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目的了解绵阳市离异/丧偶男男性行为者(MSM)现状,分析其人口学相关信息与性行为特征。方法 2015年3—10月,以绵阳市9个县(市、区)MSM为对象,在MSM活动的固定场所开展调查,在知情同意下,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行为学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同时采集静脉血做HIV抗体和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共完成合格问卷调查1 271人,年龄中位数24岁,离异/丧偶38人(3.0%)。离异/丧偶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为13.2%,高于其他婚姻状况(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35岁~、年龄≥40岁、近6月肛交数2人、近6月肛交无保护性者离异/丧偶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大专及以上文化较低(P均0.05)。结论离异/丧偶MSM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艾滋病高危行为明显,HIV感染和传播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2.
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我国艾滋病防制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传播的有效方法。该文从男男性行为人群规模、HIV感染状况、性行为特征及MSM行为干预现状进行综述,探索艾滋病有效的干预模式,为进一步开展行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本地区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同伴推动法和滚雪球法招募3 043例16周岁以上MSM人群,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MSM人群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MSM人群中梅毒感染率为14.7%,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文化程度低、离异/丧偶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再婚或者同居对梅毒感染有显著影响。与梅毒感染阴性的MSM相比,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风险在梅毒感染者中显著增加(OR=2.48,95%CI:1.81~3.40)。结论:MSM人群中梅毒感染率高,梅毒感染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风险高,应制定梅毒、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以进一步提高MSM人群梅毒和艾滋病防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中国西部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率较高,对该地区MSM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知识及行为进行调查,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及行为干预措施提供较为切实的依据和参考.方法:研究设计为横断面调查,于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对我国西部的重庆、四川、广西三省市1407名MSM进行问卷调查.结果:MSM的年龄中位数是26岁,同性恋者占69.26%,双性恋者占21.40%.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8.37%.最近6个月,61.22%的MSM有2个及以上同性性伴,7.42%的有同性商业性行为,12.48%的有异性性行为.近6个月内男男肛交性行为时每次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占46.40%.最近6个月与不同对象发生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有差别(P<0.05).不同地区、是否多性伴和是否有同性商业行为与安全套的使用有关联.结论:中国西部地区MSM人群中普遍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且与其较高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分离现象严重,这对该人群的行为干预提出了挑战,因此,探索控制MSM人群艾滋病传播的新干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沙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行为状态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在男男性行为者社区中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年龄为25.9±6.8,绝大部分(89.9%)年龄为20~40岁;55.2%的人只有同性性行为,异性恋的占4.4%;第一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年龄为24.1±6.8岁,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仅为39.4%;同时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的占19.8%,HIV确证感染率3.1%,梅毒确证阳性率15.6%。结论男男性行为者中无保护性肛交行为普遍存在,HIV感染率高,是长沙市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行为干预,降低其危险行为发生,从而降低HIV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高危行为方式,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男男性行为者聚集场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年龄中位数为29岁,以未婚、高中文化程度、省外流动人口及在东莞居住2年以上者为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75%;74.75%的调查者在过去的6个月中有过同性性行为(其中3.34%的人有过同性商业性行为),其中51.84%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39%的人在过去的6个月与女性有过性行为,其中37.82%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27.25%的人在过去的6个月与男性、女性都有过性行为;7.25%的人在最近一年曾患过性病;10.5%的人HIV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结论 应采用民间组织宣传干预与VCT检测相结合的模式,加强MSM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止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及经其女性性伴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网络型与非网络型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梅毒、丙肝感染率及其相关的行为特征,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招募MSM人群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样检测HIV、梅毒、丙肝.对比分析网络型与非网络型MSM人群的一般人口学、行为特征以及HIV、梅毒、丙肝感染率.结果 共调查了网络型MSM 587人和非网络型MSM 358人.网络型MSM人群较非网络型MSM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未婚比例较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自我同性性取向认同度好.非网络型MSM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买性史、卖性史以及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均高于网络型MSM(70.6%vs 61.3%)、(6.2%vs 1.4%)、(14.4%vs 3.4%)、(32.4%vs 10.7%).非网络型MSM最近1次以及最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于网络型MSM(28.4%vs 54.0%)和(21.6%vs46.0%).网络型与非网络型MSM人群HIV感染率都较高,分别为14.7%(4.5%~24.8%)和17.6%(0.6%~3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报性病感染率非网络型MSM高于网络型MSM(22.1%vs 16.7%,χ2=4.22,P=0.04).结论 网络型与非网络型MSM人群HIV感染率均较高.非网络型较网络型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无保护性性行为比例更高、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更低,这部分人群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更大,是艾滋病由MSM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重要桥梁人群,因此,探索针对网络型与非网络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将是当前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强化干预效果.方法 分别于2015年1月(强化干预前)和2016年2月(开展强化干预1年后),招募钦州市MSM 166例对照组和171例强化干预组,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及行为学等相关信息,并检测其HIV及梅毒抗体.结果 与对照组比,强化干预组MSM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认为自己感染HIV风险较高比例、愿意接受HIV抗体定期检测的比例、最近1年接受过HIV抗体检测比例、以后愿意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最近1次肛交使用安全套比例、最近半年异性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比例明显上升(P<0.05);最近半年有过同性一夜情、群交及同性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下降(P<0.05).结论 强化干预措施对提高MSM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和防病意识效果明显,但在促进高危行为改变方面尚有不足,还需改进,以提高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干预效果,为调整干预策略提供建议.方法 比较分析2006、2007和2008年3次横断面调查的MSM人群知识、行为、HIV和梅毒感染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07和2008年分别调查了1 000、1 044和743名MSM,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无明显变化,过去1年接受过咨询检测服务的比例明显上升,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也由2006年的56.4%上升至2008年的64.4%(χ2=9.25,P=0.002),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10.4%上升至2008年的17.0%(χ2=15.95,P<0.001),梅毒感染率2007年较2006年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54).结论 干预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高,安全套使用率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与HIV感染率快速上升的趋势相比,防治形势严峻,开展针对MSM人群的持续有效的综合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成都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反歧视活动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滚雪球"的方法招募MSM,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匿名填写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超过70%的MSM表示愿意接受一般的HIV感染者,而对感染了HIV的同性朋友的歧视得分较高,主要表现在不愿意使用感染者用过的马桶、浴盆或杯子;对感染了HIV的同性性伴的歧视得分更高,主要表现为对其性权益的剥夺.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和有无接触HIV感染者影响MSM艾滋病相关歧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M知识得分与歧视问卷中歧视行为得分、歧视态度得分及歧视总得分均存在直线相关(r值分别为-0.341、-0.289及-0.353,P<0.01).结论 成都市MSM对HIV感染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在同志社区开展反歧视干预应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全面教育,在社区支持性环境的建立下,应积极鼓励HIV感染者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芜湖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性行为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类滚雪球的抽样方法对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对434名男同性恋者进行了调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0.4%。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寻找性伴的场所档次和文化程度越高,其知晓率越高,年龄越高知晓率越低。最近6个月所有MSM均与同性发生过性行为,36.9%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最近6个月,10.8%的调查对象与同性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25.1%的调查对象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样本来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是否进行过性病诊疗和最近1年是否做过AIDS检测对最近6个月MSM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有影响。结论在MSM中存在知识与行为脱离现象,应针对不同年龄组的MSM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行为干预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在南京市MSM社区使用滚雪球法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高危行为特征;采集静脉血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661例MSM,所调查的MSM平均年龄为(27.44 ± 7.94)岁,未婚者占84.0%,高中及以上学历占90.5%?近6个月性行为调查性伴数大于10人的占5.0%,最近6个月肛交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6.0%,3.9%曾有过商业性男性性服务,4.5%曾为男性提供过商业性服务,21.0%曾与女性发生性关系?所调查的MSM的梅毒感染率为1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25岁(OR=4.20,95%CI:2.26~7.80)?非本地户籍(OR=1.67,95%CI:1.00~2.78)?寻找性伴场所为浴池(OR=2.29,95%CI:1.26~4.15)以及近1年做过性病检查或治疗(OR=2.15,95%CI:1.25~3.69)是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南京市 MSM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率高,梅毒感染率已达一定水平,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50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对性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态知晓比例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借助同性社交软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及对性伴HIV感染状态知晓等信息。对最近一个男性性伴感染状态知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组间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37例≥50岁MSM中,知晓其最近一个男性性伴感染状态的比例仅为38.4%(398/1037),对最近一个男性性伴感染状态知晓情况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的0.660倍(95%CI=0.473~0.922,P=0.015);失业和在职者分别是退休者的0.537倍(95% CI=0.322~0.896,P=0.017)和0.663倍(95%CI=0.466~0.944,P=0.022);过去一年有≥2个男性性伴者是没有或仅有1个男性性伴者的0.433倍(95%CI=0.320~0.586,P<0.001);未进行过HIV检测者是进行过HIV检测者的0.544倍(95%CI=0.403~0.734, P<0.001);对HIV或艾滋病相关知识不知晓者是知晓者的0.636倍(95%CI=0.466~0.868, P=0.004);有性病感染史者是无性病感染史者的0.472倍(95%CI=0.349~0.637, P<0.001),同时,艾滋病污名化水平越高者其知晓性伴感染状态的可能性越低(OR=0.742,95%CI=0.604~0.912, P=0.005)。结论 ≥50岁MSM对性伴感染状态知晓比例较低。文化程度、职业状况、过去一年性伴数量、HIV检测、HIV或艾滋病相关知识、性病感染史及艾滋病污名化水平等均为性伴感染状态知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市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7~10月间采用"滚雪球"的方式,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对某市1 000名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性取向等)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抽取3 ml静脉血进行HIV及梅毒检测,对上述调查及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000名MSM年龄15~68岁,平均(27.8±9.1)岁.最近6个月,43.6%有3个及以上同性性伴,53.6%有同性无保护肛交性行为,8.0%有同性商业性行为,24.3%有异性性行为.分析显示:大年龄组发生无保护肛交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的比例高,低文化组多性伴和异性性行为比例高,浴室来源组商业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比例高,自我性取向为异性恋或未确定组商业性行为比例高.共检出梅毒阳性93例(9.3%),HIV阳性104例(10.4%),其中有18人同时检出梅毒和HIV.分析显示:年龄大(》35岁,OR=3.5, 95%CI 1.7~7.1)、多性伴(2个以上性伴,OR=3.8,95%CI 1.9~7.6)、同性无保护性行为(OR=1.9,95%CI 1.0~3.5)、梅毒感染(OR=2.3,95%CI 1.3~4.1)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艾滋病防治知识(OR=0.5,95%CI 0.3~0.7)是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该地区MSM人群中艾滋病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并存在HIV的局部流行,需针对年龄、文化程度、性取向等不同影响因素开展相应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青年男男性行为者定期检测HIV的情况,分析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推广定期检测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通过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网络平台等途径,采用混雪球方法招募调查对象,开展匿名式电子问卷调查。结果 2016年1月—2018年6月开展男男性行为者专题宣传、干预、检测活动,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832人,招募并回收问卷792份,其中有效问卷760份,其中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人数仅占58.68%,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对艾滋病防控知识、近1年性行为史、男男性行为角色、近半年男性性伴个数、近半年未戴安全套情况与是否定期HIV检测可能较为密切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男男人群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控及检测的干预,提高高危人群安全性行为意识。  相似文献   

16.
男性双性性行为者性取向及群体性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男性双性性行为者性取向构成及群体性行为特征。方法选择男男性行为者(MSM)聚集的浴池、酒吧、公园、会所为目标场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73名兼有异性性行为的MSM,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同时进行艾滋病和梅毒血清学检测。对社区志愿者组织(CBO)关键人物及场所业主开展深度访谈。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473名MSM中,检出HIV阳性率为4.44%,梅毒阳性率为20.93%;同性恋占52.22%,双性恋占36.36%,异性恋占6.34%,性取向不确定者占5.08%;75.90%的人曾与异性谈过恋爱;在性角色扮演方面,"1"(扮演"丈夫"者)占37.63%,"0.5"(可扮演"丈夫"或"妻子"者)占45.03%,"0"(扮演"妻子"者)占比最低,为16.28%,拒答者占1.06%;通过网络途径结识性伴的占31.50%;65.96%的人经历过"一夜情";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7.21%。结论男性双性性行为人群性取向构成多元化,多性伴现象严重,安全套使用率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该人群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的相关情况,为开展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参加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MSM的抗-HIV,并采用χ2检验分析其阳性率在性角色、文化程度、安全套使用、有无合并梅毒感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调查1526名MSM,确认HIV感染的人数87例、阳性率为5.70%。最近3个月内接受过HIV检查的有占27.36%(406/1484),知道自己的HIV检查结果的占83.00%(337/406),其阳性率达7.12%。MSM主动肛交者的抗-HIV阳性率为3.54%、被动肛交者为7.14%、两者兼有为6.70%,在性角色方面抗-HI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0,P=0.040)。已婚的MSM其抗-HIV阳性率为9.45%,高于未婚的4.92%与离异的4.1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4,P=0.028)。文化程度越低,抗-HIV阳性率越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12)。如MSM合并梅毒则其抗-HIV阳性率为21.31%,无梅毒感染者其阳性率仅为5.0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70,P<0.001)。近3个月每次均使用安全套与最近1次使用安全套的MSM其抗-HIV阳性率虽然高于未使用者,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MSM的抗-HIV阳性率较高,不安全性行为较高,特别是肛交时被动方MSM年纪轻,安全套使用率低,HIV感染率高,自我保护能力弱,成为MSM内HIV传播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个体性网络大小及其对感染梅毒的影响,为男男性行为者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梅毒感染风险提供新的视角。方法 2014—2016年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采用外展干预和男同彩虹门诊相结合的方式对男男性行为者开展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收集男男性行为者基本人口学、行为学、性网络特征及梅毒知识知晓情况,开展HIV、梅毒检测,通过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探索该人群性行为、性网络与梅毒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429名男男性行为者,梅毒检测阳性率9.1%。平均年龄(27.2±5.8)岁;汉族占98.1%;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70%;户籍是外省的占一半以上;约50%在深圳居住时间在半年以内;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仅70.2%。个体性网络大小做单因素分析,年龄(P=0.009)、文化程度(P=0.012)、在深居住时间(P=0.002)、最近6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P=0.041)、梅毒知识知晓情况(P=0.047)均与最近6月个体性网络大小情况有统计学意义。梅毒感染单因素分析文化程度、最近6月个体性网络大小、最近6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情况与感染梅毒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个体性网络大小为15人以上(adjusted OR=3.383,95%CI=0.997~23.030)是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最近6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adjusted OR=0.059,95%CI=0.011~0.305)是感染梅毒的保护因素。结论 MSM人群是梅毒的一个易感人群,感染梅毒会增加感染HIV的风险,预防HIV和梅毒需同步。性网络作为传播HIV/STI桥梁的同时也是预防的关键,通过性网络建立同伴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是预防性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