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的早期严重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2月以来,我科对22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内镜下曲张静脉结扎术(EVL),共发生EVL早期的严重并发症5例,现就此进行分析。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乙肝后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男20例,女2例,年龄22~70岁,平均45.8岁。肝硬化病程3~15年,平均7年。按照国内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分级标准[1],其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18例,中度4例,2例伴有胃底静脉曲张,肝功能按Child分级,A级6例,  相似文献   

2.
1997年 2月~ 2 0 0 0年 1 2月 ,我科对 2 2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内镜下曲张静脉结扎术 ( EVL) ,本文作一总结 ,重点分析 EVL早期的严重并发症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均为乙肝后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 ,其中男 2 0例 ,女 2例 ;年龄2 2~ 70岁 ,平均 45 .8岁 ;肝硬化病程 3~ 1 5年 ,平均7年。食管静脉曲张分级标准参照文献 [1 ],本组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1 8例 ,中度 4例 ,2例伴有胃底静脉曲张 ;肝功能按 child分级 ,A级 6例 ,B级 1 3例 ,C级 3例。1 .2 操作方法 :采用 Olympus- XQ30纤维胃镜 ,…  相似文献   

3.
张正行 《山东医药》2003,43(25):20-20
1998年 2月至 2 0 0 2年 3月 ,我院对 36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施行急诊内镜套扎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2例 ,女 4例 ;年龄 30~ 70岁 ,平均4 3.31岁。原发病为肝炎肝硬化 30例 ,酒精性肝硬化 4例 ,原发性肝癌 2例。患者均因急性或近期上消化道出血入院 ,术前出血 1~ 4次 ,曾行脾切 +胃断流术 2例 ,硬化治疗 5例。胃镜检查示食管静脉曲张 (按 Dagradi分级 ) 级 16例 , 级 2 0例 ;合并胃底静脉曲张 3例。内镜下见食管下段活动出血 16例 ,胃内有较多新鲜血液 14例 ,少量积血 8例 ,胃内粘液内无血迹 4…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在硬化剂治疗前后作经皮肝穿门静脉造影(PTP)以了解栓塞形成范围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关系。肝硬化性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6例(男22,女4),年龄32~70岁,内镜下均显示有F_2、F_3型蓝色曲张静脉伴红色征阳性。在X线下经注射硬化剂以栓塞曲张的食管静脉及其供支。所用的硬化剂为已加有造影剂的5%乙醇胺油酸酯(ethanolamine oleate)。注射量以充盈其供支为限,一般4~36 ml。注射后拔取内镜,即以先前插入胃腔内的气囊充气压迫注射部位30分钟至3小时以止血。每隔1天至2周注射一次。每  相似文献   

5.
1996年以来 ,我们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EVL)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2 3例 ,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18例 ,女 5例 ;年龄 38~ 5 7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其中 Child分级 A级 8例、B级 7例、C级 8例。 2 3例均有 1~ 2次出血史。 9例静脉曲张为中度 ,14例为重度 (曲张静脉堵塞食管腔 )。治疗方法 :常规做内镜检查前准备。采用国产套扎器 ,先将 2 5 cm长的外套管套在内镜身上 (采用连发式套扎器者 ,不需用外套管 ) ,然后插入内镜 ,沿镜身推进外套管 ,以建立内镜通道。在内镜下确定套扎点以后拔出内镜。…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301例门脉高压症患者使用3%水酚作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资料和方法:301例门脉高压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男228例,女73俐,年龄范围1~75岁(平均27±17岁)。229例行择期硬化治疗,72例首次活跃出血行急诊硬化治疗。其中肝硬化189例(A级48例,B级66例,C级75例),肝外门静脉阻塞(EHPVO)90例,非肝硬化性门静脉纤维化(NCPF)22例。使用国产的双聚乙烯管,内管置有23号针,前端针尖突出5mm,内镜直视下采用静脉内注射法,先注射胃食管连接处上方,以后依次向上间隔5~7cm注射,每点注射3%水酚2~3ml,每次总量18~36ml。前3次间隔3天至1周,以后每月1次直到曲张静脉消失。然后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急诊硬化疗法控制活动性出血有效率87%,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连续结扎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连续结扎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对93例患者实施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连续结扎术(EVL)治疗,分为内镜下普通单发结扎组(77例)和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连续结扎组(16例)。结果:普通组中77例患者实施1次EVL,其中60例(77.9%)实施第2次EVL,38例(49.4%)实施第3次EVL;连续结扎组中16例患者实施1次EVL,其中8例(50.0%)实施第2次EVL,3例(18.8%)实施第3次EVL。结果:进行1~3次EVL后普通单发结扎与连续结扎的疗效均较理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比较两组患者EVL次数和EVL结扎点数,第2次和第3次EVL中连扎组的例数及结扎点数明显减少,首次EVL中连扎组患者每根曲张静脉平均结扎点数亦较少,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连续结扎术较普通单发结扎高效、便捷,能更好地预防食道静脉曲张和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粘合剂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联合硬化剂乙氧硬化醇治疗瘤状孤立性1型胃静脉曲张(IGV1)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瘤状IGV1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联用乙氧硬化醇注射治疗,观察临床止血疗效、胃静脉曲张消除情况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16例患者粘合剂和硬化剂平均注射次数为(1.56±0.51)次,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每例平均注射(1.36±0.20)ml,乙氧硬化醇每例平均注射(7.13±2.96)ml,即时止血率100%.术后平均随访(244.44±90.51)d内,再出血率18.75%,无死亡病例.内镜随访胃静脉曲张消退显著有效6例(42.86%),有效6例(42.86%),无效2例(14.28%),总有效率为85.72%.结论 内镜下粘合剂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联合乙氧硬化醇治疗控制瘤状lGV1出血迅速有效,并有望消除胃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内镜下硬化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的疗效.方法全组共82例,男50例,女32例,年龄18岁~74岁,均为住院患者,经内镜检查确诊为食管静脉重度曲张78例,中度曲张4例,肝功能按Child分级,A级20例,B级46例,C级16例.其中80例为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2例为主动申请预防性硬化治疗.按住院先后随机分组,硬化剂选用5%鱼肝油酸钠,1%乙氧硬化醇,82例患者304次内镜下硬化治疗.内镜下单纯静脉内多点、大剂量、快速的注射方法和内镜先端部压迫靶静脉,序贯三点静脉穿刺技巧,与传统的内镜下硬化治疗操作方法进行比较,并经3a随访.结果止血76例(止血率95%),食管静脉曲张消失68例(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82.9%),54例随访3a,存活率88.9%,与传统方法比较,止血P值>0.5,食管静脉消失P值<0.01,治疗次数3.36次,P值<0.001,平均住院天数56d,P值<0.001.结论内镜下硬化治疗的新方法优于传统的内镜下硬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静脉曲张内镜下黏合剂栓塞治疗后排胶过程与再发出血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病房收治,经胃镜检查明确存在胃静脉曲张,并接受了内镜下黏合剂注射栓塞治疗术的患者,对其行内镜随访至少1年,分析其病史资料、内镜所见、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 结果总计55例患者接受了内镜下胃静脉曲张黏合剂注射栓塞治疗术,其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0.0±14.6)岁,其中GOV1型12例(21.8%),GOV2型11例(20.0%),IGV1型32例(58.2%)。共行黏合剂治疗58次,注射部位64点,平均每点注射1%聚桂醇(3.79±1.55)ml,组织黏合剂(3.02±1.17)ml。所有患者在1年的随访期间均生存,10例患者(7例IGV1型,3例GOV2型)再发上消化道出血共11次,其中排胶溃疡未愈8次、静脉曲张再发出血2次、胃角溃疡出血1次。排胶溃疡完全愈合的时间平均为(8.3±3.4)个月,其中36例患者(69.2%)于术后4~9个月完成整个排胶过程。对排胶过程≥12个月的患者共9例随访至2年,所有患者均完成排胶,且随访期间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结论内镜下黏合剂注射栓塞治疗术为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二级预防手段。黏合剂注射术后排胶为正常现象,术后再发出血可能和曲张静脉栓塞不完全相关,确保曲张静脉完全栓塞或有助于降低术后再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急症 ,药物止血、三腔管压迫、注射硬化剂是传统的内科疗法。近年来开展的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 (endoscopicvaricesligation ,EVL)是有效的止血方法之一 ,我们 2年半中共行EVL2 7例 ,兹报道其近期疗效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全部为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男2 5例 ,女 2例 ,年龄 2 5~ 75岁 ,平均 5 0岁 ,肝硬化病程 4~ 2 5年 ,平均 5年。肝功能按Child分级 ,A级 2例 ,B级 17例 ,C级 8例。静脉曲张程度 内镜下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治疗有硬化疗法(ES)和套扎疗法(EVL),两种方法的疗效均在临床上得以肯定.本文目的是将ES和EVL两种疗法的有关结果予以比较,以便在临床上加以选用.方法将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治疗分为ES组和EVL组,ES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41.2岁.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B级4例,C级13例,静脉曲张程度按conn分级,Ⅲ级5例,Ⅳ级12例,均有红色征伴粘膜糜烂、出血;EVL组8例,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47.5岁.肝功能B级2例,C级6例,静脉曲张Ⅲ级1例,Ⅳ级7例.ES组采用内镜GIF-K及注射针NM-1K及NM-3K,硬化剂为1%乙氧硬化醇,距贲门、食管联接2cm处开始按曲张静脉逐条注射,均采用血管内注射,每点注射4mL~5mL,平均每例注射4~7个点,每次总量20mL~30mL,第一次注射治疗后间隔7d~10d重复一次,直至曲张静脉或基本消失为止,一般需4~6次治疗,平均4.5次.EVL组采用pentax电子内镜及美国Wison-cook公司六连发圈套器,在距齿状线2cm以上食管所见每条曲张静脉分别圈套一次,特别粗的静脉可增加一次,每例一般圈套3~6个点,平均4个点,每14d重复治疗一次,直至曲张静脉消失,平均1.13次.结果急诊止血率:ES94.1%,EVL100%,再出血率:ES18%,EVL无;死亡  相似文献   

13.
连续套扎器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对 4 7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B)患者进行 58例次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EVL)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资料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男性 39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5~ 6 6岁。均因上消化道出血入院 ,胃镜检查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 ,分级 :中度曲张 5例 ,重度曲张 4 2例 ;伴有红色征 2 4例 ,其中 9例呈血泡状 ,3例有活动性出血 ;合并胃底静脉曲张 11例。均有反复出血史。肝功能分级 :均为B级和C级。套扎时间 :一般在出血停止后 1~ 5d ;2例在停止呕血 3h即行套扎。套扎次数 :每例 1~ 3次 ,平均 1.2次 ,每次 4~ 11环。…  相似文献   

14.
内镜硬化剂治疗(ES)食管静脉曲张是常用的方法,但有一定的并发症。作者曾报道一种新的疗法,用橡皮圈作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EVL;Gastroin-test Endosc 1986;32:230及1988;34:113),本文比较ES 和EVL 两种疗法对食管症状、并发症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病人和方法:总共28例。7例男性酒精性肝硬化伴有食管静脉曲张未作过内镜下或外科治疗,内镜证实无食管炎者作为对照组,年龄48~70岁(平均59.4岁);ES 组9例,年龄48~70岁(平均54.8岁),均为酒精性肝硬化;EVL 组12例,年龄48~57岁(平均48.1  相似文献   

15.
赵华 《山东医药》2002,42(3):8-8
近年来,我院对29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于内镜下施行急诊硬化治疗,与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治疗者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硬化治疗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20~66岁,平均47.4岁.治疗前急性出血量750~2300ml.内镜下示食管静脉曲张分度为Ⅱ°9例,Ⅲ°14例, Ⅳ°6例.病情按Chil d-pugh分级,A级6例、B级15例、C级8例.三腔二囊管组(下称对照组)31 例,男22例,女9例;年龄28~70岁,平均49.5岁.治疗前急性出血量900~ 2100ml.Child-pugh分级A级7例、B级14例、C级10例.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对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通常作硬化治疗,但有一定并发症。作者等应用连接于胃镜末端的带有“O”形橡皮圈的结扎器,对1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作内镜直视下静脉曲张结扎(EVL)治疗,以防治静脉曲张复发性出血。病人和方法 14例中男7,女7例,平均年龄46岁。包括酒精性肝硬化8例,其它肝病引起者6例。其中 Child A 级6例,B 级6例,C 级2例。EVL 前输血0~18(平均2.6)U。3例分别在作 EVL 前2、18及22周应用硬化治疗,其中2例因复发出血、1例因发生全身不良反应而接受 EVL 治疗。EVL 部位限于食管下端10cm 范围内,治疗前后均  相似文献   

17.
1994年 7月~ 1998年 7月 ,我院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醇(ISMN)联合丹参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B)再发生47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 :选择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且经内镜证实为EVB的患者 87例 ,男 6 0例 ,女 2 7例 ,年龄 42 .70± 13.14岁 ,病程 9.13± 5 .46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6 7例 ,酒精性肝硬化13例 ,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 7例。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参照日本 1980年第 12次门脉高压亢进症研究会制定内镜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三度 ,肝硬化程度按 child分级评定 ,其中食管静脉曲张轻度 6例 ,中度 6 5例 ,重度 13例 ;child A级…  相似文献   

18.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硬化治疗48小时内再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1年7月,为33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硬化治疗(endoscopic sclerothrapy,ES)共计386例次。其中17例在硬化治疗后48h内发生再出血,达4.4%,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17例患者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男15例,女2例,年龄29~65岁,平均47.7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2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例,血吸虫病肝硬化2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乙肝后及酒精性肝硬化1例。Child分级C级12例,B级4例,A级1例。13例治疗前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出血量在1000 ml以上者 12例,500~1000 ml者5例。硬化治疗距出血时间为2~36 h。凝血酶原时间>18s9例,15~18s3例,<15s5例。血清酶升高者15例,合并肝癌2例。按国内分级标准[1],内镜下静脉曲张属重度14例,中度3例,其中1例伴有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9.
单连波  李红丽  许琨 《山东医药》2005,45(36):31-31
1999年3月至2004年11月,我们对6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进行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5例中,男53例,女12例;年龄22~67岁,平均43.6岁。临床表现为呕血41例,黑便9例,呕血并黑便15例;合并腹水10例,黄疸7例。病因为肝炎后肝硬化49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血吸虫性肝硬化6例.肝癌2例。血红蛋白<60g/L31例,60~90g/L29例,2〉90g/L5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39例、B级20例、C级6例。按中华消化内镜学会2000年3月昆明会议制定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V)内镜下分级标准分为轻度5例、中度49例、重度1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组织粘合剂(TH胶)栓塞(PTVE)联合内镜下套扎(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合理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3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先行PTVE使TH胶栓塞胃冠状静脉主干及胃底贲门周围静脉,1个月后对食管黏膜下曲张静脉行内镜下套扎治疗.结果 该组患者TH胶未栓塞食管下段曲张静脉,PTVE后静脉曲张缓解,但未完全消失;联合EVL后17例患者静脉曲张基本消失,消失率73.9%.21例行1次套扎治疗,2例行2次套扎治疗,平均套扎次数1.1次/例.随访3~31个月(平均19.2个月),静脉曲张复发或加重3例(13.1%),2例(8.7%)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出现少量出血.结论 经皮经肝TH胶栓塞能阻断冠状静脉主干、食管胃底周围血管等曲张静脉的供血血管,而内镜下套扎治疗则消除食管下段黏膜下曲张静脉,二者联合可优势互补,从而取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