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浩 《建筑师》2022,(4):85-94
以1949 年5月8日北平市都市计划座谈会为中心,讨论了1949—1950 年间梁思成关于北京首都行政区建设 规划思想的渊源及流变。1949 年5月8日座谈会是“梁陈方案”规划思想的一个重要原点,从这次座谈会到1950 年 2月“梁陈方案”的正式提出,梁思成一直坚持在西郊建设首都行政区的规划主张,但其规划思想和意图则发生了重 要的变化。考察这一历史过程可以认识到,“梁陈方案”并非一份单纯的技术性文件,而是有着相当复杂的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2.
一个重大的发现在北京宣武区报国寺文化市场的旧书摊上发生了。它加深了对一段历史的解读,它表明在建国初期,并非只有梁思成先生个人希望在西郊建新城和保留北京旧城.1950年的“梁陈方案”并非是北京113城保护第个方案,在1949年8月的北平市(北平1949年1月解放,改称北京是在当年10月以后)各界代表会议的各项提案中就有在西郊建新市区的建议提案。这个提案是时任北平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总工程师华南圭先生提出的,它既非表明的是个人建议,而是出于都市计划委员会成员的集体共识,这个集体共识显然建立在民国时就有的新都市计划的基础之上。如果不是一个月之后苏联市政规划人员的到来,令本该通过的提案夭折,北京城市建设的历史就应该重写了。在该提案附件的注解中,华南圭也表达了都市计划委员会的另个集体意愿:把新市区的规划托付给梁思成来做,这就是“梁陈方案”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49年后宏观制度影响下的“三农”政策、城乡关系的梳理,探究不同阶段推动乡村规划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动力和理论思潮。以城乡资源分配为依据,可将我国乡村规划发展分为5个阶段:城乡二元分治阶段(1949—1980年),通过区域土地规划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城乡关系阶段(1981—1993年),通过乡镇域总体规划统筹指导乡村工业化背景下的居民点分级建设;城市加速发展阶段(1994—2003年),通过在县域开展城、乡规划体系融合探索,引导城乡空间的合理利用;城市反哺乡村阶段(2004—2011年),通过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及新农村建设实践,落实城乡统筹理念下的乡村建设及农业农村多功能发展任务;城乡融合发展阶段(2012—2018年),通过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指导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需的空间调整与项目建设需求。对国土空间规划制度下乡村空间规划方法的启示包括:基于“三农”政策与城乡发展方向思考乡村空间规划目标,建立规划与治理的一体化技术逻辑,探索指导空间优化的实用性村庄分类技术。  相似文献   

4.
地方信息     
《城市规划》2006,30(12):6-7
北京举办第13届首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北京“十一五”计划建设廉租住房约1万套;北京全面腾退恭王府;天津城市规划条例施行;天津市公示中心城区控规方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第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53年《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诞生7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李浩教授的新作《北京城市规划(1949-1960年)》(图1)正式出版了。这本专著首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援华苏联规划专家的技术援助活动为切入点和考察视角,对1949-1960年北京城市规划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历史研究,系统梳理了1953年首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1957年版、1958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背景、规划工作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情况,揭示了首都城市规划建设活动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矛盾性,是关于北京城市规划史研究的一份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北京西苑娱乐综合体的设计竞赛方案为例,分析了建筑师马库斯和马里昂“模拟”、“关联”中国建筑艺术的元素、美学的设计动机,以及转向东方的目光。  相似文献   

7.
国内简讯     
中央文件提出建立城乡发展—体化格局;中国首次发布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建设部成立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国务院要求各地抓紧编制灾后重建方案;全国民用机场规划出炉2020年形成五区域机场群;  相似文献   

8.
“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旭 《安徽建筑》2009,16(4):139-140
文章通过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学所具有庞大、复杂的学科特点,结合“3S”技术的原理,以“LIS”系统为例,说明“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着重说明了“3S”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水平、现状。  相似文献   

9.
《云南建材》2009,(4):85-85
北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2009年行动计划。2009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1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入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特制定本计划。  相似文献   

10.
2006年7月14~15日,建设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建设科技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总结“十五”建设科技工作,表彰先进,明确“十一五”建设科技工作目标和任务,全面布置各项工作。这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建设系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上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副部长仇保兴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
宁郡王府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为数不多的保存较为完好的王府,是我们研究清代王府的宝贵实例之一。本文通过收集了宁郡王府现存实测图以及历史文献资料,对其平面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出实建王府与建筑规制的异同。并利用傅熹年先生所研究出的王府平面理论对宁郡王府的平面进行了数理关系推敲和狮子院南墙位置的推测。  相似文献   

12.
在"宜居重庆"和开展重庆市城市主干道综合整治的背景下,本文以渝中区主干道沿线的三个典型地段为例,结合改造过程和实施效果,总结了在城市旧城区有机更新过程中,如何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角度考虑活力的营造,以期在对城市进行物质更新的同时,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营造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13.
李莉  袁雁 《华中建筑》2010,28(7):127-129
随着中国城市进入快速发展与建设阶段,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运动也随之来临。历史街区在城市改造中面临多重的挑战。如何留住记载着城市历史的街巷,使这些历史遗产与城市和谐共生,焕发生机,是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2009年暑期"德中同行"大学生竞赛中,我们对洞庭街这一武汉的历史街区进行了概念设计,通过对城市新旧建筑关系的分析与研究,提出"空间同构与共生"策略,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对这类方法的探索,为中国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工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欧阳文  周轲婧 《华中建筑》2011,29(8):151-158
门头沟区作为北京的西部屏障,历史悠久,"京西古驿道"从该区穿过,依托古驿道形成了很多极具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古村落。琉璃渠村于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文旨在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及实地调研测绘等方法研究北京琉璃渠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及公共空间形态的特征,同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及研究来发掘古村落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探索人的行为活动与村落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绿地规划设计在幼儿园室外环境营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北京总后幼儿园为例,探讨北京地区幼儿园绿地规划设计的现状及问题。从景观专业出发,侧重儿童感受,提出"幼儿园绿地与活动区域整合设计"理念。结合北京地区特点,从绿地空间分类、种植方式、植物品种选择等方面总结幼儿园绿地规划设计方法与手法,将整合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法运用到北京地区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叶原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1):158-160
依据马克斯·韦伯关于现代性是分化过程的理论,以海子的诗为例,并以此对比各种后现代主义诗歌,通过对比力图阐明海子诗歌中现代性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强重要地区城市设计研究有利于促进规划管理“精细化”。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四川北路站地区城市设计实践为例,探讨了与规划管理相衔接的重要地区城市设计在编制机制、内容体系、实施程序上如何实现“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广州南粤先贤馆位于越秀区惠福西路北侧,紧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该馆是广州市重点文化项目工程,用于展示孙中山、梁启超等56位在广东经济、政治、文化与军事等各个领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名人及其事迹。方案本着“断代清晰,气韵契合”的设计理念,从建筑布局、形式、空间以及细部等方面着手,力图将新建筑更好地融入到历史环境之中,是对历史环境更新保护的一次设计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发展始终是困扰中国文物界、规划界和建筑界等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重大课题,我们遇到的问题之尖锐、涉及范围之广泛世所罕见,同时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又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给出答案。在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答案的情况下,能够坚持进行实验性探索的行动既有可能取得成功,也有可能受到各种质疑。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御道广场设计就是这样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我们提出"界面"的概念面对历史和未来,并以此定位现代人应有的思想和行动。我们希望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起来的御道广场,形成一个时间的"界面",将西安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灿烂文明之光折射到未来,将历史与未来连接在一起,这是我们在进行大明宫御道设计的思考原点和始终坚持的创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主角是勒·柯布西耶曾经的好友、画家兼评论家,阿梅代·奥赞方。作为当时最了解勒·柯布西耶思想的评论人之一,奥赞方曾在1921年的《新精神》上评论过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施瓦布别墅。这篇评论体现着纯粹主义美学的主要立场和方法,通过清洗装饰,澄清概念,把建筑设计变成美学问题,也就是当时新美学里对审美活动试图给出的科学化阐释。同时,这篇评论也间接地将勒·柯布西耶定居巴黎前、定居巴黎后,到《新精神》创刊这段时间里的观念变化串联了起来。追溯这篇评论的论辩过程,也就将奥赞方与勒·柯布西耶当年那些一般性的论点再度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