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 年在华东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前夕, 我又一次面临重要选择。国内大多数理工科博士的就业选择, 无非是去工业界和学术界两种。我根据兴趣毅然选择了后者。对一个刚毕业的博士生来讲, 要想走学术道路, 如果没有机会留校任教, 就大概只剩做博士后这条"临时"的道路可走了。通常我们认为, 出国做博士后相比留在国内做博士后, 在经历、阅历和知识学习等方面总体上更有优势, 也或许有更大的锻炼价值。作为一个"过来人", 以下我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出国做博士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以便给有类似志向的年轻人参考。  相似文献   

2.
 问:常听人说"(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做博士后",能否谈一下为什么做博士后,做博士后有什么意义?答:做博士后指的是,博士毕业后在科研院所从事临时性学术研究工作,美国也有少数工业界博士后职位.要说明的是:如果希望去工业界或商业企业工作,那么能直接去这些单位就直接去,没有必要做博士后.不同的人做博士后有不同的原因.有些在美国的博士毕业生暂时没找到工业界工作(这也许是因为那个专业不好找工作,也可能没把心思放在找工作上或者不熟悉求职方法),只好通过做博士后过渡一下.这样,暂时留在了美国,每年还有几万美元收入.有的人尚未想好将来究竟要从事学术研究还是工业研发,因此想先做博士后,把选择留到将来.还有的人博士毕业后留在课题组做博士后,或许是想延续博士期间的课题以多发些论文,或许习惯了大学"象牙塔"的氛围…….也有些人梦想着进入学术界,做自己喜欢做的科研,那么做博士后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艰难的选择。大学毕业,该直接找工作还是报考研究生或者出国?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是去小城市或者去农村?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工作?去外资企业、国营单位,还是民营企业?读研究生是跟有名望的老教授还是跟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博士毕业后应该留在导师的课题组当讲师、助理研究员,还是出国做博士后?出国深造,是去差一点的学校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还是去好学校研究自己不怎么感兴趣的课题?出国深造后,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工作?回国任教,是去普通大学当教授、副教授还是到“985工程”高校当副教授、讲师?自己独立建立课题组还是加入别人的课题组从事科研?这些问题常常使人陷入“纠结”和“天人交战”之中。  相似文献   

4.
马臻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6):127-127
美国是盛产博士后的科技大国.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后接着做博士后,也有些是从其他国家到美国做博士后.对于当今理科博士来说,要当上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助理教授或者被国内一流大学引进为教授、副教授,一般需要有博士后经历.本文从申请博士后、科研生活和职业发展三个方面做些介绍.  相似文献   

5.
薛东前教授     
<正>薛东前教授,男,生于1965年4月,内蒙古包头市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专业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01年毕业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做研究工作;2007-2008年赴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做访问学者。1994年晋升为讲师,  相似文献   

6.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21(5):F0002-F0002
中国古典文献学为我院院级重点学科和重庆市立项建设重点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兼职),博士后1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8人。近五年来,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古汉语研究》、《敦煌研究》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  相似文献   

7.
第一届青年力学协会年会于1987年7月15—19日在兰州科学宫隆重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118人,列席代表5人,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55个单位中,博士后一人,讲师和博士研究生40人,硕士及硕土研究生63人。会议共审定录取了收到的300多篇论文中的175篇。  相似文献   

8.
 问:我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想去国外大学体验科研活动,博士毕业后,应出国重新攻读博士学位还是出国做博士后?答:在国内读了博士,一般不应到国外再读同一专业的博士学位,原因是浪费教育资源。如果你考其他学科的博士,倒是可以的。问题是,是否有必要再读1个博士学位?无论你将来准备在国内还是国外就业,都讲究博士毕业后的“工龄”的。你读了2个博士,“工龄”还是零。和“工龄”类似的是头衔(或职称)。博士后的头衔比博士的头衔高,而如果你在国外能有固定的工作(例如研究科学家、资深工程师),对你在国内还是国外找工作,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2001年9月,我到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读博士。科研上手后,陆续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由于挑容易实现的实验点子先“挖掘”,“挖”到后来,感到越来越难。导师显然不满足于在二、三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便催我研究一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实验点子。时间一天天流逝而没有新发现,我很难受。见此情形,导师希望我提前毕业。这又使我为难,因为妻子比我晚一年进该校读博士,我想等她一起毕业。我对导师说,想把博士论文做得更完整才毕业。导师说,想做完整,是没有止境的,时候到了,就该跳出去,这样他也算又产出了一个博士。我问:“跟你继续做博士后行吗?”他说,做博士后是为了学习新东西,我已经跟他研究了几年,很难再学到新东西,还是应该到别处去学。我问:“想跟从几位学术大师做几轮博士后,行吗?”他说,博士后不是正式工作,如果做博士后超过5年还没找到教职,就很难在美国找到教职,因为会被认为缺乏潜力。他建议找到博士后职位后马上申请教职,如果不中,以后每年都试。我问:“如果最后还是没有中怎么办?”他说,还有别的职位,比如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和工业界研发人员,最后总得接受现实,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2009年1月于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当时已留校的我选择到清华大学做博士后。即将博士后出站时,我面临多种选择:① 回东北大学工作;② 到其他“985工程”大学当副教授;③ 去普通大学做教授;④ 出国工作。每一种选择都有利有弊,难以取舍。然而随着博士后工作越来越接近尾声,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决定。  相似文献   

11.
 一位博士到哈佛大学做了2 年博士后,准备换个地方做博士后。临行前,她和我话别。  相似文献   

12.
 一位博士到哈佛大学做了2 年博士后,准备换个地方做博士后。临行前,她和我话别。  相似文献   

13.
博士毕业生/博士后出站人员[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岗位面向海内外招聘博士毕业生、博士后出站人员若干名。主要专业:地球物理学、地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学、地磁或空间物理、大地测量或重力学、土木工程、电子工程及仪器研发等。要求:年龄不超过40周岁,  相似文献   

14.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1):F0003-F0003
应用经济学学科是我校在长期的学科建设以及研究三峡移民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较有特色的学科。本学科组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其中博士5人,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兼职硕士生导师3人,校级学术带头人8人、学术骨干7人。  相似文献   

15.
正博士毕业生/博士后出站人员[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岗位面向海内外招聘博士毕业生、博士后出站人员若干名。主要专业:地球物理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学、地磁或空间物理、大地测量或重力学、土木工程、电子工程及仪器研发等。要求:年龄不超过40周岁,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发表过科研论文。下列情况将优先考虑:在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  相似文献   

16.
正博士毕业生/博士后出站人员[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岗位面向海内外招聘博士毕业生、博士后出站人员若干名。主要专业:地球物理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学、地磁或空间物理、大地测量或重力学、土木工程、电子工程及仪器研发等。要求:年龄不超过40周岁,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发表过科研论文。下列情况将优先考虑:在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博士后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问过一位跟随院士读完博士并做了博士后的年轻人,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参加过几次学术会议,与国外同行发过多少学术交流邮件。他明确回答说,这两方面都没有。我听后无语。  相似文献   

18.
新年寄语     
正以下是《科技导报》编辑部2014年新年寄语。请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上做科研。虽然我国科技研发经费已在2012年突破1万亿元(10298.4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1.98%,但中国现在也只是科技大国,还不是科技强国,真正能做出原创性科研成果的科学家及科研团队还是太少。巨大的科技研发投入,催生了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由于科学研究的特殊性质,这支队伍中的人们被构建成了一个以博士生、博士后、讲师、副教  相似文献   

19.
为科技人员服务是中国科协的宗旨,也是《科技导报》宗旨。本刊自2007年第9期开始开辟了"科技人才招聘"栏目,向博士生、博士后、讲师、副教授、教授读者们提供当期最新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及奖学金)信息;从第15期开始,又增加了海外招聘新闻。为了给博士生毕业和博士后出站时求职、应聘、创业提供指导,本刊自2008年第1期始开辟"走向职场"栏目。通过专家撰稿,已在岗的博士生等讲述自己求职、就业的经历和成功事例,帮助博士生和博士后学会如何应聘、如何推销自身,如何创业和发展。本期开篇文章给即将走上职场的读者朋友一些温馨的提示。欢迎投稿。  相似文献   

20.
 问:在国外即将博士毕业,发表论文不多.要不要申请国内的博士后职位?博士后出站后有没有可能留校任教,并谋得更好的发展?答:只要你自己高兴、家人支持你,做国内的博士后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有些事,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或者愿意、敢于做的.也许能“出奇制胜”也未可知.重要的是了解更多真实的信息,这才有助于自己的判断和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