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全切术后Roux—en—Y术与空肠间置代胃术行胃肠道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Roux—en—Y组实施Roux—en—Y术式,空肠间置代胃组使用空肠间置代胃术,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营养状态及随访2年的并发症。结果空肠间置代胃组术后1年期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均未较术前有显著变化(P〉0.05),且均高于Roux—ell—Y组(P〈0.05),Roux-en-Y组术后1年期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均低于术前(P〈0.05),空肠间置代胃组发生饱胀、食欲减退、腹泻和反流性食管炎的比率均显著低于Roux—en—Y组(P〈0.05)。结论空肠间置代胃术有效保留了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的功能,对于保证消化道正常功能、提高患者术后营养意义重大,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凤军  冯巧荣  宋少英  何明 《河北医药》2010,32(13):1745-1746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选择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近期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对106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采用了食管与空肠端侧加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Braun法)、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其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1月与6个月饮食状况、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P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能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术后1月与6个月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都明显优于Braun法(P〈0.05),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较P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也较少。结论Orr式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操作更简便,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好、生活质量高,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三种常见消化道重建疗效。方法将60例全胃切除术患者按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不同,分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 FJI组)、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RY组)、和P型Roux-en-y吻合术( PRY组)。对三种术式术后并发症、血清学指标及Visick指数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JI组及PRY组在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均较RY组增高( P <0垐.05),FJI组和PRY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发生率均较RY组低( P <0.05),FJI组Visick1-2组例数较PRY、RY组少( P <0.05)。结论 RYP和FJI是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较理想术式,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韩刚  王以东  曹羽  龚航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69-1670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分别采用传统的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RY组,68例)和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组,68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结果 随访1年,未出现死亡病例,PRY组滞留综合征11例(16.2%)、反流性食管炎13例(19.1%)及营养不良14例(20.6%)等均显著高于mPJIP组的0例、3例(4.4%)、5例(7.4%)(x2 =3.78、7.08、4.96,均P<0.05),两组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JIP组术后1年Visick指数分级显著低于PRY组(Z=4.4221,P<0.05),mPJIP组体质量恢复程度、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预后营养指数均显著显著低于PRY组(t=5.15,2.33、4.80、3.20,均P<0.05).结论 mPJIP可有效减少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全胃切除术后P型空肠襻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RY)与非离断式食管空肠改良Roux-en-Y吻合术(URY)对患者营养状态及消化道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52例需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6例,分别采用PRY和URY术重建消化道,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消化道症状。结果PRY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大于URY组(均P〈0.05);两组患者12个月后的病死率、体质量变化、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进食量〈300ml/次者、进食次数〉5次/d及RS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RY术式重建消化道可保持肌电传导的连续性,且手术操作较为简便,术后恢复良好,相对PRY术式而言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全胃切除术后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伟  何俊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67-167
目的:探讨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6月~2009年6月对64例全胃切除术患者行手术后行mPJIP术后消化道重建,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营养指标检测的变化。结果:64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3.5±0.2)h,手术并发症5例(7.8%),死亡2例(3.1%),患者术后在体重改变、总蛋白改变、预后营养指数上显著。结论: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可降低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胃切除术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0年来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手术经验,探讨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将近10年(1995~2005年)来收治的49例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小儿组(〈14岁,27例)和成人组(〉14岁,22例)。小儿组采用空肠间置术加矩形瓣抗反流术6例,采用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加矩形瓣抗反流术21例。成人组采用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9例,采用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获得随访48例,随访时间6个月~10年。随访结果是空肠间置加矩形瓣抗反流术6例中发生切口裂开1例;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加矩形瓣抗反流术21例中术后吻合口瘘1例;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9例中术后发生反流性胆管炎2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术后发生反流性胆管炎2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结论囊肿切除,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加适当的抗反流措施是治疗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其中以P型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者25例,以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重建消化道者30例。比较术后6个月时患者营养状态。结果术后6个月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组体重下降程度明显低于P型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变化,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组均升高,而P型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组分别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有利于维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每天进食量及体重恢复方面改良空肠问置代胃吻合术优于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空肠食管吻合术和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比较。方法对10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不同分为重建I组"P"式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ll-Y吻合术50例和重建Ⅱ组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50例。结果重建Ⅱ组在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式重建出血量、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方面明显优于重建I组,同时重建Ⅱ组腹痛腹泻、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重建I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术后胃肠消化功能恢复快等特点,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50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分别采用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和P形袢空肠代胃术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两种术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和P形袢空肠代胃术两种术式的术后消化道症状分别为:腹泻(11.8%与12.1%)、倾倒综合征(3.9%与3.3%)和反流性食管炎(5.9%与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形袢空肠代胃术组术后并发症(13.0%)稍高于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组平均手术时间(3.1±0.3)h,较P形袢空肠代胃术组(3.7±0.2)h明显缩短(t=3.35,P<0.05).结论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和P形袢空肠代胃术均为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但前者手术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1.
毕维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50-3051
目的 比较改良袢式空肠代胃术与P型空肠代胃术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胃癌患者依据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取改良袢式空肠代胃术;对照组21例采取P型空肠代胃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空时间[(61±23)min]较对照组[(37±19)min]长(t=3.03,P<0.05),每次饮食量[(308±44) ml]较对照组[(262±34) ml]高(t=2.55,P<0.05),每天饮食次数[(4.2±1.2)次]较对照组[(5.7±2.3)次]少(t=2.46,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42.9%)(x2=5.71,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采用改良袢式空肠代胃术重建消化道,相对于P型空肠代胃术,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并未使手术过程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苏纪亭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61-3463
目的:比较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在根治性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50例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患者,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A组(55例)、B组(46例)、C组(49例),A组患者接受间置空肠吻合术,B组患者接受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C组患者接受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随访期内,A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1.82%比19.57%,χ^2=6.966,P=0.008),B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χ^2=4.212,P=0.042)。手术后12个月,A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等指标评分显著低于B组与C组(均P<0.05)。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时可以选择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近端根治性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过程中应用间置空肠吻合术具有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患者生存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王道勤 《现代医药卫生》2009,(17):2565-2566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空肠代胃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总结分析38例胃癌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空肠代胃术病人术中手术操作要点,观察重建手术花费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空肠代胃术平均耗时50.7min;术后并发症6例,发生率15.7%(6/38)。对照组Roux-en-Y重建代胃术47例,重建手术平均耗时47.9min;随访4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14例,发生率31.1%(14/45)。两组并发症比较P〈O.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空肠代胃术式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意义。方法将8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空肠间置Roux-en-Y代胃术)、观察组40例(改良空肠间置Roux-en-Y代胃术),对照两组术后半年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及腹泻、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半年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t=5.11、5.34、5.6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腹泻、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比较(χ2=5.21、5.22、5.34,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中较空肠间置代胃术并发症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比较两种消化道重建方法术后病人的并发症及营养差异。结果:两种方法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袢空肠Roux—en—Y重建术后早期适应性较好;调节性双通道空肠代胃重建术术后病人后期营养优于前者。结论:全胃切除后,P袢Roux—en—Y吻合术和凋节性双通道空肠代胃重建术在改善病人术后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是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但调节性双通道空肠代胃重建术是一种更符合生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胃癌预后的因素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老年胃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切除72例(77.4%),减瘤术8例(8.6%),姑息手术13例(14.0%),其中姑息性切除4例(4.3%),胃空肠吻合(短路术)、空肠造瘘术9例(9.7%).以Roux-en-Y吻合52例(55.9%),毕Ⅰ式吻合15例(16.1%),毕Ⅱ式加Brouth吻合9例(9.7%),食管胃端侧吻合11例(11.8%),食管胃端端吻合6例(6.5%).目前Roux-en-Y吻合已成为消化道重建的主要方式;并存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慢性病62例(66.7%),术后并存病加重致各种并发症43例(46.2%),其中术后因并存病加重致死亡2例;5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为19.2%,减瘤术为0,姑息手术3.2%,其中姑息性切除3.2%.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并存病多,术后并发症重,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