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西欧封建制度的立宪主义内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现代西方国家宪制的形成与发展烙有深深的封建制度背景因素。西欧封建制度内蕴了契约精神、司法至上、地方自治、结社自治、自由与权利、多元权力共存、等级议会、不经纳税人同意不得征税、有限政府、工具论国家观等诸多立宪主义理念和制度,并为近现代西方国家所继承和发展。以立宪主义为视角透视和解读西欧封建制度,既有利于纠正长期以来我们对西欧封建制度认识的偏见,又有利于深化中西方传统法律制度比较,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更新我们对西方宪政史的认知框架与线索。  相似文献   

2.
范进学 《北方法学》2012,(2):98-103
1982年宪法在总体上说是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完善的宪法,其立宪目的基本分为四个方面,即确立四项基本原则、确立国家的根本任务、确立列举与概括的政府权力体制以及确立违法主体与违宪主体一体的模式。将1982年宪法的立宪目的与普遍主义的宪法目的相比较,发现它们在立宪目的上存在着差异。如何改进宪法中存在的问题,当是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发展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宪法如何应对新型社会权力,是数字法治领域的关键议题。宪法的根本法和总章程性质意味着,宪法机制无法缺位于数字时代。在平台社会,数字平台需要承担公共义务,但义务的基础,不能被简化为优势地位,而是源于复合的权力束结构。数字平台权力的兴起,使得宪法观念需因时调整,融入具有社会向度的社会宪法观。在既有理论谱系中,宪法私人间效力理论、社会宪治理论、数字立宪主义理论,均呈现了宪法介入社会关系的理论图景,但在面向实践时也有内在限度。回到“八二宪法”之中,可以借助宪法义务机制,对数字平台权力予以合理约束。宪法上数字平台的公共义务包括法秩序维护义务、共同体秩序守护义务、基本权利促成义务。置于数字化场景之中,上述义务能够在平台规范备案、数字平台立法细化、行政裁量与司法裁判说理中产生积极效用,从而提供一种宪法视角,塑造稳固的数字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4.
何永红 《现代法学》2005,27(6):187-193
民主主义的演变史夹杂着立宪主义的批评声,批评的焦点指向民主主义的极端化倾向———将人民主权绝对化和神圣化的观念。民主主义两个流脉中贯穿着与立宪主义的对立和妥协,其根源在于洛克和卢梭两个思想原点蕴含着不同的价值选择;立宪主义力图克服民主主义的内在缺陷,对其进行价值补正和观念破解。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和启示是民主主义必须融合立宪主义价值;民主主义的人权和自由之理想唯在立宪主义的牵制和平衡下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审计风暴”所揭示的不过是大量问题的冰山一角,更应当引起我们严重关注的,是隐藏在冰山底下理念上的误区以及制度与体制上的诸多漏洞。中国正走上立宪主义道路,理应在立宪主义视野下对传统审计理念予以革新。而面对“审计风暴”这样重大的宪政问题,立宪主义也有必要作出民主立宪、法治立宪和财政立宪等方面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对立宪主义可以从纵向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哲理分析。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政治哲学中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对立与互动,为近代立宪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前期的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科学方法论所引发的理性主义促成了政治个体主义的产生,进而形成了以英国、美国、法国为代表的早期立宪主义政治哲学。在英、法两国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背景下,经过各种新兴思潮与立宪主义的相互激荡,19世纪的欧洲立宪主义哲学开始走向成熟,贡斯当、托克维尔、密尔等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刘志刚 《现代法学》2006,28(3):3-10
作为一种人文制度,立宪主义背后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对立宪主义语境下的人性,可以沿着三方面的理路进行。其一,就人性的本质而言,立宪主义更倾向于持悲观的态度,即“人性本恶”;其二,就人性的特性而言,立宪主义更倾向于认为人只具有有限理性;其三就人性分析的方法论而言,立宪主义更倾向于采信个体主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探究宪法和宪政的起源出发,提出这样的观点:以有限政府和人权保障为基本内容的立宪主义思想的有无,是西方和非西方国家在宪法和宪政建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文中认为要实现从宪法到宪政,最重要的是确立立宪主义的思想,按照立宪主义的原意来制定宪法、尊重宪法和实施宪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宪政思想体系及演进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中国宪政思想的演进过程可分为封建君宪宪政思想、资产阶级市民宪政思想和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宪政思想三个阶段。这是一个外国宪政文化与中国法律文化融合、互动的过程。人权与民权转义、立宪主义的普遍价值与本土法律传统的对立和融合以及赋予宪法以文化内容 ,构成 2 0世纪中国宪政思想的共有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王剑鹰 《现代法学》2002,24(1):125-133
本文始以探究立宪主义的内在规定性 ,包括其规范要求及价值内核 ,并以现代性为背景 ,追问立宪主义的普适性。以此为前提 ,主要从分权与制衡及人权保障两个方面描述立宪主义在亚洲的际遇 ,并侧重从政治学、社会学的视角给以解析。结语进一步廓清立宪主义得以在亚洲确立的条件 ,并对在亚洲确立立宪主义的前景有所冀望。但未提出“亚洲立宪主义”的明确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