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伤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12例上颈椎伤病患者,并行自体髂骨植骨。其中,先天性齿状突不连1例,陈旧齿状突骨折2例,新鲜齿状突骨折5例,寰椎横韧带断裂1例,颈1/2融合翻修2例,寰枢椎管内外巨大神经鞘膜瘤1例。结果手术时间2.0~4.0 h,出血量200~650 ml。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位置满意。患者全部获5~24个月定期随访,3~6个月后患者均获植骨融合,螺钉位置良好。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伤病具有可行性及肯定的三维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了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全组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螺钉、固定捧断裂,3~6个月后x线片示所有病例均获植骨融合。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可供选择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寰枢椎脱位4例,Ⅱ型齿状突骨折17例)施行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经7~32个月随访,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同侧半寰椎后弓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难以实施常用寰椎椎弓根螺钉,直接采用同侧半寰椎后弓螺钉行后路内固定。结果 9例患者术后颈部疼痛消失,颈部活动稍受限但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末次随访9例患者均已骨性融合,螺钉位置良好,未见断钉断棒及不愈合。结论同侧半寰椎后弓根技术具有手术难度低,出血量少,神经血管损伤率低等优势,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寰枢椎不稳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5例6岁以下幼儿寰枢椎不稳症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固定并自体髂骨植骨的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术后CT扫描了解螺钉固定等情况,及分析术前术后JOA变化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为60%~98%(平均88.7%)。术后1年JOA改善率为68%~99%(平均92.1%)。术后复查提示螺钉位置良好,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无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幼儿寰枢椎不稳的螺钉后路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手术操作安全可行、内固定坚强牢靠。  相似文献   

6.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定患者24例,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共置入螺钉96枚。结果JOA评分:术前平均8.5分,术后平均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例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复位满意,20例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定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对治疗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的疗效。方法筛选从2006年1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21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且均是本地居民,在手术前对21例患者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得分814分,平均分(10.6±1.4)分,在治疗出院后随访时再次进行评分并和术前水平对比。结果对21例患者实施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患者均完全复位,且无神经根、脊髓损伤情况,在术后10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并复查X线,发现固定情况良好,无松动等情况发生,同时JOA评分1414分,平均分(10.6±1.4)分,在治疗出院后随访时再次进行评分并和术前水平对比。结果对21例患者实施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患者均完全复位,且无神经根、脊髓损伤情况,在术后10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并复查X线,发现固定情况良好,无松动等情况发生,同时JOA评分1417分,平均得分为(15.5±1.2)分。和患者入院时的评分结果对比提升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很好的解决了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的困扰,能长期维持颅颈区稳定性,具有一定创新性。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定是可能引起颈脊髓受压而导致病人生命危险的一类损伤。以往的治疗方法是枕颌牵引、颅骨牵引、头颈胸石膏固定,因其有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固定不确实且不易行融合术等缺点,现已少用。我科自1997年11月至1999年8月应用Halo-Vest架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3岁。包括齿突骨折6例,枢椎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4例,寰椎椎弓骨折(Jefferson骨折)2例;其中合并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6例。行后路枕颈或寰枢椎融合术9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颈…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我院采取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关节脱位1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9-55岁,平均30.1岁。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关节脱位9例,新鲜齿状突骨折并脱位3例,先天性齿状突畸形2例,先天性齿状突畸形合并脱位、枕颈融合、颅底凹陷1例。本组病例均有枕颈部疼痛、颈僵硬、活动受限等表现,6例伴有高位颈脊髓病表现。  相似文献   

10.
方勤  金正帅  张宁 《江苏医药》2012,38(14):1662-1664,1612
目的建立以寰椎椎弓根内壁为引导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定位技术。方法随机选择50例(男女各25例)寰椎解剖正常的成人寰椎CT片,在CT横断面扫描上分别应用改良后的Tan等的进钉方法(方法一)和改良后的马向阳等的进钉方法(方法二)模拟出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进钉通道,建立以寰椎椎弓根内壁为引导的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定位技术,并应用该定位技术治疗5例上颈椎的疾患。结果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寰椎椎弓根内壁的水平间距在方法一男性为(4.8±0.6)mm,女性为(3.9±0.6)mm;方法二男性为(6.6±0.7)mm,女性为(5.2±0.6)mm。5例患者应用寰椎椎弓根内壁为引导行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螺钉位置均良好。结论寰椎椎弓根内壁可作为术中判定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参照,术前CT扫描模拟定位有助于术中指导螺钉进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以寰椎椎弓根内壁为引导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定位技术.方法 随机选择50例(男女各25例)寰椎解剖正常的成人寰椎CT片,在CT横断面扫描上分别应用改良后的Tan等的进钉方法(方法一)和改良后的马向阳等的进钉方法(方法二)模拟出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进钉通道,建立以寰椎椎弓根内壁为引导的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定位技术,并应用该定位技术治疗5例上颈椎的疾患.结果 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寰椎椎弓根内壁的水平间距在方法一男性为(4.8±0.6) mm,女性为(3.9±0.6) mm;方法二男性为(6.6±0.7)mm,女性为(5.2±0.6) mm.5例患者应用寰椎椎弓根内壁为引导行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螺钉位置均良好.结论 寰椎椎弓根内壁可作为术中判定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参照,术前CT扫描模拟定位有助于术中指导螺钉进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关节失稳的临床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06年11月-2012年9月收治的寰枢关节失稳或脱位患者病例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手术中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的病例。寰枢椎完全复位15例,不完全复位9例。随访结果,寰枢关节复位较好,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3-11个月。结论经椎弓根固定能为失稳或脱位的寰枢关节提供足够的力学稳定性,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重建好,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技术上操作上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施行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经10~22个月的随访,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后路颈椎弓根钉系统+颈椎全椎板减压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行一期经后路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颈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良好复位、固定,共置入550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及CT显示除15枚螺钉发生偏移外,其余535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随访12~45个月,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获良好骨性融合,未发现断钉、断棒、脱钉现象。结论一期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急性颈椎及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寰枢椎融合的方法较多,每一种手术方法均有严格的适应证.自2002年6月~2004年9月,我们对12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胡伟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10):765-766
<正> 寰枢椎骨折脱位、横韧带断裂所致寰枢椎不稳,颈后路关节间隙螺钉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横韧带断裂所致寰枢椎不稳的一种良好方法。寰枢椎不稳定使上部颈髓处于危险状态,可渐进出现颈髓压迫,也可出现外力作用下急性颈髓损伤,危及生命。所以需要应用寰枢椎牵引复位,解除颈髓压迫并行内固定及融合术,以维持上颈椎的稳定。本组采用后路关节间隙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寰枢椎融合的方法较多,每一种手术方法均有严格的适应证.自2002年6月~2004年9月,我们对12例寰枢椎不稳定患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如今临床上有效运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施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进行有效治疗。结果在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有与置钉有关的并发症情况发生,且在随访期间,治疗效果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均未发现患者有颈椎不平稳或复位丢失的情况,螺钉的位置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没有出现螺钉松动或断裂的情况,患者的寰枢椎都获得了比较好的骨性融合。结论有效运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寰枢骨折脱位的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能够使患者得到快速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毛  程力 《江苏医药》2012,38(20):2454-2455
目的 探讨颈前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寰枢关节脱位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4-58岁.颈前路暴露出寰椎前结节及枢椎椎体,用剥离子向后轻推寰椎前弓,或同时在枢椎旋入带螺纹克氏针向前牵引复位寰枢关节,C臂机透照观察寰枢椎复位情况.C臂机引导下经侧块分别置入螺钉各一枚,侧块关节去皮质化,植入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了很好的复位,全部采用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手术时间90-130 min,平均出血量150-250ml,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了骨性融合,寰枢椎稳定.结论 采用前路松解、复位、植骨融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初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共28例小于50岁的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11例。均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未植骨融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观察颈椎旋转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齿状突骨折均维持解剖复位。随访时均行CT三维重建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平均5个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行颈椎功能位检查,所有患者稳定性良好。初期颈椎旋转功能明显降低,经指导功能锻炼及理疗3个月后,所有旋转功能改善接近正常。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能满足年轻患耆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愈合需要,而不需寰枢椎融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有利于恢复上颈椎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