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受台风灾害影响严重,1949年以来,每年平均约有7个台风登陆我国,其带来的高潮、巨浪、狂风、暴雨、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分析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台风的时空分布规律、灾害损失情况、台风路径以及"十二五"期间因台风灾害死亡人员信息等,指出了防汛防台风工作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最后从工程建设、次生灾害防御、宣传教育以及保险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1基本情况近年来台风灾害频,我国南方地区受台风影响颇多,范围也逐渐扩大,破坏力有增无减。从强热带风暴形成规律来看,台风威胁通常发生在8—10月。台风灾害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涉及面广,尤其是沿海城市地区,人口密集、建筑高耸、规划复杂、林木茂密,受其影响更加显著。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于9月15日3:05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登陆,这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最大的台风,其特点主要有:(1)中心强度强,  相似文献   

3.
《水利发展研究》2013,(11):48-52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台风在给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害的同时,还经常深入内陆造成大江大河的流域性大洪水,甚至引发严重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文章归纳了登陆我国台风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对我国经济社会所造成的重要影响,从防御工程、预警预报、应急预案、管理能力等方面研究了我国台风防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台风防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防御台风灾害的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5年台风活动频繁,全球共生成82个热带气旋,台风灾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今年8月23日在巴哈马东南海域上形成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南部的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和亚拉巴马州,新奥尔良市防洪堤决口,全市一片汪洋,造成20多万人无家可归,1100多人死亡,给墨西哥湾地区造成2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含南海)共生成21个热带气旋,其中有8个在我国大陆登陆。今年登陆我国大陆的台风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登陆台风多、强度大。今年在我国登陆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多1个。在登陆我国的8个台风中,有6个风力在12级以上,另外2个风力达到10至11级。其中第9号台风“麦莎”登陆时最大风速达到45米每秒,与2004年“云娜”台风强度相当。二是影响范围广、降水多。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影响范围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第9号台风“麦莎”8级以上风力历时长达204个小时,在陆地上移动历时长达75小时,为近年来影响历时最长的台风。此次台风先后影响浙江、福建、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辽宁等14个省(市),降水总量达2853亿立方米。三是登陆地点偏北、偏东。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整理1988~2017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的台风及长江流域逐日降雨资料,对最近30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登陆地点、移动路径、台风强度及影响范围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分析了对长江流域降雨有直接影响的登陆台风主要特征,以及其对长江流域影响下的降雨强度、落区特征。结果表明,最近30年西北太平洋、近海及南海地区台风的生成个数与登陆个数呈减少趋势,影响长江流域的登陆台风个数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且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对长江流域降雨有直接影响的登陆台风生成源地大多为西太平洋海域地区,生命史中以超强台风所占比例最大;登陆时则多以强热带风暴强度为主,登陆我国福建省的次数最多;登陆后影响长江流域的台风移动路径以东北转向型最多,其次为西移型、偏北型和西北型;登陆台风对长江流域降雨影响最多的地区为鄱阳湖地区,其次为长江下游、洞庭湖。通过分析影响长江流域的台风特征,提炼影响长江流域降雨的台风移动路径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典型配置形势图,可为以后长江流域防汛防台风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1953—2016年宁波平均每年约有2.4个影响台风,带来暴雨、狂风、高潮、巨浪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据宁波有气象记录以来的154个影响台风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台风的时间分布规律、灾害损失情况、台风路径、降雨量等,结合10个严重影响宁波的台风案例,提出防台减灾工作的重点不仅在台风登陆之前,还需加强登陆后的防御环节工作的建议,以期对提高台风灾害防御能力、增强公众防灾意识、科普宣传等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1990~2007年的台风相关资料,建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数据库,分析了台风强度、台风路径及台风致灾因子频次分布;最终选取由台风引起的大风、24 h雨量、风暴潮及受灾次数等为评价指标,计算出台风灾害灾次指数Tzc,编制了1990~2007年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结果表明:浙江南部沿海,福建、广东大部分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多,而浙江北部、内陆地区及上海受影响较小,这与台风登陆的强度和频次有密切关系;Tzc高危险区和次高危险区分布在浙江台州以南的沿海区域,Tzc小于4.0的低危险区分布在浙江、福建及广东省的内陆地区,Tzc空间递变表现出从沿海向内陆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海河水利》2007,(1):7-7
2006年,受台风、暴雨、洪灾、泥石流、滑坡、干旱等灾害影响,我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繁。先后有7个台风在东南沿海登陆,登陆时间早,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福建、浙江、湖南、广西等地多次遭受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同时,西南地区东北部以及东北、华北、西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其中重庆、四川东部地区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范围之广、灾情之重、受旱持续时间之长、抗旱难度之大都是近年来罕见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利》2013,(24):134-137
2013年,福建先后有“苏力”“西马仑”“天兔”“菲特”等4个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登陆,并受5个台风影响,成为全国遭受台风灾害最严重的省份。其中10月7日登陆福鼎市的强台风“菲特”,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正面登陆我国大陆的最强“秋台风”。面对频发的台风灾害,福建省周密部署,严加防范,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应对有序、有力、有效,最大程度降低了台风灾害损失,防抗台风战役实现“零伤亡”。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我国台风灾害总体偏轻,但受超强台风登陆影响,个别省份灾情十分严重。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海域共生成台风23个(含热带风暴以上各等级气旋,下同),其中有5个台风先后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另有5个台风影响我国。2014年台风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台风生成时间早,登陆数量少。2014年第1号台风"玲玲"1月15日生成(较常年平均偏早55 d),第2号台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台风的 主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整理1949年到2010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资料,对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台风的频次、登陆地点、移动路径、台风强度和影响范围等主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气候趋势系数对登陆我国台风的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并未引起我国台风登陆频次的明显增加,台风频数处于相对平稳的波动状态,并且在近二十年间略呈下降趋势。登陆我国的台风多为一次登陆且大多属于中等强度台风,强台风数量不多。通过分析登陆我国台风的主要特点,为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我国的台风防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胡炜 《中国水利》1998,(8):27-27,30
我国拥有19000公里的海岸线,是世界上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从1949年到1997年的49年里,在我国登陆的台风共计427个,平均每年有8.7个。台风登陆,不仅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有的台风还会深入内陆引发暴雨洪水。因此,台风灾害历来是我国的防御重点。 我国台风灾害的主要特点是: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大,受灾程度重。据统计,西北太平洋地区平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2009年影响我国台风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台风及其带来的水文灾害特点,讨论了未来预防台风的对策。2009年生成台风明显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多,登陆点集中,影响区域和时间较为集中,没有引起流域性的水文灾害,但防台工作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变化存在着诸多不精确性和不确定性,具有灰色特征。以福建省为例,对1949~2014年登陆福建省的台风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66年间,登陆福建省台风共111个,平均每年登陆1.7个,主要集中在7~9月,在中部(福建~厦门一带)登陆个数占总数的57%。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灰关联度法分析了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与最大风速、最大日雨量、过程雨量、建成区面积、人均GDP等5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风强、雨强统计参数与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灰关联度均大于0.7。各因素对台风灾害损失的影响程度为:最大风速最大日雨量过程雨量建成区面积人均GDP。灰关联度分析方法可作为灾害影响因子识别与量化的一种手段,对找出灾害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制定减灾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以后,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但从总体上看,水资源领域仍面临长期严峻的挑战。洪涝灾害依然是重要隐患。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主要江河湖泊有6年发生大洪水,局部地区的洪水每年都会发生,平均每年有7次台风在中国大陆登陆,因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突发性山洪灾害也很突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海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总结了我国南海沿海台风风暴潮的生成特点、灾害损失发生规律、灾害特征、灾害成因及强度影响因素等.重点讨论1990—2009年间台风风暴潮的特点,指出近些年来南海沿海台风风暴潮发生频率及其强度均有增加的趋势,特大台风风暴潮发生的频率及损失强度也加大了.最后针对如何有效防御台风风暴潮灾害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珠江三角洲以及海南等地区预防和抵御台风风暴潮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防台风风情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风暴潮灾害较为严重,据统计,登陆和影响福建省的台风年均达四五个,其中年均登陆台风有1.7个,为了更好地防御台风灾害,福建省于2001年建成了防台风风情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在2002年防御台风中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邓坚 《中国水利》1997,(2):29-30
我国沿海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包括海南省,大陆海岸线长达18876公里(未含台湾省)。每年5~11月,沿海地区常受到由西太平洋生成的台风的侵袭。据统计,靠近我国的西太平洋平均每年生成台风约28次,其中影响我国的约20次,而在我国登陆的约有7个。台风登陆往往伴随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当地严重的台风灾害。有时,台风登陆后形成强降雨过程,深入内地,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因此,台风作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历来是我国防汛工作中重要的防范内容。  相似文献   

19.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嘉兴市历来是个台风灾害多发的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台风影响时间的不断提早及登陆频率的增加,台风对嘉兴市的影响不断加大。从分析嘉兴市台风灾害的特点和成因入手,对嘉兴市防台形势和防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台风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灾害因其严重的破坏性而备受关注,利用历史资料研究我国台风灾害的特征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分析影响海南省的历史台风资料,发现影响海南的台风具有数量大、活动季节相对集中、台风移动路径多样的特点;造成的灾害损失强度大,尤其在风暴潮叠加情况下。针对海南省台风灾害的特点,从工程和非工程方面提出防台风减灾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