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巨额农村剩余人口的城市化是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城市化的趋势如何,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本文拟就此谈点看法.一、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趋势二元结构转换的人口空间变动特征是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是二元结构转换的一个过程.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的转移.(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溢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先是工业部门的扩张,后是第三产业的扩张,农业部门劳动力人口要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规律.农业部门劳动力人口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新增农业劳动力人口需要向非农业产业转移,二是原有的农业劳动力人口也需要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农业部门对劳动力人口需要的相对减少和绝对下降决定于:1.工业化、城市化占用大量的土地,交通体系及民宅的建设占用大量的土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地区间的有序流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工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分布及剩余状况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有4.4亿人。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的分析预测,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突破13亿大关,其中农村人口约10亿,15—59岁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6.6亿,实际劳动供给人口约为5.9亿。从劳动力需求看,种植业劳动力需求量约为1.6亿,林、牧、副、渔约需0.8亿,共计2.4亿。也就是说到2000年农村将有3.5亿人的劳动力需要到非农产业部门就业。即使按1978—1988年农业劳动力转移量每年800万人估计,到2000年时农村中仍将有近2亿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我国已有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但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部门的乡镇工业。这本来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初期是难避免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则是值得注意的。我认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村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该比较多的转移到农村第三产业。 <一>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和艰巨的。我国农业人口有8亿多,农业劳动力近3.5亿,现有耕地14.5亿亩,劳均耕地约4.3亩。据农牧渔业部的预测,在农作  相似文献   

4.
未来10年内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状况分析与转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未来10年内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虽然成功地实现了1亿多人的转移,大大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但随着改革的深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劳动力就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不容乐观,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依然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根据对未来10年内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分析,我们仍将面临着1.5亿农业劳动力就业的巨大压力。1.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过剩。由于生育下降滞后的影响,与80年代相比,农村适龄劳动人口增长的压力在90年代有了很大缓解。按中国标准计算,1982~1988年农村劳动适…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其根源就在于农村部门中存在着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如果把这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其总产量不会因此减少,即使是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前提下也是如此。由于这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和其他劳动力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从而降低了整个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收入水平。针对这种情况,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将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中去,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这种转化的中心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表现形式和落脚点则是城市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二元经济转化问题,实质上是农村剩余劳…  相似文献   

6.
一个战略性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刘肇润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目前,农村的劳动力有4.4亿人,其中已转移到二、三产业上的劳动力约有1.1亿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有3.3亿人,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人”①。大量的而且正在继续增多的农村剩余...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有4.4亿多人。除务农者外,乡镇企业吸收了1.2亿人左右,剩余劳动力有近1.2亿人,据有关权威部门九十年代初的预测,到2000年则增加到2亿人以上。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自/、十年代以来一直困扰着党和政府部门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至今未找到一个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就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一、正确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首先要澄清三个模糊认识,转变三个观念,排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障碍。如何看待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无论是政府有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大量过剩农业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成了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据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的调查,中国的劳动力80%在农村,农村约有5亿劳动者,而农业资源仅能容纳1.5亿,加上近几年的乡镇企业容纳1.2亿,外出打工经商0.5亿和从事多种经营0.2亿,农村尚存在1.6亿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史证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供求量平衡和就业结构协调的过程。在劳动力充分供给条件下的中国,均衡则特殊地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有效地配置于现代化部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和劳动力供求总量平衡问题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   我国农村拥有 9亿多人口, 4亿多劳动力,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30%以上,即有 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选择   农业劳动力转移按其经营的产业种类可以…  相似文献   

10.
浅议云南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张建民一、云南农业剩余人口规模扩大与城市化发展的矛盾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规模经营,以此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前提是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这就是...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本身需要的劳动力会大大减少,大批劳动力将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呢?我认为,除了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少未来劳动力的数量之外,根本出路在于努力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三个转移:一是从耕地向耕地以外的土地和山山水水转移;二是从农业向其他行业转移;三是从乡村向小城镇转移.而农业的发展是实现转移的前提,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实现转移的关键.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使农村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将大大改变农业结构及农村结构,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可以说,实现三个转移不仅是解决农村劳动就业问题,而且是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绝不亚于城市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的威胁。因此,在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目标的同时,政府需要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上下更大的功夫。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带来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据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部门预测,由于“十五”期间,第三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开始逐步进入劳动年龄,我国劳动力资源呈持续上升趋势。2001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男16—60岁,女16—55岁)为78497万人,到2…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处于“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第三阶段。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应当坚持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协调发展的思路。1.从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两个方面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工业规模扩大提供更多的资金积累和产品销售市场,以创造工业就业机会;2.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劳动积累弥补资金不足,扩大劳动力就业的资本弹性;3.在乡镇企业发达地区,推行“乡镇企业连片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基本模式,以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化陈彬文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有人把农村人口外流说成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表现,主张走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靠工业扩张、城市膨胀来吸纳和消化的路子。也有人认为,农村出现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走西方向城市转移的路子在中国难度很大.本文运用人口流动模型,结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寻求其转移的新思路.中国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除了有序地向城镇转移外,还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开拓农业新型范围经济,深挖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两者并举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6.
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从根本上说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宏观的战略问题,更应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必须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立足于农村,应把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作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中的战略问题,把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当今世界一切不发达国家重要的社会问题。但是通过什么途径转移,各国却不尽相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通过农村就地消化,城市分流,多向输出等多种形式转移。而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则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 (一)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指非农产业的转移,把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使农业人口不断减少,这是世界上一切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列宁早就指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就是说工业人口的增加,农业人口的减少。”①世界上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逐步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农业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小。这些国家,在社会总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不足10%,90%以上的劳动者从事其他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从而使社会财富大大丰富起来。可见财富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通常是与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费用的减  相似文献   

18.
城市就业压力下的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阶段正面临着沉重的城市就业压力,农村人口城市化处于该进难进的两难困境,维持整个社会的就业稳定应适当控制农村人口城市化和致力于实施城市再就业工程,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应从扩大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教育来降低劳动力供给、深化农业内部就业来增加劳动需求、引导乡镇企业聚集和加强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来促使劳动力向农外和乡外转移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导致从根本上难以解决农民收入的增加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研究和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形势,探究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转化和农村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实证研究邯郸区县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础上,获取不同的转移类型,为进一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蒋小勇 《学术论坛》2001,(Z1):52-55
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认识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1.阶段性鲜明.从改革开放到80年代末是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主要是"离土不离乡",即首先是在本地寻找非农就业机会.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表明,1993年底全国乡镇企业职工人数为1234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9%.1978~1991年转移到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占总转移的8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