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里格气田苏59井区气藏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不明,主力产层出水严重,气水分布复杂.针对此现象,根据气田录井、钻井、测井、试气等资料,运用交汇图法识别工区气水层,讨论气水分布特征.研究认为,该区存在多个气水系统,未见统一的气水界面,单个气水系统内呈“上气下水”的分布状态.H8段储层物性优于S1段,砂体之间连通性较好,但产水量大.S1段靠近下伏烃源岩,受到烃源岩的高强度充注,表现出“气多水少”的特征;单砂体内气水明显分异,没有“上水下气”的倒置现象.气水分布受储层构造、圈闭类型、储层非均质性和物性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致密砂岩储层气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以天环坳陷北段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为例,综合试产资料、气驱水核磁共振、圧汞等分析手段,在储层基本特征分析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天环坳陷北段山_1-盒_8段地层水赋存特征和气水分布规律,总结了气水分布规律的主控因素,认为多因素控制下山_1-盒_8段气水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纵向上孤立分布,平面上零散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山_1-盒_8段地层水为氯化钙型IV与V类,孔喉半径截止值0.06μm和0.20μm将地层水产状划分为束缚水、滞留水和可动水;2)平面上,山_1段产水层较局限,仅分布在中部砂带;盒_8段产水层分布较多,产水量较高,全区仅在东北和西南部分井未产水;纵向上,山_1到盒_8段,水层逐渐增多、厚度增大,且水层多以透镜状分布在孤立砂体中,其分布没有气层连续性好;3)现今构造与成藏关键期古构造对气水分布影响不明显,广覆分布的煤系烃源岩造成的油气不饱和充注、储层物性好坏及裂缝发育程度是制约着气水分布的主控因素,使得产气层多分布在裂缝相对不发育区,较大产水量井主要分布于裂缝相对发育区.  相似文献   

3.
四川广安须家河组气藏的深盆气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安气田处于开发初期,气井产水多,产能低.针对该气田储层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及高含水饱和度的特点,从深盆气藏的地质特征出发,采用地质类比法和气藏数值模拟法,探寻该地区须家河组气藏的深盆气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须家河组须四气藏初步具有深盆气的特征,应处于深盆气的气水过渡带,而须六气藏不具有深盆气的特征,属常规气藏.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气井产水特征的基础上,研究靖边气田南部马五1+2气藏地层水分布主控因素,提出非边底型地层水分布预测方法,划分气水分布类型.结果表明:地层水主要为气水同层,纵向上主要位于马五31,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区块中—东北部;气田分布受成藏背景、地质结构、小幅度构造及储层含气性等因素控制,成藏构造背景是相对富水的基本条件,不整合面地质结构控制气水聚集形式,中部大面积分布的盖层遮挡气水运移通道,小幅度构造对气水分布进行局部微调整,储层含气性差异体现地层水充注程度.根据产水井点分布、地质结构位置、小幅度构造部位、含气饱和度等指标,将研究区划分为3种类型:相对富水区,主要位于古地貌缓坡区、小幅度构造低部位且含气饱和度低于50%的区域;产水低风险区,位于西部剥蚀区和东侧洼地区、含气饱和度高于50%区域;产水高风险区,介于两者之间.该研究对靖边气田南部勘探开发及生产措施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利的成藏条件是"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大规模聚集成藏的重要基础,明确成藏条件对于致密砂岩气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讨论库车拗陷侏罗系阿合组"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所需要的烃源岩、致密砂岩储层、盖层条件及构造条件.结果表明:下伏三叠系烃源岩为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源,广泛分布的致密砂岩储层控制致密砂岩气藏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范围,致密储层上覆煤系地层与下伏泥岩为致密砂岩气成藏提供保护作用;后期的强烈构造活动,一方面促进地层快速沉降,有利于烃源岩快速演化,另一方面对致密砂岩气藏具有调整改造的作用,构造裂缝改善储层的物性,同时形成天然气散失的通道.因此,有利的源岩、储层、源储配置关系、盖层及构造活动是库车拗陷东部侏罗系"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东海某气田气藏主要受构造与岩性控制。分布于地下2200~2800m,发育多套气水系统。其中明月峰组的M1^1与M1^2气藏是常规气藏,也是该气田的主力气藏。钻前通过AVO正演及“亮点”技术预测了M1^1与M1^2气藏的分布范围,发现与构造含气范围不一致;开发井钻后,经新井数据校正,两者匹配较好,从而落实了“亮点”的存在,证实“亮点”技术在该气田进行气藏预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气层解释下限的确定是致密气藏储层分类和储量评估的基础条件。苏里格气田X区块进入开发中后期,部分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出水现象,需要通过测井解释确定气水分布情况,而缺乏单层试气试采资料。通过分析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气性的相互关系,确定了影响储层含气性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依据生产曲线典型特征确定储层流体类型,通过测井响应参数与产能之间的关系反推储层流体性质,进而提出了该区块的气层解释下限标准。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测试方法,对川东南涪陵地区下侏罗系大安寨页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认为,大安寨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上部灰岩段和中部泥页岩段,物性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孔隙类型以构造缝和溶蚀缝为主;此外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裂缝发育程度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其中沉积作用控制优质储层的平面分布,成岩作用中溶蚀作用为建设性成岩作用,重结晶作用为破坏性成岩作用,而裂缝发育程度是气藏聚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国内外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的成功实例,分析总结了一般火山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即火山岩气藏岩石类型繁多和岩性复杂、孔隙结构复杂、储集空间类型特殊多样、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并且孔隙度和渗透率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含气面积和有效厚度变化大、气水分布复杂、双重介质储层.着重分析了升平气田火山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和该火山岩气藏开发特点.指出了产量稳定、地层压力下降小,气井产量大小与裂缝关系等火山岩气藏一般开采特征.提出了火山岩气藏增产措施和储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建南气田南高点飞三段气藏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性,通过开展储层综合地质研究,分析储层裂缝分布规律,建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描述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和有效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指出了储层分布有利区域;制定了南高点飞三段气藏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1.
拉美丽气田是新疆油田公司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发现的首个1000亿方级的大型火山岩气田,气田位于陆梁隆起东南部的滴南凸起上,由沿滴水泉西断裂自西向东分布滴西17井区、滴西14井区、滴西18井区和滴西10井区4个石炭系气藏组成。截止到2009年10月,气田正常生产气井15口,气田日产气水平123×104m3。为了加深对火山岩气藏的认识,本文综合应用试井动态分析方法,从储层物性、储层污染状况、气藏能量、产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气藏后续开发生产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松辽盆地大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四段致密砂岩为例,综合采用覆压孔渗测试、X衍射分析、恒速压汞测试及岩样显微观察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常规条件下和覆压条件下储层物性特征及孔、渗关系,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特征的控制因素,认为普遍致密背景下存在部分物性较好的"甜点"储层是致密砂岩储层的典型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和孔喉结构特征是储层物性差异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孔隙度和渗透率在覆压条件与常规条件下的测量结果都近似呈线性变化关系,覆压条件下孔隙度损失比例约为5%,渗透率损失比例约为26%.常规条件下,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分布范围为1.1%~13.5%,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01~16.00mD,孔渗关系表现为"分段"特征.考虑到不同地区砂岩的致密化成因、"甜点"储层发育程度及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等因素,建议将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上限定义为:90%样品的常规渗透率值小于1.00mD,并确定泉四段致密砂岩"甜点"储层的物性下限为:常规孔隙度值为7.5%,常规渗透率值为0.2mD.泉四段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差异性是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响应,强压实和多成分胶结是储层普遍致密的主控因素,沉积微相类型和不均衡溶解是储层物性差异的主控因素,孔喉结构特征是渗透性好坏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根据常规物性分析、测井解释、岩石薄片、岩石碳氧同位素等,研究文昌10区珠海组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厚度与物性分布;考虑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分析不同层段低渗成因及物性影响因素,确定"甜点"储层控制因素与分布.结果表明:胶结强度差异为珠海组一段和二段"甜点"储层控制因素,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断裂活动速率较低、略远离南断裂较高压力的低钙质胶结区为"甜点"储层发育区;压实、溶蚀强度与砂岩粒级为珠海组三段"甜点"储层控制因素,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粗粒度、较弱压实、强溶解带为"甜点"储层发育区.该研究为勘探有利区带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海上深层低渗-致密气藏"甜点"类型及成因,基于产能在"甜点"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初期资料稀缺的现实,采用R_(35)计算产能,对西湖凹陷X气田"甜点"进行分类评价,提出了以R_(35)为主要参数,以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类型和束缚水饱和度等为辅助参数,综合评价海上少井地区"甜点"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分为两类"甜点",I类"甜点"为高产气藏,主要分布在H3段,R_(35)大于2.7μm,I类孔隙结构占主导,束缚水饱和度小于45%;H4和H5层段主要发育致密储层,II类"甜点"作为H4和H5段后期开发的"潜力层",为低产气藏,1.5μmR_(35)≥0.6μm,以III类和IV类孔隙结构为主,束缚水饱和度处于52%~61%.沉积作用为"甜点"发育的内因,控制储层的原始物性,压实作用是I类"甜点"的主控因素;溶蚀作用改善I类"甜点"储层物性,并控制II类"甜点"的发育;胶结作用是影响"甜点"发育的重要因素,伊利石和伊蒙混层是分布最广的黏土矿物,与储层R_(35)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绿泥石与储层R_(35)无明显相关性,但对I类"甜点"储层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碳酸盐胶结只是在局部发育,对"甜点"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涝坝凝析气田气藏储层有效厚度不大、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等特征,利用储层描述技术重点开展下第三系苏维依组地层沉积相、储层物性特征、隔夹层纵横向展布规律分析。综合钻井、录井、地震数据等多种资料,应用petrel软件的地质建模技术实现大涝坝凝析气藏相控三维地质建模,直观地反映沉积相与储层属性参数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精确描述整个下第三系气藏储层的非均质性以及储层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苏里格气田西区W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部。主要从有效砂体的厚度比例、单砂体分布规模、有效砂体平面展布特征三个面认识该区盒8、山1、山2段的有效砂体展布规律;并从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等方面揭示该区的储层特征。研究认为:盒8下亚段和山1段有效砂体在全区大面积分布,连续性较好;山2段有效砂体分布范围广,但整体厚度较小;盒8上亚段有效砂体欠发育。盒8、山1、山2段储层均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溶孔+微孔型"孔隙组合在研究区最为常见,其次是"溶孔+微孔+粒间孔型"孔隙组合;储层孔隙结构具有"大孔隙、小喉道、孔喉连通性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长6油层组为姬塬地区的主力含油层系,其含油圈闭主要受岩性变化和储层物性变化控制,是典型的岩性油藏。通过对烃源岩、储层特征,圈闭及盖层保存条件和油气成藏时空配置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控制油气成藏的因素主要有2个。烃源岩、成藏动力的平面分布范围及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是决定油气是否成藏的直接因素;储层的储集性能决定了油气的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子北地区延长组长6段油层构造特征、沉积相分布及砂体展布特征,从烃源岩、储层、盖层等方面对长6段油藏成藏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就油藏类型、主控因素及成藏期次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子北地区长6段油藏具有较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主要受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控制;长6段油气主要储存在长61、62、63 段河道砂体内,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长6段油藏主控因素有主分流河道、储层物性及其非均质性、原油分布;长6段油层中,油气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呈双峰状,主要在100℃~110℃和130℃~140℃;利用热演化史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对油气成藏期次进行判断,长7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早白垩世运移并大量聚集至长6段油层组,形成长6段油藏。  相似文献   

19.
在大量岩心、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物性、压汞等测试资料,系统分析汪家屯气田火山岩气藏储层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汪家屯气田发育多种类型岩石,其储层属典型的中—低孔、低—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岩性岩相、构造作用、成岩作用的影响,其中岩性岩相决定了原生孔隙类型和发育程度;成岩作用影响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与破坏、次生孔隙的形成与分布;由构造作用形成的各种裂缝将火山岩中孤立的原生孔隙连通起来,是火山岩形成有效储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建南构造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泥页岩发育,邻井多口井在该段普遍见良好的油气显示。页岩气储层为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属于泥岩性质储层,具有低孔隙、超低渗透率的特点。对建南构造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页岩气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气性特征及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结合岩心、气测录井、试气等资料统计分析出页岩气储层的物性和电性下限值,进一步建立有效厚度解释图版,可定量得出页岩气层的解释下限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