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造口袋粘贴法在婴儿肠造瘘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8月在本院行结肠双腔造瘘术住院患儿64例,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粘贴肠造瘘袋,观察组应用水胶体敷料和3M敷贴改良粘贴肠造瘘袋方法,比较两组造口袋保留天数、造口袋松脱例数、肠液外漏例数、造瘘口周围皮肤潮红糜烂例数。结果两组患儿造瘘口均正常排气排便,观察组造口袋保留天数大于对照组,造口袋松脱例数、肠液外漏例数、瘘口皮肤潮红糜烂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造口袋粘贴法在婴幼儿肠造瘘护理应用中有造口袋不易松脱,保留时间长,肠液外漏、造口周围皮潮红糜烂发生减少的优势,可提高婴儿肠造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造口综合护理对新生儿肠造瘘的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肠造瘘新生儿45例为观察组,给予造口综合护理。选取2016年7—11月收治的肠造瘘新生儿42例为对照组,给予造口常规护理。比较2组造口使用情况、并发症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第1个造口袋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造口袋护理费用少于对照组,更换造口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造口脱垂、周围皮炎、肠液外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造口综合护理能够减少新生儿肠造瘘的并发症,延长造口袋的适应寿命,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泌尿专科护理门诊结合微信平台在膀胱造瘘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泌尿外科行膀胱穿刺造瘘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出院后,对照组实施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采用泌尿专科护理门诊结合微信平台进行随访,评价两组膀胱造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尿路和造瘘口感染情况及医患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膀胱造瘘并发症发生率、尿路和造瘘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专科护理门诊结合微信平台在膀胱造瘘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造瘘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尿路和造瘘口感染率,并有效提高医患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血管增强成像技术(VET),对肾透析中动-静脉造瘘的评价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常规使用二次谐波(THI)检测上肢桡动脉与头静脉造痿(Brescia—Chimino内瘘),然后启动Clanify VE功能,进行对比显像。结果:使用血管增强成像技术(VET)能较为理想的观察造瘘血管、解剖吻合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能较为理想的观察造瘘血管、解剖吻合口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提高肾透析中动-静脉造瘘的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琳 《护理学报》2009,16(19):38-38
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可自由下床活动,有的患者需终身带管,但由于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下床活动时常常无意识将造瘘管引流袋高高提起,高于耻骨联合上,导致引流袋尿液反流,有导致泌尿系感染和膀胱造瘘处伤口感染的危险。为解决该问题,我院泌尿外科对病服裤作了改良,2007年4月—2009年4月应用于136例膀胱造瘘术后患者,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直肠癌发病率的逐渐上升,做永久性结肠造瘘口的病人也随着增多,所以造瘘口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收治直肠癌术后造瘘口病人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  相似文献   

7.
刘丽琴  张敏  吴剑 《当代护士》2021,28(4):89-92
目的 基于三维质量模式,探索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自护能力干预重点,构建并实施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自护质量评价体系,改善患者院外自护能力.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的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患者相关教育与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三维质量模式构建和实施自护能力的干预方案,观察比较两组的自护能力(采用ESCA量表评估);定期更换造瘘装置和造瘘口维护的依从性;膀胱造瘘并发症(堵管、脱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非计划再次入院率.结果 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的自护能力、定期更换造瘘装置和造瘘口维护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膀胱造瘘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再次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基于三维质量模式的干预方式能有效改善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定期更换和维护的依从性,降低造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非计划再次入院率,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体现护理价值.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本组尿道下裂患者共95例,年龄1—36岁,平均10.8岁,因感染形成尿瘘者8例,尿道狭窄者3例,手术成功率为88.4%成形尿道内支架管保留时间:1—19天,平均6.9天,平均排尿时间为9.9天,耻骨上膀胱造瘘者63例,平均拔管时间13.7天,未行造瘘者32例。  相似文献   

9.
行造瘘术的病人常因并发症如肠道炎症或癌症而住院。护士不仅接纳病人,为其确诊,而且要维护好造瘘口。以下六步方法可作为护理的指南。 第一步 识别术式和器材 最新的术式是膀胱造瘘术、结肠造瘘术、回肠造瘘术、以及尿道造瘘术,这些术式仍保留最普通的传统做法。首先要确定病人用哪种造瘘术式。其次要检查造瘘口。腹部表面造瘘口的位置常常提示病人实施什么样的造瘘术。  相似文献   

10.
洪丹妮  王娟 《全科护理》2014,(15):1366-1367
[目的]探讨肠造瘘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2012年3月—2012年12月到门诊随访的80名肠造瘘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现有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分别评定病人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并将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肠造瘘病人的生活质量普遍都偏低,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之间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即社会支持高的肠造瘘病人生活质量普遍都较社会支持低的病人生活质量高。[结论]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提高肠造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颈部造瘘术在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41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的患者,根据患者行造瘘术情况分为胃造瘘术组21例和食管颈部造瘘术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造瘘口肉芽组织生长、感染和自我护理情况的差异。结果食管颈部造瘘术组造瘘口肉芽组织生长、感染发生率较胃造瘘术组低;自我护理能力较胃造瘘术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食管颈部造瘘术不但可降低患者造瘘口肉芽组织生长和感染的发生,而且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自我护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造瘘病人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 ,消化道造瘘可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两种 ,通常包括胃造瘘术、空肠造瘘术、结肠造瘘术及回肠造瘘术。胃及空肠造瘘术用于将食物直接注入胃或空肠 ,以补充营养 ;结肠及回肠造瘘术则用于将肠内容物引流至体外 ,以排除粪便。作者就如何做好结肠及回肠造瘘病人的术前及术后护理进行了讨论。术前准备及护理 对需行结肠及回肠造瘘术的病人 ,护士应仔细选择造瘘部位并做好标记。造瘘部位应避开腹部无这一解剖、皮肤皱折的部位。如果造瘘需病人自我护理 ,则病人有无动脉炎、视力障碍、截肢及精神障碍等一些情况必须予以考虑。对严重残疾者 ,…  相似文献   

13.
结肠造瘘口又称人工肛门,是将近端结肠永久或临时固定于腹壁上代替肛门功能的造瘘口,粪便将经造瘘口排出体外,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手术方式。由于结、直肠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结肠造瘘人数也在不断增多[1]。由于护理不当或疾病原因,结肠造瘘患者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文献[2]报道显示,中国每年新增结肠造瘘患者约10万人,近1/3的结肠造瘘患者受到各种并发症的折磨,结肠造瘘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3.5%~68.0%[3]。肠造瘘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续、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而造瘘口出现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4]。因此,重视造瘘口并发症的预防及加强造瘘口的护理临床实际意义重大。为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和减少造瘘口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在造瘘口护理中采用了多爱肤有边辅料,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例行双造瘘术后造瘘口占据切口的老年结肠癌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患者行横结肠肿块切除术+横结肠单腔造瘘术+盲肠穿孔修补术+末端回肠造瘘双造瘘术。术后做好造瘘口护理,严密观察造瘘口黏膜血运情况,正确安装造口袋,及时处理大便,采用横结肠造瘘袋内间断负压吸引粪便,避免粪便污染切口。加强伤口护理,指导患者采取立位或坐位,同时做好个性化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结果术后第10天,回肠造瘘、横结肠造瘘口血运良好,切口干燥,停横结肠造瘘口间断负压吸引,横结肠造瘘口上方切口继续予康惠尔溃疡贴保护。术后第11天,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造瘘护理,顺利出院。结论老年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双造瘘及横结肠造瘘占据部分切口手术患者,对护理的要求较高。造口袋内间断负压吸引粪便,有助于造瘘护理、保持切口清洁、预防切口感染,同时还需注意患者的呼吸道支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个性化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结直肠发病率的逐年增高,由于各种原因接受结直肠造瘘的患者数量亦随之增加,而横结肠双袢式造瘘是其中重要术式之一.选择横结肠双袢式造瘘术目的主要有[1]:(1)永久性人工肛门;(2)预防性造瘘;(3)粪便转流.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将横结肠造瘘口分为2种类型,一是横结肠造瘘口完全占据手术切口,另一种则是横结肠造瘘口占据部分手术切口.横结肠双袢式造瘘同乙状结肠单袢式造瘘等结肠造瘘方式相比较为特殊,为了使患者尽快适应造瘘术后对生活造成的不便,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肠造瘘口改变了正常的粪便通路,且不能自主控制,破坏了原有的生活习惯,因此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胃造瘘(PEG)与手术胃造瘘的优缺点。方法应用经皮内镜胃造瘘18例与手术胃造瘘29例作对照,比较两者在手术时间、并发症(胃壁造口处出血、造瘘口渗漏、造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18例PEG时间(18±5.1)min,较手术胃造瘘时间(112±14.5)min明显缩短(P〈0.05)。PEG术组发生造口处感染1例,手术胃造瘘发生瘘口渗漏2例、胃壁造口处出血1例、造口感染3例,PEG术组手术并发症较手术胃造瘘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PEG比手术胃造瘘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但不能完全替代手术胃造瘘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在保护结直肠高危吻合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2月—10月,对11例结直肠高危吻合口瘘的结直肠癌患者行Dixon手术+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观察手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11例患者均于术后7~10 d出院。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均为轻微瘘,患者无自觉症状,无特别治疗;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能有效防治结直肠高危吻合口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结肠造瘘口(开放初期)的患者容易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常见为造瘘口周围皮炎、造瘘口狭窄、造瘘口梗阻、造瘘口旁疝、造瘘口坏死等[1],如何有效地预防与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创口愈合,一直是外科护理中热点话题.本研究中通过研究美宝湿润烧伤膏用于结肠造瘘口(开放初期)的护理方法,现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既往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伴有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瘘术往往是最终的选择~([1-2])。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7年2月39例无法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有梗阻患者,分别采用了结肠内支架置入和腹腔镜结肠造瘘的方式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2月本院22例晚期结直肠癌伴有梗阻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结肠造瘘术,其中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63.7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社区老年胃造瘘管饲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对老年胃造瘘管饲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指导,门诊复诊指导,家庭访视。回顾性分析15例留置3—5年零7个月胃造瘘管饲患者的护理。结果营养失调、电解质紊乱、造瘘口感染、脱管、造瘘口肉芽组织生长是社区老年胃造瘘管饲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并发症。结论做好营养匀浆的配制与保存;用10%氯化钠溶液清洗局部预防肉芽组织生长所引起的局部出血和造瘘感染;避免腹胀发生;定期补充白蛋白血,口服补钾、补钠;每隔2—4个月不定期更换胃造瘘管。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保证胃造瘘管饲家庭护理患者有效的营养,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