物对微波产生的肝损伤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36只正常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微波辐射组和五味子水提取物预防给药组,每组12只。五味子水提取物预防给药组大鼠给予五味子水提取物灌胃,5 d后与微波辐射组均进行微波辐射,并在微波辐射后0和16 h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丙二醛(MDA)浓度和SOD活性,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和细胞形态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辐射后0 h 微波辐射组大鼠肝组织MDA浓度和SOD活性均无明显变化;而辐射后16 h微波辐射组大鼠肝组织MDA明显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 (P<0.05);微波辐射16 h后,与微波辐射组比较,五味子水提取物预防给药组大鼠MDA浓度减少,且SOD活性增大(P<0.05)。 微波辐射引起大鼠肝细胞明显水肿,而五味子水提取物预防给药可明显缓解微波辐射引起的大鼠肝细胞水肿。结论:200 mW/cm2的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和肝细胞形态明显改变,而五味子水提取物对微波辐射引起的Wistar大鼠肝细胞损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微波提取黄芩中黄芩苷的研究。方法 应用国产具有压力控制附件的MSP-100D专用微波制样系统,进行黄芩中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微波提取研究。微波提取的溶剂选择、加热的溶剂压力和微波辐射时间,用正交实验设计进行了考察。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综合经济因素和实验过程的方便性。在70%微波功率(微波炉的最大功率850瓦)下,微波最佳提取条件为35%乙醇作溶剂,溶剂倍量30,提取压力0.15MPa、恒压时间30s即可获得好的黄芩苷提取率。结论 微波法提取不仅所需时间短,平行性好,而且提取率比超声波法高近10%。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微波组织凝固器对离体猪肝行微波辐射,并对其剖面作红外摄象,发现微波辐射后组织内的热像图有从上宽下窄的楔形演变为椭圆形的过程;微波辐射时间与组织中心温度升高呈直线回归关系,含水量高的组织(Y=14.35+0.62x)其微波热效应明显强于含水量低的组织(Y=12.42+0.56x,P<0.05);微波组织内透热半径呈指数曲线下降(Y=116.7e-0.96x)。在活体家兔中用微波组织凝固器行肝叶部分切除术,并以电刀切肝作对照,结果显示:微波组出血量(6.12±1.71g)明显少于电刀组(13.05±2.16g,P<0.005),且前者并发症少;微波辐射野血管痉挛、内皮细胞破坏、血液凝聚、血管栓塞;血清酶的升高在术后2~4天恢复正常。笔者认为:微波组织凝固器应用于肝脏手术是较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内镜微波对杂种犬胃粘膜进行直接凝固和机械性出血的止血、模似息肉的灼除,以及对犬胃、食管作辐射加温实验研究。病理切片观察组织损伤程度。发现微波对粘膜组织有一定凝固坏死作用,止血和灼除息肉效果良好;辐射加温42~45℃对胃、食管局部组织可产生相应的热效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