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川芎嗪注射液20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滴,2W为1个疗程。对照组维脑路通注射液1.0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滴,2W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合川芎嗪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例 1:女 ,2 2岁 ,患者怀孕 4个月。 1999年 8月2 0日入院。因近段时间农忙 ,自感体弱 ,要求当地医生给予静脉应用 5%葡萄糖盐水 50 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 50 0 ml,在患者先用 5%葡萄糖盐水静脉应用后 ,一般情况尚好。当输第二瓶低分子右旋糖酐约2 0 ml时 ,突然呼吸困难、胸闷、心慌、四肢厥冷、血压0 ,意识丧失、小便失禁。当时确诊为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过敏性休克 ,给予静脉应用地塞米松 5mg、氨茶碱 0 .2 5g,肾上腺素 1mg后 ,急转我院。来我院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临床死亡。患者家属否认患有心脏病及高血压病等。例 2 :女 …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易感因素、可能原因及临床使用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低分子右旋糖酐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现象易发生于老年、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有肾功能不全史的患者。结论:在治疗有上述合并症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时,应禁用或慎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相似文献   

4.
右旋糖酐是葡萄糖的脱水聚合物 ,根据其分子量的不同可为中分子、低分子及小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是6 %的等渗溶液 ,有降低血液粘滞度和红细胞凝聚作用 ,以利于血液流通 ,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流量 ,以及具有渗透性利尿及抗凝作用 ,故临床上用于抗休克和治疗各种血性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等。根据药物学资料介绍 ,应用时偶有过敏反应 ,现将 2例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经过 ,报告如下。1 病例例 1:患者 ,女 ,30岁。因“慢性胃炎 ,眩晕”收治入院 ,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住院第 2d12∶5 5min护士执行治…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右旋糖酐严重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燕 《广西医学》2002,24(2):273-274
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可防止血栓形成。我科常用于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其不良反应率低 ,常见发热、荨麻疹、瘙痒、过敏性休克罕见(1 ) 。 2 0 0 0年 7月我科 1例患者在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过程中 ,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 ,2 0岁 ,住院号 :34 2 0 5 3。因头痛、昏倒抽搐反复发作 6年 ,加重 1年。拟 :癫痫待查。收住院后 ,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给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 5 0 0 ml静脉点滴 (武汉滨湖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批号0 0 0 5 2 6 1 0 6 )。输入约 …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 ,在静点右旋糖酐的患者中 ,常常有血糖结果假性增高的情况 ,有著作指出右旋糖酐对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有一定影响[1] ,为探讨右旋糖酐对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的影响程度 ,2 0 0 1年我们对其反应机制和量效关系进行了研究 ,报告如下。1 材料和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栾健 《医学综述》1996,2(5):220-220
在临床工作中,作者遇到10例患者因各种原因在院外连续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入院。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年龄42~76岁,平均61.2岁。1.2 用药前病情 10例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疾病者2例,动脉粥样硬化者6例,糖尿病2例。用药前无明显肾功不全病史,肾功方面化验检查未查。1.3 用药方法 2例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速尿200mgirdripqd;4例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16ml,irdripqd;4例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维脑路通0.4,irdripqd,(糖尿病者加RI8u)。1.4 发病情况 用药后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联用多巴酚丁胺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34例患者,常规使用持续低流量吸氧,联合应用抗生素、平喘、祛痰药、利尿剂及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本治疗措施外,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多巴酚丁胺静脉缓慢点滴,15d后评价疗效。结果:34例患者心功能、血液黏稠度及其他检验指标、通气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多巴酚丁胺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在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时是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血糖邻甲苯胺法测定,是国际卫生检验组织推选的方法,国内绝大多数医院也都采用此法。在几年的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产生乳浊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血脂造成的乳浊,但加入异丙醇后即可消除。另外我们通过大量病例发现,当患者输入一定量的低分子右旋糖酐后也产生乳浊,其浊度随输入人体内的低分子右旋糖酐的量而增加。我们将低分子右旋糖酐配成含量1ml=1mg 时,便能使光密度大为上升。低分子右旋糖酐在临床急救中是一种常用的扩充剂,中分子在体内遗留的时间较长,主要由代谢排除。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为40000左右,24小时后经肾脏排出的只有50%。  相似文献   

10.
黄秀兰 《罕少疾病杂志》2002,9(4):F003-F003
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常用的血容量扩充剂,在临床使用中极少引起过敏性休克。我院1999年曾出现1例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现将其抢救经过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巴曲抗栓酶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突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巴曲抗栓酶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对 1998年以来收治的 67例 ( 75耳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均无中耳炎史 ,入院前未经任何治疗。耳镜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正常。巴曲抗栓酶组 :首次剂量为 10BU ,加生理盐水 5 0 0ml中静脉滴注 ,第二次开始减至 5BU隔日一次 ,2 0BU为一疗程。低分子右旋糖酐组 :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中加入氢化可的松 10 0mg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两组均以 10d为一疗程 ,并辅以利多卡因 10 0~ 2 0 0mg和复方丹参 16ml加 5 %葡萄糖 5 0 0ml中静脉滴注 ,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及维生素B族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 巴曲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总有效率为 83 8% ,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总有效率为 68 9% ,P <0 0 5。结论 巴曲抗栓酶的疗效明显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  相似文献   

12.
15例低分子右旋糖酐不良反应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素梅 《广西医学》2004,26(9):1367-1368
低分子右旋糖酐系蔗糖发酵后生成的高分子葡萄糖聚合物经处理精制而得,因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吸收血管外的水分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而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常常会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对15例低分子右旋糖酐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参考。1 临床资料收集2 0 0 0年8月~2 0 0 3年5月志愿呈报到广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病例,从中筛选出低分子右旋糖酐ADR15例,全部为住院患者,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8~72岁,平均4 0 9岁。基础疾病为左下肢静脉血栓1例,静脉炎1例,高血压1例,手断伤4例,肿瘤4例,脑梗死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地塞米松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单用以及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抽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患急性胰腺炎并且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低分子右旋糖酐组以及联合用药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地塞米松组患者加用地塞米松药物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患者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而联合用药组加用地塞米松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药物联合治疗.观察4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比较,地塞米松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淀粉酶恢复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地塞米松组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淀粉酶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地塞米松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治疗,可缩短患者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淀粉酶恢复时间,对控制与改善病情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复方低分子右旋糖酐在剖宫产患者腹腔粘连预防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剖宫产后采用浓度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腹腔,观察组剖宫产后采用复方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冲洗腹腔、盆腔,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治疗过程中药物过敏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粘连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总粘连发生率为25.00%,2组腹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患者应用复方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冲洗腹腔、盆腔效果理想,但是药物过敏发生率较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154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凤川 《广西医学》2008,30(4):556-557
低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40)广泛应用于各种休克、血管栓塞性疾病、肢体再植和血管外科手术等[1]。由于临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文献[2]报告817例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不良反应中有154例发生休克,其所占比例高达18.8,而过敏性休克是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低分子右旋糖酐过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低分子右旋糖酐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增加,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现将我院自1984年至1991年所发生的低分子右旋糖酐不良反应12例综合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均为内科住院病人,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4~67岁。原住院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脑血栓形成5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药物中毒1例。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患者,男,67岁,2005年6月3日因左髌骨骨折入院,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6月9日在腰麻下行左膑骨开放复位加钢丝内固定术,伤口愈合良好。6月25日因左下肢肿胀疼痛,依其临床症状及病情,考虑为深静脉栓塞,医嘱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溶栓治疗。患者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约8ml时突然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对外伤性脑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9月住院的经头颅 CT证实的外伤性脑内血肿 95例 ,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 :1治疗组 :早期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 ;2对照组 :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入院时及治疗后第 3、7、14、2 1天血肿量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伤后一周内血肿吸收情况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 2周末和 3周末血肿吸收明显比对照组多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能促进外伤性脑内血肿的吸收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缩短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速尿与白蛋白联用速尿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疗效比较。方法 :1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病人 ,分别采用①速尿 (1mg·kg-1) +安慰剂 ;②速尿 (1mg·kg-1) +2 0 %白蛋白 5 0ml;③速尿 (1mg·kg-1) +2 5 0ml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 ,并测其 2 4h尿量 ,尿肌酐、尿钠、血心钠素 (ANP)、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压。结果 :单用速尿能增加尿量及尿钠 (P <0 .0 5 ) ,但不增加血ANP。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速尿或白蛋白联用速尿均能使尿量及尿钠、血ANP明显增加 (P <0 .0 5 ) ,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速尿不引起肾功能的损害。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替代白蛋白起同等利钠利尿效果 ,且无白蛋白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我院 4 2 6例特发性突聋患者使用大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冲击疗法的护理观察及体会。1 临床资料1994~ 1999年我院收治特发性突聋 4 2 6例 ,男女之比为 1.2∶ 1,年龄 5~ 75岁 ,平均 4 0岁。治疗采用大量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的冲击疗法 ,第 1天30 0 0 ml;第 2天 2 0 0 0 ml;第 3天 2 0 0 0 ml,以后 1周每天50 0 ml,小儿酌情减量。滴速每分钟 60~ 12 0滴。打破了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每日 50 0或 10 0 0 ml 2 4小时内缓慢滴注的传统治疗方法 ,4 2 6例突聋患者大多数初诊在我院 ,有 9例患者在基层及其他医院用传统方法治疗后听力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