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几种杀虫剂防治棉花伏蚜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200 g/L吡虫啉SL、200 g/L丁硫克百威EC、50%吡蚜酮WG对棉蚜的防治效果,开展了3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以200 g/L吡虫啉SL15~45 g a.i./hm2、200 g/L丁硫克百威EC 90~180 g a.i./hm2和50%吡蚜酮WG 60~90 g a.i./hm2剂量叶面喷雾,药后1、7 d防效分别为82.31%~92.02%、77.23%~95.31%、76.67%~91.11%和86.30%~96.71%、86.83%~96.53%、94.87%~98.73%。[结论]200 g/L吡虫啉SL和50%吡蚜酮WG持效期均在7 d以上,200 g/L丁硫克百威EC速效性较强。200 g/L吡虫啉SL、200 g/L丁硫克百威EC和50%吡蚜酮WG的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30~45、135~180、60~75 g a.i./hm2。  相似文献   

2.
4种药剂对螺旋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烯啶虫胺乳油、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25%吡虫啉·异丙威(吡虫啉50 g/kg、异丙威200 g/kg)可湿性粉剂4种杀虫剂对螺旋粉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虫啉.异丙威C的防效最好,且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久性,是防治螺旋粉虱的理想药剂;其次为20%烯啶虫胺乳油、200 g/L丁硫克百威乳油,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于螺旋粉虱成虫的防效最差,不适合防治螺旋粉虱.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不同种衣剂对玉米线虫矮化病的防治效果并筛选出最佳种衣剂。[方法]采用拌种法测定不同种衣剂对玉米线虫矮化病的田间防效。[结果]丙硫克百威单独包衣,丙硫克百威与杀菌剂混配后包衣都能有效的防治玉米线虫矮化病,防效均达到80%以上。[结论]丙硫克百威能够有效地防治玉米线虫矮化病,可以作为克百威的替代药剂,适合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农药》2019,(11)
[目的]评价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在不同剂量下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效并明确其最适用量。[方法]分别于2016—2017年在保定市清苑区北店乡牛庄村进行人工拌种处理。[结果]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260~433 g/100kg种子处理对小麦蚜虫防效显著,药后3 d防效达87.14%~90.20%,药后7 d防效为97.74%~98.57%。[结论]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能有效防治小麦蚜虫,可作为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测定了丁硫克百威、吡虫啉单混剂对稻飞虱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与吡虫啉不同配比的混合物对稻飞虱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3:1混配物的增效作用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农药》2021,(5)
[目的]为明确杀虫剂联苯菊酯和丁硫克百威在室内对麦蛾柔茧蜂的风险及潜在影响。[方法]试验通过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联苯菊酯和丁硫克百威对麦蛾柔茧蜂的毒性,并对其安全性和后代繁殖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联苯菊酯对母代的毒性较强,而丁硫克百威对F1代的毒性较强。在风险性评估分析上,联苯菊酯对麦蛾柔茧蜂母代和F1代的安全系数分别为0.010、0.102,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和高风险。而丁硫克百威对母代和F1代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281、0.684,均为中等风险。2种杀虫剂对麦蛾柔茧蜂的繁殖力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对后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2种杀虫剂对麦蛾柔茧蜂均有毒性。相比联苯菊酯,丁硫克百威对麦蛾柔茧蜂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6,(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丁硫克百威和辛硫磷的含量。[方法]试样用甲醇溶解,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同时对丁硫克百威和辛硫磷进行分离,外标法定量。[结果]测定辛硫磷的方法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0,变异系数为0.41%,平均回收率为99.9%;测定丁硫克百威的方法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变异系数为0.90%,平均回收率为97.2%。[结论]方法满足农药产品含量分析的要求,可同时测定丁硫克百威和辛硫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崔勇  周惠中  杜微  董广新 《农药》2012,51(7):501-503,508
[目的]进行丁硫克百威和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的研究,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方法]利用湿法研磨的加工工艺对7%丁硫克百威·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的配方中各个组分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丁硫克百威6%,戊唑醇1%,0201B 6%,EL-80 5%,NNO 3%,白炭黑2%,硅酸镁铝0.1%,乙二醇5%,警戒色3%,复配成膜剂10%,去离子水补齐至100%。[结论]对该制剂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评价,结果显示该制剂的各控制项目指标符合悬浮种衣剂的相关标准。发芽率100%,使用安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苹果黄蚜防治药剂筛选及天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氟啶虫胺腈和螺虫乙酯2种新型杀虫剂及吡虫啉、吡蚜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常用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主要天敌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试验。[结果]就速效性而言,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均在药后2 d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均在91.4%以上,显著高于螺虫乙酯和吡蚜酮。就持效性而言,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吡虫啉药后21 d防治效果均在85.4%以上,显著高于吡蚜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药后21、28 d分别对果树益害虫比调查发现,不同试验药剂和剂量对天敌安全无影响,可在苹果黄蚜及天敌发生期推荐剂量下使用。[结论]综合试验结果、防治成本及生态安全等因素推荐在苹果黄蚜发生初期采用螺虫乙酯56.0mg/L、氟啶虫胺腈41.7mg/L、吡虫啉50.0mg/L或吡蚜酮166.7mg/L进行喷雾处理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宋禹  张昌朋  赵华  王强  吴莉宇  朱朝华 《农药》2014,(10):739-741,770
[目的]建立小白菜、水稻和土壤中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分析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乙腈提取,酸性氧化铝和弗罗里硅土填充柱净化,GC-NPD检测。[结果]在0.05~2.0 mg/kg添加质量分数范围内,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及3-羟基克百威在小白菜、水稻(大米、稻壳、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9.65%~99.13%、75.86%~98.44%、76.70%~101.34%。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最低检出限(LOD)分别为1×10-10、1×10-10、2×10-10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实验室大量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筛选对花生蛴螬具有高效、安全的绿色防控药剂,提高花生的产量。[方法]筛选调查11种药剂防治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估药剂对花生的出苗率、保株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3%阿维菌素·吡虫啉颗粒剂1800~2250 g a.i./hm^2播种前沟施、0.5%毒死蜱颗粒剂2250~2700 g a.i./hm^2和5%毒死蜱颗粒剂2250 g a.i./hm^2播种前撒施,处理后60 d防虫效果80%以上,花生增产23.98%~30.96%;33%吡虫啉·辛硫磷FS 160 g/100kg种子包衣处理保株效果83%,增产12.28%。[结论]毒死蜱单用,吡虫啉与阿维菌素、辛硫磷复配均可有效防治花生蛴螬,对作物安全,保株和增产效果明显,符合绿色防控要求,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几种药剂对黑绒鳃金龟成虫的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飞  刘伟  刘顺  曹克强 《农药》2012,51(1):68-70
[目的]近年河北省太行山区黑绒鳃金龟成虫对苹果幼树为害严重,筛选其有效控制药剂十分迫切和必要.[方法]采用浸虫法和饲喂法在室内测定了8种药剂对黑绒鳃金龟的生物活性.[结果]480 g/L毒死蜱乳油、20%丁硫克百威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有较高的药效;进一步毒力测定结果显示:48 h胃毒毒力的LC50值分别为0.3699、0.1860、0.0498 g/L;触杀毒力为0.0379、0.0693、1.6494 g/L.[结论]以上3种药剂有较好防治效果,可用于目前黑绒鳃金龟成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胡想顺  刘同先 《农药》2012,(9):693-695
[目的]对抗多乐(BIO-FORGE,抗氧化剂)保护玉米苗期除草剂药害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对比了每1 kg玉米种子用100 mL 100 mL/L的抗多乐拌种和非拌种后,苗期喷施3、4.5 mL/L 72%2,4-滴丁酯EC,3、4.5 g/L 74.7%草甘膦铵盐SGX,1.5、2.25 mL/L 50%乙草胺EC+1.5 mL/L、2.25 mL/L 38%莠去津SG对玉米苗的药害。[结果]抗多乐可减轻玉米因2,4-滴丁酯和乙草胺+莠去津混合使用造成的药害。虽然不能改变草甘膦造成植株死亡的现实,但在某种程度上能延缓草甘膦对玉米苗造成的药害。[结论]抗多乐拌种对玉米苗期除草剂2,4-滴和乙草胺+莠去津所造成的药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何秀玲  李艳波  刘月  冷阳  张一宾 《农药》2012,(9):696-697
[目的]测定增效吡虫啉对豆蚜的毒力。[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种增效吡虫啉对豆蚜的24 h致死作用,同时以市售的35%吡虫啉悬浮剂为对照。[结果]31%增效吡虫啉悬浮剂SE-6-4防治豆蚜的效果最佳,其LC50值为5.2673 mg/L;其次为31%增效吡虫啉悬浮剂SE-1,LC50值为7.7441 mg/L;35%吡虫啉悬浮剂的LC50值为10.5630 mg/L,豆蚜对其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31%增效吡虫啉悬浮剂SE-6-4和SE-1是2个良好的制剂产品,具有减量同效的应用价值,可将其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柑橘木虱在新烟碱类杀虫剂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药性,为开发和应用这类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用药膜法测定了不同来源的柑橘木虱成虫对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的LC50、LC95和抗性指数。[结果]已对吡虫啉、啶虫脒产生抗药性的柑橘木虱种群,虽然从未施用过噻虫嗪、呋虫胺和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但对它们的抗性倍数也已达低抗至中等抗性水平。[结论]柑橘木虱在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呋虫胺、吡虫啉、啶虫脒之间可能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6.
贾秋珍  范宏伟  宋雄儒  张爱琴  王永生  曹世勤 《农药》2020,59(4):306-307,312
[目的]明确5种种子包衣剂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在民乐县,采用播种前种子包衣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供试种子包衣剂对小麦出苗安全,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在90.15%~97.78%之间,增产幅度在9.39%~13.05%之间。其中27%苯醚·咯·噻虫FS和15%吡·福·烯唑醇FS防病、增产作用更为显著,防效、产量和增幅分别为97.78%、8340.74 kg/hm^2、13.05%和95.93%、8200.00 kg/hm^2、11.20%。[结论]建议生产中选用27%苯醚·咯·噻虫FS和15%吡·呋·烯唑醇FS,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小麦散黑穗病。  相似文献   

17.
通过2年田间试验,探索拌种剂对小麦纹枯病、蚜虫、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0 mL+60 g/L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50 mL包衣100 kg种子,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小麦纹枯病、蚜虫和散黑穗病防治效果明显,分别为62.8%65.7%、79.8%65.7%、79.8%87.5%和93.8%87.5%和93.8%94.6%。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吡虫啉·多菌灵·烯肟菌胺悬浮种衣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甲醇-水-氨水为流动相,使用ODS-C18反相柱,在270 nm的检测波长下,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吡虫啉、多菌灵和烯肟菌胺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4、0.07、0.03,变异系数分别为0.27%、0.70%、0.7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6%、99.43%、99.79%,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9、0.999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关系好,是吡虫啉·多菌灵·烯肟菌胺悬浮种衣剂合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