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志达  王娜  柳慧卿  张键  赵君 《植物保护》2021,47(3):212-216
向日葵列当是一种全寄生的种子植物,对向日葵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选育抗列当品种是目前防控向日葵列当最为有效的防控措施。由于向日葵列当种群存在生理小种分化现象,因此明确不同地区的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的类型以及分布对于抗列当品种的布局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国际通用的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对阴山北麓地区的武川县和四子王旗共计7个向日葵地块中采集的列当种子的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除了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头号村采集的向日葵列当样本为E小种外,其他6个不同地点采集到的向日葵列当样本均鉴定为G小种。为了更好地对向日葵品种抗列当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价,本研究选择了已经鉴定为E、F和G三个小种类型的向日葵列当的样本进行了单株纯化以及扩繁。扩繁得到的列当的种子将用于准确评价向日葵不同的育种材料和品种对列当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1988~1993年在北京用采自中国4个谷子生态区白发病菌〔Sclerosporagraminicola(Sacc.)Schrot.〕标样,以新创造的单病株(系)卵孢子菌土种子包衣接种法研究了我国粟白发病菌的生理小种。结果显示,白发病菌株与粟品种间有强互作反应,说明粟白发病菌的致病力有特异性。经选择,确定三三二、西城白、大青苗、柳条青和189等5个品种为一套适宜于测试粟白发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品种。根据68个参试菌株在5个鉴别品种上的反应特征,初步将我国白发病菌区分为6群20个生理小种,并明确了各小种在各生态区的分布,我国4个谷子生态区中,黄土高原病菌小种类群最多,致病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我国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 Wallr.)生理小种的种类与分布,通过盆栽鉴定的方法,对我国内蒙古、新疆、河北、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甘肃等8个地区62个样点的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构成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地区的生理小种种类比较丰富,分别为7、6、5种。内蒙古以高毒力的F和G小种为主,占65%以上;新疆以C小种为主,占42%,同时高毒力的F和G小种也混合发生,约占34%;河北以A和C小种为主,占50%以上,高毒力的F和G小种约占30%;吉林、陕西、黑龙江、山西等地区均以A小种为主,占比均超过了40%,吉林有高毒力的F小种,约占29%,陕西有少量的E小种;甘肃仅有F小种。种植抗列当向日葵品种时,须要充分考虑当地生理小种的构成,以延缓新的生理小种产生。  相似文献   

4.
向日葵菌核病的侵染循环与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日葵菌核病的侵染循环与防治策略研究汪国森,王志明,牛文武(内蒙古赤峰市植保站,024000)李德祥,王久春,王洪中(敖汉旗植保站)(翁牛特旗植保站)向日葵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是一种世界性病...  相似文献   

5.
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胡国华,于凤瑶,程显伟,勇健康,栾怀海(黑龙江友谊县农垦科学院红兴隆所155811)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sojinaHara)广泛发生于世界大豆产区。1915年日本首次发现,我国以黑龙江东部地区发生严重,近年向西移...  相似文献   

6.
 由Plasmopara halstedii (Farl) Berl and de Toni引起的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I.)霜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种子和土传病害,到目前国际上已经鉴定出8个生理小种,在我国仅吉林省1989年吴天平等人鉴定并报导了吉林白城地区霜霉菌为1号生理小种(欧洲小种)。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水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布及品种抗性测定刁春友,施阿宝(江苏省稻瘟病生理小种监测协作组,210037)近年来,随着我省水稻品种结构的调整,粳稻面积扩大,水稻稻瘟病有明显加重的趋势。省植保站与省农科院植保所及射阳等7个县(市)植保站联合组成江苏省稻...  相似文献   

8.
以来自粟不同生态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22份优异种质进行对白发病菌〔Sclerosporagraminicola(Sac.)Schrot.〕20个生理小种68个菌株抗谱的测定,同时用各生态区菌株对本区粟品种进行抗性关系的研究,其中抗50%小种的品种有332、龙谷25变、张农12、大红袍、大同北郊、七月黄、大青苗、紫杆黄谷和西城白9个,具有广谱抗性而在本生态区亦表现抗病性强的品种有332、龙谷25变、张农12等,选出的广谱抗性品种将为粟抗白发病育种、优良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性机理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
对分别属于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turcicum)1号和2号生理小种的致病毒素进行硅胶TL层析、薄层扫描和生物监测的结果发现,两个小种的毒性组分不同。2号小种可分离到I(Rf0.50)、Ⅱ(Rf0.36)、Ⅲ(Rf0.67)、Ⅳ(Rf0.80)、Ⅴ(Rf0.13)、Ⅵ(Rf0.25)6种组分,而1号小种最多可分离到除Ⅳ以外的其它5种组分,这些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紫外吸收。对在200~360nm有明显紫外吸收的4种组分(Ⅰ、Ⅱ、Ⅲ、Ⅳ)的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只有组分Ⅲ对带Ht1基因和不带Ht1基因的Oh43和B372对玉米自交系不具任何致病活性,组分Ⅰ、Ⅱ对不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具有致病活性,而对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却无毒性。值得重视的是组分Ⅳ的致病特性与组分Ⅰ、Ⅱ正好相反,即对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具有致病活性,却对不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没有致病作用。结论指出,Ht-毒素的TLC组分Ⅰ、Ⅱ、Ⅳ玉米斑菌诱致玉米发病的主要活性成份,其中组分Ⅳ是2号小种与Ht1基因玉米互作的特异性因子  相似文献   

10.
洪锡午 《植物保护》1966,4(2):57-57
锈菌生理小种 小麦锈病菌其它很多病菌一样,在一个种内,还有许许多多形态一样,但致病能力有差别的类型,叫作生理小种(就象作物的许多品种似的)。在生产中常常表现出相同的小麦品种在甲地抗病而在乙地却感病,主要是由于两个地区锈菌生理小种不同而引起的差别。以前抗病的小麦品种后来变成感病,也是由于不同年份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改变所造成的。例如我国北方麦区碧蚂1号等品种抗条锈性的丧失,已经证实是由于锈菌1号小种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又如甘肃96、玉皮等小麦品种,近年由于10号小种的发生,受病很严重。目前我国已经发现的条锈生理小种有十几个,其中最主要的是1号、10号、13号等。秆锈生理小种也有1号、2号和3号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应用3个籼稻、4个粳稻组成的中国鉴别品种将黑龙江省110个稻瘟病菌菌株划分为4群7个生理小种。用日本清泽的12个单基因抗性鉴别品种将上述菌株划分为77个生理小种。对+、ti-a、Pi-k、Pi-z基因致病频率高(70.4%~89%)的生理小种遍布全省各稻区;对Pi-t、Pi-b、Pi-zt基因致病频率低(0~19.3%)的生理小种分布窄,这3个基因可用于抗病育种。试验表明应用日本清泽的12个粳稻单基因抗性鉴别品种更适宜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在北京大兴、顺义、通县等西瓜主产区采集,经单孢分离得到的8个西瓜枯萎病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分化研究。应用国际通用的3个鉴别寄主SugarBaby、charlestonGray、calhourGray和国内京欣1号、苏蜜1号2个品种,采用全国协作组统一的苗期抗病鉴定方法,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西瓜枯萎病菌株均系同一生理型,为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1号。  相似文献   

13.
用4种杀菌剂对向日葵锈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向日葵锈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30%吡唑醚菌酯乳油和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向日葵锈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这2种药剂可在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向日葵锈病的流行规律,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三项对向日葵锈病新的防治技术并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斑病菌是异宗配合真菌,有性杂交有可能增强病菌的致病力,或形成新的致病小种,因此对该病菌有性杂交后代进行致病性测定和遗传多态性分析对控制该病菌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对亲本菌株132、135和它们杂交产生的70个单子囊孢子F1代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AFLP(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F1代菌株中与亲本菌株132(23N号小种)属于同一小种类型的占41.4%,与亲本菌株135(23号小种)相同的占20.0%,另外还出现了0、1、2、3、13、123、12N、13N和123N号小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9%、1.4%、2.9%、2.9%、4.3%、8.6%、1.4%、4.3%和10.0%,说明有性杂交可使后代菌株的致病性发生比较广泛的变异。AFLP分析表明,F1代菌株之间分子遗传相似系数在0.87~0.99之间,其中84.3%的F1代菌株与亲本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878以上,但与亲本菌株132同源性较强的F1代菌株数目大约是与亲本菌株135的5倍,说明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遗传传递能力。比较生理小种鉴定和AFLP分析结果,发现生理小种分化和AFLP分子遗传多态性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能完全对应,不存在遗传谱系就等于小种的简单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韦刚 《广西植保》1994,(3):38-38
豆类蔬菜锈病的发生及防治韦刚(广西农业大学植保系)广西豆类蔬菜种类包括豇豆、四季豆、豌豆等,复种指数高,春植、夏植、秋植都有,都受锈病菌(Uromycesspp,)的危害。其中以夏植和秋植豆类发病较重,春植受害较轻。秋植豆类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受害,受...  相似文献   

17.
向日葵品种叶片组织结构与抗锈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日葵锈病是向日葵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向日葵生产地区普遍发生,给向日葵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比较向日葵抗、感锈病品种叶片组织结构的差异,以揭示此类病菌与寄主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寄主抗病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叶片蜡质含量高于感病品种,且栅栏组织双层,排列整齐、紧密,可以抵抗病菌的侵入和扩展,而气孔密度与抗病性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向日葵锈病近年来在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向日葵栽培区普遍发生。环县2003、2004年发生面积分别为15郾万和18郾3万 hm 2,占播种面积的722郾6%和856郾%,葵花产量损失近15郾万和18郾万t。向日葵锈病已严重影响了当地向日葵产业的发展。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于2004年开展了药剂防治向日葵锈病试验,取得了较好防效。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郾不同品种抗锈性试验试验在耿湾乡郝东掌村、秦团庄乡新集子村进行。试验地上年锈病发生普遍。试验品种为白三道眉、星火、美葵2号、黑大片2005年第9期C H IN A PLA N T PR O T E…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叶向日葵ARG1807(Wt)为供试材料,陕葵2号的保持系(HA)和恢复系(HL)为对照材料,利用250 mmol·L-1 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7 d,分析供试材料与对照材料盐胁迫前后的形态变化以及叶片中的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及SOD活性等生理指标差异,探究银叶向日葵耐盐的形态和生理基础。结果表明:(1)Wt的株高、叶面积增量以及根、茎、叶生物量分别比未进行NaCl胁迫处理植株(对照,CK)减少24.53%、38.21%、2.59%、5.50%、3.42%,其变化幅度小于HA和HL。(2) 在盐胁迫处理下,各向日葵品种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均显著下降,而气孔限制值(Ls)显著上升,说明HA、HL与Wt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是由于气孔因素。(3)在盐胁迫下,3个向日葵品种叶片的脯氨酸含量(Pro)、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Wt的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以及CAT活性分别比CK增加279.94%、65.09%、211.11%和55.91%,高于HA 和HL,而MDA含量比CK增加231.10%,低于HA。(4)随着时间的推移,3个向日葵品种叶片失水速率均显著上升,其中,Wt的失水速率一直低于HA、HL。在失水150 min时,HA失水速率最高,达84%,Wt叶片失水最慢,失水速率为69%,说明Wt在保水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5)观察向日葵叶片表型发现:Wt的叶片表皮毛长度长,密度明显多于HA和HL,推测这可能是Wt保水性强于HA和HL的原因。分析表明:在盐逆境下,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均为银叶向日葵表现最佳,优势突出,表明其在盐逆境下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棉花枯萎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河北省棉花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 FOV)变异及致病力分化情况,利用AFLP技术对采自河北省的75株FOV和3号、7号、8号生理小种的标准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比较了不同AFLP类群菌株对棉花品种冀棉11号的致病力差异。结果表明,78株FOV可划分为4个AFLP类群(AFLP groups, AGs),AGsⅠ为3号生理小种,AGsⅡ为8号生理小种,AGsⅢ包括7号生理小种和67株田间采集菌株,AGsⅣ包括8个田间采集菌株,该类群菌株与3号、7号、8号生理小种遗传差异较大。致病力初步测定表明,3号、7号、8号生理小种的标准菌株属中等致病力水平,而田间采集的75株枯萎菌菌株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强致病力菌株占66.67%,中等致病力菌株占21.33%,弱致病力菌株占12%。表明河北省FOV群体遗传结构复杂,有遗传差异较大的新菌株出现,而且同一生理小种菌株之间存在显著的致病力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