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a定位试验表明,不同麦秸还田方式及还田量均有肥田增产效果,但以简便易行,省工省时,一次到位的小麦高茬收到翻压还田为佳,其留茬高度以30cm为佳,还田量4500kg/hm^2最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麦秸不同形式还田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麦秸不同形式还田效应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施垫麦秸发酵农家肥、覆盖麦秸、翻压麦秸、高茬收割还田4种处理第5年的土壤较还田前有机质增加1.98-2.53g/kg、全氮增加0.10-0.15g/kg、速效磷增加3.0-4.0mg/kg、速效钾增加23-25mg/kg,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透水性提高,有明显地增产效应,较对照增产13.5%-23.7%。其增产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垫麦秸发酵农家肥、覆盖麦秸、翻压麦秸、高茬收割。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丘陵旱地麦秸高茬覆盖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覆盖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5 cm耕层比裸地增加44.63%,10 cm耕层比裸地增加15.6%~22.8%;可提高土壤养分,秸秆高茬覆盖还田比裸地有机质增加2.75%,全氮、碱解氮分别增加7.39%和6.08%;全磷和速效磷分别增加8.76%和5.00%;全钾、速效钾分别增加2.79%和19.38%;可提高玉米产量3.02%~4.62%。  相似文献   

5.
6.
不同秸秆还田量的增产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4年进行多点麦秸麦糠覆盖不同用量定位试验,分析得出适合本地区的麦秸麦糠还田用量,同时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增产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水上种稻,就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以某种材料为载体,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在自然水域的水面上进行种植的一种新型水稻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麦秸覆盖直接还田是有机肥投入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将传统的有机肥田外堆沤变为田间自然沤制腐熟。这一技术,不但保持了传统有机肥的优点,而且还具有省工省力、简便实用的特点,同时还有蓄水保墒、保护土壤结构、抑制杂草生长、提高田间二氧化碳浓度等独特的作用。麦秸覆盖直接还田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有机肥积施存在的“脏、累、臭”的缺点,因而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机插秧与麦秸还田技术相结合,笔者探索出一套适合通州地区推广的麦秸全量还田机插秧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为有效解决麦田焚烧秸秆问题。宿迁市宿城区积极倡导推广麦秸直接还田,2007年全区实施麦秸还田稻作面积2000亩,多用于机插秧和直播田,据跟踪观察调查,水稻分蘖期容易出现局部地方发黄或僵苗现象,初步分析原因为:一是麦秸在旋耕时分布不匀,稻苗插在成团麦秸上根系发育受阻;二是麦秸分解耗氮增加,局部供氮不足;三是受长期连续降雨影响,土壤缺氧情况下麦秸分解速度变缓并产生有害物质。经过搁田、补肥等管理,水稻生长不良问题很快缓解。抽穗前后目测评估,麦秸还田的水稻长势、长相、  相似文献   

12.
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拮还田对稻谷成苗和稻苗分蘖有一定的影响,还田量越大,成苗率越低。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分蘖成穗数少。麦秸还田的稻苗植株干重和N、P、K含量高于不还田,这就表明,麦秸适量还田或通过干湿交替,使群体变化不受影响,则可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拔节前测定的数据表明,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含量较高,Eh的变化范围在-94mV~54mV,土壤处于较强的还原状态。  相似文献   

13.
植稻前水旋结合麦秸还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4.
15.
<正> 我县地处太行山尾部高峰,境内平均海拔1050米,无霜期160天,年平均气温7.9℃,年降雨量600毫米,气候偏寒。1984年以前,这里小麦播种面积仅占粮田总面积39万亩的1/10,1984年以后面积逐渐扩大,产量稳步提高,1984年亩产178公斤,1986年上升到183公斤。1989年,种麦时麦田底墒严重不足,播种面积比1988年70400亩减少3300亩,加之封冻过早,春寒较长,拔节抽穗时又遇上卡脖子旱,自然灾害频繁。但1990年小麦亩产却达到198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一些地块高达400公斤以上。陵川县旱地小麦产量为什么能在5年之  相似文献   

16.
我市自1990年以来,由于农村燃料结构、饲料结构与肥料结构的改变,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每年稻麦两熟秸秆还田面积已逐渐发展到35万亩左右.秸秆还田方法有部分还田与全量还田、直接还田与速腐还田、当季还田与堆放后下季还田等.为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法对稻麦的增产效果,1997~1999年在我站试验基地进行了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连续2a麦秸覆盖还田,对冬小麦产量提高和经济性状改善具有明显效果。连续覆盖3a后冬小麦可增产325.0kg/hm2,增产率11.9%;穗粒数增加1.7粒,千粒重增加1.5g。而且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速效磷,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空隙度。麦秸覆盖的适宜时期是冬小麦播后2~3d,覆盖秸秆量3750kg/hm2;采用麦秸覆盖时应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以弥补秸秆腐解过程中对氮素的消耗,此项技术可在旱作区土壤改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麦秸全量(当地每亩约250公斤)直接水旋还田栽秧,是我们在无锡地区正在试验研究的一项新的秸秆还田方式。本文主要报道生麦秸在腐解过程中对土壤环境及秧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