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山西繁峙县义兴寨金矿田位于晋东北地区NW向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中。以义兴寨、辛庄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分析本区关键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其演化,进而开展矿田成矿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构造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规模较大的NW向区域性张性大断裂为本区的控岩、导矿及配矿构造,次级NNW向压-张扭性断裂裂隙为容矿构造,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构造是成矿最重要的控制因素。S、Pb、H、O同位素组成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活动为本区提供了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宏观地质特征表明,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引起CO_2、H_2S等的逸失,含金络合物稳定性遭受破坏,导致Au的大规模沉淀,流体的沸腾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老爷庙金矿位于新疆准噶尔东部,为一中小型金矿床,产出于额仁山复背斜的一个次级向斜南翼,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一套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含矿建造,该套地层Au呈高背景,含金石脉极其发育,脉体及近脉围岩矿化蚀变强烈。北西向额仁山、黑园山深大断裂构成区内主要构造格架,为区域上金的导矿、控矿构造,其派生的次级北东向断裂构造为容矿构造,对区内金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并形成了一系列以石英脉+蚀变岩复合型为主的金矿床点。本文对老爷庙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今后在该区进一步寻找该类型的金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阿希金矿是在新疆西天山发现的一大型岩金矿床,矿体严格受F2断裂的控制.F2断裂是一具张性多期活动的火山构造,分布在阿希环状构造的西段.矿体主要为脉状、透镜状,分支复合、膨大缩小明显.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角砾岩型.根据F2断裂的构造控矿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来讨论环状构造的存在及成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塔吉克斯坦乔列金矿田位于中亚成矿域的南天山成矿带西段,金矿化集中,目前发现了多个大型金矿床.通过分析矿田的成矿地质特征,从研究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出发,总结了矿田的金成矿规律,旨在为今后区内的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爬奔金矿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与西太平洋构造域交接地带琅勃拉邦-黎府华力西褶皱带北段。矿体赋存于下二叠厚层灰岩当中,构造控矿明显,断层形迹主要表现为北东-北北东向韧脆性剪切带、北西-北北西向和北西西向控矿断裂构造。压剪压溶是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压剪压溶贯穿于成矿前、成矿期,乃至成矿后的整个过程。认为爬奔型金矿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即早二叠世晚期,成矿年龄应在260-270Ma之间。根据爬奔金矿区内各构造层的划分和变形特点,对矿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区域构造活动分为六期。建立了勘查部署标志模型。  相似文献   

6.
赛汉敖包铅锌多金属床位于克旗-热水汤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带南西部。该区构造控矿明显,大断裂派生的次级构造是区内的主要容矿构造,断裂的类型及规模直接控制了矿体的规模、形态、矿化类型等矿床地质因素。因此,研究本区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对本区的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坦桑尼亚邦达地区位于马拉—穆索马太古宙绿岩带火山岩层剪切构造带上,变质变形作用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已发现多个金矿床(点),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笔者阐述了坦桑尼亚邦达地区PL8077金矿矿区和矿体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地质条件,为后期坦桑尼亚北部剪切构造蚀变型金矿成矿规律认识和找矿勘查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8.
布尔克斯岱金矿床是萨吾尔铜、金成矿带中受断裂控制明显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矿区断裂构造发育,该矿的控矿、容矿构造为布尔克斯岱断裂(F2)断裂,该断裂走向与赋矿沉积岩透镜体长轴方向一致,金矿体产于该断裂与沉积岩透镜体的复合部位。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扎鲁特旗巴格贝位于北东向香山—孟恩陶勒盖成矿带和东西向哈德营子—狄尔达拉—布敦花矿带的交汇处南缘。本文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物理特征等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对该区具有形成中型断裂构造控矿的中低温火山热液型矿床的潜力进行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0.
郭全 《新疆有色金属》2007,30(A01):77-79,81
通过对金窝子金矿所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已发现主要金矿床成矿规律、控矿因素的研究,总结该区金矿体与火山一岩浆活动的产物在空间上密切相关,并严格受控于断裂,具有典型的“三位一体”金矿找矿标志,结合化探异常,指出了金窝子金矿外围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湘中盆地穹隆构造体系中分布着两条重要的金矿成矿带,分别是白马山—龙山东西向钨锑金成矿带(Ⅰ),苗儿山—关帝庙北东向钨锑金多金属成矿带(Ⅱ).该构造体系内已有龙山、高家坳、廖家坪、白云铺、大新等中小型金矿床,各矿床与穹隆构造关系密切.本文选取了Ⅰ成矿带上的龙山金锑矿(龙山穹隆)、川岩山金矿(大乘山穹隆)和Ⅱ成矿带上的大云...  相似文献   

12.
哈图金矿和萨尔托海金矿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区内沉积岩主要为晚古生代海相火山-沉积岩系,岩浆岩以海西晚期碱性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和正长花岗岩为主,区内构造总体为北东南西向的达尔布特复背斜和扎拉特复向斜,海西-印支末期断裂构造展布明显。研究区金矿化有剪切带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剪切带超基性岩型、细脉浸染型四种类型。综合分析,认为本区金矿化带的形成与石炭纪多期次海相火山喷发活动有密切的物质来源关系,中基岩火山岩为本区金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区内造山期后的碱性花岗岩类的巨大气水溶液和热力作用对以石炭系火山沉积岩含金源层的长期活化转移作用并通过哈图断裂带、安齐断裂带和达尔布特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的有利部位,通过水岩反应卸载沉淀而形成4种主要金矿化类型,组成了本区特有多种类型组合成矿系列。根据总体成矿规律,圈定了3个找矿前景地段。  相似文献   

13.
皖南障公山地区位于江南古隆起带北东部,属于障公山锡金—铜金成矿带西部,金属矿化活动强烈,有多处金属矿床,隐伏构造岩浆岩带的地球物理异常明显,成矿元素具有相对富集的特征.文章通过系统总结该区地质背景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区内金锑铅锌多金属矿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成矿元素具有相对富集的特征,在深部热液作用下出现活化转...  相似文献   

14.
杨海  陈治安 《有色金属设计》2020,(1):121-122,125
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矿集区金储量已达到800 t,储量仅次于美国内华达地区卡林型金矿。前人对该地区卡林型金矿区域成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探讨较少。研究认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周边具有寻找砷、汞、锑、铊矿床的潜力。金矿体明显受构造、地层和岩性控制,二叠系不纯碳酸盐岩、凝灰质火山岩以及被断裂切穿的三叠系钙质陆缘碎屑浊积岩是主要的找矿潜力层。  相似文献   

15.
离石大断裂作为吕梁造山隆起带与鄂尔多斯盆地两大不同性质构造单元的分界构造,其形成较早,并具多期活动及复杂的演化史。本文通过对断裂带中段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化(蚀变)特征与物化探异常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了该地区的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认为构造带西侧磁异常指示的深部岩体对今后找矿工作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具有寻找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晋东北各种类型金矿中都广泛发育热液型石英脉,与矿化有关的石英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反映了不同的矿床类型。对该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及磁铁石英岩型金矿床的研究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温度和红外吸收光谱等特征可以作为划分矿床类型和作为金矿找矿评价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从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入手,对本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指出石炭系中上统黄龙组和船山组为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层位,其灰岩岩性是形成接触交代矿床的最有利的岩性,且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和二叠系上统砂页岩构成了构造薄弱面——钙硅界面,有利于矿液的运移和矿质的沉淀;五通组石英砂岩为矿体定位起隔挡屏蔽作用;断裂构造F1为矿液运移、矿体定位的关键因素;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成矿流体和热能,是成矿的第一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区成矿物质来源、形成条件、控矿因素、矿化形式以及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特征,对铜山铜矿的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铜山铜矿包括多种矿化成因类型,整体上属以矽卡岩型成矿作用为主的燕山期岩浆热液铜铁金硫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8.
浏阳青草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小型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床.本文通过在矿区内开展系统的土壤测量工作,详细分析了该矿床的土壤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和元素异常特征,认为Au元素为矿区主成矿元素,Pb、As、Mo、Ag为比较重要的找矿指示元素,该矿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Two series of Ni-Cu-B deposit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 The effects of the [Cu2+]/[Ni2+] molar ratio and concentration of KBH4 in solution on the deposition rate, surface appearance, structure, composition, hardness,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wettability have been studied. The high-B content deposits are amorphous and their structural change with anneal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results in changes of hardness of the deposits. For low-B content deposits, structures range from Ni-rich solid solution to Cu-rich solid solution with increasing (Cu2+]/[Ni2+] molar ratio; an intermediate solid solution is obtained near 0.024 (Cu2+]/[Ni2+] molar ratio.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deposits is much better in basic media than acid, and their wettability is worse than Ni-B deposit and silver or gold wi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