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崔勇  杜微  董广新  周惠中 《农药》2012,51(2):102-104
[目的]为扩大唑胺菌酯的杀菌谱,提高原药的生物活性,进行唑胺菌酯和福美双复配悬浮剂的研究。[方法]利用湿法研磨的加工工艺对25%唑胺菌酯.福美双悬浮剂的配方中各个组分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唑胺菌酯5%,福美双20%,白炭黑2%,EL-80 5%,NNO 2%,乙二醇5%,硅酸镁铝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结论]对该制剂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评价,结果显示该制剂的各控制项目指标符合悬浮剂的相关标准。经室内药效验证,该制剂对小麦白粉病防效优异,使用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35%氟环唑·嘧菌酯悬浮剂,评价悬浮剂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湿法砂磨工艺制备35%氟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对配方中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和防腐剂等助剂进行筛选,对该悬浮剂的悬浮率、分散性、热贮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毒力,评价悬浮剂的生物活性。[结果]35%氟环唑·嘧菌酯悬浮剂的最佳配方为氟环唑15%,嘧菌酯20%,Emulson AG TRST 4%,TERSPERSE 2500 2%,硅酸镁铝0.5%,黄原胶0.15%,乙二醇5%,防腐剂S30 0.5%,消泡剂AF1501 0.5%,水补足至100%。35%氟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生物活性高于12.5%氟环唑悬浮剂。[结论]35%氟环唑·嘧菌酯悬浮剂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标准要求,对防治水稻纹枯病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复配制成干悬浮剂,拓宽杀菌谱,提高利用率。[方法]采用湿法研磨粉碎,后喷雾干燥制得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干悬浮剂,通过流点法初筛润湿剂与分散剂,再根据润湿时间、崩解次数、硬度和悬浮率的测定筛选最终配方。[结果]最优配方:吡唑醚菌酯12.8%、啶酰菌胺25.2%、SD-819 17.5%、SD-661 7.5%、SD-02 3%、乙二醇2.5%、硫酸铵2.5%、SR-04补足至100%。[结论]该配方制得的干悬浮剂悬浮率高,热贮稳定性好,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4.
《农药》2017,(9)
[目的]通过2年3地的田间试验及残留检测,明确唑胺菌酯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方法]消解动态试验按剂量300 g a.i./hm2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300 g a.i./hm2(高剂量)和200 g 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4、5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唑胺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进行检测。[结果]2年3地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唑胺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86~5.63、4.61~13.25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唑胺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20~0.380、0.020~1.134 mg/kg。[结论]建议唑胺菌酯在黄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8 mg/kg;20%唑胺菌酯悬浮剂按其推荐剂量200 g a.i./hm2在黄瓜上施用4次,安全间隔期为3 d。  相似文献   

5.
刘康云  薛超  张媛媛  何琦文  王月梅 《农药》2014,(12):875-877
[目的]开发安全、环保的20%氰霜唑悬浮剂。[方法]以悬浮率(≥90%)、筛析、分散性、热贮稳定性为标准,通过对不同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的筛选,进行20%氰霜唑悬浮剂配方筛选。[结果]最佳配方:氰霜唑20%,EFW 1%,DNS 3%,500#2%,1602#3%,硅酸镁铝0.2%,乙二醇5%,消泡剂0.3%,水补足至100%。[结论]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要求,室内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20%氰霜唑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良好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发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方法]采用湿法研磨工艺,通过粒径、黏度、分散性、冷贮、热贮和冻融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原药进行了筛选。[结果]当吡唑醚菌酯12.8%,啶酰菌胺25.2%,DSC2005 5.0%,Ethylan NS-500LQ 1.0%、黄原胶0.15%、硅酸镁铝1.0%、丙三醇4.0%、消泡剂SAG630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可制得合格的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结论]该配方适用于不同熔点的吡唑醚菌酯原药,具有优良的低温和高温稳定性,为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复配悬浮剂配方的开发和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28%百菌清·唑菌酯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配制28%百菌清.唑菌酯悬浮剂,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方法]通过对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筛选,确定了28%百菌清.唑菌酯(SYP-3343)悬浮剂优惠配方。[结果]优惠配方组成:百菌清21.0%,唑菌酯7.0%,NNO 2.0%,D425 3.0%,0201B 5.0%,1601 1.0%,黄原胶0.1%,白炭黑0.1%,乙二醇4.0%,水补足至100%。[结论]该制剂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效,EC90值13.72 mg/L,持效期6 d。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王丽颖  刘君丽  司乃国  姜斌  陈亮 《农药》2012,51(5):355-357
[目的]对20%唑菌酯悬浮剂配方中的助剂体系进行筛选和优化,充分发挥唑菌酯对作物病害的防治潜力.[结果]获得的最优配方:唑菌酯20%,NNO 3%,JH 2%,0201B 2%,T-80 1%,黄原胶0.2%,白炭黑2%,乙二醇5%,消泡剂1522 0.5%,蒸馏水补足至100%.[结论]室内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20%唑菌酯SC对黄瓜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质量浓度20 mg a.i./L防效可达92.59%,与原药相比生物活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20%异噁唑草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流点法初步筛选20%异噁唑草酮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在此基础上,使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的方法对分散剂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结果]综合对比2种方法的筛选结果,优选出20%异噁唑草酮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为SP-SC3266。实验结果显示,SP-SC3266冷热贮藏稳定。[结论]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抗冻剂和消泡剂的筛选,确定20%异噁唑草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原药20%、润湿分散剂SP-SC3266 4.00%、黏度调节剂黄原胶0.20%、防冻剂丙二醇4.00%和去离子水71.30%。该悬浮剂的悬浮率达94.30%以上,且冷热贮藏稳定。  相似文献   

10.
杀菌剂对苦瓜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防治苦瓜枯萎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5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毒力,选择活性较好的4个药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 50%氟啶胺悬浮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和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毒力较强,EC50值分别为0.0014、0.0321、0.1177、0.1345 mg/L。田间试验表明: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和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该病害均具有防治效果,防效均在68%以上。[结论] 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和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苦瓜枯萎病具有较好防效。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17,(6)
[目的]优化5%唑啉草酯·双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并提高其物理稳定性。[方法]通过湿式超微粉碎法制备5%唑啉草酯·双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以乳化性能、悬浮率、流变学性能及制剂在常贮、冷贮、热贮条件下的稳定性为主要指标,对配方中的乳化剂、分散剂、增稠剂等助剂进行筛选。[结果]乳化剂7217K与7218Q以5∶1的比例复配,分散剂Atlox-4916添加量为1.5%,增稠剂838F 2#添加量为1.5%时,所制备的油悬浮剂各项指标达到最优。[结论]油悬浮剂配方中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分散剂、增稠剂等助剂可有效提高制剂的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农药》2017,(7)
[目的]对480 g/L丙硫菌唑SC的助剂体系进行筛选。[方法]采用对比试验,以悬浮剂(SC)的理化性能为评价依据,通过配方筛选确定480 g/L丙硫菌唑SC所用分散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防腐剂、防冻剂的品种和用量。[结果]筛选出最佳配方为丙硫菌唑有效成分480 g/L,VY-121 4.0%,多聚硅烷0.5%,黄原胶0.2%,GXL 0.1%,防冻剂3%,水补足到100%。[结论]并对该配方进行5批次重复验证试验,结果表明480 g/L丙硫菌唑SC配方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18,(12)
[目的]筛选对火龙果溃疡病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抑菌效果突出的杀菌剂,利用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 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35%氟吡菌酰胺·戊唑醇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较强,EC50值分别为0.0575、0.1512、0.5639 mg/L。田间试验表明,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田间对火龙果茎和果实溃疡病最高防效分别达89.07%、92.72%。[结论] 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具有很好的防效,可作为田间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白粉病是影响辣椒正常生长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是控制辣椒白粉病的重要措施,多种药剂,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均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治。[结果]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辣椒白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100~200 mg/L处理剂量,施药2~3次,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85%以上,优于醚菌酯和三唑酮。在试验剂量下,对供试作物辣椒安全。[结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用于田间辣椒白粉病的防治,具备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农药》2021,(6)
[目的]制备35%氰霜唑·喹啉铜悬浮剂。[方法]采用对比试验,以悬浮剂(SC)的理化性能为评价依据,通过配方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确定35%氰霜唑·喹啉铜悬浮剂所用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的品种和用量。[结果]筛选出35%氰霜唑·喹啉铜悬浮剂的最佳配方为氰霜唑15%、喹啉铜20%、FD 3%、T/36 1%、BC/10 1%、甘油3%、黄原胶0.12%、硅酸镁铝0.5%、有机硅消泡剂SAG630 0.5%、防腐剂0.2%、去离子水补足100%。[结论]该配方对不同批次原药的适应性好,表面张力低于靶标作物黄瓜的临界表面张力,防效好于33.5%喹啉铜悬浮剂单剂,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17,(10)
[目的]用吡唑醚菌酯和丙森锌复配制成干悬浮剂,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方法]采用湿法粉碎以及喷雾制粒制备70%吡唑醚菌酯·丙森锌干悬浮剂,并通过流点法筛选出润湿分散剂种类,根据粒径分布及黏度的测定优化润湿分散剂配比。[结果]该干悬浮剂最优配方:吡唑醚菌酯5%、丙森锌65%、TERWET 1004 3%、木质素磺酸钠6%、D-425 2%、硫酸铵5%、白砂糖2%、消泡剂0.3%、高岭土补足至100%。[结论]该配方制得的干悬浮剂悬浮率高,稳定性较好,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17.
《农药》2016,(4)
[目的]明确唑胺菌酯和咪鲜胺在防治柑橘炭疽病上的可混性。[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唑胺菌酯与咪鲜胺复配制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并在田间进行制剂药效试验。[结果]唑胺菌酯与咪鲜胺5个供试混剂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其中以5∶1的配比抑菌效果最好;田间20%唑胺菌酯·咪鲜胺SC 200 mg/L剂量下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与25%咪鲜胺EC 333 mg/L相当,明显高于70%甲基托布津WP。[结论]20%唑胺菌酯·咪鲜胺SC对柑橘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柑橘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20%噁唑酰草胺油悬浮剂的配方筛选,确定了最佳配方组成:唑酰草胺20%,乳化剂X 15%,分散剂K 3%,有机膨润土1.0%,油酸甲酯补足100%。经过检测,该产品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合格配方。[方法]通过黏度曲线法、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较高含量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进行筛选。[结果]研制出了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最佳配方:五氟磺草胺5%,OD21 14%,1269 1.33%,GS-1 0.67%,ODGel 05 3.2%,气相白炭黑1%,油酸甲酯补足至100%。[结论]该配方稳定性较强、流动性极佳、悬浮率较高,加工方便,对于稻田稗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各项指标均符合可分散油悬浮剂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农药》2016,(11)
[目的]建立38%唑醚·啶酰菌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SB-C_(18)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65 nm,对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的悬浮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标准偏差为0.082、0.20,变异系数为0.67%、0.82%,平均回收率为99.3%、99.4%,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0.9986。[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